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观近几年各高校或联盟自主招生语文考试,虽然其试卷结构不尽相同,考查题目类型五花八门,各有特色,但如果从能力的角度观察,各自主招生试卷考查本质并无区别,考查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是它们的共同追求。就具体题目而言,自主招生语文测试对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更为突出。认识高校自主招生试题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考查这一特点,便于考生有的放矢地应对“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并为此做好知识、能力储备。
  一、语文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语文教学界关于语文知识教学淡化与否的争论,事实上也反映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确实淡化了知识传授。高校自主招生试题对语文知识教学作出了无声的引领——语文教学不能淡化知识,学生应积累丰厚广博的语文知识,并用以解决问题。从“北约”联盟(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试卷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来看,考生要从容应对试题,首先要扎实、广博地掌握语文知识。所谓“扎实”是指对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牢固掌握、深刻理解。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在此基础上综合、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2012年、2013年“北约”联盟均考查了对联写作。2012年的题目给出上联“博雅塔前人博雅”,要求学生对出下联。2013年对联题目是让考生给描写北京雾霾天气的“北京雾锁车迷路”对出下联。
  考生作答这类题目,必先掌握对联知识,了解对联在字数、词性、平仄、结构、主题等方面的基本规则,并能运用相关知识积累来创作对联。这是典型的基础知识考查题目,其考查重点不在知识本身,而重在知识运用的能力。这启示师生:知识不能只是僵化闲置的经验,而应该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即把知识学活、用活。
  值得一提的是,高考自主招生语文试卷不仅考查基础知识积累的广博程度、理解程度,同时还间接检测了学生的学习修养,即是否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这也许不是命题者刻意为之,但在客观上反映出对考生人文素养的重视,应该引起注意。如,2010年“北约联盟”文学常识考题为:
  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是指( )
  A.秦、汉、晋、宋、齐、梁、陈、隋
  B.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隋、唐
  C.两汉、三国、两晋、前秦、北魏、北周、隋、唐
  D.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出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一文。所谓“八代”是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正是骈文由形成到鼎盛的时代。另外,“八代”还可以虚指很长的时间,答案为D。“文起八代之衰”的说法很多学生可能在课堂上都有所耳闻,但老师一般只作简单介绍,一带而过,学生也很少对此予以深究,这样学生只能望“题”兴叹,悔不当初。而要求考生广博、精确、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正是高水平能力测试的特点。优秀考生的语文学习视野应更加开阔,对知识涉猎更为广泛,对问题认识更为清晰、全面,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探究欲,如此才能超出平常。考生绝不能心浮气躁,对知识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严谨务实、一丝不苟是高水平考生日后进一步深造的重要基础,也是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保障。
  可以说,高考自主招生命题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不仅没有淡化,较之普通高考反而有所加强,而且重在考查知识的运用。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丰富语文知识,准确理解语文知识,自觉把语文知识转化为学习的能力,用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将知识束之高阁。
  二、语文基本能力是创新的基础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重视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总有考生对“创新”感到高深莫测或高不可攀,其实对各联盟的自主招生试题加以分析,会发现其对语文能力的考查也是平易的,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这从命题表述中可见一斑。
  2011年、2012年“华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阅读题目的表述或者题型均可反映出,自主招生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要概念的解说、对内容的分析概括、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等基本能力。
  如华约“2011年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现代文阅读(甲)第2题“对哥本哈根精神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2012年的第1题“下列对知识经济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考查了对重要概念的解释能力。这两个题目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本是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但题目选项将解说的关键信息列出,解答过程需要的是准确筛选与概念相关的重要信息或整合信息的能力。2011年现代文阅读(甲)第3题“下列关于玻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011年第4题“下列关于海森堡和泡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均属此类情况。
  2011年、2012年“华约”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第7题均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2011年、2012年“华约”语文试卷的第6小题均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是高校自主招生考查的主要内容,这些能力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所需要形成的基本能力。
