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且有责任改革我们的古诗教学,使古诗能够更喜闻乐见、更生动活泼地走进小学生的心田,更加充分地发挥它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兴趣 诵读 意境 体验 继承
在中国的诗歌长河中,古诗无疑是这条河流中最激荡、最动人的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小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具有深远意义。可是在小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却成了古诗教学时的一个难点。如何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巧妙、有效地引导学生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意境,让古诗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产生和谐,进而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又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技能的提高、智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结合自己在古诗教学中的点滴积累,谈谈我对古诗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创设情景,引发兴趣,融入古诗世界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进行什么课型的教学,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这节课得以顺利地进行。古诗以其精炼含蓄的语言,变化无穷的押韵,给我们营造了一幅幅生动的情景,塑造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刻画了一缕缕缠绵的情感,教学中如果把学生引入到一个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动画世界中,古诗的形、声、色、情、意直接让他们的直观领略,强于老师的语言输灌、机械记忆。有利于学生在特定环境下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古诗的美妙与魅力。正如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学就是把一切知识传给一切人的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也降低了古诗学习难度,既调节了课堂教学氛围,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谈话激趣,可以通过讲故事激趣,也可猜谜语激趣,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在渲染气氛、创设环境、再现情景等方面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它的内容都源于学生们的亲身经历和平时的耳闻目睹,或展现悠美的画面,或展现感人的瞬间,或展现活动的过程,这样极易唤醒学生的情感,打开记忆的闸门,产生不吐不快的表达需要。
二、诵读古诗,体会古诗情感表达
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只有在读中体会古诗的情感表达,才能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对古诗的认知与审美效果。教育家布鲁纳也说:“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因而,诵读古诗对于学生学好古诗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读古诗分初读古诗、精读古诗和研读古诗三种情形。通过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学生通过品读理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则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发挥想象,体会古诗意境
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指作者的立意,即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就古诗而言,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并体会诗的意境呢?这还真是古诗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才能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体会古诗的意境。有些诗,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能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在教学《泊船瓜洲》一诗中,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理解全诗的诗眼。教学时,教师播放一段录像:春风吹过,小草钻出嫩绿的脑袋;桃树、李树上花团锦簇;蝴蝶在快乐地飞舞、蜜蜂在辛勤地采蜜……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多彩的画面、教师声情并茂的配音,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诗中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而且还领悟到诗中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四、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古诗生活
我们教育学生学习古诗的内容,既需要学生学习并掌握古诗思想感情,也要能从中有所领悟和收获。小学生学习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寓情于景,有的情景交融,有的直抒胸怀。教学中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以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及个性、爱好等心理功能,引导他们深刻体验诗人的情怀,引起情感的共鸣。
在教学《锄禾》一诗时,我想到了现在的学生衣食无忧,大部分都没有农田耕作的生活体验,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连我们吃的米饭从何而来都不知道,平时吃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让学生体验农民耕作的辛劳,从而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果实,是本诗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给学生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种、插秧,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无需过多解释,学生便深深地体会到米饭来之不易以及诗人对农民的同情,激发起对劳动者的同情与热爱之情。然后又播放几个生活小镜头:一个学生将吃不完的馒头随手扔到水沟里;一个学生将一大碗白米饭倒进垃圾箱;几名学生在秧田里玩,踩坏了秧苗……看了这几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小镜头,有的学生低下头露出羞愧之色,有的学生露出生气愤怒的神色。我随即相机引导说:“看了这些情景,你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学生对浪费者也是对自己最深刻的教育。学习是生活的反应,生活需要通过学来不断总结,最终又回归于生活。
五、汲取古诗精华,继承传统文化
古诗不仅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华,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让学生既能够学好古诗,汲取古代思想的精华,又能有意识的继承并发扬这一宝贵的悠久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学习古诗中阐明事理、为人处世之道,在不知不觉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同时,培养他们能在古今音乐、建筑、绘画、舞蹈等各方面融会贯通。这样,古诗教学将发挥它对学生全面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这也是我从事教育教学时迫切希望实现的愿望。
总之,我国的古诗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分阶段艺术表达效果。古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让古诗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如果一味的追求成绩,一味的扎实基础,那么古诗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必将有所褪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能够把古诗教学力求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进行研究与探讨,让千百年来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世纪、新时代发挥独特的作用而不断进取。
