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nLoveR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随着课改的实行,各地农村的教育工作逐步推进,农村小学的文化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如何建设一个特色文化学校,怎样建设一个特色文化学校一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班级特色文化的方方面面,分析了建设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的方式,目的是为了能更好推进农村小学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6-0037-01
  所谓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就是着眼于学生自身的文化发展需求,并且符合课改要求。通过集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开办各种特色文化活动,浓郁班级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是笔者对近年来研究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些经验总结。
  1.设置多样化班级物质文化角
  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班级的硬件,包括教室的图书角、创意栏等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这是衡量一个班级文化程度的最基本尺度。
  首先,教室的卫生状况,教室卫生是文明的标志。在整理教室的过程中,如若教室干净整洁,则很能说明这个班级的文化尺度;其次,班级的设计与布置,发动学生集思广益的布置教室,使班级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教室的左右墙壁上挂上对联,或是名言古诗句,可以勉励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在教室的后墙壁上设置学习园地和奖惩区则可以表彰学生的日常表现;最后,教室的图书角,图书角的建设非常重要,它是一个班级课外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石。教师可以每天安排人员负责图书角的管理工作,让图书角活跃起来。
  2.引领团结和谐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班级整体风貌的重要保障。班級的精神文化主要是班级成员的价值观念,价值理念,价值判断,道德取向等等拥有合理的准则。因此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精髓,它包括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等内容。
  首先,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构成的,他是在班级参加的众多活动中日益增强的,而最能调动班级学生情感的就是班级凝聚力。学校一年一度的校园运动会、不定期举办的跑操比赛、以及班班有美展班班有歌声等等一系列活动,都能让班级的每一位成员参与进去,为班集体出一份力。这既能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活动中收获自我的感触,也能增强班级凝聚力,让每一位同学在学习生活中收获颇丰。
  其次,集体荣誉感的培养。集体荣誉感与班级凝聚力不同,在参与众多的校园活动中,同学们团结协作、相互鼓励,完成集体目标就能够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尊重彼此,相互理解,共同合作,增进彼此的友谊,让集体精神升华。这就能提升班级的集体荣誉感。而像这样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辩论大赛、演讲大会、相声小品表演等等。
  最后,人际关系的优化。在现在的社会下,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精神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两大类:一是学生之间的关系,二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学生关系而言,学生之间相互的学习经验交流和共同参与的课内课外活动,是处理好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重要媒介;就师生关系而言,在为数不多的师生交流中,多向老师提问学业上的问题,多与老师探讨人生的经验,也不失为一种与教师联络情感关系的好途径。
  3.制定科学民主的班级规章文化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多数农村学校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集体观念相对淡薄,自觉性不高。有的时候教师也不能很好的制约学生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构建科学民主的班级规章制度就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制定规章是根本。规章制度是保证学生正常学习,制约学生日常生活的根本。教师参照《小学生手则》等相关守则书籍以及学校的校规等,再根据班级的日常实际情况采纳大众意见,然后制定在学习、纪律、日常方面的标准。比如,规定成绩起伏较大的学生应当接受怎样的惩罚;违反纪律的学生应当被怎样处置;个人卫生处理不到位又该接受怎样的改正等等。详细简明清晰的班级规章,在班级的运作中起到了非常便捷有效的作用,使班级的各方面工作开展做到“有法可依”。
  其次,要保证规章的实施。在制定好规章制度的基础下,要保证学生切实的按照规章制度实行每一步,要发挥教师的独特魅力。比如,在班会课上要求学生写下保证,会认真遵守班级规章;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多鼓励学生,同学生多交流。在实施规章的过程中,突出对学生的欣赏,赞扬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这样学生才会认可规章的实施。
  最后,适当的奖励能够催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班级的文化建设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文化建设中赞扬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在积极的气氛中努力。
  在今后发展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学校的老师借鉴,你已有的经验,同时也要深入研究,开创新的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为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工作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彭建勇,吴玉芳.试析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J].领导科学论坛,2015(15):46-47
  [2]李方安,向敏.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6(28):56-56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世纪,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口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口才指的是在某一特定语言环境中说话的能力。口才就体现着学习素养以及个人修养,同时也是一门经过千锤百炼后形成的学问,其目的在于教人如何说话,如何沟通,如何运用语言帮助自身成长。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流方式,情感通过语言得以交流,工作中商务谈判也离不开口才,所以说,口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简单分析了班主任如何培养小学生卓越
摘 要:我国幼儿园的发展建设正处于进步的阶段,教育领域不断的进行改革,以期对幼儿园的发展建设有一定的帮助。基于高瞻课程“主动学习”思想,观察我国幼儿园的活动实践现状,发现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如此才能确保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实践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优良的影响,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意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进行了高瞻课程“主动学习”思想的
摘 要: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活动中最自然也是最经常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对于幼儿全面综合发展的特殊手段。我国教育部门规章制度指出,游戏是对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教育需要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教学原则”。但在当今,如何才能让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成为了教育工作者考虑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研究进行
摘 要:在幼儿园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单纯要考虑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更要结合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保证游戏活动满足幼儿成长需求,进而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强化幼儿主体意识,启发思维,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4-0052-01  1.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摘 要:近年来,国家在教育教学上越来越重视课程改革,语文作为众多学科中的重要学科,应该走在课改的前沿。在语文教学中,我也时刻关注语文课程改革,多年来,我以变革课堂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指向,不断进行语文教学的创新,取得了些许收获。  关键词:语文课程改革;课堂;学生;创新  【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4-0036-01  课程
摘 要:幼儿在美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思考,提高動手能力,自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在充分领悟教育家陶行知的解放思想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尊重幼儿的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幼儿积累在美工活动中得以掌握的学习经验,帮助幼儿的健康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陶行知;解放思想;幼儿;美工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