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语文学科则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学科。然而,由于受语文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制约,常常使许多本来美不胜收的语文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计算机多媒体的出现,其强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对语文教学旧有的模式提出了挑战,为现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让语文课堂“动”起来。再次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授《都市精灵》一文中,我搜集资料制作课件。首先,让学生欣赏赵传的一首动画版的《小小鸟》。屏幕上出现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画面:一只美丽的小鸟在浓烟笼罩的空中飞来飞去,赖以生存的家——“森林”被人类无情的砍光了,小鸟边飞边流着眼泪诉说着……。看到这儿,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我知道,他们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然后他们争先恐后的发言,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借这个机会,我趁机放出广场上小孩高兴的喂鸽子的画面,鸽子站在他们的肩上、手上,一点也不怕。通过这两种画面对照,学生轻而易举的就掌握了全文的主题。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语文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从内容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意义丰富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泼。如在讲《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时,我先让学生欣赏这首歌,学生陶醉于战士们激情澎湃的演唱中,接着我展示一组组画面,学生很容易理解红军长征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看着战士们饥寒交迫,艰难的过草地、爬雪山,有的学生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欣赏完画面,我问问同学们的感受,他们都积极的发言:从红军不畏艰难、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谈到今天幸福生活来自不易,并坦言自己要珍惜今天的一切,努力学习,回报先烈们、回报社会。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音乐之美,而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易于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寓教于乐,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与传统教学相比较而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声、像、情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我在上《苏州园林》一课时,展示音像资料,学生可以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美不胜收。在这样的基础上讲解课文,边讲边配以相应的画面,老师讲解轻松自如,学生听的津津有味,然后鼓励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苏州园林,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成功的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使他们对“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真正体验“放眼处处皆美景”的感受,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增大容量,长课短讲
传统的授课一节课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一个星期。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教学传统篇目《社戏》,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我制作的FLASH动画片,学生津津有味的看“电视”,热火朝天的谈感受,江南的小桥流水、月下行船、水乡社戏、夜航偷豆等历历在目,那淳朴的乡情、那可爱的伙伴、那带着露珠的罗汉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
课堂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教学及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于一体。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动”起来、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动手动脑,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多媒体让我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形象、绘声绘色。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赵镇中学)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授《都市精灵》一文中,我搜集资料制作课件。首先,让学生欣赏赵传的一首动画版的《小小鸟》。屏幕上出现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画面:一只美丽的小鸟在浓烟笼罩的空中飞来飞去,赖以生存的家——“森林”被人类无情的砍光了,小鸟边飞边流着眼泪诉说着……。看到这儿,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我知道,他们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然后他们争先恐后的发言,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借这个机会,我趁机放出广场上小孩高兴的喂鸽子的画面,鸽子站在他们的肩上、手上,一点也不怕。通过这两种画面对照,学生轻而易举的就掌握了全文的主题。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语文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从内容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意义丰富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泼。如在讲《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时,我先让学生欣赏这首歌,学生陶醉于战士们激情澎湃的演唱中,接着我展示一组组画面,学生很容易理解红军长征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看着战士们饥寒交迫,艰难的过草地、爬雪山,有的学生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欣赏完画面,我问问同学们的感受,他们都积极的发言:从红军不畏艰难、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谈到今天幸福生活来自不易,并坦言自己要珍惜今天的一切,努力学习,回报先烈们、回报社会。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音乐之美,而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易于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寓教于乐,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与传统教学相比较而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声、像、情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我在上《苏州园林》一课时,展示音像资料,学生可以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美不胜收。在这样的基础上讲解课文,边讲边配以相应的画面,老师讲解轻松自如,学生听的津津有味,然后鼓励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苏州园林,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成功的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使他们对“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真正体验“放眼处处皆美景”的感受,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增大容量,长课短讲
传统的授课一节课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一个星期。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教学传统篇目《社戏》,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我制作的FLASH动画片,学生津津有味的看“电视”,热火朝天的谈感受,江南的小桥流水、月下行船、水乡社戏、夜航偷豆等历历在目,那淳朴的乡情、那可爱的伙伴、那带着露珠的罗汉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
课堂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教学及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于一体。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动”起来、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动手动脑,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多媒体让我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形象、绘声绘色。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赵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