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制义务数学教学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成就面前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课改存在的一些误区,本文从几个方面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也和同仁交流。
一、重“学”轻“教”,变自主为自由
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这就强调了在教学互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学实现一种平衡,要改变以往重视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陋习,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教师往往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不敢大胆地、有效地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该“主导”的不“主导”,任由学生“自主探究”,由此,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削弱了教师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自主学习,这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控制,学习结果自我反馈。然而,自主学习不是一种随意的自由学习,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正确、及时的引导对于自主学习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而实际教学中,存在为了体现自主学习,整节课让学生看书、讨论、互相提问,教师过少讲授和参与讨论的现象,导致学生真正思考、探究的不多,变自主为自由,曲解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二、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传统的板书
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当代教学进步的一大表现,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具有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因而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而且多媒体教学还能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它只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被引入到传统教学中,它的引入并不会改变教育的实质:传道、授业及解惑。此外还应该看到,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容易使教师产生一种懒惰的心理。课堂教学不仅仅对于学生是一个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对已学知识的梳理、重认识的过程。传统的板书虽然会减缓教师的讲解速度,但对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思考却是有益的。
三、情境创设忽视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重视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将其融入教学情境中。教学情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问题的现实背景,二是问题的知识背景。而很多教师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教学活动就应该直接与实践联系起来,教学的出发点就应该是学生现有的实践经验。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却忘记了学生的一部分知识的获取是在自己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而将新知识迅速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中,即“以旧代新”,而且这种学习方式随着知识的积累而加强。忽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具有多开端性,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因此教师在情境创设教学前,就应该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学生们连一些与情境创设有关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这样一来,不仅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熱情,而且常让他们感到很迷茫,这显然与新课改的精神不一致。
四、全盘否定传统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变满堂灌、被动听的教学为合作、自主的教学。然而,这并非否定一切传统教学,传统教学中一些积极的方法和手段仍然可以为“我”所用。因对课改理念认识的偏差,导致出现了否定一切传统因素的现象。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改精神,也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对一切传统教学方法都予以否定,总是在听一两次培训、听别人讲一两节示范课就认为掌握了课改精神,无论什么课都让学生自学、讨论、探究学习,甚至认为用传统教学方法就等于不成功。其实,新课改是要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革除其弊端,是对以前成功经验的推广、对存在问题的改正,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并非否定一切。
五、教学思维转变不够,不能适应新课改
教师应始终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以课程标准来指导教学实践。只有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现有的初中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教师讲学生听、“重教轻学”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教学相对滞后,内容偏窄、偏深、偏旧;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动力;重书本知识,轻学生情感关注;教学围绕教师、课堂和书本走,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需要适时对教学施以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需要正确的应用与对待才能发挥其应有功效。评价要求实事求是,而不是一味吹捧学生如何行、如何有能力,认为这样就可以树立学生信心了。而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着为了进行教学评价,片面鼓励、吹捧、走形式主义的道路的状况。一些教师教学中,对于学习成绩微差的学生不能正面指出其不足之处,片面地赞扬其某些优点,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问题,由此,导致学生问题最终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一、重“学”轻“教”,变自主为自由
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这就强调了在教学互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学实现一种平衡,要改变以往重视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陋习,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教师往往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不敢大胆地、有效地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该“主导”的不“主导”,任由学生“自主探究”,由此,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削弱了教师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自主学习,这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控制,学习结果自我反馈。然而,自主学习不是一种随意的自由学习,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正确、及时的引导对于自主学习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而实际教学中,存在为了体现自主学习,整节课让学生看书、讨论、互相提问,教师过少讲授和参与讨论的现象,导致学生真正思考、探究的不多,变自主为自由,曲解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二、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传统的板书
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当代教学进步的一大表现,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具有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因而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而且多媒体教学还能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它只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被引入到传统教学中,它的引入并不会改变教育的实质:传道、授业及解惑。此外还应该看到,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容易使教师产生一种懒惰的心理。课堂教学不仅仅对于学生是一个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对已学知识的梳理、重认识的过程。传统的板书虽然会减缓教师的讲解速度,但对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思考却是有益的。
三、情境创设忽视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重视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将其融入教学情境中。教学情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问题的现实背景,二是问题的知识背景。而很多教师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教学活动就应该直接与实践联系起来,教学的出发点就应该是学生现有的实践经验。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却忘记了学生的一部分知识的获取是在自己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而将新知识迅速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中,即“以旧代新”,而且这种学习方式随着知识的积累而加强。忽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具有多开端性,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因此教师在情境创设教学前,就应该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学生们连一些与情境创设有关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这样一来,不仅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熱情,而且常让他们感到很迷茫,这显然与新课改的精神不一致。
四、全盘否定传统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变满堂灌、被动听的教学为合作、自主的教学。然而,这并非否定一切传统教学,传统教学中一些积极的方法和手段仍然可以为“我”所用。因对课改理念认识的偏差,导致出现了否定一切传统因素的现象。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改精神,也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对一切传统教学方法都予以否定,总是在听一两次培训、听别人讲一两节示范课就认为掌握了课改精神,无论什么课都让学生自学、讨论、探究学习,甚至认为用传统教学方法就等于不成功。其实,新课改是要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革除其弊端,是对以前成功经验的推广、对存在问题的改正,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并非否定一切。
五、教学思维转变不够,不能适应新课改
教师应始终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以课程标准来指导教学实践。只有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现有的初中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教师讲学生听、“重教轻学”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教学相对滞后,内容偏窄、偏深、偏旧;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动力;重书本知识,轻学生情感关注;教学围绕教师、课堂和书本走,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需要适时对教学施以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需要正确的应用与对待才能发挥其应有功效。评价要求实事求是,而不是一味吹捧学生如何行、如何有能力,认为这样就可以树立学生信心了。而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着为了进行教学评价,片面鼓励、吹捧、走形式主义的道路的状况。一些教师教学中,对于学习成绩微差的学生不能正面指出其不足之处,片面地赞扬其某些优点,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问题,由此,导致学生问题最终不能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