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交融的、粘合的。有人说“大爱无痕”,其实,教育教学更提倡无痕,无痕的教学才是大教学,才是境界。
【关键词】教育教学 微笑阅读 解读
一、潜心文本方能教育无痕
回忆过去10年课程改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想忘都忘不掉的就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此刻再思考:何谓“三维”?三维具有立体性,三维是坐标轴的三个轴,即x轴、y轴、z轴,其中x表示左右空间,y表示上下空间,z表示前后空间,这样就形成了人的视觉立体感。为什么称“三维”目标,而不是“三个”或“三项”或“三条”目标?这其中就隐含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立体性,是分不开、拆不散的。
其实,教育教学更提倡无痕,无痕的教学才是大教学,我们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就是吃透文本、看透学生,一切方法会在基本中自然生成,自然的就是无痕的。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要潜下心来读文本,只有把文本读厚了、读深了,讲课时我们选择的视野就宽阔了,就有条件做到深入浅出、厚读薄讲。下面谈谈自己对《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的粗浅之见。
(一)文脉线索:两次“朋友告诉我”中的“跟海鸥相伴”“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分别是概括表达老人爱海鸥、海鸥爱老人的中心句,下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两个中心句具体描写的。
(二)对文本线索的具体解读:
1.第二自然段:“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解读:伴,是和谐;伴,是亲昵。)课文的第3—12自然段:具体生动地写了老人是怎样跟海鸥相伴的:
(1)第3自然段老人与海鸥的动作和谐之美——伴,是和谐。老人:很小心地放、退开一步、撮起嘴;(解读:动作娴熟、心思细腻)海鸥:老人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解读:老人走、放;海鸥依老人的节奏起、落;老人身着褪色的过时布衣、肩背褪色的蓝布包、手拎褪了色的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一群海鸥是一片翻飞的白色。这实实在在是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老人正是谱曲者、弹奏者,海鸥的形态美正是从老人心中、指尖自然流淌的有声有色的乐谱。——伴,就是这样的和谐。)
(2)第4—12自然段:不知情的作者的“意想不到”与知情者老人的“情理之中的”对话的比较之美——伴,是亲昵。“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解读:叫出名来才亲昵!)“您给海鸥取了名?”“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解读:取出名来才亲昵!)“您认得出它们?”“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独脚!老沙!起来一下!”(解读:5个“!”连用,是老人向作者炫耀的得意情绪,是老人对待海鸥的深切、真挚的感情,更加彰显了亲昵!)
2.第十三自然段: “朋友告诉我,十年多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1)第14自然段:出现第一个“没想到”。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2)第15—17自然段:出现了第二个“意想不到”:作者用海鸥一次比一次强烈的对老人思念的情感来衬托“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第一次:“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而非不大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解读:海鸥初闻噩耗的不可控制的冲动化作了与平时大不一样的叫声:连声鸣叫;与平时大不一样的姿势: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第二次:“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地中,像是前来瞻仰仪容的亲属。”(解读:有了初闻噩耗后的情绪发泄后,情绪稍渐平静,所以就有了自发的、但又是有组织、有纪律、有秩序的、瞻仰仪容的行动: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第三次:“过了一会儿,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解读:个体瞻仰后,情绪又显平静些,因而就有了纷纷落地,前后站成两排,肃立不动的集体守灵仪式。)至此,我们自然深切地体会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感情,进而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渴望并延伸到我们大家对环保意识的再增强。
(三)讲课时需深抠品味的词句:“跟海鸥相伴”“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得意”“亲昵”“生动”“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二、微笑阅读,做最好的自己
生活拧巴了很多人,不止你、我、我们教师,被生活拧巴是一种无奈,同时也让人坚强;生活不是小说,没有那么多偶然和奇遇,生活必须包容、谅解、忍耐。当我们总在抱怨教育的现状束缚了我们的手脚时,试问:名师的手脚是别人给打开的吗?所以,咱改变不了教育环境,咱就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做语文的事情——潜心读文本,不断提高自己阅读的晶体智力,做最好的自己,足矣!而且,我们尽量带着幸福、带着微笑读文本。所以,我们先做幸福的人,再做幸福的小学语文教师,最后奔向幸福的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作者单位:迁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编辑/赵军
