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高效种植与管理技术

来源 :食品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226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阐述了玉米高效种植管理技术,包括选种、播种、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几个层面,为推进玉米的高产高质献言献策。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技术
  玉米是一种在全世界广泛种植的农作物,它的用途也很多。天气、土壤等因素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很大影响。种植玉米时,要高度重视种植管理技术的应用,结合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玉米种植管理技术,逐渐提高玉米的产量、质量。
  1. 选种
  科学选种是关键,它关系到玉米的发育、生长。所以在选种时,要结合玉米品种的抗性、生育期等方面的具体特征,结合种植区域具体的天气条件,甄选合适的玉米品种。与此同时,还要检测所选玉米种子的出芽率。目前,可以选择的玉米品种较多,各玉米种类之间的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对通风、光照等方面的要求上。要结合种植区域的日照状况、降水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确保玉米的质量、产量稳中有升。
  2. 播种
  目前,玉米常用的播种方法有三种:覆盖地膜、垄间种植、免耕种植。科学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是十分关键的,这也是玉米种植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所以在播种玉米前,要结合水分、土壤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播种方式。播种前,浸泡玉米种,同时做包衣、催芽处理,这样既可以确保较高的出芽率,也可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提供方便。
  3. 种植方法
  进行玉米种植管理时,要选择合适的玉米种植方法。种植玉米时,如水分不足或光照不好,将会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种植密度也会极大地影响玉米的生长,密度太低会导致产量不高、水分和养分浪费。要想玉米种植取得理想的种植效果,就要根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玉米种植密度,确保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种植效率均得以明显提高。选择好种植的密度以后,要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养分保证,科学灌溉、合理施肥,切实提升玉米种植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在进行玉米种植管理时,要结合玉米的品种、具体的生长特性、土壤养分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施肥配比,同时也要结合实际状况增减肥料用量,提高玉米颗粒的数量和重量。
  4. 施加基肥
  科学施加基肥,可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在玉米种植时,可借助施用氮肥的方法,持续提高土壤肥力,然后在这一基础上,适当进行灌溉,让土壤保持一定湿度,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环境。种植深绿色玉米叶的玉米时,要适当减少施肥次数,避免出现贪青晚熟的现象。假设玉米叶发黄,就说明玉米长得不好,需要增加施肥次数,确保玉米长势良好。
  5. 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生长过程中,极易出现玉米丝黑穗、玉米顶腐等状况,这些状况的出现极大地影响着玉米的产量、质量。所以,在进行玉米种植管理时,要密切关注玉米茎叶的生长情况,如有发现病虫害趋势,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防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抽穗期玉米极易发生叶锈病,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引下科学处理这一问题。同时,假设条件允许,可用先进技术培育无菌玉米种,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6. 苗期管理
  做好苗期管理,有利于玉米苗更好的生长。要科学应用秸秆还田模式,播种后,通过有机磷农药有效防控病虫害。针对缺苗,还要及时补种。施肥的时候,要利用埋肥模式,预防种苗烧死的情况发生,也为幼苗营造较好的生长氛围。
  7. 抽穗期管理
  當玉米处于抽穗期的时候,玉米苗有着明显增快的生长速度,此时需要的养分也跟着增加,这时要科学控制玉米的生长,不能过旺也不能过慢。在北方地区,可能会出现降水不足的问题,此时一定要做好水分的及时补充,从而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在给与土壤施肥的时候,要结合具体实际,切忌施肥太少或者太多,将化肥功效更好地发挥出来。
  8. 开花结粒期管理
  当玉米处于该时期,其叶和茎的生长速度达到峰值,故而一定要注意该时期的玉米管理,要做好在该阶段的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同时不能缺水分。有研究表明,此阶段做好上述管理措施有利于增加玉米的穗粒量及穗粒重。
  综上所述,要做好选种、播种、种植方法、基肥施加等玉米种植措施,深入研究玉米的种植管理技术,从而推进其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为鼻渊软胶囊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草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数据库获得并筛选鼻渊软胶囊中各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将筛选后的成分导入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通过疾病数据库GeneCards检索过敏性鼻炎相关靶点,以上述预测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和过敏性鼻炎相关靶点绘制韦恩(Venn)图,获得的共同靶点作为鼻渊软胶囊干预过敏性鼻炎的核心靶点,将核心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核心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
摘要:食育,即饮食教育。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和“教育改革”关注度越来越高,“食育”一词开始被大众提及。本文简述了中国近代食育的起源及发展,并探讨了未来食育教学。  关键词:食育;饮食文化;健康  一、“礼于行”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食医合一”和“孔孟食道”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基础理论,形成于周秦时期,现有记载和“食育”相关的理论,大都始于此时。常说的“食不言、寝不语”就出自《论语·党乡》,而《
