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本文整理者王万友,男,1947年生,形意拳名家许繁增先生弟子。现为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北京市武术协会形意拳研究会副会长。
我的恩师许繁增先生已经在2004年2月14日仙逝,留下业绩颇多,使笔者作为他的入室弟子倍感骄傲。
许先生是北京市武协形意拳研究会发起人之一,连任五届该研究会副会长。1987年获得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奖。曾获全国千名武术优秀辅导员称号;一生育人无数,其弟子、学生及再传人,多次在国际武术比赛、全国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许繁增先生1921年出生在武术世家。叔父许禹生是太极大家杨健侯(号镜湖)先生的门生,民国初年任北京体育研究社社长、北平国术馆馆长。堂兄许笑羽是形意拳大家尚云祥的入室弟子。许繁增先生自幼随叔父、堂兄习武,从七岁开始就生活在北平国术馆,得到诸多当年各流派武学大家的指点。随后又拜山西宋派形意拳名家李旭洲、程派八卦掌名家程有信为师,海纳百川,融多门技艺于一身,形成独特的风格。尤其在形意拳的理论研究及实战上,造诣颇深,曾发表过《浅谈形意拳练法》及《形意拳在攻防上的特点及其发劲原理》。这些文章理论与实践对笔者在练习形意拳中起到了夜路明灯的作用。下面谨将恩师《形意拳在攻防上的特点及其发劲原理》遗文整理出来,与诸拳友共享。
形意拳又名“心意拳”,以五行相生相克变化为理论基础,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代号,表示劈、崩、钻、炮、横五种拳法为本,取龙、虎、猴、马、鼍,鸡、鹞、燕、鲐、蛇、熊、鹰等十二种动物的防身之特长,效法其劲而成拳。心动意随,成形致用,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以修其魂,是为无形的内在修炼;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炼其魄,是为形体锻炼,内三合相应外三合,共为六合一体。
形意拳从练法上就是魂魄兼修的一种拳术,从本拳的命名上就说明了形意拳的这个特点。为了进一步分析它的特点及与应用的关系,兹分别叙述如下:
一、形意拳仅有五种劲,简明朴实,可以速成
形意拳将天下各种拳术动作归纳成五种劲。从上向下为“劈”;从下向上为钻;直击为崩;捌架开敌手,再击为炮;用旋力制敌为横。中国古代哲学概念,物质是由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构成,事物也按这五种元素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传统医学引入了这一认识,认为人身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合,心脾肝肺肾五脏,分别属火土木金水,目通肝,鼻通肺,舌通心,耳通肾,人中通脾。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为五行相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是为五行相克。
形意拳也接受了上述原理,借鉴在形意拳的应用上。劈属金、崩属木、钻属水、炮属火、横属土。劈拳变钻拳是金生水;钻拳变崩拳是水生木;崩拳变炮拳是木生火;炮拳变横拳是火生土;横拳变劈拳,为土生金,是谓五行相生;劈拳破崩拳,为金克木;崩拳破横拳,为木克土;横拳破钻拳是土克水;钻拳破炮拳是水克火;炮拳破劈拳是火克金,是谓五行相克。熟练五行拳便能生克变换无穷,玄妙莫测。但是相克之间,还存在着量与质的对比问题,例如:水克火,若杯水车薪,水太少,而火太大,水不但灭不了火,反而起到助燃作用;一个儿童虽然熟练相生相克之法,如果和大人比手不易取胜,原因是量差太大。有实力没理论,常事倍功半,量大无理也有理。空有理论没有实力也绝难取胜。若想练能致用,就必须苦下功夫,充实质量,加强素质训练,才能在实战中发挥作用。
