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锺书是清华才子、英气逼人,杨绛出身名门、有才有貌,他们的爱情可谓金风逢玉露,羡煞人间无数。美人败给岁月,风花雪月败给柴米油盐,是人生常有的遗憾,就像花瓣离开枝头,一瓣瓣飘落在岁月深处。围城里的钱杨二人也绕不过矛盾和冲突,躲不过磕磕绊绊。在出国的轮船上,为一个法文的读音争执,他们各持己见,气头上彼此说了许多伤人的话。他输得不爽,她赢得无趣。两人约定,遇事不妨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看似妥协,实则是体谅和包容,是人间烟火里的相辅相成。有了它,爱情这朵花就不惧怕枯萎。杨绛生孩子住院,钱锺书去看她。“我做坏事了。”他苦着脸,像闯祸的孩子一样低着头。问及,不是墨水染了房东的桌布,就是弄坏了台灯,杨绛安慰他:“你放心,有我呢。”钱锺书被冠以“文化昆仑”,学贯中西,但他生活上却笨手笨脚,痴憨十足。杨绛不怪怨,不气恼,回到公寓,该洗的洗,该修的修,一一处理好。杨绛由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炼成粗活累活样样在行的家庭主妇。
用过的毛巾,钱锺书和女儿总是随手一搭,杨绛见了,就把手巾叠得边对边,角对角,齐齐整整。你随意你的,我规矩我的,没有细碎的唠叨,自然没有刺耳的音符惊扰生活的和谐。钱锺书狷介耿直,言辞犀利,总是得罪人;杨绛沉稳周到,润泽了人际关系,给他事业上最有力的支持。在钱锺书眼中,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他们彼此认定了对方,一生无悔。
人生要有光,只有太阳的光是不夠的,还要有心灵的光。文字不能当饭吃,却能够喂养灵魂,滋养生活这朵花,使它不惧怕枯萎。钱锺书一家三口都是学者,有共同的爱好,喜欢读书、写作,这既有助于治学,又丰富生活。他们的文字写给自己,写给家人,写给世界,生活因文字充满情趣。
钱锺书嗜书如命,走到哪都找书读。到岳父家度假,无书可读,字典成为他消遣的猎物。为了方便研究、查阅资料,夫妻二人宁可在图书馆旁逼仄的办公室蜗居,也不肯搬进单位提供的大房子居住。无论谁出差,在家的人都详细记录生活的琐碎杂陈,记录生活的细枝末节。杨绛称这些日记为“生活之海退潮时留在岸边的石子”,一家人相聚时拿出石子一起玩味。
身在花丛,必染满身花香。女儿钱瑗从小就乐于读书,乐于以书信和父母交流。她患了脊椎癌,住院时已是晚期。脊骨有一节坏死,只能仰卧在硬板床上,问病的人往来不绝,她仍偷空阅读。一只手输液,仰面写字困难,钱瑗请阿姨持纸助其书写。后来不能进食,心心念念母亲的一日三餐,她忍着疼,手颤抖着,吃力地握住笔,艰难地写信。笔画滞涩,不听话地佝偻成一团,写几个字就要歇一歇,费力地呼吸,攒一会儿力气再写,信上她嘱咐母亲做简易营养饭,照顾好父亲和自己。女儿不在了,那些叮咛还在文字里散发着暖意,爱永远都在。
淡泊名利,事业这朵花就不惧怕枯萎。杨绛选择做清华大学的兼职教授,按钟点挣钱,工资虽少,却能逃避大大小小的会议,静下心读书写作。钱锺书多次拒绝升迁,潜心钻研学问。有个外国记者读了《围城》,想采访作者,钱锺书委婉拒绝道:“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好吃就行了,何必要去找下这只蛋的鸡呢?”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钱锺书位列其中。工作人员想找他录节目,他一口回绝,对方提出会给一大笔酬劳,钱锺书笑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
