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事报道的纵向扫描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外事报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的邸报。在明《万历邸钞》上录有明朝与朝鲜、日本等国交往的消息。从写作上看,较为正规的外事报道也是在近代报刊出现以后才有的。我国外事报道在题材、内容上的发展变化表现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我国的外事新闻多报道军事外事和政治外事。20世纪初叶也出现了少数经济方面的外事新闻。20世纪以来,外事报道体裁、表现手段有所发展。外事消息导语的出现与发展变化表现在: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新闻要素;不拘一格,花样翻新。
  关键词:外事报道 纵向扫描 探源 报道题材
  
  我国与国外的外交往来有文字记载的从张骞出使西域算起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既有和平友好平等的往来,又有屈辱不平等的交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外交关系,截至2004年7月,我国已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改革开放后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同外国的交往更加频繁,对外关系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不僅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交往日益增多,民间组织的互访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访问和交流加深了人们相互之间的了解,促进了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之间的友谊,对促进我国与交往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外事报道历史探源
  所谓外事报道是指在中国和外国发生的涉及中外关系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或事件的报道。它具有政策性强、新闻的价值、礼宾性强等特点。
  我国外事报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的邸报。据记载,明朝兵部尚书陈新甲奉崇祯皇帝之命向清方秘密乞和,没有成功。陈新甲在写给崇祯的奏疏中报告了和清方会谈的经过,还援引了崇祯对乞和问题的指示。此奏疏结果被书吏发抄,并在邸报上刊出,舆论顿时哗然。崇祯皇帝恼羞之余,迁怒于陈新甲,命即会官斩决。
  在明《万历邸钞》上录有明朝与朝鲜、日本等国交往的消息。不过,外事消息在邸报上占的分量不大,这既有古代封建社会相对封闭、中外交往不多的原因,也有新闻媒介处于发育阶段,现代新闻观念还没有形成的原因。外事报道是在近代报刊出现之后,特别是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炮舰政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后才逐渐多起来的。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中外交往有何平等可言!因此那时的外事报道内容从根本上说无不打上了不平等的烙印。清朝统治者极为重视并严格管控当时的外事报道。1905年创刊于汉口的《楚报》因揭载五大臣出洋被刺和铁路借款密约等事,主笔张汉杰下狱。
  从写作上看,较为正规的外事报道也是在近代报刊出现以后才有的。《申报》1876年11月30日刊登的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刘锡鸿启程赴英的消息就是一例:
  钦宪起程日期,钦差出洋大臣郭侍郎、刘京堂,定于月之十七日晚坐英公司船,由本埠起程前往英国,连随员及仆从人等,闻共定、舱位三十座。耀上国之威仪,阅重洋之风景,睦邻修好均于是乎在矣。按:英公司船定于十六早开行,因钦使欲坐此船,迟至十七晚开也。
  郭侍郎,即郭嵩焘;刘京堂,即刘锡鸿。他们是清政府派驻英国的公使。郭、刘二人于光绪二年十月十七日即公历1876年12月2日出国,《申报》提前两天刊登这条预发消息,可以说是很重时效的,新闻要素也比较齐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我国早期外事报道中一条比较正规的消息。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不是执政党,所以外事报道不多,不过有些外事报道还是值得一提的。例如,1933年4月29日江西中央苏区出版的《红色中华报》上,就刊登过苏联大使来中国的报道。这条消息有可能是我党党报上第一条比较正规的外事报道。
  我国外事报道题材、内容上的发展变化简述
  宋朝末年和明朝末年,统治者虽然严禁刊载边防交涉消息,“凡涉边事邸报一概不敢抄传,满城人皆以边事为讳”①但仍有刊出。宋朝的小报更是以大部分内容刊载宋朝人民抗金活动的新闻。到了近代,1882年7月朝鲜发生“壬午政变”,中日两国都派兵入朝,《申报》特派该报原驻横滨及烟台记者各一人,赶往朝鲜作实地采访,所写有关朝鲜战乱情况的报道,自当年9月9日起,连续见报。1883年6月,中法战争爆发,当月8日,报界予以报道。1885年6月9日中法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约》,《申报》第二天见报。②封建社会,尤其是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我国的外事新闻多报道军事外事和政治外事。这是由社会历史原因所决定的。
  从报道的内容上考量,20世纪初叶也出现了少量经济方面的外事新闻。《民呼日报》1909年5月17日、18日两天就有几篇连续报道英、法、德等国借款出人建筑川粤铁路的经济外事新闻。
  1949年前,中国一直处于战乱中,也不可能与别国有多少非军事、非政治的外事交往,那时的外事新闻当然大都是军事的和政治的。
