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散文阅读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点学生很难把握散文的内涵,从而导致在散文赏析中不得要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散文赏析能力,还得从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文章就结合高中散文阅读对此进行简单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3-049-1
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历来是难点,如何有效地把握文本,通过文本来理解作者的情感,体悟人生哲理,这对于阅历尚浅、积累不多的高中生来说,的确有相当的难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升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整体阅读,理清脉络
在高中散文阅读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荷塘月色》的教学为例,在课前通过对作者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朱自清是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走过了坎坷不平的道路。因此,文中也就有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开头,由此也可见,在文中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抓住这一点,再去阅读,找到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忧愁→沉浸在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概叹→惦记江南的行文脉络,理解文章也就顺利成章了。
在散文的阅读中,一般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住这些线索来对文章进行阅读。当然,在阅读中,根据文章的层次的不同,按总分式、对照式、并列式、递进式的来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对理解文章的脉络也是大有裨益的。
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再现于脑海,创造出主观化的新形象,感受言外之意。
二、品味语言,升华感情,使学生体味语言美
散文的艺术可以称之为“语言的艺术”。作家在创作时,一定会用同他的思想感情完全贴切的语言文字表达其思想感情,读者只有透彻地了解了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家的思想感情。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还得从语言、文字的透彻了解入手。”散文的语言凝练优美,富有哲理,而且往往富有由作家个性与其优美精辟的语言相融合形成的某种特色。在语言上,有的散文寓意深刻,有的散文朴素自然,散文语言是秋天的晴空,一碧万里;是雨后的春山,清新淳朴。散文教学不能放过语言的品味。沿着语言的小路,我们会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我们从诗情浓郁的散文语言中也感受到了美的熏陶。因此,散文教学要通过理解语言来感知艺术形象,言是思想的载体。不管语文教学多么“人文”,语言始终是最重要的“抓手”;忽视语言的语文教学,不是地道的语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散文都是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这些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美文,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去品味鉴赏,并激发其感情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散文的一些精彩语段及词语进行赏析、揣摩,体会散文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就以《我与地坛》这篇散文为例,通过揣摩、赏析,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史铁生是一位语言高手。在许多看似漫不经心的文字下面,都饱含着作者滴血的心。且看下面几段文字:
(1)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几,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
(2)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3)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
课堂上,我们一同讨论这些语言的含义。为什么说落日时分是最为“落寞”的时分?雨燕的声音为什么“苍凉”?为什么说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如何理解母亲的话是对我的“提示”“恳求”和“嘱咐”?母亲在园中走的时候,为什么步履“茫然”?孤立地看这些词语,的确没有什么品味之处.但是,只要联系文章,就会发现每一个语词后面都大有嚼头。“落日”本无心,但对一个身体残疾万念俱灰正在生与死之间徘徊的人来说,用“落寞”就十分妥帖,那是此时“我”孤独寂寞心境的准确写照。雨后的燕子出来唱歌,应该是悦耳动听,充满活力,然而,在作者听来,却是“把天地都喊得苍凉”。作者的心灰暗绝望到了如此地步!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真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母亲的思念.才能真切地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担心忧虑和惴惴不安.从而领会母亲那一颗伟大的心!
为什么说“这样的母亲是注定活得最苦的母亲”?注定:必然的意思。为什么?因为母亲是一位对儿子十分关爱的母亲,而儿子又是一位遭遇不幸命运的儿子。这样的母亲岂不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注定”一词正折射出母亲慈爱的光辉!
母亲“提示”、“恳求”、“嘱咐”我什么?先要说我去园中干什么了。我说去看书了吗?没有。我说去活动活动了吗?没有。母亲最担心我的事是什么?是轻生。但是母亲不能直接说,不敢直接说,也不愿直接说,只能往好的方面去说,只能往最希望的方面去说。所以,才变成了“提示”“恳求”和“嘱咐”。母亲心中的复杂情感,都在这几个平平常常的词语中了。
总之,散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散文“形散神聚”,很多学生在读中抓不住散文的“形”,也就难以理解其“神”。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时,要紧扣散文的要素、叙事顺序、抒情线索而进行,以此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所蕴含的哲理,这样才能让散文阅读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陈孝全.朱自清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03).
