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书法专业学生的培养关乎中国书法未来面貌与发展,书法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关乎学生教育成才方向。
关键词:书法专业;课程体系;改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专门机构,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强化师资力量,丰富教学方式弥补书法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
1书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书法专业学生的培养关乎中国书法未来的面貌与发展
近年来,高校书法专业迅速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开设书法专业的本科院校约140余所,培养了大批书法艺术教育人才,为当代中国书法学术研究、师资教育、技法创作等提供了强大的骨干力量,是中国书法未来发展的保障与动力。
高等書法教育的迅速发展推动着整个书法界的繁荣,目前中国不缺少书法家,也不缺书法爱好者,最缺的是能够引领老百姓看懂书法作品好坏的书法鉴赏教育家,真正缺少的是对书法作品的品评与认知,是提高书写者和观赏者的审美素养。书法专业的学生作为中国书法未来发展的保障和动力,肩负着中国书法未来发展的希望。引领中国书法未来发展方向,是全民书法认识审美的重要指南针。书法专业学生将带动整个书法创作的大方向,在视觉审美上不断创造先锋;也是中国书法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最主要来源,教授中小学生学习书法启蒙的导向,关乎中国书法基础教育的面貌和发展。
1.2书法专业课程设置关乎学生教育成才方向
随着书法专业的迅速发展,书法专业人才方向的培养面临重要的挑战,高校本科的书法教育一定要确定科学规范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要形成完善的体系,体现当代大学的教学定位。现招收书法的院校基本可以分为艺术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不同类型的院校都开设书法专业,都在探索课程设置标准。不同院校应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确定培养目标和设置教学计划,构建出合理的课程模块,更有效地培养不同类型的书法人才。艺术类院校的办学资源与教学理念,更加侧重于专业技法的培养,比较适合培养“艺术型书法人才”,培养有创作能力的书法艺术家。师范类院校以师范生为主,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储备力量,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法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深厚宽广的人文素养,才能以良好的艺术审美引领学生。更应当发挥师范资源优势,培养“师范型书法人才”,尤其是着力培养我国紧缺的中小学书法教师。综合类院校根据自身综合优势,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发挥集成创新优势,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书法人才。书法专业课程设置关乎书法专业人才成才的方向,课程设置既要突出书法技能的重要性,又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既要符合书法人才的培养需求,又要体现高等院校办学的资源优势。成为优秀的书法艺术家,成为杰出的书法教师,成为全面的综合型人才是书法专业课程的重要目标。
2高校本科书法课程体系的改进
2.1建设专门机构,合理设置课程
不同院校根据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将书法专业归属到不同学院培养是理所当然的,无论如何划分,都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利用资源优势,书法专业应当掌握学习的必要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前文所述高校书法专业所属院系的问题,笔者建议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成立单独机构部门,组建文化通识类课程、书法理论课程专门管理机构,集中调动全校优秀师资力量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此部门的设置不仅针对书法专业学生,还是面对全校学生文化通识类课程、书法文化理论知识课程提供教师资源的公共部门,可借鉴国内外高校公共课程机构设置模式,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综合考虑课程门类的设置。对于艺术类院校来说更应如此,可建立专门的公共艺术理论、文化通识理论的部门机构联合培养学生,优秀的艺术家不仅是对艺术技法方面的展示,更需要在文化滋养中提升内涵,艺术道路才会走得更远更长。
书法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可分为书法专业技法课程,书法相关理论课程,以及文化通识类课程。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因此书法专业必须开设汉字、文字、文学等相关课程,如:文字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献学、写作、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书法专业作为艺术学学科,还需要学习艺术类通用课程如艺术概论、美学原理、艺术哲学、中外美术史、艺术通史等相关课程。从书法学学科自身看,理论和实践都需要重视。书法理论课程如:历代书法论文、书法史论、书法美学、书法学概论、书法鉴赏、书法批评等课程;技法课程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及篆刻、中国画、刻字等课程。以上所述均为书法专业相关课程,除此之外还应开设公共人文通识类课程。所设专门机构应遵从人才培养方向,考虑人文教育的诸多门类,并结合书法专业特色设置课程体系,采取必修与自选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培养方向需求开设相应课程,培养出理想的书法专业人才。
2.2强化师资力量,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是办学之本,要搞好高等书法教育,必须强调师资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在学术能力方面。必须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大引进书法博士力度,提高博士引进待遇,由于目前我国书法博士人才紧缺,可引进知名院校的优秀书法硕士。要不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加强外界交流,提升教学、科研、创作水平。聘请其他院校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不定期邀请全国知名书法教育专家来校讲座或兼职授课,既可丰富学生学术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可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学术交流。聘请社会上具有高水平创作能力的人才,辅导学生进行书法专业技法创作。加强兄弟院校之间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技法学术之间的交流,院校之间定期举办师生书法联展,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丛文俊先生认为“设课必须服从于高等书法教育中学科建设的需要,不能因人设课,会什么上什么,以免造成长期的教学遗憾”。提高教师标准,制定严格的师资教学制度,杜绝“因人设课”的现象,只有符合高校教师教育资格、拥有高等书法专业教学能力的老师才能进入课堂教学,禁止“江湖书家”流窜于课堂。课堂教学方法要多样。书法专业理论课程,教师多以讲授知识为主,枯燥无味,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仅停留于一时,不能深刻记忆,建议尝试不同教学方法授课,如采用“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主角,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习更灵活、主动,将书法理论与技巧结合,亲自体验、思考、践行。
结语
综上,高校书法课程的改进有利于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学习书法,提升书法能力。
参考文献
①首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编著.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
②丛文俊.艺术与学术丛文俊书法研究题跋文集[C].2015.