内心种满鲜花,生命里自然不会长满杂草。钱锺书和杨绛不为名利所累,活得有个性,活得坦荡,活得情味盎然。淡定从容,是生命最美的样子,成就最曼妙的风景,它会在时光的枝头孕育出喜悦的花蕾,暗香浮动,而这朵花并不惧怕枯萎。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求同存异看似妥协,实则是体谅和包容,是人间烟火里的相辅相成。有了它,爱情这朵花就不惧怕枯萎。杨绛生孩子住院,钱锺书去看她。“我做坏事了。”他苦着脸,像闯祸的孩子一样低着头。问及,不是墨水染了房东的桌布,就是弄坏了台灯,杨绛安慰他:“你放心,有我呢。”钱锺书被冠以“文化昆仑”,学贯中西,但他生活上却笨手笨脚,痴憨十足。杨绛不怪怨,不气恼,回到公寓,该洗的洗,该修的修,一一处理好。杨绛由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炼成粗活累活样样在行的家庭主妇。
用过的毛巾,钱锺书和女儿总是随手一搭,杨绛见了,就把手巾叠得边对边,角对角,齐齐整整。你随意你的,我规矩我的,没有细碎的唠叨,自然没有刺耳的音符惊扰生活的和谐。钱锺书狷介耿直,言辞犀利,总是得罪人;杨绛沉稳周到,润泽了人际关系,给他事业上最有力的支持。在钱锺书眼中,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他们彼此认定了对方,一生无悔。
人生要有光,只有太阳的光是不夠的,还要有心灵的光。文字不能当饭吃,却能够喂养灵魂,滋养生活这朵花,使它不惧怕枯萎。钱锺书一家三口都是学者,有共同的爱好,喜欢读书、写作,这既有助于治学,又丰富生活。他们的文字写给自己,写给家人,写给世界,生活因文字充满情趣。
钱锺书嗜书如命,走到哪都找书读。到岳父家度假,无书可读,字典成为他消遣的猎物。为了方便研究、查阅资料,夫妻二人宁可在图书馆旁逼仄的办公室蜗居,也不肯搬进单位提供的大房子居住。无论谁出差,在家的人都详细记录生活的琐碎杂陈,记录生活的细枝末节。杨绛称这些日记为“生活之海退潮时留在岸边的石子”,一家人相聚时拿出石子一起玩味。
身在花丛,必染满身花香。女儿钱瑗从小就乐于读书,乐于以书信和父母交流。她患了脊椎癌,住院时已是晚期。脊骨有一节坏死,只能仰卧在硬板床上,问病的人往来不绝,她仍偷空阅读。一只手输液,仰面写字困难,钱瑗请阿姨持纸助其书写。后来不能进食,心心念念母亲的一日三餐,她忍着疼,手颤抖着,吃力地握住笔,艰难地写信。笔画滞涩,不听话地佝偻成一团,写几个字就要歇一歇,费力地呼吸,攒一会儿力气再写,信上她嘱咐母亲做简易营养饭,照顾好父亲和自己。女儿不在了,那些叮咛还在文字里散发着暖意,爱永远都在。
淡泊名利,事业这朵花就不惧怕枯萎。杨绛选择做清华大学的兼职教授,按钟点挣钱,工资虽少,却能逃避大大小小的会议,静下心读书写作。钱锺书多次拒绝升迁,潜心钻研学问。有个外国记者读了《围城》,想采访作者,钱锺书委婉拒绝道:“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好吃就行了,何必要去找下这只蛋的鸡呢?”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钱锺书位列其中。工作人员想找他录节目,他一口回绝,对方提出会给一大笔酬劳,钱锺书笑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
内心种满鲜花,生命里自然不会长满杂草。钱锺书和杨绛不为名利所累,活得有个性,活得坦荡,活得情味盎然。淡定从容,是生命最美的样子,成就最曼妙的风景,它会在时光的枝头孕育出喜悦的花蕾,暗香浮动,而这朵花并不惧怕枯萎。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