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是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途。贵州省安顺市旧州镇地区的苗族婚俗,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但对于少数民族婚俗的翻译,目前尚未有过多的研究。笔者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跨文化交际策略对该地区的苗族婚俗用语进行英译并分析其翻译策略,以期对该地区的传统文化“走出去”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民族文化;苗族;婚俗用语;目的论;翻译
【作者简介】王婷(1995- ),女,苗族,贵州安顺人,贵州民族大学 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翻译、多语习得。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于贵州省发展的扶持及支持,贵州的旅游业得到不断开发。由于地理特征与历史原因,贵州很多地方仍保留着很多原始的风俗习惯。随着旅游业如火如荼的开展,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越来越被国内外游人所了解和接受,人们向往亲身体验少数民族文化生活,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然而,与旅游业大力发展不相匹配的是外宣材料英文翻译质量的不足,这是由贵州封闭的文化和滞后的发展造成的。此外,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大量极具特色、民族魅力的词被误译或错译使很多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因此,民族文化的翻译在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趋凸显。笔者所选择的安顺市地区的苗族婚俗用语翻译,目前尚未有过多的研究。作为一名跨文化交际与翻译专业的研究生,特别是一名苗族成员,更应责无旁贷地传播民族传统文化。
二、苗族婚俗用语英译的意义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以及云南等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洗脚”,不同于平时生活中的洗脚,是广泛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苗族聚居地的一种婚礼习俗。苗族姑娘在出嫁前,新郎及亲戚们来到新娘家接亲,新娘的女亲戚们通过“洗脚”这一方式来讨采头。“洗脚”是新娘家人们借以分享快乐的一种方式。“洗脚”作为苗家儿女结婚时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传统苗族婚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苗族婚俗文化的“活化石”。
1.填补文化空缺。所谓“文化空缺”现象,是指“不同的国家,其历史传统、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原语文化中所特有的表达方式,在译语中并不存在,因此造成文化上的‘真空地带’”。“洗脚”是苗族人民所特有的婚礼习俗,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在西方文化中不存在“等值体”,属于认知、文化上的“真空地带”。而“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通过翻译,可以促进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交流,不仅可以推广和传播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还可以填补这类“真空地带”,弥补这类文化空缺。
2.促进中西文化平等交流。无论是作为学生的年轻一代,还是正在奋斗的精英人士;无论是平凡的劳动人民,还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者,以了解及熟知西方文化为傲。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专业的语言学习,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西方文化国家,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对象。正因为如此,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逆差。不同于中国学习和了解西方文化的热潮,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并没有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广泛。根据王岳川先生的统计:1860年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约555册,20世纪约106800余册,而西方翻译中国20世纪的著作仅数百册,中国翻译西学几乎是西方翻译中国20世纪著作的50至100倍。由此可见中西翻译中译入与译出的巨大逆差。
随着我国强调要提高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加强文化输出,增强国际影响力,我国向西方译界译出的著作明显增多。虽然本文所探讨的苗族“洗脚”的婚俗并非属于文学,但它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属于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洗脚”是苗族人民婚俗文化的结晶,是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部分,是每个苗家儿女一生必经的过程,是苗族人民的重要文化。推广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即推广中国特色文化。目前,对于贵州安顺苗族婚俗文化的翻译并不多,因此,向西方译界推广少数民族文化,也是意义非凡的。
三、“洗脚”的英译策略
“洗脚”属于少数民间传统文化,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描述的一个事件。它并非诗歌,也非文学。在翻译时,“洗脚”整个事件的过程——即信息的传递是重点——即“信”和“达”,“雅”则是次要的。“洗脚”这一婚俗是一个行为过程。它包括事件的地点、时间、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因此译文中应把这六个关键信息表达完整。
