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盲点”德育管理模式下特殊家庭学生不良心理特征及成因浅析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96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无盲点”德育管理的最大难点,就是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教育,特殊家庭的学生,只因其家庭特殊,所以表现出很多与一般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比如自叹自怨、自高自大、不分良莠、执拗偏激等。只有正确分析这些心理形成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对特殊家庭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无盲点”德育管理;特殊家庭学生;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3-01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3.108
  “特殊家庭学生”之所以特殊,是相对于正常家庭学生来说的,无论其生活环境、家庭组成与监管程度都与一般家庭相比有较大差异的学生。在学校“无盲点”德育管理工作中如何实现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有效教育,只有正确认识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及成因,才能寻求有效的途径和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教育。通过对特殊家庭学生的研究,发现他们有如下心理特征。
  一、自叹自怨,命运多舛
  大部分特殊家庭的学生(如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儿童中的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因为家庭的特殊,他们把生活、学习、与人交往中的不顺利都归罪于家庭,总觉得低人一等,怨天尤人,自叹自怨。每当遇到挫折,老把不利的因素、事情往自己的遭遇上联系。这种自卑的心理,对成长极其不利,特别是对家庭不完善的学生。
  其实,出现自卑心理的学生,并不是天生就自卑。相反,他们有着比别人更深的自尊需求,却又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尊重的需求,而采取的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心理。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庭的特殊性。现实生活表明,除个别天分超群者或真正的弱智以外,绝大部分人,普遍存在多种可塑造的潜力,都有可能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材。如果引导正确,合理教育,让他们明白人和人确实存在个体的差异,他们的自卑心理就会被矫正,仪态也会变得和正常人一样。因此,作为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尤其要关心这类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决不能因为家庭因素而使他们自暴自弃,更不要草木皆兵,无病呻吟,自寻烦恼。其实家庭的特殊不是自己造成的,没必要为之去自卑。
  二、自高自大,唯我独尊
  大部分隔代寄养家庭、土豪家庭、独子或独女家庭、重组家庭中的个别孩子、官二代家庭的孩子身上较多表现出自高自大,唯我独尊的性格特点。他们因为受到家长不正常的爱、或根本受不到来自于家庭教育的约束而常常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凡事常常表现得目空一切,不切实际,甚至于自我感觉良好。学习与生活中,不管他人感受,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表达情绪的方式方法简单,不会与他人很好地合作。最终造就的不是“小皇帝”就是“多余人”。
  究其原因,具有自大心理的学生,往往是家庭教育缺少必要的引导,家长的很多作风无形地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他们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明白人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和復杂性。因而,必须教育他们,任何人都不能超越做人的基本底线,做人处事都必须谦恭随和,谨小慎微,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合群的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家的富有那是父母的成绩,自己一生的幸福要靠自己去奋斗,没有真本事,只能坐吃山空,成为败家子。而家长的呵护也只是暂时的乘凉大树,不能保护自己一辈子。
  三、不分良莠,病态追求
  从众与追星已是现在中学生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学生,因成长中缺少父母形象的崇拜而显得尤其明显甚至成为一种病态。概括起来可表现为:一是“潮”,他们对社会、网络、影视中负面的一些新潮东西,不辨真伪盲目效仿,并夸张地加以渲染,且美其名曰“酷毙了”“帅呆了”。二是“攀比”,除了炫富,大到拼爹、拼爷、拼房车,小到比吃比喝比“过寿”,甚至比到谁更出格。三是“怪”,怪拍,怪像,怪语言,男生留长发、女生剃光头。烫伤疤、割刀痕,惨不忍睹。痴迷程度,不言而喻。
  其实这些孩子之所以出现如此病态,很大程度来自家庭教育跟不上。他们的行为,缺少家长经常性的培养,放任自流,学生也就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是较弱的,他们认为潮流的东西就可以仿效,甚至达到近乎疯狂,最终只能造成缺乏理智的媚俗行为。如果家教严格,引导方法正确,加上学校的常规教育,完全可以避免这些病态的“时尚”,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立足特殊性,从特殊性去启发他们有条件地去借鉴一切有益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鹦鹉学舌。否则就会邯郸学步,迷失自我。教导他们正确看待时髦,分清良莠,把崇尚时髦变成崇尚创新,做一个有审美观的人,一个富有内涵的人,一个有高雅气质和追求的人。
  四、执拗偏激,口是心非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进入青春叛逆最激烈的阶段,也是最需要父母引导、教育的黄金期。正常家庭的学生,都能在父母的榜样引领和正确教育下渡过危险,但作为特殊家庭的学生,因得不到正常正确的教育而形成偏激执拗的性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看待问题总是一叶障目,看到云彩,想的是暴风骤雨;看到摩擦,想的是世界大战。有时甚至无端发火,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在老师和长辈面前是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口是心非,没有做人的道德底线。
  出现此种心理的根源,是因为这些学生缺乏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不懂得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做事缺少冷静思考的培养,家长教育不够耐心,尤其是暴力家庭的学生,此种表现尤为明显。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更应该做好家长的培训工作,让家长清楚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棍棒下面是绝对出不了孝子的,也应该教育学生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站得高、看得远,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做一个诚信的人,一个与人为善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总之,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帮助特殊家庭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形成心胸豁达、明辨是非、稳定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中的挫折、情感上的脆弱、心理上的空虚,不断磨炼自己,战胜自己,使自己能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快乐生活,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 何慧珍.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品质现状分析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 2011(9).
  [2] 李文青.特殊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浅议[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3(28).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训练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喜欢,喜欢才会读。若让学生喜欢,就要在阅读教学中:投其所“欲”,投其所“感”,投其所“惑”,投其所“趣”,让每一位学生在阅读中都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教学;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中藥的療效,是無法否認的;可是也有它相當的缺點,也是無可諱言的。療效很多,在這裡不必說。至於缺點,就最顯著的來講,有下面的幾點。(一)不合科學原則例如金,玉,並不溶解於水
期刊
对于人的智力,我国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指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心理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教育学认为,智力是认识客观事物并且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教育心理学认为,智力集中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上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上,往往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和判断等表现出来。发掘成人院校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的智力潜能能够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