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今年4月,北京某楼盘首先被曝出分拆装修款,毛坯报批、精装搭售,成功避开“限价令”的大棒。此后,这种方式在楼市中迅速复制蔓延,装修报价也一路飙升,甚至达到百万级别的“豪宅精装修”。
毛坯和装修的“双合同”作祟,统计数据越来越背离市场实情。买房人怨声载道。然而,有关管理部门虽然多次喊话警告,却并无实质治理动作,这使得分拆精装的方式愈演愈烈。
大半年之后,北京市住建委终于传出明确信号,叫停变相涨价的销售方式,“不允许精装捆绑销售,要求取什么证卖什么房。”
有传闻称,已有打算分拆的项目被约谈,取证受阻,甚至有项目最终按报批的毛坯房价格销售。记者调查发现,前期分拆精装修的楼盘今后是否继续分拆,大部分都讳莫如深。
叫停令姗姗来迟
分拆精装修是指将房屋装修款从房屋售价中剥离出来,开发商将毛坯签约价格单独申报取证,而在实际销售中,买房人需签订房屋销售合同和精装合同的“双合同”。在监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之下,分拆精装修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争议和质疑声音不绝于耳。
直到11月初,“叫停捆绑精装修”的禁令终于横空出世。日前,北京住建委召开的闭门会中重申了房价严控措施,其中特别提到:“不允许精装捆绑销售,要求取什么证卖什么房”,明确叫停了捆绑精装修以逃避监管的变相涨价销售方式。
此“叫停令”一出,新房市场上的分拆风气瞬间被刹住,11月截至目前尚没有出现一个“捆绑精装修”的项目。坊间还流传,房山一个欲做精装修分拆的项目已经被约谈叫停,可能选择毛坯入市。记者了解到,位于大兴区的某新入市的商住项目,之前曾经透露欲做精装修分拆,最终在11月中旬以区域均价毛坯房销售。
“直接影响了多少楼盘不好具体统计,但是近期开盘的项目量肯定会有所减少。”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现在涨价项目不批证、捆绑精装修也被叫停,基本上杜绝了项目涨价的方式,开发商需要重新研究入市策略。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分拆精装修的禁令,市场上多有顾忌,一些前期操作过精装修分拆的楼盘项目选择低调处置。此前被曝光的“分拆精装修”的楼盘项目,目前都没有新供应入市,大部分处于蓄客等待新一期入市的阶段。记者从大兴和房山的一些售楼处了解到,对于后期是否继续分拆,大部分表示“不太清楚”,有的楼盘甚至对后期做毛坯房还是精装修房都摇摆不定。
通过分拆精装修来涨价的路子,似乎被堵死了。北京市房协秘书长陈志认为,“叫停令”会起到什么效果,还要看查处的力度,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和处罚方法。
“妙招”是如何“炼”成的
精装修房,原来是提升房屋品质感、增加附加值的市场手段,而在今年的北京市场上,它却变味了。精装修款的“分拆”、“搭售”,成为楼盘曲线涨价、成功取证的策略。在大半年的时间内,它逐渐演变成为通用“法宝”。
早在4月份,万科在房山区和大兴区的两个项目最先被曝出分拆精装修。其中大兴朗润园项目的分拆精装修单价是5000元/平米左右。北京市住建委官方网站显示,当期的朗润园成交均价为24000元/平米左右。而买房人实际支付价格达到30000元/平米,而且分拆装修的款项必须在首付中一次性付清。虽然当时很多媒体都曝光了这一情况,但并没有主管部门发声表态。
在“默许”之下,越来越多的楼盘开始效仿。随后几个月的时间内,分拆策略几乎屡试不爽,除了分拆精装修之外,还出现了搭售车位、家用电器、地下室等各种分拆方案。分拆“妙计”成了开发商绕开“限价令”,实现曲线涨价的普遍做法。
7月中旬,大兴天宫院某项目低调开盘,均价1.6万元/平米,精装修和车位的捆绑报价按照户型不同采取“一口价”从18万-28万元不等。该项目是当时区域内唯一做精装修的项目,也是该区域第一个尝试分拆精装修的。虽然首付价款大幅提升,但是项目依然火爆售罄,并未见任何来自官方的指责。此后,天宫院区域内的其他期房项目纷纷效仿,一些原来毛坯房的项目,都“变身”转做精装修房,并表示要分拆销售。
