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想与超越中前行……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友兰,1955年出生于江苏如皋,1975年从教。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首届名教师。多次执教公开课、讲学,形成了“自学自创”的教学特色,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70余篇,主持及参与编著了《最新小学作文全功能题典》等15部书籍。先后9次荣获南通市委、市政府记功奖励,曾获南通市优秀知识分子、南通市“三八红旗手”、南通市连续三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通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追求称职 我从未向往过“教师”这个职业,更未曾用心去深究其职责的神圣。后来我对教师职业的挚爱,乃至我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萌生在一群“顽童”对我的公然失敬之中——1975年秋,刚从师范毕业的我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不无几分自信地走向教室——这是一所偏离城中心的双轨小学。透过窗玻璃,我看见全班学生静候着,心里不免一喜。但是当我轻轻推开虚掩着的教室门,一把笤帚“砰”地坠落,随之一片哗然,有的孩子几乎乐不可支。而我,心里顿时一片冰凉……
  我的教育人生由此开始。这些不断上演的系列“恶作剧”迫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开始了最初的思考。稚气未脱的我,开始探究这群“顽童”的心。在那狠批“师道尊严”、鼓吹“读书无用”的年代。我还能怪罪孩子们什么呢?历史和现实警示我:教师的工作何等重要!教师的责任何等重大!于是,当一名称职教师的念头在我心中萌发。我从深入学生、研究学生人手,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终于使一个令人心冷的“乱班”建立起正常的教育秩序。
  追求出色 1979年,我被调进全县规模最大、声名远播的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然而,开学第一天,我却又碰上了一个难堪的局面:上课了,教室里还有4个座位空着。几经探询,给我泼来的又是一盆冷水:“他们不来了,据说要调班。”“听他们妈妈说,接班的老师年纪太轻,像个小孩子,怕教不好。”……我承认自己的年轻和稚嫩,但我不甘心承认自己的低能甚至无能。一股难以名状的激流在我脑中奔涌……我萌生了“做一名出色的教师”的强烈愿望,开始潜心于自身教育教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师的威信,首先和主要的是建立在课堂教学中。因此,我时时叮嘱自己:要把每一堂课都尽力上成好课。于是,我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法,力求最佳教学效果。1980年执教白居易的《暮江吟》,备课时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句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同是一江水,会出现两种不同的颜色呢?查阅资料,请教他人,均未获得满意的答案。我不甘心,几次走向不同流向的江河,仔细观察夕阳下水面的景色。几经观察比较,终于发现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南北走向的江面上,夕阳残照,半江向阳,半江背阳——一幅色彩绚丽而又描写逼真的晚江图啊!课堂上,我边讲解,边板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并且深感作者观察的仔细和描写的真切。后来,我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写成文章,竟被一家省级刊物发表了。这是我的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我也由此进一步增强了不断求索、不断奋进的自信心。将要上的每堂课,我都精心运筹;已上的每堂课,我都潜心反思。这已成习惯,乐此不疲。我珍惜白天,也利用黑夜,几乎天天灯下伏案,无论是寒气袭人的隆冬,还是酷热难熬的盛夏。因为,我要让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服从于我无限的追求。
  追求特色 在不断高涨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决定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探索课题,让我担任全市第一个试点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这是何等的信任啊!与5年前的“调班风”截然不同的是:不少家长纷纷要求把自己的心肝宝贝调到我的试点班上来……夜深人静时,我享受着信誉带来的幸福,也看到了国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思之再三,决心做一个有特色的人民教师。
  为了更高的追求,我决心做一个“教人发现真理”的“优秀教师”。我虚心地四方求教,中外名师名家的专著大量阅读,读杜威、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读陶行知、魏书生、李吉林……“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知困更加知不足,自强不息闯新路,开始潜心研究“教会学生如何学”。
  1984年秋,我给刚跨入一年级实验班大门的新生设计了这样一堂课:我带着半杯凉开水走上讲台。让学生依次闻一闻,辨别一下是什么香味,“测试一下谁最聪明”。学生全部闻过之后,我请凡是闻到香味的小朋友举手,有30多个学生陆陆续续举起了小手。看到还有些小朋友没举手,我笑了:“还有这么多小朋友没有举手,难道你们发现老师讲得不对吗?请举手。”一只只小手相继举起,数一数,共有10个孩子。“你们发现了什么?”“杯子里没有香味。”“什么味道也没有。”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我欣慰地笑了,说:“今天,老师要你们永远记住一句话——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能积极开动脑筋去发现秘密、不盲从的人。”要求孩子们从小学会自己判断,不入云亦云。
  上世纪80年代初,我承担了当时全市第一个实验课题——“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关于“自主教育”的“四自”育入主张:思想上确立自立的意识,学习上培养自学的能力,生活上培养自理的习惯,工作中培养自治的才干。在全市率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全市每一个乡镇都曾留下过我上课、研究的足迹。1989年暑假,历时5年的“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第一轮实验宣告结束。全班43人中有37人被省重点中学录取。121件学生作品在县、市、省、全国各项竞赛活动中获奖或发表。第一轮的实验报告在省级刊物上发表。1989年的第二轮实验,主要在完善、发展上下工夫。1993年,第二轮实验班学生毕业时,语文成绩和达到重点中学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再居全市之首,实验报告获南通市一等奖。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创立“自学自创教学法”。逐步形成了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质疑——自我释疑一自我创造”的教学模式,力求让学生从自我学习起步,走向自我发现,自我创造。1980~1985年间,分别在《江苏教育》、《浙江教育》、《云南教育》、《黑龙江教育》《吉林教育》等10多家省级刊物发表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题的系列论文:《谈初入学儿童自学能力的培养》、《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我释疑的能力》、《独立阅读 自行欣赏》等。先进的教育思想把学生们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境界。