“洗脚”——即新郎及其亲戚来订亲或接亲时,到达新娘家后,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因为走了远路才来到心上人家,所以请求女方亲戚给倒水洗洗脚。“洗脚”这一活动在新郎及其亲戚到达女方家吃了晚饭之后进行。晚饭过后,新娘的亲戚们开始为新郎及其亲戚们洗脚。在给新郎及其亲戚们洗完脚之后,女方的亲戚们会说:“我给你洗脚,你要拿毛巾给我擦手”,而这里的“毛巾”指的是“钱”,如果男方还不拿钱,这时女方的亲戚们就会抓煤灰当洗衣粉继续洗,直到男方交一定数额的钱才罢休。现今“毛巾”一般为1200元,让新郎及其亲戚拿所谓的“毛巾”,意在让他们请客,让参与洗脚的人(女方的人)一起分享快乐。
目的论的翻译观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主张一切翻译活动要以实现目的为出发点。作为具有苗族特色的婚俗用语,“洗脚”不只是一個词汇那么简单,它包含的是一中文化。笔者认为,虽然目标读者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但是,保留原文的风格,传达原文的特色,使读者感受到异国风情是推广中国文化的一个关键。因此,笔者认为,在翻译类似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词汇和文化时,“异化”应作为第一选择,即保留原语的文化风貌,让读者熟悉原语文化。此外,还可以选择音译、意译、释译、移译或几种译法并举,这样的中和策略,可以更加准确和完整地传递和推广民族文化,进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际。
因此,笔者认为,“洗脚”这一文化的翻译可以如下:
Xijiao is a wedding custom of the Miao people in Anshun, Guizhou Province and it is usually finished by women. Xijiao refers to the acting of washing the feet of the guests who come to the bride’s dwelling with the bridegroom for escorting the bride back to the bridegroom’s own home for wedding. It begins when the bridegroom and his team finish the dinner. The reason why the bridegroom and his team want to wash their feet is that after thousands of miles, they feel tired and ask the relatives of the bride to wash their feet for relaxing.After washing the guests’ feet, those women who do the washing will say that, “ I help you wash your feet and you should give me a towel to wipe up my hands.” There, “towel” refers to the red packet. And if the bridegroom and his team don’t give the red packets or the red packets do not reach a certain amount, the women will put the coal ash into foot basin and wash the feet of the bridegroom and his team again until the number of the red packets reaches a certain amount.Nowadays, the amount of the red packets is approximately 1200 RMB. Note: Actually, Xijiao is not an uncivilized action or a money-oriented custom.The asking for red packets aims to let the bridegroom share the joy of marriage with the bride’s relatives and other people, and the acting of putting coal ash into the foot basin is a kind of amusement. This custom is a vital procedure of getting married and has been inherited for hundreds of years.
如上所示,对于“洗脚”的翻译,笔者采用了音译加注的策略。因为“洗脚”不只是单单的“wash one’s feet”那么简单。它包括了“洗脚”这个过程中所参与的对象以及“洗脚”的原因。因此,音译加注这种方法,既可以让读者理解译文,又不丢失原语文化的色彩。此外,Note部分加注解释了为何“洗脚”需要“毛巾”才结束以及在新郎及其接親队伍在没有给到足够数额的红包时,女方会往洗脚盆里加煤灰的原因。
四、结语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当少数民族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越来越受到关注,向西方译界译出我国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也是势在必行。婚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值得受到推广。本文叙述并翻译了贵州省安顺市地区的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婚俗文化之一——“洗脚”。作为一位苗族同胞,更是希望自己的文化被关注、被了解、被认同。本文对“洗脚”这一文化进行了翻译,并提出了翻译策略,但这只是苗族文化的一小部分。期望有更多的目光投向包括苗族在内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使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胡菊花.从中国文化的“走出去”看翻译策略的调整[J].威宁学院学报,2007(1).
[2]Bassnett S,Lefevere A.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王岳川.发现东方[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3.
[4]覃军.土家族哭嫁歌英译初探[J].民族翻译,2012(1).