【关键词】教育教学 微笑阅读 解读
一、潜心文本方能教育无痕
回忆过去10年课程改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想忘都忘不掉的就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此刻再思考:何谓“三维”?三维具有立体性,三维是坐标轴的三个轴,即x轴、y轴、z轴,其中x表示左右空间,y表示上下空间,z表示前后空间,这样就形成了人的视觉立体感。为什么称“三维”目标,而不是“三个”或“三项”或“三条”目标?这其中就隐含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立体性,是分不开、拆不散的。
其实,教育教学更提倡无痕,无痕的教学才是大教学,我们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就是吃透文本、看透学生,一切方法会在基本中自然生成,自然的就是无痕的。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要潜下心来读文本,只有把文本读厚了、读深了,讲课时我们选择的视野就宽阔了,就有条件做到深入浅出、厚读薄讲。下面谈谈自己对《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的粗浅之见。
(一)文脉线索:两次“朋友告诉我”中的“跟海鸥相伴”“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分别是概括表达老人爱海鸥、海鸥爱老人的中心句,下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两个中心句具体描写的。
(二)对文本线索的具体解读:
1.第二自然段:“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解读:伴,是和谐;伴,是亲昵。)课文的第3—12自然段:具体生动地写了老人是怎样跟海鸥相伴的:
(1)第3自然段老人与海鸥的动作和谐之美——伴,是和谐。老人:很小心地放、退开一步、撮起嘴;(解读:动作娴熟、心思细腻)海鸥:老人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解读:老人走、放;海鸥依老人的节奏起、落;老人身着褪色的过时布衣、肩背褪色的蓝布包、手拎褪了色的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一群海鸥是一片翻飞的白色。这实实在在是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老人正是谱曲者、弹奏者,海鸥的形态美正是从老人心中、指尖自然流淌的有声有色的乐谱。——伴,就是这样的和谐。)
(2)第4—12自然段:不知情的作者的“意想不到”与知情者老人的“情理之中的”对话的比较之美——伴,是亲昵。“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解读:叫出名来才亲昵!)“您给海鸥取了名?”“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解读:取出名来才亲昵!)“您认得出它们?”“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独脚!老沙!起来一下!”(解读:5个“!”连用,是老人向作者炫耀的得意情绪,是老人对待海鸥的深切、真挚的感情,更加彰显了亲昵!)
2.第十三自然段: “朋友告诉我,十年多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1)第14自然段:出现第一个“没想到”。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2)第15—17自然段:出现了第二个“意想不到”:作者用海鸥一次比一次强烈的对老人思念的情感来衬托“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第一次:“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而非不大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解读:海鸥初闻噩耗的不可控制的冲动化作了与平时大不一样的叫声:连声鸣叫;与平时大不一样的姿势: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第二次:“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地中,像是前来瞻仰仪容的亲属。”(解读:有了初闻噩耗后的情绪发泄后,情绪稍渐平静,所以就有了自发的、但又是有组织、有纪律、有秩序的、瞻仰仪容的行动: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第三次:“过了一会儿,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解读:个体瞻仰后,情绪又显平静些,因而就有了纷纷落地,前后站成两排,肃立不动的集体守灵仪式。)至此,我们自然深切地体会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感情,进而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渴望并延伸到我们大家对环保意识的再增强。
(三)讲课时需深抠品味的词句:“跟海鸥相伴”“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得意”“亲昵”“生动”“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二、微笑阅读,做最好的自己
生活拧巴了很多人,不止你、我、我们教师,被生活拧巴是一种无奈,同时也让人坚强;生活不是小说,没有那么多偶然和奇遇,生活必须包容、谅解、忍耐。当我们总在抱怨教育的现状束缚了我们的手脚时,试问:名师的手脚是别人给打开的吗?所以,咱改变不了教育环境,咱就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做语文的事情——潜心读文本,不断提高自己阅读的晶体智力,做最好的自己,足矣!而且,我们尽量带着幸福、带着微笑读文本。所以,我们先做幸福的人,再做幸福的小学语文教师,最后奔向幸福的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作者单位:迁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