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尔,我会胡乱揣测:老师看见我时,会不会是想起了曾经那个骄傲坚强的自己呢?
初春时分,杭城落了几场绵绵细雨,校园里的树被冲刷得干干净净,嫩绿纤薄的绿叶仿佛一片片浮在空中。我正看得出神,突然从身后传来一个声音:“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学校里的春天,还是很漂亮的啊。”转头一看,原来是教文科班的语文老师。他很瘦,站姿却很挺拔,穿着格子衬衫、卡其色长裤。
我急忙喊“老师好”,他冲我眯眼笑了,说:“你是不是选了我的《文学欣赏与写作》课?我看你有点儿眼熟。”
“是的。”
“喜欢写作吗?”
“喜欢,但不在行。”我老老实实地回答,目光不知该落向何处。
刚上高中时,我便从学长那儿听说,学校里有一位语文老师,从没有将右手从口袋里伸出过,因为曾经的一场大火烧伤了他那只手。学长说的就是眼前的这位老师。除此之外我还听说他是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近现代文学硕士,他能用左手写出漂亮清丽的文字,他爱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朗诵诗歌散文,介绍自己心爱的作家。他很受学生欢迎。大家都尊敬他,因为觉得他是一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我与他的交集,不过是每周一节短短40分钟的选修课。课上,他常用左手捏着粉笔写板书,身体因写字时过于用力而摇晃,指尖沾满浅色的粉笔灰。
他时不时地给大家推荐作品:“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写得非常好,请大家课后去看看,读完你会对那段黑暗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大家一定都知道写《百年孤独》的加西亚· 马尔克斯吧,其实美洲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那里还有许多不错的作家,比如写《河的第三条岸》的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以《慢歌》闻名的巴勃鲁·聂鲁达……”
有时兴致好了,他会说自己年轻时的事:“那时我和几个喜欢文学的同学,最爱一字排开,坐在天台上读书了,大家边读边热烈讨论着。每一次这样的聚会都让每个人受益匪浅。”
那次,我在他的课上发呆,托着腮朝窗外望去,看风抚过四月没有云的天空。耳边传来他很有磁性的声音,他在诵读盲诗人周云蓬的诗歌《春天责备》:“春天/责备没有灵魂的人/责备我不开花/不繁茂/即将速朽,没有灵魂/马齿咀嚼青草/星星在黑暗中/咀嚼亡魂。”
我听了,感慨万千。
在选修课快结束时,他谈起了木心。
“同学们,有谁知道木心吗?”他问,台下一片寂静。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我抬起头,远远望着他,犹豫着要不要举手,最终还是没举,仿佛手臂有千吨重量。我因为怕羞而不敢站起来告诉他,木心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最后只好无奈地拿起笔,在本子上默写木心的诗。
下课后,我把早就准备好的作文放在他的办公桌上。快放学时,他来找我了。
“给我看的那些文章是你写的?”
“嗯,是的,就是想让您给我提一点意见,”我有些紧张,“我想写好文章,又不知道该怎么写。”
“你写得挺不错呢,”他微微一笑,“到我办公室来,给你点评一下。”
于是我跟他到了办公室。他坐在办公桌前指着我的文章,开始讲修改建议:“这一段应该多一点细节描写,现在看上去有一点空洞。”“这个词语用得不够妥当吧?翻一下字典查查它的意思……”一眼望去,那方格稿纸上满是他用红笔写下的密密麻麻的批注。
最后,他站起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回去改一改再交给我。我要在下一次选修课上读你的文章。”
“啊?”
“无论是谁写的好文章,都应该让大家来学习一下嘛。”他又一次笑了,镜片后的眼睛中似乎跳跃着一团温暖的希望之火,“对了,其实我觉得你文章中有些消极的色彩,你对待生活的态度有点悲观,希望你能在成长过程中慢慢调整自己,用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往后漫长的人生——要知道,困境都是暂时的,你还很年轻,未来的路要好好走下去。”
“嗯,我一定会的。”我注视着他。他目光灼灼,不再说什么。
之后,他竟然把我的文章装裱起来,贴在教室的墙上。我也更经常地在他的指导下修改文章。他不停地鼓励我,要我充满信心、更加勇敢地写出心中所想。偶尔,我会胡乱揣测:老师看见我时,会不会是想起了曾经那个骄傲坚强的自己呢?
