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将数学知识和思维技巧等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对其数学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引导学生敢于提出其学习疑问,不断提升其提问能力,强化其问题意识,进而改善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能力;培养策略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不仅有助于对其智力进行开发,并且对于其学习数学知识动力的提升,也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进而取得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更好学生数学知识,提升数学修养奠定基础。所以,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要求,兼顾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运用,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提出其面临的问题,以此对其学习动机进行激发,也能從根本上改善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素养。
一、运用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问题能力
就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特征来说,其逻辑性非常强,使得学生在实际学习时,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改善该学科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并鼓励学生敢于进行提问。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数学知识,同其生活经验密切关联,提出问题的视角也更加多样,进而能够更好的提出数学问题,在此过程中实现数学提问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家里的楼梯上,爸妈想要铺设地毯,如何才能快速有效的计算出铺设地毯的长度呢?该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会快速的联想到家里的楼梯,如何计算铺设长度,并提出铺设范围是否包括最高与最低台阶等之类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家里的地砖通常都是做成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等,而没有做出圆形或其他形状呢?学生此时会回想自己学过的图形知识,从其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认识程度,而且也能从日常生活中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等,提问能力明显提升,提问视角更加广泛。
二、积极评价以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针对学生的提问与课堂表现,要多给其正面积极的评价,同时还要能够引导学生对其学习数学知识存在的问题形成一定的认识。不管学生在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时的质量和效率如何,教师都多应该给予正面评价,促使其充分感受成果的快乐,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促使其敢于提问,而不是害怕犯错,隐藏自己的数学疑问。
比如,有这样一道比较经典的数学问题,问学生“一张桌子,砍掉一个角之后,则剩余几个角?”此时,学生听到这一问题之后,首先联想到自己正在使用的课桌,然后回答有五个角。然而,一些学生却提出,剩余多少角,还取决于桌子原来一共有多少角。根据学生所提出的这一问题,可以发现其从另外一个视角思考这一经典问题,另辟蹊径,效果非常好。此时,教师应给该生积极的鼓励,要求其说出剩余多少个角,并将思路分享给其他同学。在此之后,班级学生的提问动力更强,提问的思路更加宽阔,课堂上形成了非常好的学习氛围。
三、营造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为关键的动力。只有对该学科产生足够的兴趣,学生才会产生求知欲望,并对有关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究。在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时,要求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并创设质疑的场景,诱导学生在场景中,敢于提出其存在的数学疑问,进而体现出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目标。在此之后,通过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讨,有效解决存在的数学问题。
比如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鼓励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课堂学习,并提出数学问题。如在对观察物体有关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选择一名学生躲在课桌后面,要求其不露头的情况下,任意举出一只手,让教师去猜测是左手,还是右手?教师猜对之后,学生会产生一文,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文,利用何种方式辨别左右手的?如何进行判断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课堂学习的气氛也更好,并且较好的引导学生形成提问的能力与意识。
四、结语
总体来看,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对学生提问能力高度重视起来,不断扎实学生数学知识基础,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在实际教学时,还应充分考虑教学要求与目标,对学生认知特点与差异形成充分认识,营造开展该学科教学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敢于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其提问能力,进而有效发掘其数学创新思维等。
参考文献
[1]夏小印.探究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20):171.
[2]古淑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提问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0-90.
[3]张敏.启迪思维激励提问——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9(03):202.
[4]杨婷.有了问题意识就够了吗?——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96.
[5]甘建平.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139.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能力;培养策略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不仅有助于对其智力进行开发,并且对于其学习数学知识动力的提升,也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进而取得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更好学生数学知识,提升数学修养奠定基础。所以,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要求,兼顾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运用,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提出其面临的问题,以此对其学习动机进行激发,也能從根本上改善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素养。
一、运用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问题能力
就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特征来说,其逻辑性非常强,使得学生在实际学习时,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改善该学科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并鼓励学生敢于进行提问。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数学知识,同其生活经验密切关联,提出问题的视角也更加多样,进而能够更好的提出数学问题,在此过程中实现数学提问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家里的楼梯上,爸妈想要铺设地毯,如何才能快速有效的计算出铺设地毯的长度呢?该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会快速的联想到家里的楼梯,如何计算铺设长度,并提出铺设范围是否包括最高与最低台阶等之类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家里的地砖通常都是做成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等,而没有做出圆形或其他形状呢?学生此时会回想自己学过的图形知识,从其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认识程度,而且也能从日常生活中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等,提问能力明显提升,提问视角更加广泛。
二、积极评价以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针对学生的提问与课堂表现,要多给其正面积极的评价,同时还要能够引导学生对其学习数学知识存在的问题形成一定的认识。不管学生在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时的质量和效率如何,教师都多应该给予正面评价,促使其充分感受成果的快乐,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促使其敢于提问,而不是害怕犯错,隐藏自己的数学疑问。
比如,有这样一道比较经典的数学问题,问学生“一张桌子,砍掉一个角之后,则剩余几个角?”此时,学生听到这一问题之后,首先联想到自己正在使用的课桌,然后回答有五个角。然而,一些学生却提出,剩余多少角,还取决于桌子原来一共有多少角。根据学生所提出的这一问题,可以发现其从另外一个视角思考这一经典问题,另辟蹊径,效果非常好。此时,教师应给该生积极的鼓励,要求其说出剩余多少个角,并将思路分享给其他同学。在此之后,班级学生的提问动力更强,提问的思路更加宽阔,课堂上形成了非常好的学习氛围。
三、营造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为关键的动力。只有对该学科产生足够的兴趣,学生才会产生求知欲望,并对有关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究。在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时,要求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并创设质疑的场景,诱导学生在场景中,敢于提出其存在的数学疑问,进而体现出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目标。在此之后,通过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讨,有效解决存在的数学问题。
比如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鼓励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课堂学习,并提出数学问题。如在对观察物体有关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选择一名学生躲在课桌后面,要求其不露头的情况下,任意举出一只手,让教师去猜测是左手,还是右手?教师猜对之后,学生会产生一文,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文,利用何种方式辨别左右手的?如何进行判断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课堂学习的气氛也更好,并且较好的引导学生形成提问的能力与意识。
四、结语
总体来看,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对学生提问能力高度重视起来,不断扎实学生数学知识基础,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在实际教学时,还应充分考虑教学要求与目标,对学生认知特点与差异形成充分认识,营造开展该学科教学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敢于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其提问能力,进而有效发掘其数学创新思维等。
参考文献
[1]夏小印.探究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20):171.
[2]古淑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提问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0-90.
[3]张敏.启迪思维激励提问——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9(03):202.
[4]杨婷.有了问题意识就够了吗?——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96.
[5]甘建平.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