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孩子们的差异令我们的课堂教学很难同步进行。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儿童自身素质的差异,决定了小学儿童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课堂中进行差异教学,让我们的孩子们都愿意学数学,快乐地学数学。
一、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的差异情况
课前教师带着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过程观察、作品分析、问卷调查等获得有关问题的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处理得出结论。在进行新课的教授过程中把握学生学前对该内容的了解程度、所喜欢的学习方法、所存在的困难等信息,从而给教学目标的确定、环节的设置、教法的使用都起到了必要的指导性作用。
二、针对学生的差异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分析之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了更加清晰具体的了解,这样制定出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更加有针对性。
例如对于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这节课,通过课前调查的情况,我作了如下的思考:①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本节课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没有相关知识基础。②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正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使课堂的学习成为他们原有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③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认读时间时弄错时针与分针;认读半时分不清几时半。④我的思考:通过教学前的了解,发现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好,能够进行系统地观察;对于钟表知识有约一半的同学有所接触,但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一点都不认识,我着重利用学生的观察力进行设计,发现整时与半时的区别,进而掌握认识正时与半时的方法;同时利用已有经验的同学与没有经验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扩大学生的交流面,促进互帮互助;并处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体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
于是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利用钟面,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会看整时、半时;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动口、动脑等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教学目标:已认识钟表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知识查漏补缺、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成果、在小组活动中帮助其他同学学习新知识;部分认识的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不认识的同学充分进行体验与操作,在教师针对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认真思考学习新知;及时鼓励与表扬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
三、每一层次的学生选择各自合适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经历及对数学知识的体验与表达;又要注重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其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把握了学生差异可以选择适当的学习情境及活动内容,合理分配学习小组,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认识钟表》的课中,一部分孩子因为对钟表有意识的关注比较少,时间观念很淡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就加入了许多看图片说时间的活动。如利用本班学生在校一天不同时间段做不同事情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把学习的内容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达到和谐统一。对于早已认识钟表的学生,只说出时间和拨时间都难不到他们,就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帮助其他同学认识时间的过程中展现自己并体验成就感。在安排小组时,基础好的同学、基础一般的同学和对相关知识了解很少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在这样有层次的小组中,可以更加便于互相学习,并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与价值。这样就可以有了一个完整和详细的教学设计,然而实施中能达到何种效果还是不可预知,因为课堂是动态的,我们还要在课堂教学细节中随时关注学生差异的情况,把握课堂教学细节。
例如在《认识钟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一部分同学有了学前基础,所以学习过程中并不十分认真,觉得自己都已经会了。于是在拨出半时的活动中,我特意选择了这样的同学拨一个大教具到台上展示,由于没有注意到时针的位置,所以犯了错误,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之后进行了改正。对于这样的学生,举反例的方式更能够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促进他们的研究与思考。
四、课后检测差异变化情况
学生的差异性体现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在课前、课上处处关注,并尝试进行差异教学。那么课堂学习的效果如何呢?我们还要继续进行相应研究,通过教学后测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例如在《认识钟表》教学之后进行了教学后测,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对于结果我又进行了反思:①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对于有些学生在判断上还不是太准确的,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与练习。②学习过程中有少数学生倾听习惯不太好,有些學生做题比较粗心,审题不够仔细,对此还要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有层次的作业让不同的孩子有思考和发展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差异,能够更好的促进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课后我们同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不同学生能够有不同程度的思考和发挥。这样可以更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自身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巩固与提高。
例如在《认识钟表》教学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周末作业:1、在不同时间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2、在家里拨出一些自己喜欢的时间,并说说为什么;3、有能力的同学记录自己一天大约什么时刻做了什么,全班交流。孩子们对这些作业非常感兴趣,交流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在差异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差异的复杂性、可变性,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差异教学,通过差异教学,能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进行数学活动,让孩子们都爱上数学,每个孩子都充分发展,从而提高每个孩子的数学素质。
一、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的差异情况
课前教师带着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过程观察、作品分析、问卷调查等获得有关问题的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处理得出结论。在进行新课的教授过程中把握学生学前对该内容的了解程度、所喜欢的学习方法、所存在的困难等信息,从而给教学目标的确定、环节的设置、教法的使用都起到了必要的指导性作用。
二、针对学生的差异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分析之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了更加清晰具体的了解,这样制定出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更加有针对性。
例如对于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这节课,通过课前调查的情况,我作了如下的思考:①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本节课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没有相关知识基础。②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正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使课堂的学习成为他们原有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③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认读时间时弄错时针与分针;认读半时分不清几时半。④我的思考:通过教学前的了解,发现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好,能够进行系统地观察;对于钟表知识有约一半的同学有所接触,但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一点都不认识,我着重利用学生的观察力进行设计,发现整时与半时的区别,进而掌握认识正时与半时的方法;同时利用已有经验的同学与没有经验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扩大学生的交流面,促进互帮互助;并处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体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
于是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利用钟面,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会看整时、半时;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动口、动脑等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教学目标:已认识钟表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知识查漏补缺、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成果、在小组活动中帮助其他同学学习新知识;部分认识的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不认识的同学充分进行体验与操作,在教师针对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认真思考学习新知;及时鼓励与表扬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
三、每一层次的学生选择各自合适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经历及对数学知识的体验与表达;又要注重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其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把握了学生差异可以选择适当的学习情境及活动内容,合理分配学习小组,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认识钟表》的课中,一部分孩子因为对钟表有意识的关注比较少,时间观念很淡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就加入了许多看图片说时间的活动。如利用本班学生在校一天不同时间段做不同事情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把学习的内容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达到和谐统一。对于早已认识钟表的学生,只说出时间和拨时间都难不到他们,就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帮助其他同学认识时间的过程中展现自己并体验成就感。在安排小组时,基础好的同学、基础一般的同学和对相关知识了解很少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在这样有层次的小组中,可以更加便于互相学习,并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与价值。这样就可以有了一个完整和详细的教学设计,然而实施中能达到何种效果还是不可预知,因为课堂是动态的,我们还要在课堂教学细节中随时关注学生差异的情况,把握课堂教学细节。
例如在《认识钟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一部分同学有了学前基础,所以学习过程中并不十分认真,觉得自己都已经会了。于是在拨出半时的活动中,我特意选择了这样的同学拨一个大教具到台上展示,由于没有注意到时针的位置,所以犯了错误,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之后进行了改正。对于这样的学生,举反例的方式更能够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促进他们的研究与思考。
四、课后检测差异变化情况
学生的差异性体现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在课前、课上处处关注,并尝试进行差异教学。那么课堂学习的效果如何呢?我们还要继续进行相应研究,通过教学后测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例如在《认识钟表》教学之后进行了教学后测,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对于结果我又进行了反思:①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对于有些学生在判断上还不是太准确的,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与练习。②学习过程中有少数学生倾听习惯不太好,有些學生做题比较粗心,审题不够仔细,对此还要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有层次的作业让不同的孩子有思考和发展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差异,能够更好的促进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课后我们同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不同学生能够有不同程度的思考和发挥。这样可以更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自身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巩固与提高。
例如在《认识钟表》教学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周末作业:1、在不同时间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2、在家里拨出一些自己喜欢的时间,并说说为什么;3、有能力的同学记录自己一天大约什么时刻做了什么,全班交流。孩子们对这些作业非常感兴趣,交流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在差异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差异的复杂性、可变性,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差异教学,通过差异教学,能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进行数学活动,让孩子们都爱上数学,每个孩子都充分发展,从而提高每个孩子的数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