  1949年后,党领导人民励精图治建设新中国,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作为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不断发展同其他国家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合作关系。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党的报刊的外事报道与日俱增。在时效上占优势的广播电视兴起以后,外事报道更成了这两种新闻媒介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给外事新闻内容带来了明显变化。笔者抽取1978年11月和1988年11月的《人民日报》,对其所载外事新闻作了分类统计。笔者把副总理以上领导人的外事新闻和外交部对外关系事宜的外事新闻算做政治外事新闻,统计结果显示,1978年11月政治外事新闻占当月外事新闻总数的71.4%,1988年11月政治外事新闻占当月外事新闻总数的67%,比10年前下降了。这是好的现象,但也有其必然性。政治外事新闻所占比例下降,说明其他外事新闻的比例上升,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政治领域之外其他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确实有了发展。
  从微观上考量,我国外事记者按新闻的客观规律办事,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写出了多侧面的外事新闻。
  一是更新新闻观念,多侧面地反映“软外事”。从事外事报道,除了反映双方领导人在各自国家的欢迎仪式、宴会、会谈和送行等必不可少的礼宾性、工作性的“硬外事”活动外,还要更新新闻观念,拓宽报道面,多侧面地反映外宾的活动和我国领导人在国外的“软外事”,以满足不同层面的受众需求。美国总统小布什2002年2月21日起对我国进行短暂访问。北京青年报记者另辟蹊径,采写了许多活动前沿的、外围的、相关的报道。如:《位于香格里拉的新闻中心启用》、《清华学生考布什》、《布什套房记者探秘》等。
  二是全面看待“外事”,拓宽报道的题材。外事活动除了分突发性外事活动和预发性外事活动外,还可分为事件性外事活动和非事件性外事活动,直接型外事活动和间接型外事活动,国家外事活动和部门、系统、地方、民间外事活动,境内外事活动和境外外事活动等。
  外事新闻中“WHO”(谁)和“WHERE”(哪里)也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源于外事活动中“WHO”和“WHERE”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外事活动,特别是外事出访,地、市一级以下领导很少率团出访,现在,县、乡、村、厂矿企业有对外关系的屡见不鲜,科学工作者、工人、农民也有了出访的机会。
  这些变化,也使得外事新闻传播媒介的层次、形式有所增加,行业报,企业报,校报,县、乡、厂(场)、矿的广播站,自办电视台,刊载播放本地外事新闻已是常有之事,而且随着对外开放的继续深化,这些新闻传播媒介的本地外事新闻会不断增加。问题在于地方新闻记者如何抓住地方外事活动的特点,抓住有实质性的东西进行报道。
  20世纪以来,外事报道体裁、表现手段有所发展
  19世纪末随着新闻写作的发展,外事报道的体裁和表现手段向着更符合新闻报道规律的方向发展。
  例如,《申报》1879年5月关于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访华的报道,除消息外,还有特写、照片。但总的来看业务改进不大,如标题太简单,连标点符号也没有,有些报道过于简略,有些报道又过于冗长;写法也较单调,加之不分段,读起来颇为吃力。这也是当时新闻业务水平的真实反映。
  经过“五四”运动时期我国报刊业务的改革,到20世纪20年代,外事报道有了较大改进。第一,标题有主题、副題,基本能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第二,过去报道中不交代的背景,这时也注意到了;第三,时效性增强了,当天发生的事情,一般次日报纸就会发新闻;第四,新闻有了标点符号后,语言也从半文半白发展到较为通俗易懂。
  消息导语的出现与变化
  我国近代外事新闻是没有导语的。《民呼日报》1909年6月3日所载《三国要求政府代偿商债》消息全文如下:
  法、德、日三国驻津领事,要求直督杨莲帅,谓天津华商欠各洋行之债,共有一兆半,须(原文如此——笔者注)要中国政府代其偿还,杨莲帅力拒之。谓华商欠洋商之款,不能由外国政府代偿也。其后日本驻京公使,又联合各国驻京公使,向外务部要求此事。英、美两公使不以为然,故刻下此议尚未能实行。
  直到上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外事新闻才出现导语,但无导语的外事新闻仍大量存在。《大公报》(上海版)1949年10月7日有条消息,报道苏联代表团游览颐和园,下午到清华大学出席北大、清华、燕京三校同学的欢迎会,会后,苏联红军歌舞团表演节目。三件事纳入一大段,无“导语之语”,如记流水账一般。
  上世纪50年代以后,凡消息大多有导语,但多为直叙式,导语写作在“WHEN”(何时)要素上不太讲究。1958年9月19日,新华社记者从西藏下马司发回一条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前往不丹访问的尼赫鲁总理,18日下午到达我国西藏的下马司,今天中午离开我国西藏下马司前往不丹。”背景性的东西都放在导语中来交代。
  此外导语的形式呆板、公式化。写到会见消息,就是:××国总理(或其他头衔)今天在×××会见了×××部长(或其他官员),双方进行了(极为)亲切友好的谈话;写到会谈消息,就是:××国总统(或其他官员)今天与××国总理(或其他官员)就双边关系(或就两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举行会谈。会谈是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写到访问消息,就是:××今天乘专机抵达××,开始对××国进行为期×天的访问。
  近年来我国外事新闻导语写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一是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新闻要素。如:
  新华社北京(2001年)4月4日电(记者杨国强、吴黎明) 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说,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被美国军事侦察机撞毁的那架飞机上的飞行员,美方应该向中国人民道歉。(《人民日报》2001—04—05)
  导语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最为受众关注的新闻信息,将具体的说话对象——外宾何许人也放在消息的第二段来交代。这样既让导语轻装上“阵”,又让受众一目了然。
  二是不拘一格,花样翻新。某些外事消息不吸引读者的一个原因,就是导语雷同化,有“年年岁岁花相似”之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不拘一格地写好导语,或用叙述概括式导语、或用特写镜头式导语、或用抒情议论式导语。如: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记者周婷、杨兴)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五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每日电讯》1997—7—2)
