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评价水平,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数学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回顾自己思考过程的习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分析自己思维过程中的得与失,总结经验,还要注意训练学生对经验的反思和反思条理化。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随时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让他们在解决一个问题后,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作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进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启发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行一次再认识,以达到完善和再提高。
一、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加、减法的估算”时,先多媒体出示一辆玩具自行车,说明它的价格大约是50元,让学生猜一猜它的实际价格。并将学生估计的价格板书在黑板上:51元、49元、60元、48元、20元……然后让学生反思:哪几个价格估计得比较合理,哪几个价格估计得不合理,为什么? (51元、49元、48元比较接近50元,所以估计得比较合理,而60元、20元与50元相差比较大,所以估计得不合理。)接着顺势导入新课。
这样做,既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估算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顺势导入了新课。而且通过学生反思估计结果的合理性,使学生经历了估算的过程,获得了如何合理估算的体验,十分有利于新知的教学。
二、自主探究新知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中的“9的乘法口诀”时,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后,提问:9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呢?随即让学生反思上一节数学课在探究“5、 6、7、8的乘法口诀”时是怎样做的?然后让学生汇报反思的结果:探究5、6、7、8的乘法口诀时,都是通过观察生活情境图提出能用乘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写出乘法算式,然后根据算式来编口诀。接着我就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发现,提出能用乘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写出乘法算式,并根据乘法算式编出9的乘法口诀。然后我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编出的9的乘法口诀,最后全班交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时没有仅仅局限于9的乘法口诀的探究,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揭示出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一迁移法,从而学生自主探究出了9的乘法口诀,充分体现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中的“分类”时,我们首先出示了一黄色正方形小饼干、一红色圆形小饼干、一黄色正方形大饼干、一红色三角形大饼干,一黄色圆形小饼干,一红色正方形小饼干、一红色三角形饼干、一黄色正方形饼干后,让学生试着分类,有的认为分2类,有的认为分3类、4类、5类……各说各的道理。这时教师不作评判,而是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反思,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他人的说法,看看最后谁能说服谁。学生经过激烈的争论和各自的反思,最后统一了认识:按照颜色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黄色的饼干和红色的饼干;按照大小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大的饼干和小的饼干;按照形状的不同可以分成三类,正方形的饼干、圆形的饼干和三角形的饼干;按照颜色和大小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黄色的大饼干,红色的大饼干和黄色的小饼干、红色的小饼干……
这样,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评价、反思,不仅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巩固了知识,而且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评价与反思的结合,还可以促进学生分析水平的提高。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四、在应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好多学生做练习、答试卷时以完成为满足,检查验算的习惯很差,或面对错误看不出来,或看到错题拿起橡皮就擦。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差,反思意识薄弱,反思能力低。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答题时,想一想“我把题的要求看对了吗?”、“我把题意理解对了吗?”、“我计算正确了吗?”、“我的格式正确吗?”、“这是不是最好的办法”、“我在哪里处理得比较好”、“我们在做这类题时,在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我犯了类似的错误吗”等等;订正时,多想想“我这题错在哪里?”、“我为什么会做错?”、“我以前有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以后我怎样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在学生解题之后,对较为典型的题目要求学生整理思路,说思考过程;在批改之后让学生保留错误的解法,先反思,并到小组长处说反思过程,再动笔订正;或建立错题记录本,抄下错题原型,写上经反思得出的错题原因及订正方法,每过一段时间对错题进行再反思。
通过学生对练习过程的反思,可以强化、巩固学生正确的数学认知结构,及时矫正学生一些错误的数学认知结构,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形成错误的认识;通过反思,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作业与应试的质量,使学生尝到反思的“甜头”。
五、在总结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每节数学课结束时,我们都要让学生自己来作反思性的总结。让学生总结在这一节课里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采用的是什么方式?自己有哪些收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反思自己学习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反思自己在以后的数学课堂学习中打算如何做得更好一些……
