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读本》一书以精巧的构思,把《论语》的思想和内容与孔子的各个人生阶段的经历巧妙地融合起来,生动而又全面地为我们展现了孔子丰富的一生:从“幼学”到“行教”到“入仕”到“周游”到“立说”。
作者并没有滔滔不绝地赞叹孔子的伟大,只是平静地叙述孔子如何在父丧的艰难日子里扶持母亲,立志求学;如何在统治者质疑的目光中坚持招收门徒,杏坛设教;如何在故国需要的时候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以德治天下”的重任;如何在遭受排挤和谴责时依然坚忍不拔地追求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大同”的理想。
孔子的伟大,在这里没有经过任何的渲染,不需要后世统治者给予圣洁的光环,也不需要在孔庙里接受民众三跪九叩的朝拜才得以体现。在作者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我们自然而然地就被孔子的一言一行所深深地打动。孔夫子走出了神圣的殿堂,走近了我们的生活,他只是一个凡人,只不过他可能比一般人更坚持理想,一辈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终于,他成了不忧的仁者,不惑的智者,不惧的勇者。即使他的政治理想没有实现,没有扭转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但是他的理想之光和人格之光却穿过千年的黑暗,一直照亮后人的思想和心灵,这也正是杜甫对孔子钦慕和景仰的最大原因吧——“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一是人物形象的生动化。作者通过仔细揣摩《论语》中的人物性格和言行举止,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把历史人物的风貌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二千五百年后的世人的眼前。一个个的人物都有着那么真实而微妙的心理活动,那么鲜明的思想和性格,于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走出了陈旧泛黄的历史故纸堆,变得那么鲜活,呼之欲出。如冉求因为出身低微而产生的自卑感,如何在孔子的劝诫中逐渐消解;桀骜不驯的子路如何在孔子的教诲中产生了羞愧之情;子贡、子路和颜渊向孔子谈起心中志向时的心潮澎湃。这些生动的刻画让人不由自主地想靠近他们,加入他们,与他们一起谈学论道,一起治国理政。二是人物形象的立体化。孔子不再是一个平面的、单一的“万世师表”形象。虚心求教的孔子,问礼老子,访乐苌弘,让人看到了他“诲人不倦”以外“学而不厌”最真实的一面。痴迷于音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孔子,让人忍俊不禁。以《诗》为媒,替侄女觅得佳婿的孔子,是一个非常生活化的长者。而判处不忠不孝不义之徒斩首示众之刑的孔子,一反向来仁慈的角色,展示了他严厉的一面。事实上,正是这样的孔子才可能是接近真实的平凡的圣人。
真实的孔子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是,读了《孔子读本》一书后,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的心目中都留下了他所敬仰的孔子形象,这正是作者给我们留下的想象空间所带来的阅读的美感。
《孔子读本》,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湖南理工学院儒学研究所所长朱仁夫教授合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作者并没有滔滔不绝地赞叹孔子的伟大,只是平静地叙述孔子如何在父丧的艰难日子里扶持母亲,立志求学;如何在统治者质疑的目光中坚持招收门徒,杏坛设教;如何在故国需要的时候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以德治天下”的重任;如何在遭受排挤和谴责时依然坚忍不拔地追求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大同”的理想。
孔子的伟大,在这里没有经过任何的渲染,不需要后世统治者给予圣洁的光环,也不需要在孔庙里接受民众三跪九叩的朝拜才得以体现。在作者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我们自然而然地就被孔子的一言一行所深深地打动。孔夫子走出了神圣的殿堂,走近了我们的生活,他只是一个凡人,只不过他可能比一般人更坚持理想,一辈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终于,他成了不忧的仁者,不惑的智者,不惧的勇者。即使他的政治理想没有实现,没有扭转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但是他的理想之光和人格之光却穿过千年的黑暗,一直照亮后人的思想和心灵,这也正是杜甫对孔子钦慕和景仰的最大原因吧——“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一是人物形象的生动化。作者通过仔细揣摩《论语》中的人物性格和言行举止,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把历史人物的风貌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二千五百年后的世人的眼前。一个个的人物都有着那么真实而微妙的心理活动,那么鲜明的思想和性格,于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走出了陈旧泛黄的历史故纸堆,变得那么鲜活,呼之欲出。如冉求因为出身低微而产生的自卑感,如何在孔子的劝诫中逐渐消解;桀骜不驯的子路如何在孔子的教诲中产生了羞愧之情;子贡、子路和颜渊向孔子谈起心中志向时的心潮澎湃。这些生动的刻画让人不由自主地想靠近他们,加入他们,与他们一起谈学论道,一起治国理政。二是人物形象的立体化。孔子不再是一个平面的、单一的“万世师表”形象。虚心求教的孔子,问礼老子,访乐苌弘,让人看到了他“诲人不倦”以外“学而不厌”最真实的一面。痴迷于音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孔子,让人忍俊不禁。以《诗》为媒,替侄女觅得佳婿的孔子,是一个非常生活化的长者。而判处不忠不孝不义之徒斩首示众之刑的孔子,一反向来仁慈的角色,展示了他严厉的一面。事实上,正是这样的孔子才可能是接近真实的平凡的圣人。
真实的孔子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是,读了《孔子读本》一书后,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的心目中都留下了他所敬仰的孔子形象,这正是作者给我们留下的想象空间所带来的阅读的美感。
《孔子读本》,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湖南理工学院儒学研究所所长朱仁夫教授合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