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之美在于超越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roragame_luo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比较蝴蝶这一相同的意象,即黄哲伦《蝴蝶君》作品中主角加立马尔接受不了精神偶像的破灭而选择死亡,在追求“物”“我”的统一过程中失败后放弃和毁灭,和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这一寓言故事所表现的追求“物”“我”统一失败后超越有限的悲剧人生,得出当精神追求与现实出现矛盾的时候,一定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遇到的挫折,才能在矛盾的现实世界中取得相对完满的人生的结论。
  关键词:《蝴蝶君》;庄周梦蝶;悲剧;超越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1
  历来美国华裔/亚裔文学作品,不管是建构还是解构,都是以东方主义为背景来写作,以东方主义为前提来评论的。比如黄哲伦的《蝴蝶君》中,外交官加利马尔爱上了扮演蝴蝶夫人的中国演员宋丽玲。多年后他才发现自己深爱的蝴蝶夫人竟是个为获得情报而接近他的间谍,而且还是个男扮女装的间谍。绝望中,加利马尔自杀而死。作者通过倒置逆来顺受、无怨无悔的东方女子和残忍薄情的西方男子的形象,使原有的东西方权力关系发生了惊人的颠覆,从而狠狠地击碎了西方人长期以来强加在东方人身上的强制和霸权。
  然而,脱开反击东方主义这一角度,黄哲伦选择的蝴蝶这一形象,其实是加利马尔爱上的东方文化的精神代表。在他得知精神代表的真实身份与他的现实生活和利益有强烈冲突时,接受不了精神偶像的破灭而选择死亡。在追求“物”“我”的统一过程中失败的悲剧,与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这一寓言故事所表现的追求“物”“我”统一失败后的超越形成鲜明对比。同一意象造成不同的结果,值得比较和借鉴。
  一、庄子的出路
  “庄周梦蝶”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寓言,其文因精致凝练,意味深永,历来为文人学者津津乐道。庄子梦见蝴蝶,还是蝴蝶梦见庄子,在“物”“我”两者矛盾迷惑的时候,即“生”和“死”痛苦重重的时候,人生悲剧的根源就形成了。尽管“庄周梦蝶”充满了悲剧意识,但庄子没有走向《列子》中“吾与汝亦幻也”的悲观主义或虚无主义,他仍承认“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对现实“异化”现象的清醒认识,使庄子更加强调人的自由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庄周梦蝶”最后提出的“物化”,就是通过审美的方式超越悲剧的人生,因为人只有审美地存在才能超越外在功利目的,才能最终完成完善人格的建构,成为完全的、自由之人。“庄周梦蝶”中的“物化”通过“物我两忘”,也就是以“坐忘”的方式来达到忘己、忘功、忘名、忘适,摒除假象的遮蔽,揭示真实,超越本体,真正把握存在的本真。庄子的超越与自由并非是黑格尔认识的自由,那种对“绝对理念”的纯思辩的抽象把握,当然更非宗教彼岸式的超越,而是在现实的人生之中特别是在情感之中去达到对无限的体验,进入一种超越有限的自由。因此,《庄子》既超越,又不脱离感性生活,通过“以美启真”达到真善美的感性统一——人的诗意栖居。
  二、加利马尔的出路
  但显然《蝴蝶君》中的加利马尔没有真正超越到这一境界,甚至可以说离此还很远,这和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黄哲伦安排加立马尔自杀,一方面是为了颠覆西方长期以来强加于东方的精神歧视和枷锁,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人性的一个自然选择:追求目标的破灭,会带来整个生命的崩溃和破灭。看黄哲伦的生活背景,他成长于洛杉矶第二代华裔移民家庭,他的父母希望儿子学习法律,医学或者贸易。他曾一度顺从父母的意愿,但发现自己缺少出色的数学才华,行医所需要的眼明手快也并非擅长,而用词语创造出眼前变幻的世界才是他的兴趣真正所在。父母作为第二代华裔移民,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有一段相当的距离,不可能在他的思想里灌输这样那样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而且父母本来并不希望他写作,他的写作完全出于他自己的爱好和天赋,所以从头至尾影响他写作基本观点的,只能是作为东方人本性中的一种对西方的反抗以及人性的自然选择——灭亡。这是他和庄子相去深远甚至背道而驰的地方,因为他不可能像庄子一样参透“梦就是醒,醒就是梦,万物始于一,复归于一”的道理,也就是说,他并不具备从破灭的悲剧里超越,从而达到真善美感性统一的条件。
  三、“物”、“我”统一,积极超越
  蝴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精灵的代表,活跃于文学的各个文本与文化的各种场合。蝴蝶象征着人性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本质,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真善美的代表。黄哲伦的蝴蝶和庄子的梦蝶,都体现了人类对这一的本质的探索与向往。然而追求美好的“物”“我”消融的境界,总会遭到残酷现实的破灭。故而当精神追求与现实出现矛盾的时候,一定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遇到的挫折,才能在矛盾的现实世界中取得相对完满的人生。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辨证的,审美的超越从反面又印证了人生悲剧性与不完满,悲剧的人生既然不可避免,与其用放弃和毁灭带来消失,消失就等于没有任何希望,不如在现实感性的生活中接受有限的悲剧人生,继而“以美启真”,把握存在的本真状态,积极主动地追求自由的理想境界,实现悲剧的超越。
  参考文献:
