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已成为高校核工业人才培养的重大课题。现重点阐述核工业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目标定位,核工业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核工业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核工业人才;思想道德素质;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夏宝慧(1976-),女,黑龙江肇东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工作处,助理研究员。(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3-0147-02
随着核工业的大发展,核工业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成为了高校核工业人才培养工作者所要攻克的重要课题。
一、核工业的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核电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2003年开始研究积极发展核电,发展方针由“适度发展”调整为“积极发展”、“加快发展”,并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投产的核电机组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目标;发展模式由过去引进国外核电机组为主转变为自主设计、自主建造为主,核电自主化、国产化的任务越来越重。新的国际形势对我国核威慑能力提出新要求。根据《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到2020年,我国核工业需要核专业本科以上人才约13000人,总需求量中本科生约占60%;硕士生约占30%;博士生10%左右。如果再考虑到我国核电大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核工业人才的需求量会更大。
在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过程中笔者认真研究了核工业企业及事业单位的企业文化及用人标准。培养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现代核技术知识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核工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而思想道德素质中诚实自律、团结协作、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精神是核工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核工业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应该成为核工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二、核工业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过程,它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系统性工程,它要求教学(课堂、工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教师、科研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各自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只有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各个环节中去,才能保证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2.全员性原则
全员育人是指环境育人,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是教育载体,对教育对象的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自己一定实践,凡劝解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不做,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思想品德。”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素质,在强调学生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3.社会化原则
大学的功能之一是社会服务,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是大学功能的核心。大学人才培养只有与社会需要相挂钩,才能使所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因此,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前提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社会化趋势日益显著,这就要求素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要面向社会,依托社会,不断开辟活动渠道,拓展活动载体,将活动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要求,参与素质教育活动的学生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广泛接触社会信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4.以人为本的原则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满足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思想教育模式,教育的方法要灵活,教育的载体要丰富,教育内容要合理,在教育过程中,能解决和回答学生关心的难点、疑点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变被动地教育为主动地接受,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高思想教育的成效。
三、核工业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
结合实际工作,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相关专业学生工作者进行了实证和实践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夯实第一课堂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学生的第一课堂是教学环节,教师要注重利用课堂教学的环节正面输导学生,注重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报负。力求教育内容丰富,时代感强,力求触及学生的关注热点,因势利导。第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两课教育,系统地向学生传输先进的政治理论和理念,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第二,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和本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学生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为他们走入社会,从事自己的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教育与管理,发挥第二课堂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除利用教室这一主阵地外,还要利用好第二课堂,即校园文化生活来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搭建平台。校园文化的主要教育作用在于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去感染、教育学生。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内化为风格和习惯,为自身精神风貌打上校园文化的烙印。
首先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努力探索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点,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在实际工作中,我校结合专业特点通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邀请核工业企事业单位先进人物进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讲座,通过先进人物的真实事迹去让学生体会核行业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行业形势,让他们把满腔的热情化为报效祖国献身国防的实际行动,使他们努力成为中国核事业的积极参与者;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从国际核工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综合素养的要求的角度为学生做专业思想教育。
其次要建成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和制约机制。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提出了“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口号,坚持严格的行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础文明。在实施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奖惩分明,将工作实效与入党评优、就业推荐等工作结合起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努力的竞争局面。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建立学生品德档案,在约束学生行为的同时要有记录,为激励机制的推行提供依据,进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一个和谐、公正、公平的环境。
3.加强对外交流,提高第三课堂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辅助作用
学生的第三课堂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可以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独特作用,让他们在实践中去认识和学习,在实践中讲奉献、受教育、长才干。我校结合专业特点在注重抓好日常社会实践的同时加强与核工业企事业单位联系,加大投入,精心组织了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与在研人员的沟通交流,了解科研工作的从业素质要求,明确了努力方向;通过实践,学生们了解了核历史,学习了核知识,感受了核文化,其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树立了为中国核事业献身的坚定信念。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核工业历史传统教育、实地参观考察、老科学家现身说法等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在实践中净化灵魂,拓宽视野,强化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会实践切忌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具体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前期准备要充分。社会实践要经过精心组织和设计,从队员的选拔到调研报告的撰写都要有具体要求并形成制度,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去,带着成果回来。(2)具体过程有指导。我校相关专业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基地设在核电站或科研院所,专业性强,需要有专业教师做指导。此外路途遥远,多数学生没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需要配备专职的学生工作干部作指导。(3)活动结果有评价。活动结束后应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社会实践过程和调研报告做出公正的评价,给予适当的奖励,真正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思想品德培养过程中的作用。(4)活动过程有宣传。主要针对低年级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我校把社会实践报告会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进行,队员以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效果良好。
4.加强校企合作,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解决核工业迅速发展与核工业人才短缺这一矛盾问题,近年来,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核工业所需人才的新兴人才培养模式悄然兴起。通过实践证明,这一新兴人才培养模式在缩短人才培养周期,节省人才培养成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提前到高校选择所需人才,同学校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同时通过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不但加强了学生对企业文化的全面了解和认同,为人才后续的教育和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为学生实现从“校园人”转变为“企业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核工业迅速发展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众多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要根据核行业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的自身情况,在思想道德培养过程中,不断地拓宽视野和渠道,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
[2]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情况调研”,《国防科技工业高等教育核科学与技术类学科专业 ‘十一五’及2020年规划》分报告[R].2005,3.
