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隧道里的瓷路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ng4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迄今为止的工作经历里,八闽县区的土地几乎全踩过,唯闽中屋脊戴云山脉东南麓的几个县域近年来才开始涉足。两年前,到永春县北部吾峰乡采访,惊讶于两县交界的山窝里,还有一座堂而皇之的古老书院,当地人告诉我,村边有一条古官道能通到德化。次年,又与一帮同道在安溪县西北角的桃舟乡追溯晋江源头。这一路一江看似东西不搭界,因为两年后赴德化縣参加瓷博会,便彼此勾连到了一起。
  德化县城南部的山间田野,躺着一条岁月还没来得及蚕食的瓷帮古道,在枯叶、青苔与野草遮蔽下,它翻山越岭,倔强延伸。青石块铺就的路面被磨蚀得光滑细腻,在一些老树成荫之地,留神的话还能看到石面上成窝的凹槽和圆孔,那是一代又一代的挑夫换肩、歇息时使用的辅助杖棍,于千百年时光里一点一点杵出来的痕迹。石块缝隙、路旁土里嵌有星星点点的陶瓷碎片,它们已经沉睡了几百上千年。若是运气好,能在路边乱草丛里发现残破的青花瓷碗座,上面或许还赫然写着某窑口的商号。
  《德化县志》记载,这条古道起于龙浔驿,经县前铺、高洋铺,过两县之交的虎豹关,再经永春县吾峰的剧头铺,抵商贸重镇五里街的桃源驿,从晋江上源桃溪顺流而下便是刺桐港(今泉州后渚港)。在山岭环绕的德化,这样的瓷帮古道还有好几条,它们从北到南呈180度向外辐射,分别连接着福州港、晋江安平港、厦门港、漳州月港等港口。
  如此众多与瓷有关的血管相连,显然是德化成为这一地区制瓷中心的附注。
  在德化期间,我们去了三班镇泗滨村的梅岭窑遗址。唐朝末年,那个村诞生了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部《陶业法》,这是一本系统论述生产流程和技艺的陶瓷专著,著者认为先民所建窑场有不足之处,要大规模发展瓷业生产,理想地址应选择村北依山傍水、方向朝南等自然条件丰富优越的梅岭,为此还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制瓷窑场的规划设计图纸——梅岭图。500多年后,其后裔集资,依图兴建梅岭窑场,之后屡经拓建,蔚成气象。
  如今,发掘清理出来的两座龙窑和一座横室阶级窑,均被列入国家的“海丝”申遗点。沿着山沟边的土坡往上走,可见两侧建起瓦棚长廊,护卫着古窑址向上爬升,仿佛两条卧龙。站上护栏边的台阶细看,保存原样的窑头、火膛、窑身和窑尾烟囱展现在眼前。拱形窑室在中端坍塌了一截,眼光从鳞片般层层叠叠的缺口探进去,窑壁泊着一层焦糖状的玻璃态窑汗,地面一级级平台依山势抬升,其上残余有匣钵、垫饼、支圈等窑具。窑口边,残破瓷器、匣钵等废弃物堆积成山,杂草丛里躲躲闪闪的碎花瓷片,似乎在诉说那个遥远的昨天。
  考古专家分析现场采集到的标本,确定这是一处明清两朝延续至民国和现代的窑址群。陪同朋友也证实,20世纪80年代这里还窑烟不断。
  如此古窑址,被发掘出土、保护起来的还有不少。三班镇辽田尖山原始青瓷窑址,将泉州地区的烧瓷史往前推了1000多年。龙浔镇屈斗宫古窑址,出土了6000多件具有宋元风格特点的瓷器样本和烧窑工具,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打德化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班镇蔡径村月记窑的身份便升格了。这座龙窑活化石已有400多年历史,比较完整地保存着传统陶瓷烧制技艺,是研究中国古法烧制柴窑的必选之地。在德化已经发掘的100多处清代古窑址中,出土瓷器里发现“月记”款识的便有9处,足见当年其生产量之大……
  至今,德化全县发现唐宋以来的古窑址239处,遍布全县18个乡镇,贯穿商周、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窑址之多、分布之广、年代之长久均冠福建省首位,在全国也属罕见。
  历史上,德化瓷业红火,窑烟千年,而且还长盛不衰,这是以当地丰富、优质的自然资源为后盾的。县境内山多、林密、矿富,水土宜瓷。高岭土储量丰沛、分布面广,而且高岭土矿含钾量较高,含铁质较少。磨细漂净后,无须调配其他原料,便可直接制坯,还有丝绢般的光泽。
  千百年来,如此众多的瓷窑烧造出来的瓷器又都去了哪儿?
