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默读即不出声地读书,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读书方法。课标对小学各个学段的默读提出了具体而又明确的要求,统编本教材中也以语文要素的形式将默读的要求编排在了教材中,由此可见课标和教材对学生默读的重视。但是反观如今的课堂,普遍存在着学生参与率低的现状,学生并没有养成默读或者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效果。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默读才能真正把默读训练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呢?
一、有目的地默读批注
默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遇到自己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先停下来想想这部分词句的意思,再在旁边做好批注。这样分层细化的默读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讓学生从中感受到默读的优势及学习的快乐。
如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一文主要讲了纸的发明历程,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和课后习题“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教师可让学生每读完一个自然段就停下来,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围绕着哪个意思来写的,并在默读中把自己从读中获取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圈画出来。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在默读中思考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促进他们对“意义段”的认知,也是培养学生篇章阅读的基础。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讲了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记录文字的几种形式。这段话主要讲了几层意思: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一开始文字主要是刻在青铜器上,后来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价格贵,不能普及。这段话涉及到的信息内容较多,在默读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把表示时间以及记录文字的“青铜器”“竹片”“木片”“帛”等词语圈画出来,再用横线分别把青铜器、竹片、木片、帛这些记录文字形式优点与缺点的句子画出来。这样以圈画批注的形式引导学生默读,使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印象更深刻,促进学生对段与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段落意识,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批注默读一直以来就是读书的有效方式。在《纸的发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课后习题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边默读边圈画,可以使学生对文本中提到的信息一目了然,使学生越读越明白,越读越轻松,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默读能力。
二、有针对性地跳跃默读
在教学中,在阅读含义深刻的重点语段的时候,教师要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刻理解,可引导学生采用有针对性跳跃默读的方法,把默读的目标放在重点部分或者重点段落上,然后让学生把这几个语段联系起来默读思考。这种跳跃默读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主旨,突破学习难点。
如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主要写了“我”去找母亲要钱想买书,看到母亲工作的环境之后,“我”感到很难受,体现出了浓浓的母子亲情。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本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教师可以以跳跃默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读文中关于母亲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形象的几个镜头,以使学生默读的重点聚焦在最能打动人的几个场景上。文中几个主要镜头是“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的眼睛……”“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场景联系起来跳跃默读,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笔下所流淌的情感。
《慈母情深》一文中几处场景描写是课文的重点,从“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母亲的辛苦;“我的母亲”后置倒装更进一步强调了这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母亲,如果不是“我”这次到工厂找母亲要买书的钱,“我”就永远不会知道母亲工作的环境竟然那么恶劣,母亲是那么辛苦地赚钱养家。其中四个“立刻”更是充分表明了母亲工作的一刻也不放松,母亲是这样工作着,母亲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但就是这样母亲仍然支持“我”买书。就这样,在学生的跳跃默读中,一位为了生活不辞辛劳、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引导学生默读,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全面把握,还能使学生体会到课文以“慈母情深”为题的真正内涵。
三、倡导联结查阅默读
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有些地方单靠学生多读几遍并不会有多么深刻的印象,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书来助推学生的阅读理解。在学生查阅资料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以回读默读的形式回到刚才遇到的问题中,这样再次默读,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和遇到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能更深刻地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如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父亲为什么坚持不离开北京呢?当时是什么情况?北京的工作对父亲有多么重要?为什么不能离开?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仅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是很难理解真正意思的,这就需要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来为学生的阅读助力。这些资料主要包括时代背景与人物简介。查阅资料之后,学生明白了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受到军阀通缉之后,他临危不惧,仍然坚持留在北京工作,直至被捕。他受尽了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即使在牢里,仍然坚持党的工作。在学生对相关资料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默读父亲对母亲说的话,此时学生对李大钊的情感认识已经得到了升华,促进了学生对李大钊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感悟,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并有准备地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从中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凸显出文本的教学主旨,深化阅读教学效果。
四、有层次地默读品味
对于文本中含义深刻或者能够凸显文本主旨的地方,教师要让学生先把这些句子画出来,再潜心默读,品味感受,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章,更好地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提升默读在课文中的教学价值。
如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对圆明园辉煌历史的赞叹以及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有层次默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教师可让学生先默读课文,按照情感变化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想想每个层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然后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进行默读,进一步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默读中感悟体会,可以有效产生情感的共鸣,走进阅读的深处。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都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教师从文本情感入手引导学生有层次默读,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由浅入深,逐步升华,从而把体会文章思想情感的目标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默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并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默读,为学生留足默读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有时间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提高默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曙光双语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一、有目的地默读批注