  [1]郭公民:《“庄周梦蝶”的悲剧内涵及其哲学指归》,《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2]卢俊:《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黄哲伦的文化策略初探》,《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3]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修订版)》,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7月第一版。
  [4]杨秀媚,《<蝴蝶君>:两极间的摇摆——黄哲伦的文化策略分析》,《莆田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其他文献
晚歸的路上,几声咳嗽  夕阳坠落的沉重  啃着草根的老牛  满脸深沉,咀嚼着黄昏  炊烟稀疏,指向天空  寂寥,高远的扭曲  晚霞趴在地平线上,像火焰  燃烧。小村无声
摘 要:巴金曾是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信仰者,这种信仰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巴金创作《家》的时候,正是无政府主义运动失败的时候,巴金曾经寄希望于无政府主义,但是无政府主义的失败让巴金感到了黑暗,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巴金从理想世界中清醒了过来,他试图通过革命的方式来表达对封建旧制度的不满,而巴金对于无政府主义的那种信仰也逐渐演变成了人道主义精神。本文通过《家》中高老太爷、觉慧、觉新对感情的看法,来看人道主义
67.西北大学图书馆  曲一凡在一排排书架间,查找资料。他一抬头,看见书架的尽头,站着萧媛媛,她手里牵着一个小男孩儿。  曲一凡停下手,愣在那里。  萧媛媛牵着小男孩,走到曲一凡面前。  她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对小男孩儿,道:这是我的儿子萧跃进。这位叔叔,他的名字叫曲一凡。曲一凡,儿子,你听清楚了吗?你应该永远记住这个人和这个人的名字。  小男孩睁大眼睛,看着面前的这个大男人。  曲一凡蹲下身来,
摘 要:本文运用文本细读和症候式阅读方法,对汪曾祺的小说《大淖记事》进行分析,从民间隐形结构分析出其突破了善恶二元对立框架,从善恶二元的模糊性到传统与现代的纠葛,对其进行纵深式再解读。  关键词:一女三男;善/恶二元模糊性;传统与现代  作者简介:商彰超(1986-),男,汉,河南洛阳市人,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夏季当然要到海边玩一下,享受一下阳光与沙滩的乐趣。在海边玩乐当然要佩戴有防水功能的腕表,否则你手上的表便会因沾上海水而需要维修,但防水腕表与沙滩装有什么配搭上的秘诀呢?  防水腕表并不等于潜水腕表,它拥有轻度的防水功能,但不能潜入数百米的海洋中,一般有几十米的防水腕表已足够你在海滩游泳玩耍。而在搭配上我们在海滩通常穿短袖T恤加游泳裤,功能十足但这样并不能满足时尚品位;大家未来可以试穿长袖的花衬衣,
摘 要:图腾是一些标识性意义的东西,一般在氏族群体建立之初就已经开始形成了,有些图腾甚至是能展现本氏族的基本特征的文化。本文通过分析蕴含在小说《狼图腾》的意蕴,探讨《狼图腾》意象表征背后所蕴藏的草原游牧文化的图腾文化精神,从而揭示出在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图腾文化。同时简要叙述中国的民族图腾文化、图腾制度以及图腾仪式等状况,并解释图腾的作用和影响,为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图腾文化发展提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借鉴。
摘 要:莫泊桑作为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运用“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同时又以用客观冷漠的态度来掩饰自己对于现实的分析。《一生》是莫泊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一位女性平凡的一生,故事简单易懂。本文通过约娜与莫泊桑母亲、金钱社会以及男性社会中的这三方面的比较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约娜作为莫泊桑理想的女性形象,从而丰富对莫泊桑及小说的研究。  关键词:莫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坚守与转型——论‘80后’作家的创作与发展”,项目编号:NGY2014163。  摘 要:“80后”作家群最初被冠以“叛逆的一代”,然而随着受众需求的不断变化,“80后”作家无论从写作内容还是风格都为了迎合市场进行了转变,巨大的经济利益下的青年作家们身份也完成了转变,他们的成功模式也被不断复制。  关键词:“80后”作家;转型;坚守  作者简介:胡荻(
摘 要:从《理想国》到《1984》,从乌托邦到反乌托邦,从文内到文外,本文探索了随时代变迁,文学作品中人类对理想社会观点的变化,以及反乌托邦的出现。并结合当时社会状况分析此种思想变迁的原因,以及运用文学作品中产生的这种反乌托邦思想所蕴含的批判性视角来反思自身社会现实,提出对理想社会不断的探求。  关键词:乌托邦;反乌托邦;文学作品;理想社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传统观点认为萧红与萧军感情分裂的主要原因在于萧军,而忽视了萧红的幼年经历、性格等因素也是导致二萧分裂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主要以萧红人生轨迹的变化过程为主线,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造成萧红的漂泊命运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过度焦虑;安全感;男性品质;漂泊寻找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01  一、童年——安全感何处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