一时之间,捆绑销售“风行”,房山、大兴、通州等新房成交主力区域,精装修分拆被普遍采用,“双合同”销售方式已不再是新闻了。
分拆价格上涨,直逼百万
分拆精装修的出现,原本是开发商为了避开“限价令”,低价成功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方式。但是之后事情的发展超出人们的意料,精装修的分拆费用越来越贵,开发商的捆绑策略不断升级,购房者实际承担的首付门槛大幅提升。
8月份天宫院区域内第二个采取装修捆绑的项目,其捆绑的“一口价” 变成了一居室25万元、二居室30万元、三居室35万元,相比前一个楼盘的报价已经大幅上涨。由于毛坯和装修采用“双合同”,房价在数据上并未变动,但区域内的实际成交价格正在快速上升,统计数据已经越来越背离市场实情。“都是为了纸面上的数字好看,自欺欺人,房价数据缺乏参考意义。”业内人士担忧,情况不得到遏制,数据将根本无法反应市场真实行情,就像释放了“烟幕弹”。
记者粗略统计,今年5、6月,北京新房市场上采用精装修分拆的楼盘,其折算实际售价比住建委网站上公布的单价高出3000-5000元/平米,这是分拆的普遍报价水平。
而到9、10两月,越来越多的项目分拆精装修的报价达到了6000-7000元/平米的水平,购房人实际需要多支出几十万元的房价,甚至户型较大的楼盘的精装修报价接近100万元,被称为“豪宅精装修”。
“分拆精装修,我们不得不接受,但是可不可也分期支付呢?”房山某项目的一线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她接触了多位买房人都有这样的“期盼”。对于“分拆”,刚需族最先受到冲击。由于分拆价款必须一次性缴清,完全计入了首付,不能采用贷款的方式,不少原本可以享用“首付三成”的首次置业人群,实际首付支出甚至超过五成。
“做不做拆分精装修,开发商其实压力也很大,风险更大。”通州某开发商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少房企在选择“跟风”之前,都非常谨慎低调,生怕“枪打出头鸟”。“在行政化的价格管制之下,市场总有各种办法。如果政府继续默许,就会有更多项目拆分精装修。”
分拆装修的风险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买房人并没有将分拆精装修款视作“曲线涨价”的手段,而对花费高价买来的精装修有很高的期待。
“如果毛坯房自己装修,1500元/平米基本可以完成,不知道我花了将近40万元买来的精装修房,能够装成什么样。”一位购买了大兴区某分拆精装修项目的购房人张女士表示,“精装修拆分的合同是霸王条款,但是既然价格在那,精装修品质就必须有保障,万一出现什么质量问题,我们业主肯定是要去维权的。”
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如今将装修款分拆支付似乎是“存在就是合理”的事情,但是这种销售方式存在较高的未来风险。因为分拆精装修是房企为了规避“限价令”,本质是“曲线涨价”,但是大部分买房人关注的是高价的装修款。如果没能形成统一认识,收房时买房人不认同精装修的品质,可能出现大量纠纷。
其实,不少开发商对此已有应对之策。比如大部分“双合同”都采用三方签署的方式,开发商、买房人和第三方。开发商只与购房人签署房屋买卖合同,精装修的分拆合同则是买房人与第三方签署,代理公司或电商,往往被冠以“置业计划”、“幸福大礼包”等概念,多采用模糊的表述。还有一种方式,房屋买卖合同上显示的是“毛坯交付”,购房者与开发商指定的第三方装修公司签订装修合同,开发商撇清捆绑精装修的关系。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房产律师告诉记者,分拆精装修已经涉嫌违反了《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些条款,如果明显违背消费者意愿,搭售行为属于强买强卖。第三方签署合同的方式能起到一定规避风险的作用,但是如果消费者能够合理举证,违法的风险依然存在。