总之,对学生而言,数学学习仅仅是一种经历,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就应该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着力营造一个能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促进学生积极反思的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学生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
一、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加、减法的估算”时,先多媒体出示一辆玩具自行车,说明它的价格大约是50元,让学生猜一猜它的实际价格。并将学生估计的价格板书在黑板上:51元、49元、60元、48元、20元……然后让学生反思:哪几个价格估计得比较合理,哪几个价格估计得不合理,为什么? (51元、49元、48元比较接近50元,所以估计得比较合理,而60元、20元与50元相差比较大,所以估计得不合理。)接着顺势导入新课。
这样做,既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估算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顺势导入了新课。而且通过学生反思估计结果的合理性,使学生经历了估算的过程,获得了如何合理估算的体验,十分有利于新知的教学。
二、自主探究新知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中的“9的乘法口诀”时,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后,提问:9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呢?随即让学生反思上一节数学课在探究“5、 6、7、8的乘法口诀”时是怎样做的?然后让学生汇报反思的结果:探究5、6、7、8的乘法口诀时,都是通过观察生活情境图提出能用乘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写出乘法算式,然后根据算式来编口诀。接着我就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发现,提出能用乘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写出乘法算式,并根据乘法算式编出9的乘法口诀。然后我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编出的9的乘法口诀,最后全班交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时没有仅仅局限于9的乘法口诀的探究,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揭示出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一迁移法,从而学生自主探究出了9的乘法口诀,充分体现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中的“分类”时,我们首先出示了一黄色正方形小饼干、一红色圆形小饼干、一黄色正方形大饼干、一红色三角形大饼干,一黄色圆形小饼干,一红色正方形小饼干、一红色三角形饼干、一黄色正方形饼干后,让学生试着分类,有的认为分2类,有的认为分3类、4类、5类……各说各的道理。这时教师不作评判,而是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反思,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他人的说法,看看最后谁能说服谁。学生经过激烈的争论和各自的反思,最后统一了认识:按照颜色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黄色的饼干和红色的饼干;按照大小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大的饼干和小的饼干;按照形状的不同可以分成三类,正方形的饼干、圆形的饼干和三角形的饼干;按照颜色和大小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黄色的大饼干,红色的大饼干和黄色的小饼干、红色的小饼干……
这样,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评价、反思,不仅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巩固了知识,而且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评价与反思的结合,还可以促进学生分析水平的提高。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四、在应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好多学生做练习、答试卷时以完成为满足,检查验算的习惯很差,或面对错误看不出来,或看到错题拿起橡皮就擦。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差,反思意识薄弱,反思能力低。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答题时,想一想“我把题的要求看对了吗?”、“我把题意理解对了吗?”、“我计算正确了吗?”、“我的格式正确吗?”、“这是不是最好的办法”、“我在哪里处理得比较好”、“我们在做这类题时,在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我犯了类似的错误吗”等等;订正时,多想想“我这题错在哪里?”、“我为什么会做错?”、“我以前有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以后我怎样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在学生解题之后,对较为典型的题目要求学生整理思路,说思考过程;在批改之后让学生保留错误的解法,先反思,并到小组长处说反思过程,再动笔订正;或建立错题记录本,抄下错题原型,写上经反思得出的错题原因及订正方法,每过一段时间对错题进行再反思。
通过学生对练习过程的反思,可以强化、巩固学生正确的数学认知结构,及时矫正学生一些错误的数学认知结构,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形成错误的认识;通过反思,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作业与应试的质量,使学生尝到反思的“甜头”。
五、在总结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每节数学课结束时,我们都要让学生自己来作反思性的总结。让学生总结在这一节课里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采用的是什么方式?自己有哪些收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反思自己学习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反思自己在以后的数学课堂学习中打算如何做得更好一些……
总之,对学生而言,数学学习仅仅是一种经历,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就应该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着力营造一个能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促进学生积极反思的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学生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