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是练出来的,是他把形意拳的精华练出质与量都超人而取到的效果。
量=身体素质+发出的重量+速度
质=武术技巧+条件反射快+整劲
形意拳仅有五种劲,简明朴实,在练习上反复多次,可以获得速成效果。形意拳套路虽多,但都没离开上述五种劲为基础,例如,虎形便是双手劈拳,鹰形也属劈劲,鼍形则属横劲,燕子钻天、鹞子钻天都属钻劲,鹞子入林则属炮劲。每天只要专练五行拳,带着略熟套路就可以了。练法不如练劲,从练功时间利用率上计算,在单位时间内,反复精炼几式,胜于习练繁杂套路招法。精炼的次数越多,意识支配动作的训练也就越扎实。俗话说:熟能生巧,在搏击时,条件反射当然就敏捷。
比如我们每天规定练一小时功夫,若是每五秒钟打一拳,每小时3600秒,便可练习720拳,如按劈钻崩炮横顺序练,每一行拳便可练习144次,倘若为了劳娱结合每打一拳休息五秒钟,在一小时内,每种拳还能练72次,比起45分钟盘一套路的拳种练习,当然就会收效大得多。俗话三年形意可小成,确实不假,常说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要绝,就得练,要多练,认真的聚精会神地练。
所谓功夫,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认真专注地本着要领,琢磨体会悟出所以然的道理,而得到立体的收获”。也就是练一分钟就要得到一分钟的效益,才叫功夫。否则练功时带聊天,练了半天一无所获。练了30年拳的人,不等于他有30年的功夫。在形意拳门中,若论传播、推广、普及形意拳功绩最大的,当首推李能然先师。李能然先师是37岁才开始学形意拳,学到47岁,仅十年功夫,竞学乃大成,扬名天下。这说明形意拳在短时间内便可练成;但在练时必须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演练,功夫要看实质,不能单以练功年限来衡量。
二、形意拳是体用兼修,也就是魂魄兼修的拳种
形意拳练习是从条件反射训练开始的。我们曾经听说过:某某练武的人和不会练武的人,因事争吵,打了起来,不会练武的竞把练武的打得鼻青脸肿,武术全没用上,原因是会武的人被拳法招数套路困住,对敌方的来手,现想对策,没等想好还击办法,已被敌方击中,所学的招数都对不上号,学不能致用。不会武术的人,不懂什么招法,是胡打胡有理。这其中会武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条件反射慢,缺乏熟练的实战训练。练拳应练功,招法是死的,以练熟的功通过条件反射发挥作用,应战时现想对策来不及,时间不等人。上述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从形意拳的练法分三步功夫,即先练明劲,次练暗劲,再练化劲。以期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之中是真艺。
明劲:练时要严格按三八二十四法的规范,动作要协调,手脚相顾,内外六合,是第一步功夫。
暗劲:是指柔劲而言,柔劲不等于软劲,软是无力,柔是不僵,周身关节放松,阴阳和谐,双手用力均匀,以心、意、气、力合一。劲力停而不断。运动如抽丝,意如丝绵不开,又如双手拉硬弓,用力徐徐拉开一般。一手外翻一手里裹,劲断意不断,意断劲相连。外形无象,内劲缠绵,力发轴心,阴阳循环,左换右,右换左,如波涛骇浪,劲意不断。在表演赛上不被所取,在实战上,效果不凡,这是第二步功夫;由刚劲转向柔劲,由量数充实的基础上,走向质量的提高,从骨的锻炼转向筋与膜的训练。道家谓之洗髓功夫。
化劲:是指魂魄结合,是条件反射的训练。身体得到刚健,心、意得到贯通,这只是自身的修炼,为了充分完成内外结合而经得起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将采取感觉上的训练,即为三步功夫。第一步功夫练骨以气催力;第二步功夫练筋、练膜、以意催力,以力催气,阴阳配合,循环不息;第三步功夫要在易骨、易筋易膜壮身健体,接通意、气、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对外界刺激应急的对敌措施,也就是条件反射的培养。