[2]张炳隅.文学鉴赏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3-049-1
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历来是难点,如何有效地把握文本,通过文本来理解作者的情感,体悟人生哲理,这对于阅历尚浅、积累不多的高中生来说,的确有相当的难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升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整体阅读,理清脉络
在高中散文阅读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荷塘月色》的教学为例,在课前通过对作者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朱自清是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走过了坎坷不平的道路。因此,文中也就有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开头,由此也可见,在文中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抓住这一点,再去阅读,找到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忧愁→沉浸在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概叹→惦记江南的行文脉络,理解文章也就顺利成章了。
在散文的阅读中,一般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住这些线索来对文章进行阅读。当然,在阅读中,根据文章的层次的不同,按总分式、对照式、并列式、递进式的来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对理解文章的脉络也是大有裨益的。
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再现于脑海,创造出主观化的新形象,感受言外之意。
二、品味语言,升华感情,使学生体味语言美
散文的艺术可以称之为“语言的艺术”。作家在创作时,一定会用同他的思想感情完全贴切的语言文字表达其思想感情,读者只有透彻地了解了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家的思想感情。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还得从语言、文字的透彻了解入手。”散文的语言凝练优美,富有哲理,而且往往富有由作家个性与其优美精辟的语言相融合形成的某种特色。在语言上,有的散文寓意深刻,有的散文朴素自然,散文语言是秋天的晴空,一碧万里;是雨后的春山,清新淳朴。散文教学不能放过语言的品味。沿着语言的小路,我们会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我们从诗情浓郁的散文语言中也感受到了美的熏陶。因此,散文教学要通过理解语言来感知艺术形象,言是思想的载体。不管语文教学多么“人文”,语言始终是最重要的“抓手”;忽视语言的语文教学,不是地道的语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散文都是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这些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美文,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去品味鉴赏,并激发其感情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散文的一些精彩语段及词语进行赏析、揣摩,体会散文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就以《我与地坛》这篇散文为例,通过揣摩、赏析,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史铁生是一位语言高手。在许多看似漫不经心的文字下面,都饱含着作者滴血的心。且看下面几段文字:
(1)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几,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
(2)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3)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
课堂上,我们一同讨论这些语言的含义。为什么说落日时分是最为“落寞”的时分?雨燕的声音为什么“苍凉”?为什么说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如何理解母亲的话是对我的“提示”“恳求”和“嘱咐”?母亲在园中走的时候,为什么步履“茫然”?孤立地看这些词语,的确没有什么品味之处.但是,只要联系文章,就会发现每一个语词后面都大有嚼头。“落日”本无心,但对一个身体残疾万念俱灰正在生与死之间徘徊的人来说,用“落寞”就十分妥帖,那是此时“我”孤独寂寞心境的准确写照。雨后的燕子出来唱歌,应该是悦耳动听,充满活力,然而,在作者听来,却是“把天地都喊得苍凉”。作者的心灰暗绝望到了如此地步!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真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母亲的思念.才能真切地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担心忧虑和惴惴不安.从而领会母亲那一颗伟大的心!
为什么说“这样的母亲是注定活得最苦的母亲”?注定:必然的意思。为什么?因为母亲是一位对儿子十分关爱的母亲,而儿子又是一位遭遇不幸命运的儿子。这样的母亲岂不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注定”一词正折射出母亲慈爱的光辉!
母亲“提示”、“恳求”、“嘱咐”我什么?先要说我去园中干什么了。我说去看书了吗?没有。我说去活动活动了吗?没有。母亲最担心我的事是什么?是轻生。但是母亲不能直接说,不敢直接说,也不愿直接说,只能往好的方面去说,只能往最希望的方面去说。所以,才变成了“提示”“恳求”和“嘱咐”。母亲心中的复杂情感,都在这几个平平常常的词语中了。
总之,散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散文“形散神聚”,很多学生在读中抓不住散文的“形”,也就难以理解其“神”。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时,要紧扣散文的要素、叙事顺序、抒情线索而进行,以此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所蕴含的哲理,这样才能让散文阅读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陈孝全.朱自清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03).
[2]张炳隅.文学鉴赏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