初春时分,杭城落了几场绵绵细雨,校园里的树被冲刷得干干净净,嫩绿纤薄的绿叶仿佛一片片浮在空中。我正看得出神,突然从身后传来一个声音:“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学校里的春天,还是很漂亮的啊。”转头一看,原来是教文科班的语文老师。他很瘦,站姿却很挺拔,穿着格子衬衫、卡其色长裤。
我急忙喊“老师好”,他冲我眯眼笑了,说:“你是不是选了我的《文学欣赏与写作》课?我看你有点儿眼熟。”
“是的。”
“喜欢写作吗?”
“喜欢,但不在行。”我老老实实地回答,目光不知该落向何处。
刚上高中时,我便从学长那儿听说,学校里有一位语文老师,从没有将右手从口袋里伸出过,因为曾经的一场大火烧伤了他那只手。学长说的就是眼前的这位老师。除此之外我还听说他是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近现代文学硕士,他能用左手写出漂亮清丽的文字,他爱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朗诵诗歌散文,介绍自己心爱的作家。他很受学生欢迎。大家都尊敬他,因为觉得他是一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我与他的交集,不过是每周一节短短40分钟的选修课。课上,他常用左手捏着粉笔写板书,身体因写字时过于用力而摇晃,指尖沾满浅色的粉笔灰。
他时不时地给大家推荐作品:“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写得非常好,请大家课后去看看,读完你会对那段黑暗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大家一定都知道写《百年孤独》的加西亚· 马尔克斯吧,其实美洲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那里还有许多不错的作家,比如写《河的第三条岸》的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以《慢歌》闻名的巴勃鲁·聂鲁达……”
有时兴致好了,他会说自己年轻时的事:“那时我和几个喜欢文学的同学,最爱一字排开,坐在天台上读书了,大家边读边热烈讨论着。每一次这样的聚会都让每个人受益匪浅。”
那次,我在他的课上发呆,托着腮朝窗外望去,看风抚过四月没有云的天空。耳边传来他很有磁性的声音,他在诵读盲诗人周云蓬的诗歌《春天责备》:“春天/责备没有灵魂的人/责备我不开花/不繁茂/即将速朽,没有灵魂/马齿咀嚼青草/星星在黑暗中/咀嚼亡魂。”
我听了,感慨万千。
在选修课快结束时,他谈起了木心。
“同学们,有谁知道木心吗?”他问,台下一片寂静。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我抬起头,远远望着他,犹豫着要不要举手,最终还是没举,仿佛手臂有千吨重量。我因为怕羞而不敢站起来告诉他,木心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最后只好无奈地拿起笔,在本子上默写木心的诗。
下课后,我把早就准备好的作文放在他的办公桌上。快放学时,他来找我了。
“给我看的那些文章是你写的?”
“嗯,是的,就是想让您给我提一点意见,”我有些紧张,“我想写好文章,又不知道该怎么写。”
“你写得挺不错呢,”他微微一笑,“到我办公室来,给你点评一下。”
于是我跟他到了办公室。他坐在办公桌前指着我的文章,开始讲修改建议:“这一段应该多一点细节描写,现在看上去有一点空洞。”“这个词语用得不够妥当吧?翻一下字典查查它的意思……”一眼望去,那方格稿纸上满是他用红笔写下的密密麻麻的批注。
最后,他站起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回去改一改再交给我。我要在下一次选修课上读你的文章。”
“啊?”
“无论是谁写的好文章,都应该让大家来学习一下嘛。”他又一次笑了,镜片后的眼睛中似乎跳跃着一团温暖的希望之火,“对了,其实我觉得你文章中有些消极的色彩,你对待生活的态度有点悲观,希望你能在成长过程中慢慢调整自己,用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往后漫长的人生——要知道,困境都是暂时的,你还很年轻,未来的路要好好走下去。”
“嗯,我一定会的。”我注视着他。他目光灼灼,不再说什么。
之后,他竟然把我的文章装裱起来,贴在教室的墙上。我也更经常地在他的指导下修改文章。他不停地鼓励我,要我充满信心、更加勇敢地写出心中所想。偶尔,我会胡乱揣测:老师看见我时,会不会是想起了曾经那个骄傲坚强的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