条件反射的培养,与精神训练和五种劲的熟练分不开,缺一不可。在第一步功夫中得到了五种劲的熟练,在第二步功夫中得到了意识支配动作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则以第三步功夫,练神还虚,形神一致,达到无拳无意反应出自下意识作用。以上三步功夫,是一环套一环,缺一环也不能达到条件反射能力的发挥。
条件反射是意识的高级化反应。要想能发挥意识的作用,首先必须做到心意的放松,冷静头脑,才能感觉灵敏;全身肌肉放松,才能神经信息传导敏捷;全身关节放松,才能蓄发力顺遂,因此“松”“空”是条件反射作用的最重要因素。
其次,精神上的因素,也非常重要,拳经说:“打人如蒿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都是成败在一念之差。例如:跳高运动员在助跑起跳时稍一犹豫,结果不是骑杆、便是钻杆。再如骑车过独木桥时,眼向前看,一鼓作气便可顺利地骑过去,若是骑在半路稍一害怕,把不稳,便会栽到河里去。据说:有一个老太太突然听到着火啦,她也不知道哪来的一股邪劲,扒起墙头连滚带爬地逃到邻居的院子里。平时你就是用棍子打她她也爬不过去。由此看,世上一切事物的成败,与努力和信心是分不开的,条件反射是制胜的动力,如缺乏信心则将失败。
形意拳在培养信心和毅力方面,是用“四梢齐”和“四穿透”的精神训练,来培养信心和毅力。四梢:舌为肉梢,齿为骨梢,发为血梢,指趾甲为筋梢。
肉梢:舌顶悬盈(上膛),既可接周天气息,更可促使全身肌肉坚硬有力。
骨梢:叩齿使全身骨挺,增强体力。人在遇到愤恨事情,咬牙切齿显出凶相。
血梢:即怒发冲冠呈现凶相。公鸡在格斗时它的毛都炸了起来,猫在发怒时,毛便会立了起来,发为血梢,人在心绪紧张时,头发根便会发胀起来,使人感到一种威胁。但是血捎梢可取切不要过分,否则便会影响心绪放松。
筋梢:手、脚趾甲为筋梢,手、脚心空,手脚趾甲则扣,力量便从手脚被上达到梢节,而增强筋力。筋长力大。俗说:筋长一寸,力大千斤。鹰爪力的练法,主要是要求扣指,力达指端,增强捕捉力量。
四梢齐可以增强外形上的威力和身心上的内在力量;肉、骨、血、筋,构成人体器官的训练,是属于体魄上的训练。其次在魂的方面,要以“四透”精神训练来培养信心和毅力的精神力量。
四透是:眼要看透,神要照透,气要摧透,力要打透。
眼要看透:用眼像透视机般从对方的前面看透到对方的后面去,要用自己的眼睛穿透对方的眼睛。
神要照透:用自己的眼睛把对方的一切,都笼罩在我的视野之内。使对方不得逃跑。
力要打透:从思想上发力,把对方从前面打穿到后面。
气要摧透:要用自己的精气神,将对方摧倒摧垮。
四透精神训练,属魄的培育。
四梢、四透,表达于形神,便可形成虎捉羊,猫捕鼠的威力,从精神上先取得胜利。加强自己信心的基础上,再加上平常练就的内外六合整劲,自然在条件反射中会发挥无穷的威力。“条件反射”是人在生活中,遇到外界的刺激,经过正当的反应而采取了妥善措施;把这个过程牢牢地续存在人的记忆中,一旦再遇到同样的刺激信号,不用去想,身体上的器官自动地发挥反应措施。这种现象就是条件反射。在与人交手时心里一痛快,便把对方发了出去,见到对方倒在地上,心理产生出无比的痛快感;这种现象就是条件反射的成果。至于自己用何招法取胜的,自己也说不清。
眼的训练,在精神培育上,最为重要。有人在练拳时,偏着头或低着头,不向前看,一旦养成习惯,若在实战时不看着对方,就看不到对方的变化,就不能应付,甚至挨死打。若瞪起眼睛,就是封不住对方的攻势,起码也可以避重就轻地减少损失。睁眼对敌,便于化招还击或避让。
发威在眼:在精神训练上,应把眼的训练放在第一位。以四梢、四透精神造成形神的威力,来摧垮对方。要在对方中枢神经由于震惊而受到阻断的一刹那间,不失时机地打时间差,便战无不胜。
三、形意拳在攻防时,是打顾兼备,打法上左右互换采取主动,动作连贯,接劲紧密
