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芬软膏预防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83999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比亚芬软膏对预防与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4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放疗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每次放疗前及放疗后4小时,分别在放疗区皮肤处涂抹比亚芬软膏。结果 放射治疗第2周末、第6周末、放疗结束后1周,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的等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比亚芬软膏能够预防和治疗并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的损伤。
  【关键词】 比亚芬软膏;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对放射线敏感,加之鼻咽等颌颅底手术切除困难,因此,放射治疗几乎成为鼻咽癌唯一的治疗方法,但是放疗疗程较长,并且随着照射剂量的逐渐增加,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其中头颈部放射性皮肤损伤最常见,严重者导致放射性治疗中断,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预防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有重要临床意义。我科对40例接受首程延续放射治疗的患者未用比亚芬软膏局部外涂的方法进行了前瞻性。预防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抽取住院接受首程延续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40例,所有患者放射治疗用直线加速器6MV-X外照射,照射皮肤面积为10.0cm×12.5cm-13.0cm×16.0cm。剂量为6600-7000CGY。随机分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照射剂量、时间,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护理 两组放射治疗前均给予放疗科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疾病教育,向患者讲解放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头颈部放射性损伤,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缓解患者精神压力,保持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碱性肥皂、化妆品及各种冷热刺激。防止各种机械性损伤,如:擦伤和手抓伤等,避免日晒和寒风刺激。放疗前后注意对放射野皮肤的保护,及时观察和评价放射野皮肤变化,对照组根据放射野皮肤的等级,给予局部涂薄荷淀粉或涂氢地油等处理。
  1.2.2 观察组护理 观察组患者每次放疗前4小时,用20℃温水清洗头面及颈部的放射野皮肤,再涂比亚芬软膏,均匀的涂抹在皮肤上,厚度为1.5-3cm。涂抹范围大于照射野边缘1.5cm,待其自然吸收。放疗前10分钟用温水擦净皮肤,放疗结束后4小时,放射野局部皮肤按上述方法再次涂抹。Ⅰ°放射性皮炎时敷上的厚度为2-5cm,可反复涂抹,直至皮肤不再吸收药物为止;Ⅱ°放射性皮炎时,附上厚度5-8cm,4次/日,每次敷用间隔时间相等,使创伤处有足量的药物;发生Ⅲ°Ⅳ°放射性皮炎时,创面碘伏消毒,厚度增值10cm,6次/日。
  1.3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评级标准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评级安1998年RTG制定的放射性皮炎标准分期0°,无变化;Ⅰ°皮肤滤泡样暗红色斑或干性脱皮或出汗减少。Ⅱ°皮肤触痛性或鲜色红斑或片状湿性脱皮。Ⅲ°破溃皱褶以外部位的融合性湿性脱皮或凹陷性水肿。Ⅳ°溃疡、出血、坏死。每次放射治疗前,观察两组放射野皮肤的反应的时间、等级,并进行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PS10.0统计学软件,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放疗第2周、第6周及放疗后1周放射性 见表2。
  3 讨论
  皮肤放射性损伤是放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放射线照射下皮肤微血管病变继而引起皮肤营养障碍及炎性反应的一类并发症。皮肤微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微血管内广发的微血栓形成和微循环障碍,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皮肤发红,发痒,色素沉着,变粗变厚,严重时可出现水疮、糜烂、疼痛,严重者可导致放射治疗中断,影响治疗的疗效,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有很重要的意义。比亚芬是水合油性乳膏,可通过渗透和毛细作用原理,气道清洁和引流的双重作用,具有深部水合作用,可增加皮肤血流速度,帮助排出渗出物,还可以改变白细胞介素Ⅰ和白细胞介素VI之间的比例,刺激纤维细胞增生,增加胶原的合成,气道治疗皮肤急性放射性反应的作用。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发生放射性皮炎时间晚于对照组(表2①②)P<0.05,发生放射性皮肤的等级等于对照组(表2①②)P<0.05,放疗结束后皮肤损伤愈合短于对照组(表2③)P<0.05;本研究表明比亚芬能够预防治疗并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还能促进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充.鼻咽癌调强型放疗进展.实体肿瘤杂志,2004,19(4):281.
  [2] 郅丽.鼻咽癌放疗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J].柳州医学,2007,20(2):151-152.
  [3] 郑晓珍,姜琼姬.比亚芬治疗II级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4):62-6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观察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氯氮平作比较。方法 将30例既往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利培酮6mg.d-1,po;对照组给予氯氮平300mg.d-1,po。两组根据不同个体的情况,对剂量进行调整。最后治疗组的利培酮平均剂量为6.4mg.d-1,对照组氯氮平的平均剂量为291.2mg.d-1,两组疗程均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对阴道炎利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曾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阴道炎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每组各有60例,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利用甲硝唑及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结束治疗之后,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牛磺酸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挫伤大鼠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挫伤模型组、牛磺酸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以及牛磺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评价指标包括细胞内Ca2+浓度、脑匀浆中SOD以及GSH-Px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以及NO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以及单纯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脑组织NO含量、脑皮层胞内Ca2+、MDA的含量(P<0.05),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合观察组,治疗组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治疗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胃溃疡采用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随机选取本卫生队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8例胃溃疡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两组间对比(P0.05)。  1.2 纳入标准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疗效。方法 选取64例自愿要求中期妊娠引产的妇女,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32例)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进行引产,对照组(32例)仅采取利凡诺进行引产。记录两组宫缩启动时间、引产时间和总出血量。同时观察分析两组的引产疗效和清宫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引产成功率为96.87%,对照组则为81.25%,两组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选取我科5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人进行分析研究,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于患者进行密切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的病情观察并做好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 此组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通过细心有效的护理,无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进行围手术期有效地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日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应用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对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66例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受术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3例。分别采用异丙酚和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结果 B组受术者在使用麻醉药物后所达到的效果明显优于A组受术者;该组受术者在麻醉后的手术过程中的生理指标波动幅度明显小于A组受术者;该组受术者麻醉过程中的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受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并评价适贝高儿宝颗粒在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临床治疗中所获成效。方法 选取了近几年我院所收治的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68例,随机将68例病患划分成为了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4例,观察组利用适贝高儿宝颗粒来予以治疗,对照组采用培菲康胶囊与思密达予以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两组患儿都出现了脱水、营养不良等症状,因此对两组患儿都实施了补液以及支持治疗。结果 相对于对
期刊
【摘要】 目的 进一步研究并分析在胃癌患者的治疗中甘露聚糖肽的临床作用与效果。方法 随机收集选取过去18个月(2012.5——2013.11)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胃癌患者。将其均分至使用甘露聚糖肽联合化疗的治疗组和仅采用单一药物化疗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是两组患者的红、白细胞、及血小板、血红蛋白的血象变化以及胃癌患者的标志物指标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采用甘露聚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