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比亚芬软膏对预防与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4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放疗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每次放疗前及放疗后4小时,分别在放疗区皮肤处涂抹比亚芬软膏。结果 放射治疗第2周末、第6周末、放疗结束后1周,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的等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比亚芬软膏能够预防和治疗并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的损伤。
【关键词】 比亚芬软膏;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对放射线敏感,加之鼻咽等颌颅底手术切除困难,因此,放射治疗几乎成为鼻咽癌唯一的治疗方法,但是放疗疗程较长,并且随着照射剂量的逐渐增加,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其中头颈部放射性皮肤损伤最常见,严重者导致放射性治疗中断,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预防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有重要临床意义。我科对40例接受首程延续放射治疗的患者未用比亚芬软膏局部外涂的方法进行了前瞻性。预防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抽取住院接受首程延续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40例,所有患者放射治疗用直线加速器6MV-X外照射,照射皮肤面积为10.0cm×12.5cm-13.0cm×16.0cm。剂量为6600-7000CGY。随机分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照射剂量、时间,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护理 两组放射治疗前均给予放疗科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疾病教育,向患者讲解放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头颈部放射性损伤,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缓解患者精神压力,保持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碱性肥皂、化妆品及各种冷热刺激。防止各种机械性损伤,如:擦伤和手抓伤等,避免日晒和寒风刺激。放疗前后注意对放射野皮肤的保护,及时观察和评价放射野皮肤变化,对照组根据放射野皮肤的等级,给予局部涂薄荷淀粉或涂氢地油等处理。
1.2.2 观察组护理 观察组患者每次放疗前4小时,用20℃温水清洗头面及颈部的放射野皮肤,再涂比亚芬软膏,均匀的涂抹在皮肤上,厚度为1.5-3cm。涂抹范围大于照射野边缘1.5cm,待其自然吸收。放疗前10分钟用温水擦净皮肤,放疗结束后4小时,放射野局部皮肤按上述方法再次涂抹。Ⅰ°放射性皮炎时敷上的厚度为2-5cm,可反复涂抹,直至皮肤不再吸收药物为止;Ⅱ°放射性皮炎时,附上厚度5-8cm,4次/日,每次敷用间隔时间相等,使创伤处有足量的药物;发生Ⅲ°Ⅳ°放射性皮炎时,创面碘伏消毒,厚度增值10cm,6次/日。
1.3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评级标准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评级安1998年RTG制定的放射性皮炎标准分期0°,无变化;Ⅰ°皮肤滤泡样暗红色斑或干性脱皮或出汗减少。Ⅱ°皮肤触痛性或鲜色红斑或片状湿性脱皮。Ⅲ°破溃皱褶以外部位的融合性湿性脱皮或凹陷性水肿。Ⅳ°溃疡、出血、坏死。每次放射治疗前,观察两组放射野皮肤的反应的时间、等级,并进行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PS10.0统计学软件,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放疗第2周、第6周及放疗后1周放射性 见表2。
3 讨论
皮肤放射性损伤是放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放射线照射下皮肤微血管病变继而引起皮肤营养障碍及炎性反应的一类并发症。皮肤微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微血管内广发的微血栓形成和微循环障碍,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皮肤发红,发痒,色素沉着,变粗变厚,严重时可出现水疮、糜烂、疼痛,严重者可导致放射治疗中断,影响治疗的疗效,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有很重要的意义。比亚芬是水合油性乳膏,可通过渗透和毛细作用原理,气道清洁和引流的双重作用,具有深部水合作用,可增加皮肤血流速度,帮助排出渗出物,还可以改变白细胞介素Ⅰ和白细胞介素VI之间的比例,刺激纤维细胞增生,增加胶原的合成,气道治疗皮肤急性放射性反应的作用。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发生放射性皮炎时间晚于对照组(表2①②)P<0.05,发生放射性皮肤的等级等于对照组(表2①②)P<0.05,放疗结束后皮肤损伤愈合短于对照组(表2③)P<0.05;本研究表明比亚芬能够预防治疗并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还能促进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充.鼻咽癌调强型放疗进展.实体肿瘤杂志,2004,19(4):281.