形意拳与人交手,战斗面积是高不过眉,低不过脐,侧不过肩。身形看正似斜,看斜似正,以45度角转向迈出前脚,重心偏于后腿,以重心三七或四六步,形成单重桩法,以锐角三角姿态保持着自身的平衡。更以两肘护肋,拳从口出,两肩卷且下压,垂肩坠肘,裆圆扣膝,前膝顶,后胯合。以前手尖、鼻尖、前脚尖,三尖相对,竖项、收颌,百会垂直会阴。形成一个攻防皆是的桩法。本身时刻保持着重心与中心的不败之势。
攻敌时出手剪裹钻,回手似勾杆,以起钻、落翻,如锉前推,以钻头破坏四周抗力的作用,破坏敌人的重心及支点。脚踏中门夺敌位,使我在敌人任何着力点都可发挥威力。特别是采取变点,使敌人产生错觉,错误地产生抗力,我则改变其无抵抗部位,发力攻击,必然取胜。如混圆桩的滚压三部曲,劈拳的三连贯打法,虎形中的七种打法,骀形的滚、压、击法都是以变点取胜的方法。
四、形意的“劲”是先蓄后发,发而不绝,劲断意不断,意断劲相连
形意劲是软着去,硬着使,松着去,紧着使。发“五弓”之力。是形意拳发力的根源。形意拳要求“行似槐虫,起似挑担”。是先收后放,形似槐虫,是指在发力前形同槐虫先卷缩再伸腰;如拉弓射箭,用其反弹力,产生发射力量。以全身关节,同时曲中求直,以各个不同方向的反弹力,通过矛盾统一,把不同方向的由弯曲到伸直的力量,集中到一点上去发挥作用。人身可比作五张弓,连接在一起而构成一具由五弓组成的整体。从“大椎”到“尾间”为一弓,双上肢两臂从肩肘手为一弓,两臂共两弓,下肢胯、膝、脚两下肢各为一弓,合为五弓。主弓以腰为中心,上肢以肘为中心,下肢以膝为中心,在发力时各弓以中心为杠杆(基础点)两端卷(曲)同时放开,将各弓之弹力集中到一个共同着力点上去形成一个整体力量。例如劈拳之发力时,前脚踩,后脚蹬,前手劈,后手榻,腰脊挺伸,由脚踩蹬之力,通过胯传至腰,再通过脊肩再传至发力之前手,后揭劲经过肘肩送到前手。主弓腰脊不但是各弓传导的途径,同时由于它的扭转,直伸所生的横劲加竖劲齐聚在前手的着力点上而起到击敌的威力。
五弓之力是形意拳发力的根源,是整劲的因素。但是应该注意到弓曲不得小于90度,到90度弓成死角,而弓背必断,则失去作用。
在形意拳发劲时,必须五弓齐发,缺一弓力减、力偏,缺两弓失去整体作用。发挥弓射之力必须放松所有关节,正如王芗斋先生所讲的:弧角轮豪放,周身无处不弹簧。
我的恩师许繁增先生已经在2004年2月14日仙逝,留下业绩颇多,使笔者作为他的入室弟子倍感骄傲。
许先生是北京市武协形意拳研究会发起人之一,连任五届该研究会副会长。1987年获得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奖。曾获全国千名武术优秀辅导员称号;一生育人无数,其弟子、学生及再传人,多次在国际武术比赛、全国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许繁增先生1921年出生在武术世家。叔父许禹生是太极大家杨健侯(号镜湖)先生的门生,民国初年任北京体育研究社社长、北平国术馆馆长。堂兄许笑羽是形意拳大家尚云祥的入室弟子。许繁增先生自幼随叔父、堂兄习武,从七岁开始就生活在北平国术馆,得到诸多当年各流派武学大家的指点。随后又拜山西宋派形意拳名家李旭洲、程派八卦掌名家程有信为师,海纳百川,融多门技艺于一身,形成独特的风格。尤其在形意拳的理论研究及实战上,造诣颇深,曾发表过《浅谈形意拳练法》及《形意拳在攻防上的特点及其发劲原理》。这些文章理论与实践对笔者在练习形意拳中起到了夜路明灯的作用。下面谨将恩师《形意拳在攻防上的特点及其发劲原理》遗文整理出来,与诸拳友共享。
形意拳又名“心意拳”,以五行相生相克变化为理论基础,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代号,表示劈、崩、钻、炮、横五种拳法为本,取龙、虎、猴、马、鼍,鸡、鹞、燕、鲐、蛇、熊、鹰等十二种动物的防身之特长,效法其劲而成拳。心动意随,成形致用,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以修其魂,是为无形的内在修炼;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炼其魄,是为形体锻炼,内三合相应外三合,共为六合一体。
