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从“教语言”走向“教言语”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q516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学年第二学期,我市七年级语文期末检测中有这么一道题目:
  4.生活处处有语文。下面两家商店的招牌,风格独特,获得好评。请选择一个,说你对这个招牌的评价。(3分)
  这是一道综合性习题,考查的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的学习情况。“我的语文生活”设置了“正眼看招牌”“我来写广告词”“寻找‘最美对联’”三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本题聚焦“正眼看招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一、答题情况: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
  下面是我阅卷结束后调取的一些数据,现列表如下: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得满分的五分之一不到,得零分的却占了近三分之一,平均分只有1分多一点。
  为了更具体地寻求分数低的原因,我又随机各抽取了50个答案,并对这些答案甄别归类列表如下:
  第一题:
  第二题: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发现学生的答题可以归结为两大问题:
  1.局限于“纸上谈兵”式的评价
  从“表三”和“表四”来看,两个“招牌”的评价都存在着“无视‘招牌’的交际功能”的现象。比如上表中第一个“招牌”,有学生由“花落”联想到了“落花”,由“落花”又联想到了龚自珍的“落花”名句,最后还想到了诗句的内涵。联想可谓丰富,但就是没想到店家,没想到顾客,没想到这是写在一块“招牌”上的文字。第二个“招牌”的评价也是如此,很多学生津津乐道于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所反映出的安貧乐道精神,结果是得了零分,并且占了近三分之一。这种无视“招牌”交际功能的评价,归根结底是把“招牌”上的文字当做了“静态语言”,没有把它作为言语交际中的动态媒介,即“言语”。
  这样的评价,评价主体是在教室里赏析语言的学生,而评价的对象是没有具体语境的一个成语或一个诗句。
  这种评价缺乏具体的交际语境,没有把“招牌”作为顾客和商家之间交流的一种媒介,学生不能设身处地地进入交际情境,理解言语活动,所以,学生只是以旁观者的视角进行评论,只是就文字说文字,就文字的内涵说内涵,这与擅长“纸上谈兵”的赵括无异。
  2.局限于“文字内容”式的评价
  从“表三”和“表四”还可以看出,对两块“招牌”的评价几乎都集中在“文字内容”上,而对文字和图案的形式的评价却很少,只有3个,只占6%(具体见上表答案)。
  其实,从交际的角度来看,招牌要吸引人,不仅仅是“文字内容”的问题,还包括形式的设计,比如字体的选择、字号的大小、文字和图案的配合,甚至“招牌”的整体设计风格和摆放的位置等。这些都是一块好的“招牌”不可或缺的,在实际生活中,也是设计师们不得不考虑的。
  比如说第一块招牌,为什么“花落随家”的字号大,而且要分行?而且为什么要配合图案?为什么要用小号字特别标明是“鲜花店”?而第二块招牌,又为什么要把“品竹轩”三个字放大放在中间顶端?书写对联和店名的匾额上为什么要配上如此有文化味的图案?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但是,很多沉浸于象牙塔中的学生根本没有想到这些,最终走上“重内容,轻形式”的评价之路,导致得分率很低,实在令人遗憾。
  总之,“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学生不顾试题的具体语境,从语言学的角度,而不是从语言运用(言语)的角度来评价,是本题答案呈现出的共同特点。
  二、归因分析: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基于“交际语境”的“招牌”
  什么是招牌?它是商家挂在门前表明店名和经营范围等的牌子。从交际的角度来讲,它是沟通店家与顾客之间的桥梁。商家通过招牌告诉顾客自己出售的商品、商品的特点等,顾客根据招牌来确定需要光顾的商家,所以高明的商家历来注重招牌的设计,这种设计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吸引”是评价一个招牌的核心词。
  如何才能“吸引”?