[2] 郅丽.鼻咽癌放疗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J].柳州医学,2007,20(2):151-152.
[3] 郑晓珍,姜琼姬.比亚芬治疗II级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4):62-63.
【关键词】 比亚芬软膏;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对放射线敏感,加之鼻咽等颌颅底手术切除困难,因此,放射治疗几乎成为鼻咽癌唯一的治疗方法,但是放疗疗程较长,并且随着照射剂量的逐渐增加,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其中头颈部放射性皮肤损伤最常见,严重者导致放射性治疗中断,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预防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有重要临床意义。我科对40例接受首程延续放射治疗的患者未用比亚芬软膏局部外涂的方法进行了前瞻性。预防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抽取住院接受首程延续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40例,所有患者放射治疗用直线加速器6MV-X外照射,照射皮肤面积为10.0cm×12.5cm-13.0cm×16.0cm。剂量为6600-7000CGY。随机分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照射剂量、时间,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护理 两组放射治疗前均给予放疗科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疾病教育,向患者讲解放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头颈部放射性损伤,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缓解患者精神压力,保持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碱性肥皂、化妆品及各种冷热刺激。防止各种机械性损伤,如:擦伤和手抓伤等,避免日晒和寒风刺激。放疗前后注意对放射野皮肤的保护,及时观察和评价放射野皮肤变化,对照组根据放射野皮肤的等级,给予局部涂薄荷淀粉或涂氢地油等处理。
1.2.2 观察组护理 观察组患者每次放疗前4小时,用20℃温水清洗头面及颈部的放射野皮肤,再涂比亚芬软膏,均匀的涂抹在皮肤上,厚度为1.5-3cm。涂抹范围大于照射野边缘1.5cm,待其自然吸收。放疗前10分钟用温水擦净皮肤,放疗结束后4小时,放射野局部皮肤按上述方法再次涂抹。Ⅰ°放射性皮炎时敷上的厚度为2-5cm,可反复涂抹,直至皮肤不再吸收药物为止;Ⅱ°放射性皮炎时,附上厚度5-8cm,4次/日,每次敷用间隔时间相等,使创伤处有足量的药物;发生Ⅲ°Ⅳ°放射性皮炎时,创面碘伏消毒,厚度增值10cm,6次/日。
1.3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评级标准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评级安1998年RTG制定的放射性皮炎标准分期0°,无变化;Ⅰ°皮肤滤泡样暗红色斑或干性脱皮或出汗减少。Ⅱ°皮肤触痛性或鲜色红斑或片状湿性脱皮。Ⅲ°破溃皱褶以外部位的融合性湿性脱皮或凹陷性水肿。Ⅳ°溃疡、出血、坏死。每次放射治疗前,观察两组放射野皮肤的反应的时间、等级,并进行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PS10.0统计学软件,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放疗第2周、第6周及放疗后1周放射性 见表2。
3 讨论
皮肤放射性损伤是放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放射线照射下皮肤微血管病变继而引起皮肤营养障碍及炎性反应的一类并发症。皮肤微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微血管内广发的微血栓形成和微循环障碍,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皮肤发红,发痒,色素沉着,变粗变厚,严重时可出现水疮、糜烂、疼痛,严重者可导致放射治疗中断,影响治疗的疗效,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有很重要的意义。比亚芬是水合油性乳膏,可通过渗透和毛细作用原理,气道清洁和引流的双重作用,具有深部水合作用,可增加皮肤血流速度,帮助排出渗出物,还可以改变白细胞介素Ⅰ和白细胞介素VI之间的比例,刺激纤维细胞增生,增加胶原的合成,气道治疗皮肤急性放射性反应的作用。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发生放射性皮炎时间晚于对照组(表2①②)P<0.05,发生放射性皮肤的等级等于对照组(表2①②)P<0.05,放疗结束后皮肤损伤愈合短于对照组(表2③)P<0.05;本研究表明比亚芬能够预防治疗并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还能促进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充.鼻咽癌调强型放疗进展.实体肿瘤杂志,2004,19(4):281.
[2] 郅丽.鼻咽癌放疗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J].柳州医学,2007,20(2):151-152.
[3] 郑晓珍,姜琼姬.比亚芬治疗II级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