形意拳从练法上就是魂魄兼修的一种拳术,从本拳的命名上就说明了形意拳的这个特点。为了进一步分析它的特点及与应用的关系,兹分别叙述如下:
一、形意拳仅有五种劲,简明朴实,可以速成
形意拳将天下各种拳术动作归纳成五种劲。从上向下为“劈”;从下向上为钻;直击为崩;捌架开敌手,再击为炮;用旋力制敌为横。中国古代哲学概念,物质是由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构成,事物也按这五种元素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传统医学引入了这一认识,认为人身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合,心脾肝肺肾五脏,分别属火土木金水,目通肝,鼻通肺,舌通心,耳通肾,人中通脾。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为五行相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是为五行相克。
形意拳也接受了上述原理,借鉴在形意拳的应用上。劈属金、崩属木、钻属水、炮属火、横属土。劈拳变钻拳是金生水;钻拳变崩拳是水生木;崩拳变炮拳是木生火;炮拳变横拳是火生土;横拳变劈拳,为土生金,是谓五行相生;劈拳破崩拳,为金克木;崩拳破横拳,为木克土;横拳破钻拳是土克水;钻拳破炮拳是水克火;炮拳破劈拳是火克金,是谓五行相克。熟练五行拳便能生克变换无穷,玄妙莫测。但是相克之间,还存在着量与质的对比问题,例如:水克火,若杯水车薪,水太少,而火太大,水不但灭不了火,反而起到助燃作用;一个儿童虽然熟练相生相克之法,如果和大人比手不易取胜,原因是量差太大。有实力没理论,常事倍功半,量大无理也有理。空有理论没有实力也绝难取胜。若想练能致用,就必须苦下功夫,充实质量,加强素质训练,才能在实战中发挥作用。
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是练出来的,是他把形意拳的精华练出质与量都超人而取到的效果。
量=身体素质+发出的重量+速度
质=武术技巧+条件反射快+整劲
形意拳仅有五种劲,简明朴实,在练习上反复多次,可以获得速成效果。形意拳套路虽多,但都没离开上述五种劲为基础,例如,虎形便是双手劈拳,鹰形也属劈劲,鼍形则属横劲,燕子钻天、鹞子钻天都属钻劲,鹞子入林则属炮劲。每天只要专练五行拳,带着略熟套路就可以了。练法不如练劲,从练功时间利用率上计算,在单位时间内,反复精炼几式,胜于习练繁杂套路招法。精炼的次数越多,意识支配动作的训练也就越扎实。俗话说:熟能生巧,在搏击时,条件反射当然就敏捷。
比如我们每天规定练一小时功夫,若是每五秒钟打一拳,每小时3600秒,便可练习720拳,如按劈钻崩炮横顺序练,每一行拳便可练习144次,倘若为了劳娱结合每打一拳休息五秒钟,在一小时内,每种拳还能练72次,比起45分钟盘一套路的拳种练习,当然就会收效大得多。俗话三年形意可小成,确实不假,常说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要绝,就得练,要多练,认真的聚精会神地练。
所谓功夫,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认真专注地本着要领,琢磨体会悟出所以然的道理,而得到立体的收获”。也就是练一分钟就要得到一分钟的效益,才叫功夫。否则练功时带聊天,练了半天一无所获。练了30年拳的人,不等于他有30年的功夫。在形意拳门中,若论传播、推广、普及形意拳功绩最大的,当首推李能然先师。李能然先师是37岁才开始学形意拳,学到47岁,仅十年功夫,竞学乃大成,扬名天下。这说明形意拳在短时间内便可练成;但在练时必须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演练,功夫要看实质,不能单以练功年限来衡量。
二、形意拳是体用兼修,也就是魂魄兼修的拳种