  1999年,在南中国海域附近海底发现清代沉船“泰兴号”,出水了35万多件清代青花瓷,震动世界。经专家鉴定,大约有80%来自德化窑口,这其中还有不少源自德化梅岭窑。
  2002年以来,广东阳江市海域的宋代沉船“南海一号”,先后出水了4000多件瓷器,而产自福建的古瓷器数量多、种类全、质量好。为此,考古专家还专程到德化古窑址进行考察,证实沉船中的德化青白瓷有一部分属于盖德窑和梅岭窑烧制的产品。
  “南海一号”还出水了不少异国情调的瓷器,从棱角分明的酒壶到有着喇叭口的大瓷碗、伊斯兰教信徒使用的净水器皿军持,都有浓郁的波斯风情。专家推测,这些应该是宋代以来接受海外来样加工订单的外销瓷。
  近30年来,中外考古界连续在中国东南和南海海域发现多艘不同年代的沉船,出水的瓷器都涉及德化窑口,有宋元时期的青白瓷、明代的白瓷和清代的青花瓷,器形多为碗、盘、碟等生活器皿,也有一些神佛形象的瓷塑。屈斗宫古窑址出土的粉盒盖上,印有“长寿新船”的文字,也佐证了德化窑口的瓷器是通过海道外销国际市场的。
  徜徉于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我看到了“泰兴号”德化陶瓷珍宝回归文物展,那些出水的古瓷,是泮庐集团从英国成批买回捐赠给德化县的其中194件精品。古朴的碗、盘、碟、杯、汤匙等瓷器上,柔和的蓝色绘着花草山水和寿字纹、春字纹等图案,明净素雅,充满生活气息。介绍上说,青花盘还有蚯蚓走泥纹,这批瓷器造型、纹饰均富于德化传统风格特点,在德化桐岭、梅岭、东头等窑址都曾出土过。
  在德化的那些天里,巧遇400年来产瓷不歇的月记窑每月一次柴烧点火仪式。在火膛口亮黄与橘红的飘忽不定中,我恍惚看透了软泥与烈火的缠绵,1300多度的窑氛里,凝结成温润如玉的青花瓷。让人唏嘘感喟的是,这批“青花”远赴他乡未遂的消息,在170多年后,通过“泰兴号”沉船古瓷的“月记”款识才传回到它的出生地。
  沉默千年的海洋发声了,它一次次的指认,使德化窑口及其德化烧制的瓷器成为热点。遥远的大洋穿越万水千山,通过一片片海域、一座座港口、一条条古道,最终与山坳里的德化联结起来。这条被后人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在宋元时期的蓬勃发展中,最大宗的货物已由原来的丝绸悄然变成了陶瓷,这也是中世纪过后,西方人直接以“中国”来代称中国人发明制作的瓷器、出现英文里“中国”与“瓷器”同形同音现象的由来。1913年,法国东方学家沙畹第一次提及海上陶瓷之路。   那些长眠于海底的瓷器还没有走到路的终点。近年来,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越南、柬埔寨、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尼、斯里兰卡、印度,甚至东非的坦桑尼亚等地都发现了德化的青花瓷。印尼发现尤其多,其中的圈点纹小碗、牵牛花碗、花篮纹盘、印寿字纹碗,都是德化青花古窑常见的出土物。屈斗宫窑址是宋元时期外销瓷的重要产地,这里出土的宋元高足杯、粉盒、军持、壶、花瓶、飞凤碗、莲瓣碗、盖壶等,类似产品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斯里兰卡等国家也分别出土过。东非海岸世界遗产地基尔瓦遗址出土的白釉莲瓣碗,与屈斗宫的同类瓷器毫无二致。这一切,均吻合海上丝绸之路商贸往来的历史,中国商船进入印度洋,最远抵达东非海岸,然后将货物交给波斯商人,再由他们转口欧洲各地。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历、经商20年,从他认为能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媲美的世界第一大港——刺桐港返回家乡。在《马可·波罗游记》里,他记述了在泉州一带的见闻:“刺桐城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今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当年,他带回大批德化青白瓷器,如今还有一部分珍藏于意大利博物馆,而威尼斯圣马可教堂所藏的四系罐,则与“南海一号”沉船发现的同类型产品非常近似。欧洲人将德化所产的青白釉瓷器统称为“马可·波罗瓷”,成为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批抵达欧洲的中国瓷器。
