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炎炎六月挥手送走高三学子,金秋九月微笑迎来高一新生。
教书育人,悠悠十载。没曾想却在第十一个年头,迎来了一群“三无”人员!
无热情!
无方法!
无基础!
这些“三无”人员,已经是“重症”学困生。语文,对他们来说,早已轻如鸿毛。语文在高考中的比重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学生学语文的能力却在逐年递减。读的年级越高,语文学习的热情反而越低,在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轻视语文课堂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和逆反心理。现在我结合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和逆反心理及成因作一些概要性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无热情,轻视语文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学校、家长、包括老师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漠视语文,把语文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甚至睡大觉或者做数理化方面的作业。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与高分学生相比中语文分数的差距也不会有“数理化”拉的那么大。这点让学生从思想上彻底放松。鉴于这样的态度,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习是更加“举步维艰”了。 语文基本一般或稍差点的学生,他们想在语文上化点工夫争取点高分,以此来平衡一下自己的心态。因为语文是他们唯一可以找到点安慰的科目。但是往往在所谓的立下“宏志”后,却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及语文中长期积累才有成效的检验。只得又一次次败下阵来“痛定思痛”。其实这类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都不差,因为他们平时把很多的时间都化在阅读“武侠和科幻”类小说上或化在“读图和网络游戏”上。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应该是不错的。可是他们惰于动手,不愿意耐心向老师求教,不愿意“破釜沉舟”,而最终也只能落个“次及格”或“过及格”的田地。鉴于这样的思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习是又一次“举目无亲”了。
2、无方法,轻视积累
综观多年语文高考分数,在语文科中,学生能够考到“高分”的真是凤毛麟角。这一细节,往往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支配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学生是如此,学生的家长更是如此。在城市中,家教日益盛行的今天,我们的家长是否请过“语文家教”,我们的学生也是否主动要求过? 其实学生对“语文”所给他的压力,他们是无法真切体会的。社会上其实有过一些反应,近年来一些倾向语文方面的所谓的“读经”热,正是一些专家和学者意识到了我们的学生(青少年)淡漠了“大语文”的学习,而作出的一种社会性的倡议与呼吁。 这样的环境能不影响学生的心态吗?学生家里的书柜除了“数理化”习题集,还有的就是所谓的“经典典籍”。当然,“经典典籍”是被用来束之高阁的,对此,他们的家长也只有买的份,从不过问是否阅读过?我们的老师也只是象征性的对其布置些“作业”而已。 考试的压力呢?有!但也只是应付----一有空就背诵“古诗默写”,总想着这点活捉的分数。对语文的应考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上课时,豪言壮语一大片,自我满足而已。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唯一主动的是在语文书上“车水马龙”硬抄一些课堂笔记,以示“用心”,课后也不认真的消化。
3、无基础,轻视自己
我做过些调查,女生比男生学语文的积极性要高得多,男学生对于语文的压力是抱有幻想或无所谓的态度,女生则相反。她们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她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她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而男生总感觉自己聪明过人,“数理化”都被我们打理得服服帖帖,小小“中文”我根本就不放在眼中(何况自己还是中国人呢),他们当中都有这样的心态。于是他们“就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还有一批所谓的“激进生”,他们阅读了所谓的现当代“经典”系列,他们很自信自己的阅读能力,驾驭语言能力,思维分析能力等,对老师的讲授更是嗤之以鼻,甚至怀疑语文老師的水平和能力。这类学生往往“夜郎自大”,没有扎实的语文基础,最终也只是个“半桶水”。
语文,对于高考之重,对于人生之重,对于人文之重,是举国上下皆应有之的共识!高中生更应该把语文作为高考之重,如何转变学困生这种“万般皆上品,唯有语文低”的错误认识,是我们课题组接下来要深入研究探讨的最大议题,我也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可行的策略方法来转化学困生,尽量使他们摆脱“三无”的帽子,重视语文,甚至爱上语文。
炎炎六月挥手送走高三学子,金秋九月微笑迎来高一新生。
教书育人,悠悠十载。没曾想却在第十一个年头,迎来了一群“三无”人员!