形意拳练习是从条件反射训练开始的。我们曾经听说过:某某练武的人和不会练武的人,因事争吵,打了起来,不会练武的竞把练武的打得鼻青脸肿,武术全没用上,原因是会武的人被拳法招数套路困住,对敌方的来手,现想对策,没等想好还击办法,已被敌方击中,所学的招数都对不上号,学不能致用。不会武术的人,不懂什么招法,是胡打胡有理。这其中会武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条件反射慢,缺乏熟练的实战训练。练拳应练功,招法是死的,以练熟的功通过条件反射发挥作用,应战时现想对策来不及,时间不等人。上述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从形意拳的练法分三步功夫,即先练明劲,次练暗劲,再练化劲。以期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之中是真艺。
明劲:练时要严格按三八二十四法的规范,动作要协调,手脚相顾,内外六合,是第一步功夫。
暗劲:是指柔劲而言,柔劲不等于软劲,软是无力,柔是不僵,周身关节放松,阴阳和谐,双手用力均匀,以心、意、气、力合一。劲力停而不断。运动如抽丝,意如丝绵不开,又如双手拉硬弓,用力徐徐拉开一般。一手外翻一手里裹,劲断意不断,意断劲相连。外形无象,内劲缠绵,力发轴心,阴阳循环,左换右,右换左,如波涛骇浪,劲意不断。在表演赛上不被所取,在实战上,效果不凡,这是第二步功夫;由刚劲转向柔劲,由量数充实的基础上,走向质量的提高,从骨的锻炼转向筋与膜的训练。道家谓之洗髓功夫。
化劲:是指魂魄结合,是条件反射的训练。身体得到刚健,心、意得到贯通,这只是自身的修炼,为了充分完成内外结合而经得起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将采取感觉上的训练,即为三步功夫。第一步功夫练骨以气催力;第二步功夫练筋、练膜、以意催力,以力催气,阴阳配合,循环不息;第三步功夫要在易骨、易筋易膜壮身健体,接通意、气、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对外界刺激应急的对敌措施,也就是条件反射的培养。
条件反射的培养,与精神训练和五种劲的熟练分不开,缺一不可。在第一步功夫中得到了五种劲的熟练,在第二步功夫中得到了意识支配动作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则以第三步功夫,练神还虚,形神一致,达到无拳无意反应出自下意识作用。以上三步功夫,是一环套一环,缺一环也不能达到条件反射能力的发挥。
条件反射是意识的高级化反应。要想能发挥意识的作用,首先必须做到心意的放松,冷静头脑,才能感觉灵敏;全身肌肉放松,才能神经信息传导敏捷;全身关节放松,才能蓄发力顺遂,因此“松”“空”是条件反射作用的最重要因素。
其次,精神上的因素,也非常重要,拳经说:“打人如蒿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都是成败在一念之差。例如:跳高运动员在助跑起跳时稍一犹豫,结果不是骑杆、便是钻杆。再如骑车过独木桥时,眼向前看,一鼓作气便可顺利地骑过去,若是骑在半路稍一害怕,把不稳,便会栽到河里去。据说:有一个老太太突然听到着火啦,她也不知道哪来的一股邪劲,扒起墙头连滚带爬地逃到邻居的院子里。平时你就是用棍子打她她也爬不过去。由此看,世上一切事物的成败,与努力和信心是分不开的,条件反射是制胜的动力,如缺乏信心则将失败。
形意拳在培养信心和毅力方面,是用“四梢齐”和“四穿透”的精神训练,来培养信心和毅力。四梢:舌为肉梢,齿为骨梢,发为血梢,指趾甲为筋梢。
肉梢:舌顶悬盈(上膛),既可接周天气息,更可促使全身肌肉坚硬有力。
骨梢:叩齿使全身骨挺,增强体力。人在遇到愤恨事情,咬牙切齿显出凶相。
血梢:即怒发冲冠呈现凶相。公鸡在格斗时它的毛都炸了起来,猫在发怒时,毛便会立了起来,发为血梢,人在心绪紧张时,头发根便会发胀起来,使人感到一种威胁。但是血捎梢可取切不要过分,否则便会影响心绪放松。
筋梢:手、脚趾甲为筋梢,手、脚心空,手脚趾甲则扣,力量便从手脚被上达到梢节,而增强筋力。筋长力大。俗说:筋长一寸,力大千斤。鹰爪力的练法,主要是要求扣指,力达指端,增强捕捉力量。