  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瓷都,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说法。历史上,德化窑属于民窑,它所生产的瓷器又几乎远涉重洋、行销异国,导致德化陶瓷史官方记载一片空白。但德化瓷烧制技艺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国际瓷坛上占有很高的地位,2015年,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德化“世界陶瓷之都”称号,这还是世界第一个“世界陶瓷之都”称号。
  那是一个个怎样火红的年代呀!天时地利人和,上苍眷顾了德化。
  唐朝安史之乱后,西域各国趁唐王朝自顾无暇,纷纷自立,其后,契丹、党项、女真等游牧民族相续崛起,西域战火纷飞,兴盛一时的陆上丝绸之路被彻底阻断。随后建立的宋朝,虽然科技昌盛,但军事实力薄弱,在与西北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总是以割地赔款告终,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为了弥补国库亏空,宋朝从东南海上开辟商贸通道,发展与东南亚诸国关系。随着中国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突飞猛进,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南海伸向东南亚,再往印度洋伸展,抵达西方,最终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
  宋朝一改“重农轻商”政策,对经商者采取鼓励政策,刺激了民间海上贸易蓬勃发展。宋哲宗年间,为防止钱币外流,朝廷又调整贸易政策,规定“凡购买外国货,均以帛、绸、瓷、漆等特产博易,不用金、银、铜币”。如此一来,举国上下陶瓷出口数量陡增,交易范围更大更远。
  保护和鼓励经商者的重商政策一直贯穿了宋元两朝。在这400年间,东南的瓷业和海上丝绸之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文獻资料表明,早在唐代,福建的造船技术已经闻名遐迩,刺桐(今泉州)是福建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在泉州湾古船陈列馆,我曾经近距离细观了后渚港出土的南宋远洋货轮,它所采用的“水密隔舱”“鱼鳞搭接”“多重船板”等,便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艺。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大为加强。宋朝拥有三大对外贸易主港:广州、宁波、泉州。因为东西两洋的航道南北相悖,位处南北海岸中点的泉州得益于地理优势,北宋设立市舶司后,港口吞吐量迅速超越宁波、广州,其后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那一派帆樯林立、商贾如云、“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盛气象,在900多年后,让泉州坐实了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位置。
  那时,南洋群岛和非洲土著居民还只能用热带植物叶茎和果壳裹盛食物,而整个欧洲也处于粗陶年代,中国精美的日用瓷被他们视为珍宝,由于输出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一到国外,瓷器立即身价倍增,一笼白瓷一箱银啊!平民百姓享用不起,也享用不到,瓷器成为皇室和贵族争相收藏的奢侈品。
  这一切,让德化瓷业沃土喜逢甘霖。在海外市场无条件的追捧声中,德化瓷业从一棵树长成了一片森林。“村南村北春雨晴,东家西家地碓声”,诗里描绘了古时德化境内陶瓷作坊遍地的场景。“下岭如飞骑,上岭如行蚁。骈肩集市门,堆积群峰起。一朝海舶来,顺流价倍蓰。不怕生计穷,但愿通潮水”,这说的又是德化瓷器业繁忙的外销景象。