摘要:高校食品专业实验室是理论研究与实验结合的前沿阵地,其建设的好坏无论是对于高校教学,还是对于科研能力创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对影响食品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从其面临的主要困境入手,提出高校食品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创新策略,为高校食品专业实验室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为高校其他专业实验室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食品专业;实验室建设;策略  1. 影响食品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因素分析  目前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国家对各类食品的质量监督检查和管理不断加强,对食品检验检测标准、检验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本文主要对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工业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前景进行详细地统计分析。  一、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分析属于液相色谱隔离分析法的一种,其主要研究特点是可分离数据效能高、分析数据速度快、检测数据灵敏度高、可用于分析高沸点但不能气化的热不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HLA-B*57∶01、HLA-B*35∶08)多态性与服用氯氮平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至2019年收治的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50例。采用多重SNaPShot方法检测患者的基因类型,采用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仪分析患者的氯氮平血药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氯氮平血药浓度及WBC。结果女性患者的氯氮平血药浓度明显高于男性(P<0.05);不同日剂量患者的氯氮平血药物浓度-剂量比及2种基因各基因型间氯氮平血药浓度无显著
目的优选小儿柴胡退热栓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柴胡挥发油并采用β-环糊精进行包合,以正交试验优化柴胡挥发油提取和β-环糊精包合工艺参数,采用熔融法制备小儿柴胡退热栓;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107栓剂项下的质量要求拟订该制剂的质量标准。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法测定小儿柴胡退热栓中正己醛及正庚醛的含量。结果柴胡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g∶m L)、浸泡8 h、提取2 h;500 g柴胡饮片提取的挥发油精馏液250 m L,最佳包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栓通对人CYP450酶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对阿托伐他汀体外代谢的影响。方法取人肝微粒体6种细胞色素P450(CYP450)亚酶(1A2,2C9,2C19,2D6,3A4,2E1)与系列注射用血栓通(0.01%,0.1%,0.5%,1%,10%,20%)溶液预孵育,检测各CYP450亚酶底物代谢产物的减少程度。在有、无注射用血栓通的条件下,阿托伐他汀分别与辅酶和微粒体孵育,通过检测经肝微粒体代谢后的阿托伐他汀的母体剩余率,评价注射用血栓通对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注射用血栓通浓度在0.01%~20%
目的探讨水杨梅黄酮类成分的纯化工艺、表征及抗氧化作用。方法以水杨梅总黄酮为指标性成分,比较大孔吸附树脂法、石灰乳-硫酸法及萃取法对水杨梅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效果,筛选最佳纯化工艺。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法检测纯化前后的水杨梅黄酮类成分,对其进行初步表征。采用铁还原法、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DPPH自由基清除率考察水杨梅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水杨梅最佳纯化工艺为以HPD-100型大孔树脂吸附,50%乙醇为洗脱剂;纯化前、后分别检测出789
目的探讨骨康宁洗剂的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方法取家兔8只,随机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每组4只,雌雄各半。以无菌针头划破制备破损皮肤。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脱毛后,左侧以纱布浸骨康宁洗剂原液20 m L贴敷,右侧同法贴敷等体积纯水,单次药物刺激1,24,48,72 h及多次药物刺激1 h后,观察贴敷部位的红斑、水肿、色素沉着、出血点、皮肤粗糙、皮肤菲薄等情况,以及发生和消退时间。取豚鼠40只,随机分为药物组(20只)、空白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脱毛,致敏,激发。激发给药后24,48 h
目的探讨没食子提取物对钛表面的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和白色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共培养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人工唾液对钛盘面进行预处理,并在钛盘面上形成单种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和白色念珠菌与光滑念珠菌共培养生物膜。试验分为阴性对照组、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使用0.9%氯化钠溶液、没食子水提物和氯己定浸润生物膜标本。测定生物膜代谢活性、细胞活力和表面粗糙度。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的2种生物膜的细胞活力、代谢活性均显著减弱(P<0.05),生物膜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强(P<0.05)。结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