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弹力纤维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弹力纤维瘤是好发于肩胛下角深部软组织的罕见纤维结缔组织瘤样增生性疾病[1]。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弹力纤维瘤39例,现对声像图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弹力纤维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9例弹力纤维瘤患者,住院手术患者28例,门诊手术患者11例,其中男15例,女24例,年龄为7-76岁,平均为51.8岁。39例均为扪及体表肿物来院就诊,35例无症状,4例有轻度不适及酸痛感。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PHILIPS HD11XE(锐影)型及aloka α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变频线阵探头,探头频率5-12MHz,沿患者所指体表位置取相应体位扫查,发现病变后行多切面扫查,注意探测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包膜、肿瘤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
2 结 果
本组39例患者,单发弹力纤维瘤37例,多发(≥2个)弹力纤维瘤2例。肿瘤大小范围:最大12.1 cm×11.9 cm×2.2cm,最小3.0 cm×2.7cm×1.7 cm。其中左侧肩胛下角 11例,右侧肩胛下角 13例,双侧 2例,头颈部4例,胸腹壁3例,臀部3例,腰背部1例,手部2例。声像图表现为:在肌肉深部或皮下不均质回声团块,呈扁圆形、条索状或不规则形,但未见分叶状,无包膜,边界不清,内部回声高低相间(图1-2),彩超显示肿瘤内无血流信号。由于部分弹力纤维瘤声像图特点与脂肪瘤相似,所以39例患者中有15例术前提示为脂肪瘤,1例提示为炎症,2例提示局部脂肪层增厚,未探及明确肿物,23例做出正确诊断。弹力纤维瘤好发于背部肩胛下角区内侧,内缘与肋骨相邻,外缘与前锯肌、背阔肌及肩胛下部相邻,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本组39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单发或多发肿瘤,病理结果证实为弹力纤维瘤。
3 讨 论
弹力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类肿瘤疾病,据统计,大约93%的病灶位于背部肩胛下角附近的深部软组织内,表面多为前锯肌和背阔肌,深部紧邻肋骨和肋间肌[2],本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多见,多为单发,(本组39例,26例发生于肩胛区,37例单发),少数病例双侧对称性发病,因此对于疑诊病例,应同时检查对侧肩胛区。本组中肿物多呈扁丘状,厚度较大者可呈半圆形,并造成邻近肌肉的推移;肿物以低回聲为主,内见沿病灶长轴条纹状分布或不规则岛状分布的强回声,彩超肿物内未检测到血流信号。大体病理上弹力纤维瘤多呈扁圆形,无真正的包膜,边界不清,可延伸至周围肋骨骨膜和胸筋膜内,剖面呈灰白淡黄相间,可有灶状囊性变;镜下可见束状排列的胶原纤维、粗大弹力纤维和灶状脂肪组织,可伴有少量成熟的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本病主要与脂肪瘤鉴别,脂肪瘤是一种很常见的皮下软组织肿瘤,多见于中年人,10岁以下儿童少见。可发生于任何有脂肪存在的部位,多见于皮下。肿瘤部位局部隆起,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质地软而有弹性,有假性波动感[3],有一定活动度,无红肿、无粘连、无压痛。生长缓慢,但可达巨大体积[4]。主要发生于背部、颈部、肩部、腹部和四肢近端,面部、手、脚和小腿少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总之,中老年女性患者单侧或双侧肩胛下角区无症状性软组织肿块,应考虑弹力纤维瘤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Fibla J,Molins l,Marco V,et al.Bilateral elastofibroma dorsi.Joint Bone Spine,2007,74(2):194-196.
[2] Battaglia M,Vanel D,Pollastri P,et al.Imaging Patterns in elastofibroma dorsi.Eur J Radiol,2009,72(1):16-21.
[3]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第6版:577.
[4]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5.
弹力纤维瘤是好发于肩胛下角深部软组织的罕见纤维结缔组织瘤样增生性疾病[1]。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弹力纤维瘤39例,现对声像图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弹力纤维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9例弹力纤维瘤患者,住院手术患者28例,门诊手术患者11例,其中男15例,女24例,年龄为7-76岁,平均为51.8岁。39例均为扪及体表肿物来院就诊,35例无症状,4例有轻度不适及酸痛感。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PHILIPS HD11XE(锐影)型及aloka α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变频线阵探头,探头频率5-12MHz,沿患者所指体表位置取相应体位扫查,发现病变后行多切面扫查,注意探测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包膜、肿瘤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
2 结 果
本组39例患者,单发弹力纤维瘤37例,多发(≥2个)弹力纤维瘤2例。肿瘤大小范围:最大12.1 cm×11.9 cm×2.2cm,最小3.0 cm×2.7cm×1.7 cm。其中左侧肩胛下角 11例,右侧肩胛下角 13例,双侧 2例,头颈部4例,胸腹壁3例,臀部3例,腰背部1例,手部2例。声像图表现为:在肌肉深部或皮下不均质回声团块,呈扁圆形、条索状或不规则形,但未见分叶状,无包膜,边界不清,内部回声高低相间(图1-2),彩超显示肿瘤内无血流信号。由于部分弹力纤维瘤声像图特点与脂肪瘤相似,所以39例患者中有15例术前提示为脂肪瘤,1例提示为炎症,2例提示局部脂肪层增厚,未探及明确肿物,23例做出正确诊断。弹力纤维瘤好发于背部肩胛下角区内侧,内缘与肋骨相邻,外缘与前锯肌、背阔肌及肩胛下部相邻,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本组39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单发或多发肿瘤,病理结果证实为弹力纤维瘤。
3 讨 论
弹力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类肿瘤疾病,据统计,大约93%的病灶位于背部肩胛下角附近的深部软组织内,表面多为前锯肌和背阔肌,深部紧邻肋骨和肋间肌[2],本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多见,多为单发,(本组39例,26例发生于肩胛区,37例单发),少数病例双侧对称性发病,因此对于疑诊病例,应同时检查对侧肩胛区。本组中肿物多呈扁丘状,厚度较大者可呈半圆形,并造成邻近肌肉的推移;肿物以低回聲为主,内见沿病灶长轴条纹状分布或不规则岛状分布的强回声,彩超肿物内未检测到血流信号。大体病理上弹力纤维瘤多呈扁圆形,无真正的包膜,边界不清,可延伸至周围肋骨骨膜和胸筋膜内,剖面呈灰白淡黄相间,可有灶状囊性变;镜下可见束状排列的胶原纤维、粗大弹力纤维和灶状脂肪组织,可伴有少量成熟的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本病主要与脂肪瘤鉴别,脂肪瘤是一种很常见的皮下软组织肿瘤,多见于中年人,10岁以下儿童少见。可发生于任何有脂肪存在的部位,多见于皮下。肿瘤部位局部隆起,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质地软而有弹性,有假性波动感[3],有一定活动度,无红肿、无粘连、无压痛。生长缓慢,但可达巨大体积[4]。主要发生于背部、颈部、肩部、腹部和四肢近端,面部、手、脚和小腿少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总之,中老年女性患者单侧或双侧肩胛下角区无症状性软组织肿块,应考虑弹力纤维瘤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Fibla J,Molins l,Marco V,et al.Bilateral elastofibroma dorsi.Joint Bone Spine,2007,74(2):194-196.
[2] Battaglia M,Vanel D,Pollastri P,et al.Imaging Patterns in elastofibroma dorsi.Eur J Radiol,2009,72(1):16-21.
[3]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第6版:577.
[4]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