  当地坊间流传着一个普通窑工被尊为行业神“窑坊公”的故事。火热的市场需求倒逼窑炉革命,德化原先普遍采用方形或条形的平顶单窑,容量很小,烧制技术落后,虽然瓷窑遍地,但难以大批量产出,无法满足旺盛的市场。宋朝龙浔镇宝美村的窑工林炳发明了后来被民间称为鸡笼窑的圆拱形大窑,然后又利用山坡地形,把几个窑室串联起来,既增量节能,又避免了窑体倒塌。这就是龙窑发展到阶级窑过程中,一种独特的窑炉类型——分室龙窑的雏形。
  据日本有关文献记载,德化窑影响了日本窑的设计,并成为日本串窑的始祖。林炳不仅在家乡被尊为窑神,于东瀛也坐正了陶祖神的位置。
  每年农历五月十六,在屈斗宫古窑附近的祖龙宫,都会举行祭祀窑坊公的活动。陶瓷艺人和瓷企老板所用的供品,不是通常的五牲、蔬果之类的食物,而是自己制作或者生产的陶瓷作品。这种奉祀方式在全国各地的庙宇中大概也是极为罕见的。
  德化使出浑身解数,开足马力,向“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送海量瓷器,并根据海外市场需求,在唐代青釉瓷的基础上,创研出宋元时期的青白瓷、明代的白瓷以及清代的青花瓷。
  戴云山东南麓另外那些舍近求远的瓷帮古道,是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摇摆不定的注脚。你明朝准贩东西洋,我的瓷帮古道就南下月港;你清朝再开南洋海禁,我的瓷帮古道就北上福州港。其实,海外市场的需求,已经万涓来水蓄成了大湖,无论遇到怎样坚固的拦阻,哪怕是点点滴滴的,也得渗漏出去。一艘飞速行驶的远洋巨轮,不可能戛然停止下来。如此就有了明末清初郑芝龙、郑成功父子这样的武装商人,他们在海禁的桎梏里避实就虚,使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又回光返照了几十年。
  如果说,明清以来断断续续的海禁国策是为了抵御倭寇和割据势力,到了清朝收复台湾以后,则是落伍的封建思想以及农业帝国的土地意识战胜了海洋观念,造成海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缺位。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海权丧失,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从此,海上丝绸之路一蹶不振,堕入了衰弱期。
  海上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通道,最初的作用只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如今已经成为东西方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重要通道。
  我梦想有一天,能踏上戴云山东南麓的瓷帮古道,最好肩挑一担力所能及的德化日用瓷,大汗淋漓,粗气狂喘,抵临那些曾经的海港码头,不知又会收获怎样的一种心情?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最好的空白  黑色有更宽幅的幕  将更深沉的黑色包裹  而我有最好的空白,允许私藏的枪支  与酒精,与玫瑰的气质一起戏耍  似乎容易就回到童稚的空白  就在宽幅的纸上画上涅槃的凤凰鸟  在工笔之下画出老虎的啸声  在沉默的纸屑里找到语言的暗示  我用空白去做一个心理分析:安上假发  像创造这个世间另一个谎言  安心做一个心智单纯的人  往火焰里加上盐巴和酸醋,让火焰升高  从来没有纯粹的钥匙可以打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内含收益率计算方法的净现值函数及其方程,通过同解变形并利用逐步求导降阶、逐步回溯的办法最终求得符合要求的结果;分析了k的取值域及其对有关函数值的影响,并讨论了多个解的选取问题。  【关键词】 财务管理; 内含收益率法; 内含收益率法的解    一、内含收益率计算方法    在有关资金流量分析等方面,常涉及到应用内含收益率计算方法来计算内含收益率、资金成本率等,那么内含收益率