关键词:书法专业;课程体系;改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专门机构,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强化师资力量,丰富教学方式弥补书法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
1书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书法专业学生的培养关乎中国书法未来的面貌与发展
近年来,高校书法专业迅速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开设书法专业的本科院校约140余所,培养了大批书法艺术教育人才,为当代中国书法学术研究、师资教育、技法创作等提供了强大的骨干力量,是中国书法未来发展的保障与动力。
高等書法教育的迅速发展推动着整个书法界的繁荣,目前中国不缺少书法家,也不缺书法爱好者,最缺的是能够引领老百姓看懂书法作品好坏的书法鉴赏教育家,真正缺少的是对书法作品的品评与认知,是提高书写者和观赏者的审美素养。书法专业的学生作为中国书法未来发展的保障和动力,肩负着中国书法未来发展的希望。引领中国书法未来发展方向,是全民书法认识审美的重要指南针。书法专业学生将带动整个书法创作的大方向,在视觉审美上不断创造先锋;也是中国书法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最主要来源,教授中小学生学习书法启蒙的导向,关乎中国书法基础教育的面貌和发展。
1.2书法专业课程设置关乎学生教育成才方向
随着书法专业的迅速发展,书法专业人才方向的培养面临重要的挑战,高校本科的书法教育一定要确定科学规范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要形成完善的体系,体现当代大学的教学定位。现招收书法的院校基本可以分为艺术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不同类型的院校都开设书法专业,都在探索课程设置标准。不同院校应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确定培养目标和设置教学计划,构建出合理的课程模块,更有效地培养不同类型的书法人才。艺术类院校的办学资源与教学理念,更加侧重于专业技法的培养,比较适合培养“艺术型书法人才”,培养有创作能力的书法艺术家。师范类院校以师范生为主,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储备力量,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法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深厚宽广的人文素养,才能以良好的艺术审美引领学生。更应当发挥师范资源优势,培养“师范型书法人才”,尤其是着力培养我国紧缺的中小学书法教师。综合类院校根据自身综合优势,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发挥集成创新优势,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书法人才。书法专业课程设置关乎书法专业人才成才的方向,课程设置既要突出书法技能的重要性,又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既要符合书法人才的培养需求,又要体现高等院校办学的资源优势。成为优秀的书法艺术家,成为杰出的书法教师,成为全面的综合型人才是书法专业课程的重要目标。
2高校本科书法课程体系的改进
2.1建设专门机构,合理设置课程
不同院校根据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将书法专业归属到不同学院培养是理所当然的,无论如何划分,都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利用资源优势,书法专业应当掌握学习的必要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前文所述高校书法专业所属院系的问题,笔者建议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成立单独机构部门,组建文化通识类课程、书法理论课程专门管理机构,集中调动全校优秀师资力量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此部门的设置不仅针对书法专业学生,还是面对全校学生文化通识类课程、书法文化理论知识课程提供教师资源的公共部门,可借鉴国内外高校公共课程机构设置模式,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综合考虑课程门类的设置。对于艺术类院校来说更应如此,可建立专门的公共艺术理论、文化通识理论的部门机构联合培养学生,优秀的艺术家不仅是对艺术技法方面的展示,更需要在文化滋养中提升内涵,艺术道路才会走得更远更长。
书法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可分为书法专业技法课程,书法相关理论课程,以及文化通识类课程。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因此书法专业必须开设汉字、文字、文学等相关课程,如:文字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献学、写作、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书法专业作为艺术学学科,还需要学习艺术类通用课程如艺术概论、美学原理、艺术哲学、中外美术史、艺术通史等相关课程。从书法学学科自身看,理论和实践都需要重视。书法理论课程如:历代书法论文、书法史论、书法美学、书法学概论、书法鉴赏、书法批评等课程;技法课程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及篆刻、中国画、刻字等课程。以上所述均为书法专业相关课程,除此之外还应开设公共人文通识类课程。所设专门机构应遵从人才培养方向,考虑人文教育的诸多门类,并结合书法专业特色设置课程体系,采取必修与自选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培养方向需求开设相应课程,培养出理想的书法专业人才。
2.2强化师资力量,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是办学之本,要搞好高等书法教育,必须强调师资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在学术能力方面。必须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大引进书法博士力度,提高博士引进待遇,由于目前我国书法博士人才紧缺,可引进知名院校的优秀书法硕士。要不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加强外界交流,提升教学、科研、创作水平。聘请其他院校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不定期邀请全国知名书法教育专家来校讲座或兼职授课,既可丰富学生学术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可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学术交流。聘请社会上具有高水平创作能力的人才,辅导学生进行书法专业技法创作。加强兄弟院校之间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技法学术之间的交流,院校之间定期举办师生书法联展,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丛文俊先生认为“设课必须服从于高等书法教育中学科建设的需要,不能因人设课,会什么上什么,以免造成长期的教学遗憾”。提高教师标准,制定严格的师资教学制度,杜绝“因人设课”的现象,只有符合高校教师教育资格、拥有高等书法专业教学能力的老师才能进入课堂教学,禁止“江湖书家”流窜于课堂。课堂教学方法要多样。书法专业理论课程,教师多以讲授知识为主,枯燥无味,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仅停留于一时,不能深刻记忆,建议尝试不同教学方法授课,如采用“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主角,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习更灵活、主动,将书法理论与技巧结合,亲自体验、思考、践行。
结语
综上,高校书法课程的改进有利于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学习书法,提升书法能力。
参考文献
①首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编著.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
②丛文俊.艺术与学术丛文俊书法研究题跋文集[C].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