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密歇根大学对25名欧美学生和27名华裔学生的眼睛活动所进行的一例实验发现,美国人喜欢把事物进行逻辑分解,注重将事物归类,然后寻找事物应该遵循的规律;而东亚人的哲学强调整体性,会将各种事物联系起来。实验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文化的交融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会使东西差异随之改变。东西文化应当不断融合,互补,双方不断互相学习和相互适应。
[关键词]东西方 文化差异 实验探究
一、实验简介
密歇根大学对25名欧美学生和27名华裔学生的眼睛活动进行了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对比组的学生看指定的图片时,目光会停留在不同区域,并且停留的时间长短很不相同。研究显示,欧美学生更关注图片近景中的物体,比如丛林中有个美洲豹,他们的目光会长时间地停留在豹子身上:而华裔学生更习惯于花时间观察图片的背景和整体,并且会在背景和美洲豹这一主体间来回移动目光,注重观察近景的物体与背景环境的关系。因此这项研究证实东西方文化对世界的“看”法的确不同。
二、实验背景及解读
由美国安阿伯密歇根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tt和同事进行的这项实验研究,让25名欧裔美国人和27名中国研究生(在中国出生并接受了大学教育)佩带着一种内置了眼部运动追踪器的设备,用每幅3秒的速度观察了36张图片。这36张照片全部都是由一个显著的前景物体和现实背景构成的。研究人员发现,美国人会更迅速并且更长时间地放大前景中的显著物体。与此相反,中国人在注视前景物体之前,会花更多的时间留意图片的背景,并且之后聚焦前景物体的时间也短得多。实验表明,美国人喜欢把事物进行逻辑分解,注重将事物归类,然后寻找事物应该遵循的规律;而东亚人的哲学强调整体性,会将各种事物联系起来。
研究认为,这种视觉习惯的差异来源于两种文化的不同哲学。“调和是东亚哲学的核心思想,他们更强调把单个事物与整体联系起来:在西方,生活就是达到某些目标。Nisbett认为,这些视觉理解上的不同更多地反映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基本差异。东亚人考虑问题更加强调整体以及彼此间的联系,而美国人的世界观则更加趋向于个人主义,并且更加务实。
三、从实验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1.东西文化的简要特征。在此将以中国和美国为东西文化代表。美国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它们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形成了当代西方社会强调个性,注重理性,社会契约思想,以法律为准则,注重成效的普遍伦理价值。而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集大成者,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作為集体主义高语境文化范式,看重亲情、人情,强调实践性,经验性,人际关系是社会活动重要的纽带。
2.理论支持。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四维度理论——包括个人主义一集体主义:对不确定性的强一弱回避程度:权力大一小差距:以及男性化、女性化。任何文化都包含维度的两级,不过在单一文化中只有一级呈显形。
霍尔的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高语境的交流或讯息是指大多数信息都已经体现出来了,只有极少的信息清楚地以编码的方式进行传达。低语境的交流正好相反,即大多数信息都是通过外在的语言方式进行传达。
高语境文化的结果是在日常生活的大多数正常交流中,她们并不需要也不期望详细深入的背景信息。可以通过手势、空间的使用甚至沉默来提供信息。高语境文化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更加敏感,不通过语言也能传达他们的感情。
在低语境文化中,语言传达了大多数信息,预警和参与者方面只包含极少的信息。这一特点反映在多个方面。举例来说,亚洲人的交流方式常常比较隐晦,间接和含蓄,而西方人的交流方式常常比较直接和坦率,也就是说,所有事情都说的越明白越好。
3.深层分析。从实验中很清晰的看出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西方人(尤以美国为代表)极为崇尚个人主义,西方文化里强调的是创造、理性、独立的个性:而在东方,推崇和鼓励发扬光大的是集体主义,东方文化里强调的更多是继承、感性和世界的一统。
追溯历史渊源,可以看到西方文化以欧陆文化为代表。整个欧洲长期处于分割、离散的状态,这和欧洲大陆的地理面貌有关。打开欧洲地图,我们看到的是一块块土地为纵横交错的河网和森林所割裂,很少看到有中原大地那样的千里阡陌供一日驰骋和大兵团角逐。所以,西方世界从来就没有形成过严格意义上的一统天下,有的只是建立在和约基础上的联盟或者只是瞬间的征服。
在东方则显现出完全不同的情况。自从黄帝打败了蚩尤,夏族逐渐占据中原,其他民族则逐渐“边缘化”成为少数民族。可以说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中国人祈求统一就如同其他民族祈求和平,因为在中国只有统一才有和平。
此外,该实验还再次印证了东方文化为高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以日本为代表,而西方文化为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西方人在浏览图片时,只关注主体,并不关注其它的背景,表明他们并不在意周围陌生环境所带来的潜在危险和不稳定性,而东方人则不然,他们注重与主体相关的一切外部因素,努力做到了解全面,尽可能消除最大程度的不确定性。
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把文化分为“高度语境文化”(high contextculture)和“低度语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高语境文化是如以中国、日本等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解释信息时强调意义对语境的关联性,意义依赖于语境而不是被固定于语词。低语境文化如西方文化,更加重视语言符号本身既定的意义和意思,认为人们所用语言表达的就应是其真实的思想感情,沟通成败全系于能否恰当和准确的表达。我们经常说东方人个性含蓄,说话做事含义往往不流于表面而另有其义,因此实验中的东方学生在观察时注重周围环境和调性,因为有很多信息他们在交流中并不能通过口头传播获取,而是需要加上自己对环境和背景的理解有加工的获取。而西方人则很“直”,所说所做出于本心,不加掩饰,他们可以在口头或用更直接的其他人际交往的传播方式获取和传递信息。