  这条导语是一组特写镜头,纪实性很强,它无声地向全世界宣告:香港结束了150多年的殖民统治,中国人民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和喜悦的心情。
  
  注 释:
  ①烈皇小识卷六。
  ②蓝鸿文:《专业采访报道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55页。
  (作者为《新闻与写作》杂志主编)
  编校:施 宇
  
其他文献
标志,英文名称LOGO。它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含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标志作为一种以视觉传达信息的图形符号,与文字有着内在的联系。在设计中,一般采用与标志内容相符的一些自然形态,经过提炼、概括和变化,以突出对象的典型特征的形象作为标志图形。21世纪,电脑数字化设计普遍运用,标志设计的色彩运用逐渐被设计家们所认识与利用,成为商业
品牌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核心之一,品牌既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象征,是围绕企业及其产品的品牌而展开的形象塑造活动。企业和商家获取利润、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手段是通过品牌的建立来开拓市场,消费者通过接触品牌寻求能满足他们生活的更好的那些商品和服务。而色彩设计表现力强、成效快就成为品牌形象塑造的有效手段,也必然成为企业品牌战略实施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河南企业品牌色彩战略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对河南本土企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服务发展和稳定大局,着眼于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巩固和提高。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根本上
[背景]rn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浙江教材中大量缩改的,这次学的是只有少量删节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而“丑小鸭”的故事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隐喻,渗透在各种
国情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了解国情是认识中国,发展中国的出发点。只有全面地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才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机遇,深刻理解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每个国家的现实国情都有一个历史的发展延续过程,今天的国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国情,我们才能清醒地认识现实国情,进而展望未来国情,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切感受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宣传思想工作是做好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直接关系和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和安全等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坚持立足实际,创新工作内容  第一,要牢固树立为企业中心工
“社区”是社会学中的基本概念,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发生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在我国,社区是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需要而提出来的,并且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主要聚集地,一个集生活、
学校德育工作是坚持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渗透在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中,对小学生身心健康起着有力地推动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德育管理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全德育管理体系  学校教育处是学生德育工作的组织和实施者,要坚持教书育人,要成才先成人的德育理念。学校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建立以党支部领导,教育处负责,校工会、少先队、班主任、各班干部为骨干,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统一思想、宣传主张、教育群众、推动工作的重要职责,在促进国企科学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为推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要坚持找准工作定位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要坚持把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中心,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企业要搞好新闻宣传工作,不能单靠新闻单位的记者来企业采写新闻,报道宣传企业,而要建设一支自己的能够高效运转的,充满活力的,强有力的新闻报道通讯员队伍,这样才能取得和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  要建设好企业通讯员队伍,关键在于企业党政领导要提高对通讯员队伍重要性的认识。有的企业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