毛坯和装修的“双合同”作祟,统计数据越来越背离市场实情。买房人怨声载道。然而,有关管理部门虽然多次喊话警告,却并无实质治理动作,这使得分拆精装的方式愈演愈烈。
大半年之后,北京市住建委终于传出明确信号,叫停变相涨价的销售方式,“不允许精装捆绑销售,要求取什么证卖什么房。”
有传闻称,已有打算分拆的项目被约谈,取证受阻,甚至有项目最终按报批的毛坯房价格销售。记者调查发现,前期分拆精装修的楼盘今后是否继续分拆,大部分都讳莫如深。
叫停令姗姗来迟
分拆精装修是指将房屋装修款从房屋售价中剥离出来,开发商将毛坯签约价格单独申报取证,而在实际销售中,买房人需签订房屋销售合同和精装合同的“双合同”。在监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之下,分拆精装修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争议和质疑声音不绝于耳。
直到11月初,“叫停捆绑精装修”的禁令终于横空出世。日前,北京住建委召开的闭门会中重申了房价严控措施,其中特别提到:“不允许精装捆绑销售,要求取什么证卖什么房”,明确叫停了捆绑精装修以逃避监管的变相涨价销售方式。
此“叫停令”一出,新房市场上的分拆风气瞬间被刹住,11月截至目前尚没有出现一个“捆绑精装修”的项目。坊间还流传,房山一个欲做精装修分拆的项目已经被约谈叫停,可能选择毛坯入市。记者了解到,位于大兴区的某新入市的商住项目,之前曾经透露欲做精装修分拆,最终在11月中旬以区域均价毛坯房销售。
“直接影响了多少楼盘不好具体统计,但是近期开盘的项目量肯定会有所减少。”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现在涨价项目不批证、捆绑精装修也被叫停,基本上杜绝了项目涨价的方式,开发商需要重新研究入市策略。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分拆精装修的禁令,市场上多有顾忌,一些前期操作过精装修分拆的楼盘项目选择低调处置。此前被曝光的“分拆精装修”的楼盘项目,目前都没有新供应入市,大部分处于蓄客等待新一期入市的阶段。记者从大兴和房山的一些售楼处了解到,对于后期是否继续分拆,大部分表示“不太清楚”,有的楼盘甚至对后期做毛坯房还是精装修房都摇摆不定。
通过分拆精装修来涨价的路子,似乎被堵死了。北京市房协秘书长陈志认为,“叫停令”会起到什么效果,还要看查处的力度,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和处罚方法。
“妙招”是如何“炼”成的
精装修房,原来是提升房屋品质感、增加附加值的市场手段,而在今年的北京市场上,它却变味了。精装修款的“分拆”、“搭售”,成为楼盘曲线涨价、成功取证的策略。在大半年的时间内,它逐渐演变成为通用“法宝”。
早在4月份,万科在房山区和大兴区的两个项目最先被曝出分拆精装修。其中大兴朗润园项目的分拆精装修单价是5000元/平米左右。北京市住建委官方网站显示,当期的朗润园成交均价为24000元/平米左右。而买房人实际支付价格达到30000元/平米,而且分拆装修的款项必须在首付中一次性付清。虽然当时很多媒体都曝光了这一情况,但并没有主管部门发声表态。
在“默许”之下,越来越多的楼盘开始效仿。随后几个月的时间内,分拆策略几乎屡试不爽,除了分拆精装修之外,还出现了搭售车位、家用电器、地下室等各种分拆方案。分拆“妙计”成了开发商绕开“限价令”,实现曲线涨价的普遍做法。
7月中旬,大兴天宫院某项目低调开盘,均价1.6万元/平米,精装修和车位的捆绑报价按照户型不同采取“一口价”从18万-28万元不等。该项目是当时区域内唯一做精装修的项目,也是该区域第一个尝试分拆精装修的。虽然首付价款大幅提升,但是项目依然火爆售罄,并未见任何来自官方的指责。此后,天宫院区域内的其他期房项目纷纷效仿,一些原来毛坯房的项目,都“变身”转做精装修房,并表示要分拆销售。
一时之间,捆绑销售“风行”,房山、大兴、通州等新房成交主力区域,精装修分拆被普遍采用,“双合同”销售方式已不再是新闻了。