[5]陈亚杰,王新.目的论视角下的少数民族特色词汇翻译——以蒙古特色词汇为例[J].中国翻译,2011(4).
【关键词】民族文化;苗族;婚俗用语;目的论;翻译
【作者简介】王婷(1995- ),女,苗族,贵州安顺人,贵州民族大学 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翻译、多语习得。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于贵州省发展的扶持及支持,贵州的旅游业得到不断开发。由于地理特征与历史原因,贵州很多地方仍保留着很多原始的风俗习惯。随着旅游业如火如荼的开展,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越来越被国内外游人所了解和接受,人们向往亲身体验少数民族文化生活,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然而,与旅游业大力发展不相匹配的是外宣材料英文翻译质量的不足,这是由贵州封闭的文化和滞后的发展造成的。此外,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大量极具特色、民族魅力的词被误译或错译使很多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因此,民族文化的翻译在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趋凸显。笔者所选择的安顺市地区的苗族婚俗用语翻译,目前尚未有过多的研究。作为一名跨文化交际与翻译专业的研究生,特别是一名苗族成员,更应责无旁贷地传播民族传统文化。
二、苗族婚俗用语英译的意义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以及云南等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洗脚”,不同于平时生活中的洗脚,是广泛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苗族聚居地的一种婚礼习俗。苗族姑娘在出嫁前,新郎及亲戚们来到新娘家接亲,新娘的女亲戚们通过“洗脚”这一方式来讨采头。“洗脚”是新娘家人们借以分享快乐的一种方式。“洗脚”作为苗家儿女结婚时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传统苗族婚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苗族婚俗文化的“活化石”。
1.填补文化空缺。所谓“文化空缺”现象,是指“不同的国家,其历史传统、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原语文化中所特有的表达方式,在译语中并不存在,因此造成文化上的‘真空地带’”。“洗脚”是苗族人民所特有的婚礼习俗,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在西方文化中不存在“等值体”,属于认知、文化上的“真空地带”。而“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通过翻译,可以促进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交流,不仅可以推广和传播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还可以填补这类“真空地带”,弥补这类文化空缺。
2.促进中西文化平等交流。无论是作为学生的年轻一代,还是正在奋斗的精英人士;无论是平凡的劳动人民,还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者,以了解及熟知西方文化为傲。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专业的语言学习,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西方文化国家,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对象。正因为如此,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逆差。不同于中国学习和了解西方文化的热潮,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并没有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广泛。根据王岳川先生的统计:1860年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约555册,20世纪约106800余册,而西方翻译中国20世纪的著作仅数百册,中国翻译西学几乎是西方翻译中国20世纪著作的50至100倍。由此可见中西翻译中译入与译出的巨大逆差。
随着我国强调要提高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加强文化输出,增强国际影响力,我国向西方译界译出的著作明显增多。虽然本文所探讨的苗族“洗脚”的婚俗并非属于文学,但它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属于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洗脚”是苗族人民婚俗文化的结晶,是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部分,是每个苗家儿女一生必经的过程,是苗族人民的重要文化。推广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即推广中国特色文化。目前,对于贵州安顺苗族婚俗文化的翻译并不多,因此,向西方译界推广少数民族文化,也是意义非凡的。
三、“洗脚”的英译策略
“洗脚”属于少数民间传统文化,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描述的一个事件。它并非诗歌,也非文学。在翻译时,“洗脚”整个事件的过程——即信息的传递是重点——即“信”和“达”,“雅”则是次要的。“洗脚”这一婚俗是一个行为过程。它包括事件的地点、时间、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因此译文中应把这六个关键信息表达完整。
“洗脚”——即新郎及其亲戚来订亲或接亲时,到达新娘家后,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因为走了远路才来到心上人家,所以请求女方亲戚给倒水洗洗脚。“洗脚”这一活动在新郎及其亲戚到达女方家吃了晚饭之后进行。晚饭过后,新娘的亲戚们开始为新郎及其亲戚们洗脚。在给新郎及其亲戚们洗完脚之后,女方的亲戚们会说:“我给你洗脚,你要拿毛巾给我擦手”,而这里的“毛巾”指的是“钱”,如果男方还不拿钱,这时女方的亲戚们就会抓煤灰当洗衣粉继续洗,直到男方交一定数额的钱才罢休。现今“毛巾”一般为1200元,让新郎及其亲戚拿所谓的“毛巾”,意在让他们请客,让参与洗脚的人(女方的人)一起分享快乐。