当今世界已缩小为一个“地球村”,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当今各国注重开放的条件下,东西方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也日益增多:再加上社会结构的不断变革,这些都会给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带来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东西方 文化差异 实验探究
一、实验简介
密歇根大学对25名欧美学生和27名华裔学生的眼睛活动进行了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对比组的学生看指定的图片时,目光会停留在不同区域,并且停留的时间长短很不相同。研究显示,欧美学生更关注图片近景中的物体,比如丛林中有个美洲豹,他们的目光会长时间地停留在豹子身上:而华裔学生更习惯于花时间观察图片的背景和整体,并且会在背景和美洲豹这一主体间来回移动目光,注重观察近景的物体与背景环境的关系。因此这项研究证实东西方文化对世界的“看”法的确不同。
二、实验背景及解读
由美国安阿伯密歇根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tt和同事进行的这项实验研究,让25名欧裔美国人和27名中国研究生(在中国出生并接受了大学教育)佩带着一种内置了眼部运动追踪器的设备,用每幅3秒的速度观察了36张图片。这36张照片全部都是由一个显著的前景物体和现实背景构成的。研究人员发现,美国人会更迅速并且更长时间地放大前景中的显著物体。与此相反,中国人在注视前景物体之前,会花更多的时间留意图片的背景,并且之后聚焦前景物体的时间也短得多。实验表明,美国人喜欢把事物进行逻辑分解,注重将事物归类,然后寻找事物应该遵循的规律;而东亚人的哲学强调整体性,会将各种事物联系起来。
研究认为,这种视觉习惯的差异来源于两种文化的不同哲学。“调和是东亚哲学的核心思想,他们更强调把单个事物与整体联系起来:在西方,生活就是达到某些目标。Nisbett认为,这些视觉理解上的不同更多地反映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基本差异。东亚人考虑问题更加强调整体以及彼此间的联系,而美国人的世界观则更加趋向于个人主义,并且更加务实。
三、从实验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1.东西文化的简要特征。在此将以中国和美国为东西文化代表。美国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它们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形成了当代西方社会强调个性,注重理性,社会契约思想,以法律为准则,注重成效的普遍伦理价值。而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集大成者,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作為集体主义高语境文化范式,看重亲情、人情,强调实践性,经验性,人际关系是社会活动重要的纽带。
2.理论支持。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四维度理论——包括个人主义一集体主义:对不确定性的强一弱回避程度:权力大一小差距:以及男性化、女性化。任何文化都包含维度的两级,不过在单一文化中只有一级呈显形。
霍尔的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高语境的交流或讯息是指大多数信息都已经体现出来了,只有极少的信息清楚地以编码的方式进行传达。低语境的交流正好相反,即大多数信息都是通过外在的语言方式进行传达。
高语境文化的结果是在日常生活的大多数正常交流中,她们并不需要也不期望详细深入的背景信息。可以通过手势、空间的使用甚至沉默来提供信息。高语境文化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更加敏感,不通过语言也能传达他们的感情。
在低语境文化中,语言传达了大多数信息,预警和参与者方面只包含极少的信息。这一特点反映在多个方面。举例来说,亚洲人的交流方式常常比较隐晦,间接和含蓄,而西方人的交流方式常常比较直接和坦率,也就是说,所有事情都说的越明白越好。
3.深层分析。从实验中很清晰的看出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西方人(尤以美国为代表)极为崇尚个人主义,西方文化里强调的是创造、理性、独立的个性:而在东方,推崇和鼓励发扬光大的是集体主义,东方文化里强调的更多是继承、感性和世界的一统。
追溯历史渊源,可以看到西方文化以欧陆文化为代表。整个欧洲长期处于分割、离散的状态,这和欧洲大陆的地理面貌有关。打开欧洲地图,我们看到的是一块块土地为纵横交错的河网和森林所割裂,很少看到有中原大地那样的千里阡陌供一日驰骋和大兵团角逐。所以,西方世界从来就没有形成过严格意义上的一统天下,有的只是建立在和约基础上的联盟或者只是瞬间的征服。
在东方则显现出完全不同的情况。自从黄帝打败了蚩尤,夏族逐渐占据中原,其他民族则逐渐“边缘化”成为少数民族。可以说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中国人祈求统一就如同其他民族祈求和平,因为在中国只有统一才有和平。
此外,该实验还再次印证了东方文化为高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以日本为代表,而西方文化为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西方人在浏览图片时,只关注主体,并不关注其它的背景,表明他们并不在意周围陌生环境所带来的潜在危险和不稳定性,而东方人则不然,他们注重与主体相关的一切外部因素,努力做到了解全面,尽可能消除最大程度的不确定性。
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把文化分为“高度语境文化”(high contextculture)和“低度语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高语境文化是如以中国、日本等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解释信息时强调意义对语境的关联性,意义依赖于语境而不是被固定于语词。低语境文化如西方文化,更加重视语言符号本身既定的意义和意思,认为人们所用语言表达的就应是其真实的思想感情,沟通成败全系于能否恰当和准确的表达。我们经常说东方人个性含蓄,说话做事含义往往不流于表面而另有其义,因此实验中的东方学生在观察时注重周围环境和调性,因为有很多信息他们在交流中并不能通过口头传播获取,而是需要加上自己对环境和背景的理解有加工的获取。而西方人则很“直”,所说所做出于本心,不加掩饰,他们可以在口头或用更直接的其他人际交往的传播方式获取和传递信息。
当今世界已缩小为一个“地球村”,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当今各国注重开放的条件下,东西方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也日益增多:再加上社会结构的不断变革,这些都会给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带来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