关键词:兴趣 诵读 意境 体验 继承
在中国的诗歌长河中,古诗无疑是这条河流中最激荡、最动人的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小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具有深远意义。可是在小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却成了古诗教学时的一个难点。如何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巧妙、有效地引导学生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意境,让古诗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产生和谐,进而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又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技能的提高、智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结合自己在古诗教学中的点滴积累,谈谈我对古诗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创设情景,引发兴趣,融入古诗世界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进行什么课型的教学,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这节课得以顺利地进行。古诗以其精炼含蓄的语言,变化无穷的押韵,给我们营造了一幅幅生动的情景,塑造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刻画了一缕缕缠绵的情感,教学中如果把学生引入到一个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动画世界中,古诗的形、声、色、情、意直接让他们的直观领略,强于老师的语言输灌、机械记忆。有利于学生在特定环境下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古诗的美妙与魅力。正如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学就是把一切知识传给一切人的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也降低了古诗学习难度,既调节了课堂教学氛围,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谈话激趣,可以通过讲故事激趣,也可猜谜语激趣,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在渲染气氛、创设环境、再现情景等方面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它的内容都源于学生们的亲身经历和平时的耳闻目睹,或展现悠美的画面,或展现感人的瞬间,或展现活动的过程,这样极易唤醒学生的情感,打开记忆的闸门,产生不吐不快的表达需要。
二、诵读古诗,体会古诗情感表达
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只有在读中体会古诗的情感表达,才能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对古诗的认知与审美效果。教育家布鲁纳也说:“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因而,诵读古诗对于学生学好古诗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读古诗分初读古诗、精读古诗和研读古诗三种情形。通过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学生通过品读理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则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发挥想象,体会古诗意境
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指作者的立意,即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就古诗而言,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并体会诗的意境呢?这还真是古诗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才能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体会古诗的意境。有些诗,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能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在教学《泊船瓜洲》一诗中,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理解全诗的诗眼。教学时,教师播放一段录像:春风吹过,小草钻出嫩绿的脑袋;桃树、李树上花团锦簇;蝴蝶在快乐地飞舞、蜜蜂在辛勤地采蜜……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多彩的画面、教师声情并茂的配音,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诗中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而且还领悟到诗中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四、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古诗生活
我们教育学生学习古诗的内容,既需要学生学习并掌握古诗思想感情,也要能从中有所领悟和收获。小学生学习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寓情于景,有的情景交融,有的直抒胸怀。教学中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以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及个性、爱好等心理功能,引导他们深刻体验诗人的情怀,引起情感的共鸣。
在教学《锄禾》一诗时,我想到了现在的学生衣食无忧,大部分都没有农田耕作的生活体验,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连我们吃的米饭从何而来都不知道,平时吃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让学生体验农民耕作的辛劳,从而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果实,是本诗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给学生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种、插秧,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无需过多解释,学生便深深地体会到米饭来之不易以及诗人对农民的同情,激发起对劳动者的同情与热爱之情。然后又播放几个生活小镜头:一个学生将吃不完的馒头随手扔到水沟里;一个学生将一大碗白米饭倒进垃圾箱;几名学生在秧田里玩,踩坏了秧苗……看了这几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小镜头,有的学生低下头露出羞愧之色,有的学生露出生气愤怒的神色。我随即相机引导说:“看了这些情景,你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学生对浪费者也是对自己最深刻的教育。学习是生活的反应,生活需要通过学来不断总结,最终又回归于生活。
五、汲取古诗精华,继承传统文化
古诗不仅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华,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让学生既能够学好古诗,汲取古代思想的精华,又能有意识的继承并发扬这一宝贵的悠久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学习古诗中阐明事理、为人处世之道,在不知不觉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同时,培养他们能在古今音乐、建筑、绘画、舞蹈等各方面融会贯通。这样,古诗教学将发挥它对学生全面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这也是我从事教育教学时迫切希望实现的愿望。
总之,我国的古诗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分阶段艺术表达效果。古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让古诗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如果一味的追求成绩,一味的扎实基础,那么古诗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必将有所褪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能够把古诗教学力求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进行研究与探讨,让千百年来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世纪、新时代发挥独特的作用而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