  不仅实用类、议论类文本的考查如此,文学类文本的考查也具有这个特点。文学类文本考查以小说居多,兼有诗歌考查,分析鉴赏能力是其考查的重点。2012年华约试卷考查小说《马车夫彼得》,共设5道小题(第8-12题)。第8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第9题考查对小说人物的分析概括能力,第10题考查对小说刻画人物手法的分析能力,第11题考查对小说的艺术表现特色的分析能力,第12题考查对小说与《一件小事》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2011年考查老舍小说《五九》的5道题设题形式、考查点与2012年基本一致。这些题目虽然设题方式不同,设问指向各异,就解答这些题目所需能力而论,都离不开筛选信息、整合信息、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如此说来,不同题目考查的能力可谓是殊途同归——考查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
  2013年“北约联盟”考查了对杨震《为了纪念的忘却》一文的阅读理解,其中有一道题目,创设了辩论赛的问题情景,并以《为了纪念的忘却》的内容为正方依据,要求考生站在反方的角度阐述“传统纪念碑一样可以达到纪念的效果”这一观点。2013年“华约”自主招生语文阅读试题,提供的是关于南方集体供暖的背景及争论材料,题目之一是让考生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对南方集体供暖的看法。
  这两个题目考查学生探究、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性、批判性思维能力。考生无论完成哪一个任务,都要从文本中找到正反方面的证据,或反驳对方的观点,或阐发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样需要以筛选、整合、分析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为基础,做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见,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即使是对学生语文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也基于对学生分析、概括、推断等基本能力的考查。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虽然称为“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但其突出特点是重视语文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当然,需要强调的是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是综合的、灵活的,且重在应用。
其他文献
《过秦论(上)》是一篇奇文。奇,体现在文章的论点有失片面,文章的论述逻辑亦存在明显的漏洞;但是,作为文论却具有超越历史的价值,至今仍然是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所谓论点有失片面,指的是把秦灭亡的原因仅仅归结为“仁义不施”。实际上,论定秦是亡于法家的严刑峻法,属于汉初儒生,不仅在后世,而且在当代颇有争议。有学者指出秦之国祚短促,许多政策恰恰是法家所否定的,如《韩非子》中的《亡征》有一百多种,秦始皇就
对中学生而言,议论文写作当然是基本要求,但是记叙文写作,尤其是文学写作,可以滋养诗性,丰富情趣,对文学阅读以及人格修为都能带来积极影响,而这些又是语文素养赖以提升的内在动力,其作用自不容小觑。另外,文学写作的兴趣养成了,还会促进记叙文写作、议论文写作,用雪莱的话讲就是,“诗可以表达理念,也更能表达理念”。人是一个有机体,诗性和理性都是天性固有的,它们不容拆开,造物主给我们一份资质就有一份的用处。因
林玉山先生的《中国语法思想史》,我有幸看过目录和部分初稿。撰写这一类型的专著,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具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驾驭问题的强劲能力。我由衷赞佩。我认为,能够写成这样的规模,写到这样的程度,实在很不容易。学术问题,包括对学者们学术成果的评价,学术思想的论析,学界不可能不存在分歧想法,然而无论如何,不会影响这部专著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中国语法思想史,是瞄准一个目标不懈前行的历史
看着如今汹涌而至的90后们,欣赏着一幅幅他们缺乏责任心的“杰作”,我总会陷入不知不觉的思考之中,这些花季人士有如此美好的青春资产,却为何闲置不用或挥霍无度呢?一个高三的学生曾经这样对我说:“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玩儿吗,因为我总想一旦考不上大学回想起走来的路,没玩够,很赔的。”其实他这样的想法很现实,也很流行,匪夷所思的背后是他们享受主义和自我思想的外显。他们做错了事情,我们这些教育者一件件地处理,但
今年,一系列事件让中国人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报纸上有关报道层出不穷,时而让人义愤填膺,时而让人热血沸腾。翻开4月20日的《中国青年报》,蓦然见到这样一个题目:“留学生:远离祖国的五星红旗”。笔者的第一反应是:怪了怪了,竟然鼓动留学生远离祖国的五星红旗,这还了得?读完全文,恍然大悟,原来文章写的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各种反对藏独、支持奥运的爱国行为,文章最后一段写道:“亲爱的留学生朋友,我年轻的兄弟,
一    不少老师认为《我为什么而活着》没有什么好讲的,最多也就几个难句,这样的课十几分钟也就结束了。按照这样的思路上课肯定是不行的,这说明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需要审视,需要重构。  《我为什么而活着》的教学显然涉及短文长教的方法问题。短文长教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短文细教。对于此,余映潮先生主张从艺术朗读、语言训练、课文赏析等方面入手。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究竟把哪一点拓展开来,重要的还是看教师对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育研究的重心从“怎么教”转向“教什么”,也就是从教学方法层面转向教学内容层面,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是以固定的形态直接呈现在教材中的,而语文教材只是学习的材料和对象,它虽然体现着教学内容,却不是教学内容的直接呈现。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教些什么,是需要语文教师认真研读后再根据其教育价值来确定的。由于每位教师对课文独特性及其教学价值的认知
2008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工作终于结束,每每回想起曾经面对的一份份“触摸”和“感知”,不由得感慨出卷者的用心:煞费苦心地让每一位考生“回首往事”,希望考生透过都市、乡村的空间描绘,从横向或纵向感受和思考社会、人生和历史,展现生活的真实面貌。应该说,这为考生提供了一次不错的梳理生活的机会;然而,当考生初步“触摸”到真实生活的门把时,却怎么也找不着进入的钥匙。于是,上蹿下跳者有之,徘徊彷徨者有之,急
2012年春晚,主持人倡议大家给长辈行传统的“拱手礼”,引起诸多争议,如《北京晨报》引用网友的话说:“真是没文化啊,拱手礼都是平辈间的,怎么能拱手就算是向长辈拜年了呢?”有民俗学者认为:“按照传统礼仪,拱手礼确实应该是适用于平辈间而不适用于对长辈。”湖南红网的一篇《朱军的拱手礼戳中了当代礼仪之伤疤》先后被新华网、凤凰网诸多网站转载。  查《现代汉语词典》,“拱手”一词释为:“双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往者读元人杂剧而善之,以为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也。”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戏曲,它的诞生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辉煌的一页,它的原创性与独特性使其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在诸多元代杂剧精品中,就作品而论,最受欢迎且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