目的论的翻译观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主张一切翻译活动要以实现目的为出发点。作为具有苗族特色的婚俗用语,“洗脚”不只是一個词汇那么简单,它包含的是一中文化。笔者认为,虽然目标读者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但是,保留原文的风格,传达原文的特色,使读者感受到异国风情是推广中国文化的一个关键。因此,笔者认为,在翻译类似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词汇和文化时,“异化”应作为第一选择,即保留原语的文化风貌,让读者熟悉原语文化。此外,还可以选择音译、意译、释译、移译或几种译法并举,这样的中和策略,可以更加准确和完整地传递和推广民族文化,进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际。
因此,笔者认为,“洗脚”这一文化的翻译可以如下:
Xijiao is a wedding custom of the Miao people in Anshun, Guizhou Province and it is usually finished by women. Xijiao refers to the acting of washing the feet of the guests who come to the bride’s dwelling with the bridegroom for escorting the bride back to the bridegroom’s own home for wedding. It begins when the bridegroom and his team finish the dinner. The reason why the bridegroom and his team want to wash their feet is that after thousands of miles, they feel tired and ask the relatives of the bride to wash their feet for relaxing.After washing the guests’ feet, those women who do the washing will say that, “ I help you wash your feet and you should give me a towel to wipe up my hands.” There, “towel” refers to the red packet. And if the bridegroom and his team don’t give the red packets or the red packets do not reach a certain amount, the women will put the coal ash into foot basin and wash the feet of the bridegroom and his team again until the number of the red packets reaches a certain amount.Nowadays, the amount of the red packets is approximately 1200 RMB. Note: Actually, Xijiao is not an uncivilized action or a money-oriented custom.The asking for red packets aims to let the bridegroom share the joy of marriage with the bride’s relatives and other people, and the acting of putting coal ash into the foot basin is a kind of amusement. This custom is a vital procedure of getting married and has been inherited for hundreds of years.
如上所示,对于“洗脚”的翻译,笔者采用了音译加注的策略。因为“洗脚”不只是单单的“wash one’s feet”那么简单。它包括了“洗脚”这个过程中所参与的对象以及“洗脚”的原因。因此,音译加注这种方法,既可以让读者理解译文,又不丢失原语文化的色彩。此外,Note部分加注解释了为何“洗脚”需要“毛巾”才结束以及在新郎及其接親队伍在没有给到足够数额的红包时,女方会往洗脚盆里加煤灰的原因。
四、结语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当少数民族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越来越受到关注,向西方译界译出我国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也是势在必行。婚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值得受到推广。本文叙述并翻译了贵州省安顺市地区的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婚俗文化之一——“洗脚”。作为一位苗族同胞,更是希望自己的文化被关注、被了解、被认同。本文对“洗脚”这一文化进行了翻译,并提出了翻译策略,但这只是苗族文化的一小部分。期望有更多的目光投向包括苗族在内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使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胡菊花.从中国文化的“走出去”看翻译策略的调整[J].威宁学院学报,2007(1).
[2]Bassnett S,Lefevere A.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王岳川.发现东方[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3.
[4]覃军.土家族哭嫁歌英译初探[J].民族翻译,2012(1).
[5]陈亚杰,王新.目的论视角下的少数民族特色词汇翻译——以蒙古特色词汇为例[J].中国翻译,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