(责任编辑:苏宇嵬)
关键词:核工业人才;思想道德素质;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夏宝慧(1976-),女,黑龙江肇东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工作处,助理研究员。(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3-0147-02
随着核工业的大发展,核工业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成为了高校核工业人才培养工作者所要攻克的重要课题。
一、核工业的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核电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2003年开始研究积极发展核电,发展方针由“适度发展”调整为“积极发展”、“加快发展”,并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投产的核电机组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目标;发展模式由过去引进国外核电机组为主转变为自主设计、自主建造为主,核电自主化、国产化的任务越来越重。新的国际形势对我国核威慑能力提出新要求。根据《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到2020年,我国核工业需要核专业本科以上人才约13000人,总需求量中本科生约占60%;硕士生约占30%;博士生10%左右。如果再考虑到我国核电大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核工业人才的需求量会更大。
在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过程中笔者认真研究了核工业企业及事业单位的企业文化及用人标准。培养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现代核技术知识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核工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而思想道德素质中诚实自律、团结协作、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精神是核工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核工业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应该成为核工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二、核工业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过程,它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系统性工程,它要求教学(课堂、工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教师、科研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各自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只有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各个环节中去,才能保证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2.全员性原则
全员育人是指环境育人,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是教育载体,对教育对象的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自己一定实践,凡劝解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不做,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思想品德。”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素质,在强调学生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3.社会化原则
大学的功能之一是社会服务,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是大学功能的核心。大学人才培养只有与社会需要相挂钩,才能使所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因此,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前提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社会化趋势日益显著,这就要求素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要面向社会,依托社会,不断开辟活动渠道,拓展活动载体,将活动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要求,参与素质教育活动的学生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广泛接触社会信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4.以人为本的原则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满足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思想教育模式,教育的方法要灵活,教育的载体要丰富,教育内容要合理,在教育过程中,能解决和回答学生关心的难点、疑点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变被动地教育为主动地接受,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高思想教育的成效。
三、核工业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
结合实际工作,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相关专业学生工作者进行了实证和实践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夯实第一课堂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学生的第一课堂是教学环节,教师要注重利用课堂教学的环节正面输导学生,注重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报负。力求教育内容丰富,时代感强,力求触及学生的关注热点,因势利导。第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两课教育,系统地向学生传输先进的政治理论和理念,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第二,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和本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学生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为他们走入社会,从事自己的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教育与管理,发挥第二课堂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除利用教室这一主阵地外,还要利用好第二课堂,即校园文化生活来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搭建平台。校园文化的主要教育作用在于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去感染、教育学生。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内化为风格和习惯,为自身精神风貌打上校园文化的烙印。
首先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努力探索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点,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在实际工作中,我校结合专业特点通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邀请核工业企事业单位先进人物进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讲座,通过先进人物的真实事迹去让学生体会核行业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行业形势,让他们把满腔的热情化为报效祖国献身国防的实际行动,使他们努力成为中国核事业的积极参与者;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从国际核工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综合素养的要求的角度为学生做专业思想教育。
其次要建成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和制约机制。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提出了“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口号,坚持严格的行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础文明。在实施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奖惩分明,将工作实效与入党评优、就业推荐等工作结合起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努力的竞争局面。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建立学生品德档案,在约束学生行为的同时要有记录,为激励机制的推行提供依据,进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一个和谐、公正、公平的环境。
3.加强对外交流,提高第三课堂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辅助作用
学生的第三课堂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可以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独特作用,让他们在实践中去认识和学习,在实践中讲奉献、受教育、长才干。我校结合专业特点在注重抓好日常社会实践的同时加强与核工业企事业单位联系,加大投入,精心组织了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与在研人员的沟通交流,了解科研工作的从业素质要求,明确了努力方向;通过实践,学生们了解了核历史,学习了核知识,感受了核文化,其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树立了为中国核事业献身的坚定信念。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核工业历史传统教育、实地参观考察、老科学家现身说法等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在实践中净化灵魂,拓宽视野,强化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会实践切忌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具体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前期准备要充分。社会实践要经过精心组织和设计,从队员的选拔到调研报告的撰写都要有具体要求并形成制度,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去,带着成果回来。(2)具体过程有指导。我校相关专业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基地设在核电站或科研院所,专业性强,需要有专业教师做指导。此外路途遥远,多数学生没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需要配备专职的学生工作干部作指导。(3)活动结果有评价。活动结束后应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社会实践过程和调研报告做出公正的评价,给予适当的奖励,真正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思想品德培养过程中的作用。(4)活动过程有宣传。主要针对低年级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我校把社会实践报告会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进行,队员以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效果良好。
4.加强校企合作,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解决核工业迅速发展与核工业人才短缺这一矛盾问题,近年来,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核工业所需人才的新兴人才培养模式悄然兴起。通过实践证明,这一新兴人才培养模式在缩短人才培养周期,节省人才培养成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提前到高校选择所需人才,同学校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同时通过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不但加强了学生对企业文化的全面了解和认同,为人才后续的教育和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为学生实现从“校园人”转变为“企业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核工业迅速发展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众多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要根据核行业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的自身情况,在思想道德培养过程中,不断地拓宽视野和渠道,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
[2]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情况调研”,《国防科技工业高等教育核科学与技术类学科专业 ‘十一五’及2020年规划》分报告[R].2005,3.
(责任编辑:苏宇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