母亲今年97岁了,身体除了腿脚不便还很健朗。前两个月突然摔了一跤,就卧床了,医生说将不久于世。这一下子打碎了我对母亲可活过百岁的梦想,我们是时候要回忆一下平凡但不平淡的母亲了。  苦自己不苦孩子  我的母亲17岁嫁父亲。父亲48岁就因病仙逝,母亲44岁就守寡,那时上有需尽孝的年近古稀的公爹,下有嗷嗷待哺的三个儿子,命运之坎坷,生活之困苦,难以言表。但她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硬是不改嫁,不服命,历尽悲
鸿琳最近的三篇中篇小说《梨城叛徒》《寻找慈恩塔》《告密者》扑腾出不小的声响,频频被转载,或者获奖。读完这三篇小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人物形象共同的标签:“叛徒”。  这三篇小说的主角是“叛徒”,可以说鸿琳以比较集中的笔墨塑造了这一类小说形象,让“叛徒”直扑目光之内。小说的共同特点是好读。我一向认为,讲故事是小说的重要一极,如果文章连让人读下去的吸引力都没有,或者说达不到阅读快感,那可能是在极小范围内
1  樊素英老时,回想以前的日子,就要往嘴里塞块糖。干瘪的牙床上浮着一泓甜,才敢放任那些年的旧影重现。  在她的开场,命运曾对她打过追光。与邻居相比,她的家境算不错,作为小女儿,在父兄纵容下,自带娇弱气质,常笑笑的,不谙世事,一双眼睛清亮幽深,进出哼着歌。她的声音好听,春水泠泠,叮咚悦耳。樊素英学习好,在那个年代,考个师范学校没问题,尔后就可以在县城中小学从教,在地方上较高的范畴内择婿,一生安分守
当下文学对“小人物”的形象和故事似乎拥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情。或者更准确地说,自现代以来的文学传统中,“小人物”其实一直占据着相当显赫的位置。从历史逻辑的角度看,启蒙时代以来,世俗生活的地位上升与普通人形象的美学意蕴膨胀之间,显然存在著对位关系;而具体就创作而言,此类型书写已然贡献出大量典范文本、积累下诸多宝贵经验,因而在技术层面也的确驾轻就熟、易于实操。某种程度上,这种“小人物”书写已经构成了当下文
一  2010年暑假,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八点差一刻,约好来做妇科检查的闺蜜没有按时到达,正要电话催促,办公室的门铃响了。不会是她到了吧?这做派不太像她。闺蜜往往是人没到,高跟鞋敲打地板的声音以及热情的大嗓门会先报信的。  起身打开门,赵主席站在门外,我赶快迎她进来,她是我所在医院的工会主席,也算是我的直接领导。主席并没有随即进来,而是将头转向右边,同时伸出右手,轻轻地说了声“来呀”,示意另外一个
木 兰 溪  沿溪而上,她怀抱琵琶  狂澜万顷在她手中驯服  山谷成铁链,一一割断  泱泱春水下,一个少年裸身洗浴  霞光映照着船篷,水的白鳞  传来荔香。奔腾的珠子,湿了  翠绿的溪岸。青烟起,一叠春浪  为她穿起新装。南北洋,被一只白鹭  衔起,云层渐高渐厚  鳞次栉比的景,堆叠着,稳固着  一个陂的古史。年代写下篆书  葬身鱼腹的春光,留下滴滴血  喂养出富庶与良田万亩  母 亲 河  落日
郑飞雪,女,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近年致力于散文创作。作品发表于《福建日报》《福建文学》《散文选刊》等报刊,入选《中国当代散文精选》等选本。获全国海洋文学大赛奖,获宁德市年度散文奖。  如果对一种植物的牵念,超越了它的属性、形态、气味,以及土壤、气候等原生态环境,我相信,对这种植物的思念已经根植进生命里,挥之不去,它是一株飘摇世外的草。  初见识它时,在凄冷的冬雨天里,我穿着厚厚的棉服去车站取一捆远
一  水,润万物,乃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一座村庄,有了井,也就有了生机。一口老井,如见证村庄历史的老者,泉涌气腾,生机勃勃,一旦干枯,即為躯壳。  故乡坐落在古田临水对面的山坡上,是一座典型的灯笼挂壁村。“篮子掉了不用捡!”是村民们对村庄陡峭地形的揶揄。尽管陡峭,却有水,一条山涧叮叮咚咚穿村而过,因巨大落差激起的水声格外有韵,孩子们常在涧里捞鱼虾,摸溪螺,打水战。石濑浅浅,无法成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