默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遇到自己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先停下来想想这部分词句的意思,再在旁边做好批注。这样分层细化的默读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讓学生从中感受到默读的优势及学习的快乐。
如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一文主要讲了纸的发明历程,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和课后习题“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教师可让学生每读完一个自然段就停下来,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围绕着哪个意思来写的,并在默读中把自己从读中获取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圈画出来。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在默读中思考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促进他们对“意义段”的认知,也是培养学生篇章阅读的基础。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讲了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记录文字的几种形式。这段话主要讲了几层意思: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一开始文字主要是刻在青铜器上,后来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价格贵,不能普及。这段话涉及到的信息内容较多,在默读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把表示时间以及记录文字的“青铜器”“竹片”“木片”“帛”等词语圈画出来,再用横线分别把青铜器、竹片、木片、帛这些记录文字形式优点与缺点的句子画出来。这样以圈画批注的形式引导学生默读,使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印象更深刻,促进学生对段与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段落意识,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批注默读一直以来就是读书的有效方式。在《纸的发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课后习题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边默读边圈画,可以使学生对文本中提到的信息一目了然,使学生越读越明白,越读越轻松,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默读能力。
二、有针对性地跳跃默读
在教学中,在阅读含义深刻的重点语段的时候,教师要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刻理解,可引导学生采用有针对性跳跃默读的方法,把默读的目标放在重点部分或者重点段落上,然后让学生把这几个语段联系起来默读思考。这种跳跃默读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主旨,突破学习难点。
如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主要写了“我”去找母亲要钱想买书,看到母亲工作的环境之后,“我”感到很难受,体现出了浓浓的母子亲情。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本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教师可以以跳跃默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读文中关于母亲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形象的几个镜头,以使学生默读的重点聚焦在最能打动人的几个场景上。文中几个主要镜头是“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的眼睛……”“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场景联系起来跳跃默读,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笔下所流淌的情感。
《慈母情深》一文中几处场景描写是课文的重点,从“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母亲的辛苦;“我的母亲”后置倒装更进一步强调了这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母亲,如果不是“我”这次到工厂找母亲要买书的钱,“我”就永远不会知道母亲工作的环境竟然那么恶劣,母亲是那么辛苦地赚钱养家。其中四个“立刻”更是充分表明了母亲工作的一刻也不放松,母亲是这样工作着,母亲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但就是这样母亲仍然支持“我”买书。就这样,在学生的跳跃默读中,一位为了生活不辞辛劳、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引导学生默读,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全面把握,还能使学生体会到课文以“慈母情深”为题的真正内涵。
三、倡导联结查阅默读
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有些地方单靠学生多读几遍并不会有多么深刻的印象,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书来助推学生的阅读理解。在学生查阅资料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以回读默读的形式回到刚才遇到的问题中,这样再次默读,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和遇到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能更深刻地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如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父亲为什么坚持不离开北京呢?当时是什么情况?北京的工作对父亲有多么重要?为什么不能离开?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仅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是很难理解真正意思的,这就需要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来为学生的阅读助力。这些资料主要包括时代背景与人物简介。查阅资料之后,学生明白了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受到军阀通缉之后,他临危不惧,仍然坚持留在北京工作,直至被捕。他受尽了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即使在牢里,仍然坚持党的工作。在学生对相关资料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默读父亲对母亲说的话,此时学生对李大钊的情感认识已经得到了升华,促进了学生对李大钊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感悟,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并有准备地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从中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凸显出文本的教学主旨,深化阅读教学效果。
四、有层次地默读品味
对于文本中含义深刻或者能够凸显文本主旨的地方,教师要让学生先把这些句子画出来,再潜心默读,品味感受,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章,更好地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提升默读在课文中的教学价值。
如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对圆明园辉煌历史的赞叹以及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有层次默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教师可让学生先默读课文,按照情感变化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想想每个层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然后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进行默读,进一步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默读中感悟体会,可以有效产生情感的共鸣,走进阅读的深处。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都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教师从文本情感入手引导学生有层次默读,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由浅入深,逐步升华,从而把体会文章思想情感的目标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默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并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默读,为学生留足默读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有时间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提高默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曙光双语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