  内容上应该告诉顾客商店出售的是什么商品,商品的质量如何等,语言表达上要简洁醒目,朗朗上口,让顾客容易记忆,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形式上有字体、字号、颜色、造型、图标等,尽量要吸引顾客的眼球。
  设计的时候,商家要和顾客换位思考,从顾客的需求角度来考虑招牌的设计,要融入对顾客忠实的情感,这样顾客才会忠实我们的品牌。
  基于“交际语境”的“招牌”是如何的呢?列表如下:
  之所以要对本题的“招牌”做如此多的解释,正是因为笔者亲历了本题的批阅,深切体会学生真正能理解它的实在太少,以致答题偏差太多。
  2.基于“交际语境”的归因
  “交际一般叫‘交流’,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交际者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信息、情感、思想的交互活动。”一个交际语境,一般包括交际主体、交际意图、交际实体等,由于学生的答题忽视了这些内容,所以,答非所问者比比皆是。
  (1)不能确立交际主体
  在现实生活中,“招牌”暗含的交际主体无异是商家和顾客。“招牌”上的文字形式应该属于“商家言语”,所以,学生在评论的时候,应该是从“商家”和“顾客”的交际角度来谈,单独地从任何一方的评价都是不当的。比如,单纯批评商家用语不规范的,单纯对“招牌”上的文字图案含义美感进行评价的,都是没有确立其“商家”和“顾客”之间的交际关系。
  其实,题目已经为你设定了角色,那就是“顾客”,也就是从“顾客”的视角来评价“商家言语”,实际上确立的是“学生(顾客)”和“商家”之间的主体关系。所以,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如果没有这种角色设定,答题肯定是不会准确的。
  (2)不能明确交际意图
  交际主体关系,我们也称它为“主体间性”,主体间性即人对他人意图的推测与判定。正是因为交际主体之间,没有确立起“主体间性”,所以,评价者也就不会对另一个人的意图进行准确判断与推测。   就本题而言,学生就不会从顾客的角度去揣摩商家挂如此“招牌”的意图,就不会认识到“招牌”是商家用来“招揽”顾客的,而不仅仅是画在上面的几个字,几张图。比如“‘品竹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体现了商店主人清雅脱俗的雅致,从中显现出主人不慕名利,高洁傲岸的品德。‘竹’象征着君子的一派作风。”這一些答案都在说“商店主人”“主人”如何如何,好像是在向大家表明自己的精神追求,这样的评价,更像是在对古代知识分子书斋名的进行评价。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归根结底是教师平时没有让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好语文综合性活动,扎扎实实地进行言语实践。章熊先生早就指出:“准确地说,语文课所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言语)。没有注意到两者的区分,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病之一。”①把教语文当成了“教语言”,而不是“教语言的运用”,是造成学生大面积失分的根源。
  三、教学建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不能确立交际主体,就不会推测与评定交际意图,自然也就不会从交际的角度去准确理解交际语言。只要是基于交际语境之中,所有的交际语言,包括其他的交际手段都是为实现交际意图服务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忽视文字的交际功能,把评价仅仅局限在“文字规范”;忽视交际语言的互动性,把评价仅仅局限在“语言层面”,而不是“言语层面”的分析,其实都是没有把“语言”当作“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来评价。
  所谓言语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和结果,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存在于人们的交际过程之中,存在于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之中。言语是个人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社会的,语言是抽象的。所以,我们只有在交际的语境中去分析语言,才能得出语言在具体交际中的具体作用。交际语言,就是“言语”,要分析交际语言的功能,就需要把语言作为“言语”来分析。上面表格中那些“纸上谈兵”式的评价,其实都没有把“语言”当做“言语”来分析评价。
  而那些忽视字体、字号、文字布局、图案搭配等形式的功能的,把评价仅仅局限在“文字内涵”方面,其实是忽视了交际手段的多样性,归根结底,没有基于交际语境中去分析各种交际手段的功能。
  不能基于交际语境,忽视“招牌”中暗含的交际主体、交际意图、交际语言,割裂语言与生活的联系,就会不得分析要领,就会误导学生走向一条“象牙塔”式的语言学习之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②只有走出语言学习的“象牙塔”,走向更加广阔的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才能真正实现从“教语言”到“教言语”的华丽转身,才能真正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真正培养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①章熊,《语文教学沉思录》,《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2期。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作者通联:浙江平湖市黄姑实验学校;浙江平湖市东湖中学]
其他文献