四梢齐可以增强外形上的威力和身心上的内在力量;肉、骨、血、筋,构成人体器官的训练,是属于体魄上的训练。其次在魂的方面,要以“四透”精神训练来培养信心和毅力的精神力量。
四透是:眼要看透,神要照透,气要摧透,力要打透。
眼要看透:用眼像透视机般从对方的前面看透到对方的后面去,要用自己的眼睛穿透对方的眼睛。
神要照透:用自己的眼睛把对方的一切,都笼罩在我的视野之内。使对方不得逃跑。
力要打透:从思想上发力,把对方从前面打穿到后面。
气要摧透:要用自己的精气神,将对方摧倒摧垮。
四透精神训练,属魄的培育。
四梢、四透,表达于形神,便可形成虎捉羊,猫捕鼠的威力,从精神上先取得胜利。加强自己信心的基础上,再加上平常练就的内外六合整劲,自然在条件反射中会发挥无穷的威力。“条件反射”是人在生活中,遇到外界的刺激,经过正当的反应而采取了妥善措施;把这个过程牢牢地续存在人的记忆中,一旦再遇到同样的刺激信号,不用去想,身体上的器官自动地发挥反应措施。这种现象就是条件反射。在与人交手时心里一痛快,便把对方发了出去,见到对方倒在地上,心理产生出无比的痛快感;这种现象就是条件反射的成果。至于自己用何招法取胜的,自己也说不清。
眼的训练,在精神培育上,最为重要。有人在练拳时,偏着头或低着头,不向前看,一旦养成习惯,若在实战时不看着对方,就看不到对方的变化,就不能应付,甚至挨死打。若瞪起眼睛,就是封不住对方的攻势,起码也可以避重就轻地减少损失。睁眼对敌,便于化招还击或避让。
发威在眼:在精神训练上,应把眼的训练放在第一位。以四梢、四透精神造成形神的威力,来摧垮对方。要在对方中枢神经由于震惊而受到阻断的一刹那间,不失时机地打时间差,便战无不胜。
三、形意拳在攻防时,是打顾兼备,打法上左右互换采取主动,动作连贯,接劲紧密
形意拳与人交手,战斗面积是高不过眉,低不过脐,侧不过肩。身形看正似斜,看斜似正,以45度角转向迈出前脚,重心偏于后腿,以重心三七或四六步,形成单重桩法,以锐角三角姿态保持着自身的平衡。更以两肘护肋,拳从口出,两肩卷且下压,垂肩坠肘,裆圆扣膝,前膝顶,后胯合。以前手尖、鼻尖、前脚尖,三尖相对,竖项、收颌,百会垂直会阴。形成一个攻防皆是的桩法。本身时刻保持着重心与中心的不败之势。
攻敌时出手剪裹钻,回手似勾杆,以起钻、落翻,如锉前推,以钻头破坏四周抗力的作用,破坏敌人的重心及支点。脚踏中门夺敌位,使我在敌人任何着力点都可发挥威力。特别是采取变点,使敌人产生错觉,错误地产生抗力,我则改变其无抵抗部位,发力攻击,必然取胜。如混圆桩的滚压三部曲,劈拳的三连贯打法,虎形中的七种打法,骀形的滚、压、击法都是以变点取胜的方法。
四、形意的“劲”是先蓄后发,发而不绝,劲断意不断,意断劲相连
形意劲是软着去,硬着使,松着去,紧着使。发“五弓”之力。是形意拳发力的根源。形意拳要求“行似槐虫,起似挑担”。是先收后放,形似槐虫,是指在发力前形同槐虫先卷缩再伸腰;如拉弓射箭,用其反弹力,产生发射力量。以全身关节,同时曲中求直,以各个不同方向的反弹力,通过矛盾统一,把不同方向的由弯曲到伸直的力量,集中到一点上去发挥作用。人身可比作五张弓,连接在一起而构成一具由五弓组成的整体。从“大椎”到“尾间”为一弓,双上肢两臂从肩肘手为一弓,两臂共两弓,下肢胯、膝、脚两下肢各为一弓,合为五弓。主弓以腰为中心,上肢以肘为中心,下肢以膝为中心,在发力时各弓以中心为杠杆(基础点)两端卷(曲)同时放开,将各弓之弹力集中到一个共同着力点上去形成一个整体力量。例如劈拳之发力时,前脚踩,后脚蹬,前手劈,后手榻,腰脊挺伸,由脚踩蹬之力,通过胯传至腰,再通过脊肩再传至发力之前手,后揭劲经过肘肩送到前手。主弓腰脊不但是各弓传导的途径,同时由于它的扭转,直伸所生的横劲加竖劲齐聚在前手的着力点上而起到击敌的威力。
五弓之力是形意拳发力的根源,是整劲的因素。但是应该注意到弓曲不得小于90度,到90度弓成死角,而弓背必断,则失去作用。
在形意拳发劲时,必须五弓齐发,缺一弓力减、力偏,缺两弓失去整体作用。发挥弓射之力必须放松所有关节,正如王芗斋先生所讲的:弧角轮豪放,周身无处不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