分拆价格上涨,直逼百万
分拆精装修的出现,原本是开发商为了避开“限价令”,低价成功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方式。但是之后事情的发展超出人们的意料,精装修的分拆费用越来越贵,开发商的捆绑策略不断升级,购房者实际承担的首付门槛大幅提升。
8月份天宫院区域内第二个采取装修捆绑的项目,其捆绑的“一口价” 变成了一居室25万元、二居室30万元、三居室35万元,相比前一个楼盘的报价已经大幅上涨。由于毛坯和装修采用“双合同”,房价在数据上并未变动,但区域内的实际成交价格正在快速上升,统计数据已经越来越背离市场实情。“都是为了纸面上的数字好看,自欺欺人,房价数据缺乏参考意义。”业内人士担忧,情况不得到遏制,数据将根本无法反应市场真实行情,就像释放了“烟幕弹”。
记者粗略统计,今年5、6月,北京新房市场上采用精装修分拆的楼盘,其折算实际售价比住建委网站上公布的单价高出3000-5000元/平米,这是分拆的普遍报价水平。
而到9、10两月,越来越多的项目分拆精装修的报价达到了6000-7000元/平米的水平,购房人实际需要多支出几十万元的房价,甚至户型较大的楼盘的精装修报价接近100万元,被称为“豪宅精装修”。
“分拆精装修,我们不得不接受,但是可不可也分期支付呢?”房山某项目的一线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她接触了多位买房人都有这样的“期盼”。对于“分拆”,刚需族最先受到冲击。由于分拆价款必须一次性缴清,完全计入了首付,不能采用贷款的方式,不少原本可以享用“首付三成”的首次置业人群,实际首付支出甚至超过五成。
“做不做拆分精装修,开发商其实压力也很大,风险更大。”通州某开发商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少房企在选择“跟风”之前,都非常谨慎低调,生怕“枪打出头鸟”。“在行政化的价格管制之下,市场总有各种办法。如果政府继续默许,就会有更多项目拆分精装修。”
分拆装修的风险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买房人并没有将分拆精装修款视作“曲线涨价”的手段,而对花费高价买来的精装修有很高的期待。
“如果毛坯房自己装修,1500元/平米基本可以完成,不知道我花了将近40万元买来的精装修房,能够装成什么样。”一位购买了大兴区某分拆精装修项目的购房人张女士表示,“精装修拆分的合同是霸王条款,但是既然价格在那,精装修品质就必须有保障,万一出现什么质量问题,我们业主肯定是要去维权的。”
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如今将装修款分拆支付似乎是“存在就是合理”的事情,但是这种销售方式存在较高的未来风险。因为分拆精装修是房企为了规避“限价令”,本质是“曲线涨价”,但是大部分买房人关注的是高价的装修款。如果没能形成统一认识,收房时买房人不认同精装修的品质,可能出现大量纠纷。
其实,不少开发商对此已有应对之策。比如大部分“双合同”都采用三方签署的方式,开发商、买房人和第三方。开发商只与购房人签署房屋买卖合同,精装修的分拆合同则是买房人与第三方签署,代理公司或电商,往往被冠以“置业计划”、“幸福大礼包”等概念,多采用模糊的表述。还有一种方式,房屋买卖合同上显示的是“毛坯交付”,购房者与开发商指定的第三方装修公司签订装修合同,开发商撇清捆绑精装修的关系。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房产律师告诉记者,分拆精装修已经涉嫌违反了《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些条款,如果明显违背消费者意愿,搭售行为属于强买强卖。第三方签署合同的方式能起到一定规避风险的作用,但是如果消费者能够合理举证,违法的风险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