有位农妇不小心打碎了一只鸡蛋,这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这位农妇却沿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了:这只鸡蛋经孵化后就可能变成了一只小鸡,小鸡长大后成了母鸡,母鸡又能下好多鸡蛋,蛋又可以孵化成很多母鸡。最后农妇大叫一声:“天哪!我失去了一个鸡场。”可以想像农妇将会怎么痛苦下去了。  失去了一只鸡蛋的痛苦竟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在常人看来的确有点荒诞,但生活中有这样思维方式的人大有人在。孩子生病了,焦急的母亲
肖军8个月大时,因庸医误诊,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导致他下身瘫痪。当看到别的小朋友开始一步步学会走路,而自己却还无法站立,他用手难过地拍打着地面。母亲鼓励他:“你不是不会走路,只是比别人慢一些罢了。”小肖军相信了母亲的话,他用指甲抠着地皮,一步步朝前爬,一爬就是整整七年。  一天,爬在地上的肖军看到前方桌子上有一杯水,喝水的欲望促使他想去拿水。他本能地想站起来,奇迹就在这时出现了,他竞站了3秒钟。母亲
摘 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四项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最为基础性的素养,该素养的培养关涉着另外三项核心素养的养成。而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思维力又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因此要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对学生的思维力的培养,本文围绕思维力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力;课堂实施  
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只要记忆之水还在流淌,只要儿时的小船还在飘荡,人们便不会忘记自己的童年。时光就如同山谷中甘美的清泉,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静静流淌。  在经历了十个春秋的寒窗苦读之后,依然记得七年前第一次带上“杠杠”的情景,“三条杠”在和煦的阳光照射下泛着光,显得异常温馨。儿时的我,认真地听课,认真地做作业,认真地复习,认真地……记忆中是满壁橱的童话书,鸟语花香的公园,幽默逗趣的少儿节
北极浮冰上的少年    “看啊,那是什么?”  “是个人,浮冰上趴着一个人!”  “他是谁?为什么会趴在浮冰上?”  “他还昏迷着呢,快去救他!”  孩子们呼喊的声音盖过了浮冰磕磕碰碰发出的玻璃般清脆悦耳的声音。  这是北极。神秘、荒凉、孤寂、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渺无人烟的北极。孩子们的旗帜——写着“北极少年探险队”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他们最大的不过16岁,最小的年仅12岁。他们在著名科学家秦
中国首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面世    国内首款万亿次桌面超级计算机“倚天”近日面世,这款计算机体积与普通台式机相仿,最高计算能力可达4万亿次/秒,相当于200台个人电脑,而成本只有传统高性能计算系统的1/5,售价在5万元左右。“倚天”打破了原有的高性能集群思路,采用协同加速技术,实现了单台计算机性能的倍速提升和成本的大幅度下降,这将大大缓解高性能计算资源紧张的局面,推动我国科研计算轻松步入“万亿次普
心海:对热爱体育的你来说,暑假绝对是一段充满快乐的时光。6月份的南非世界杯。让我们领略了非洲大陆的的独特风情,火热的非洲也点燃了全世界足球迷的激情,让我们感受到足球的魅力。接下来,8月份在土耳其举办的男篮世锦赛,热度也将毫不逊色。  8月28日至9月12日,2010男篮世锦赛将在土耳其进行,为了方便同学们的观看,我们特地总结了本届世锦赛的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同时也推荐几场比较关键的比赛,供大家欣赏
《愚公移山》出自战国时列御寇所著的《列子·汤问》。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其学本源于老子,主张清静无为,是老、庄之外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列子》字里行间表达了崇尚虚静思想,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愚公的形象本质上是道家文化的产物,道家思想构成愚公移山精神的文化底色。”①愚公移山精神蕴含博大的道家思想,大智若愚、以愚為本的智慧境界,至诚至性、天地畅达的自在性灵,逍遥生死、卓然无限的豁达性情,直
清晨,睡得正香,朦朦胧胧听见单元门的门铃响了两声。我开灯看表,不到5点。这是谁啊,这么早就来按门铃,打搅了我的好梦。我没有动,想等待铃声再次响起时再去开门。可是,门铃再也没响。我想:准是按错了,不管它,继续睡吧。可我无论多么努力,却再也睡不着了,白白地躺了一个小时。我埋怨起那个按铃人,大清早的,真烦人。妻子说:“按错门铃是常有的事,用不着埋怨人家。”妻子说的在理,可我还是不爽,困意一上来就记恨那个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报道是在“没有什么新闻”的情况下写出的新闻名篇。笔者认为,其获普利策奖的原因绝不仅仅是“突破了新闻‘零度写作’原则”,而更应当是颁奖词最后所说的“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震撼生者的心”。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很多,特别是在有纪念活动的年份,但是没有哪一篇新闻像课文第6段那样直接而强烈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