无热情!
无方法!
无基础!
这些“三无”人员,已经是“重症”学困生。语文,对他们来说,早已轻如鸿毛。语文在高考中的比重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学生学语文的能力却在逐年递减。读的年级越高,语文学习的热情反而越低,在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轻视语文课堂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和逆反心理。现在我结合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和逆反心理及成因作一些概要性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无热情,轻视语文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学校、家长、包括老师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漠视语文,把语文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甚至睡大觉或者做数理化方面的作业。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与高分学生相比中语文分数的差距也不会有“数理化”拉的那么大。这点让学生从思想上彻底放松。鉴于这样的态度,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习是更加“举步维艰”了。 语文基本一般或稍差点的学生,他们想在语文上化点工夫争取点高分,以此来平衡一下自己的心态。因为语文是他们唯一可以找到点安慰的科目。但是往往在所谓的立下“宏志”后,却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及语文中长期积累才有成效的检验。只得又一次次败下阵来“痛定思痛”。其实这类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都不差,因为他们平时把很多的时间都化在阅读“武侠和科幻”类小说上或化在“读图和网络游戏”上。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应该是不错的。可是他们惰于动手,不愿意耐心向老师求教,不愿意“破釜沉舟”,而最终也只能落个“次及格”或“过及格”的田地。鉴于这样的思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习是又一次“举目无亲”了。
2、无方法,轻视积累
综观多年语文高考分数,在语文科中,学生能够考到“高分”的真是凤毛麟角。这一细节,往往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支配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学生是如此,学生的家长更是如此。在城市中,家教日益盛行的今天,我们的家长是否请过“语文家教”,我们的学生也是否主动要求过? 其实学生对“语文”所给他的压力,他们是无法真切体会的。社会上其实有过一些反应,近年来一些倾向语文方面的所谓的“读经”热,正是一些专家和学者意识到了我们的学生(青少年)淡漠了“大语文”的学习,而作出的一种社会性的倡议与呼吁。 这样的环境能不影响学生的心态吗?学生家里的书柜除了“数理化”习题集,还有的就是所谓的“经典典籍”。当然,“经典典籍”是被用来束之高阁的,对此,他们的家长也只有买的份,从不过问是否阅读过?我们的老师也只是象征性的对其布置些“作业”而已。 考试的压力呢?有!但也只是应付----一有空就背诵“古诗默写”,总想着这点活捉的分数。对语文的应考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上课时,豪言壮语一大片,自我满足而已。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唯一主动的是在语文书上“车水马龙”硬抄一些课堂笔记,以示“用心”,课后也不认真的消化。
3、无基础,轻视自己
我做过些调查,女生比男生学语文的积极性要高得多,男学生对于语文的压力是抱有幻想或无所谓的态度,女生则相反。她们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她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她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而男生总感觉自己聪明过人,“数理化”都被我们打理得服服帖帖,小小“中文”我根本就不放在眼中(何况自己还是中国人呢),他们当中都有这样的心态。于是他们“就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还有一批所谓的“激进生”,他们阅读了所谓的现当代“经典”系列,他们很自信自己的阅读能力,驾驭语言能力,思维分析能力等,对老师的讲授更是嗤之以鼻,甚至怀疑语文老師的水平和能力。这类学生往往“夜郎自大”,没有扎实的语文基础,最终也只是个“半桶水”。
语文,对于高考之重,对于人生之重,对于人文之重,是举国上下皆应有之的共识!高中生更应该把语文作为高考之重,如何转变学困生这种“万般皆上品,唯有语文低”的错误认识,是我们课题组接下来要深入研究探讨的最大议题,我也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可行的策略方法来转化学困生,尽量使他们摆脱“三无”的帽子,重视语文,甚至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