  1996年我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之后不久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首届名教师。
  没有梦想的人生是没有色彩的人生。从教30年来,我一直追逐自己的梦想。有梦,使得我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有梦,使得我的事业走向精彩;有梦,使得我不断产生超越梦想的冲动……在教海中上下求索,自强不息。
  这就是我的成长之路,亦是人生之路。
其他文献
“80后”教师的特点及其培养初探    近年来,“80后”教师逐渐成了中小学青年教师的主力军,他们与其他教师相比,有着独特的一面:自我中心意识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因此,对“80后”教师的培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他们良好的从教心理,培养他们的爱心与宽容心、从教的兴趣与志向、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二是培养他们健全的教育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三是
[摘 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大纲要求内的课程,以学校为载体进行具有地方性和特色性的课程开发,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时期背景下中国新课改的重点,其实际意义在于建立一种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从而较大程度满足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 生活课堂;初中数学;校本课程  我校数学教师团队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探索了多年,经过多次
将平常的事情做到极致,是如东教育又一个耐人寻味之处。  栟茶中学是一所地处偏僻的乡村中学,近年来连续取得“上帝般令人敬畏”的办学效益,吸引了江苏乃至全国教育同行关注的目光。有人说栟茶是一个现象,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神话。每当谈起办学经验,校长姚止平总是平淡地一笑:我们信奉“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到拼茶中学的时候,已是午饭过后,学生都在教室里伏案休息,校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能根据问题的条件选择恰当的形式求圆的方程;理解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互化.  本考点主要考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若一个圆过三个点,则可设为一般式;若知道圆心或半径,则可设为标准方程来求解. 同时如果能借助圆的一些几何性质来解题,不仅能使解题思路简化,而且还能减少计算量.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以“奋斗与生存”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生命的林子》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组课文展现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面对困难时应该持有的正确心态和处理方式,为我们唱响了一曲“奋斗与生存”的主题曲。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既要引导学生以名人为榜样,正确面对生活中、学习中、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又要考虑到高年段的学科特点和学习目标,以促进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所追求的是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教学效果,即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让学生凭借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有价值地探索与发现,从而令每个人都能够获得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激趣、寻疑、解惑三个方面对此课题进行了全面阐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积极性;兴趣;方法  严格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由江苏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教海探航”征文活动,自1989年举办以来,已连续举行了19届,在广大小学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逐步成为促进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品牌活动。这项活动有效地激发了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我省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不断提高该项活动的质量,使其在推进素质教
名师档案    李新,197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苏州市名教师,吴江市实验小学副校长。  他多次参与或承担苏州市与江苏省级的课题研究,论文在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的有60多篇。承担市、省、全国级的公开课20多次,获省级评课一等奖,多次应邀赴省外讲学。受到好评。2008年暑期担任教育部援助西藏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讲课专家和中西部
沭阳代表团    沐阳县对“教海探航”活动的重视令人感动,但多年总与获奖无缘。2002年一位叫钱江的体育老师参赛获三等奖,县电视台打滚动字幕“热烈祝贺”。也许是真情感动上帝,2003年全县共有4人获奖——1人一等奖,3人三等奖。这样的成绩,在别的县比也许算不上什么,但沭阳很受鼓舞,决定好好学习,争取更好成绩。为了感受现场氛围,2003年他们组织了35人的代表队,包了一辆专车来到颁奖活动现场。在活动
在你20年的青春岁月中,我只是过客。然而我们不期的相遇,你却走进了我的教育之梦。相识,梦开始的地方;相知,梦里几度相拥;相守,梦到地老天荒    寻梦:撑一支长篙……    也许你并不知道。与你相聚是我多年追逐的梦。也许因为我的羞涩,那个美好的时刻姗姗来迟。  时光回溯到我刚参加工作时,与你不经意的相识。那时,“教海探航”的征文活动就常常出现在我翻阅的教育刊物中,轻轻地翻动杂志,视线总在获奖名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