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特别是我们村级的农村小学,家庭、社会还没有完全普及普通话,日常生活中,学生与家长、别人的交流都是用方言进行,所以受方言影响,说起普通话来语言组织能力差,讲不成一句完整的话,更不用说写作文,真应了俗语“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学生们即使东拼西凑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词不达意,马头对不上牛嘴,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呢?
一、从学说普通话抓起
每天与学生接触,我都用普通话与他们打招呼、交流,学生说不准我帮其纠正;每天上课或集队集会尽量避免用方言,学生回答问题均要求说普通话。刚开始时很难,学生怕说错不敢讲,课堂上静悄悄的,后来我采取鼓励加奖励的办法,学生慢慢习惯了。现在不管在家或学校,所有的学生都能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二、作文从一年级就重视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才开始进入作文教学的,其实在小学一年级就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练习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
一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我教生字“也”时,是这样引导说话的。我举起手中的一支笔,说:“我有一支铅笔。”让一学生也举起一支笔接着我说:“我也有一支铅笔。”我继续说:“我会用铅笔写字和画画。”学生也接我说:“我也会用铅笔写字和画画。”这样,先从简单的句式说起,慢慢过渡到复试的句式。上“春天的色彩”一课时,我从野外采来“桃花”“李花”“油菜花”等让学生观察后说说话。学生可活跃了,“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李花开了,油菜花也开了。”“春天到了,粉红的桃花开了,雪白的李花开了,金黄的油菜花也开了。”我还把学生带出教室在校园里找春天,校园里只有皂荚树没长叶子。学生回来汇报说:“春天到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只有皂荚树还在睡觉,一点叶芽都没长,树上还光秃秃的。”多朴实的童言。看,谁说一年级学生不会作文。
三、作文与生活不能分开
我坚信,真正的作文来自生活,一旦脱离了实际生活,作文干巴巴,没有一点生气。春天我带学生出去踏青,感受春意融融、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天去游览周边景点,如“古零灵阳寺”“世界第一氧吧——弄拉”等,让学生领略民族风情、大自然的神奇;秋天,让学生站在家乡金浪翻滚的稻田边,体验丰收的喜悦;还利用节假日要求学生跟家人一起做农活,为家人洗衣做饭,帮村里留守老人做事,祭扫烈士墓等,让其亲身体念劳动的酸甜苦乐。事实证明,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他们学会了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他们找到思维的起点,思路开阔了,“思维”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灵感,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一举两得。
四、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训练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
要提高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学生。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阅读3本课外书,抄下书中的好词好句,每周一要检查;还要写读书心得,比一比,作文日记中谁运用的好词好句最多。在作文教学中,我还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如:学习《故乡的杨梅》,我让其仿写《家乡的枇杷》《家乡的龙眼》;学《桂林山水》,我让其仿写《故乡的小河》。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还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只仿文章的精言、警句,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与观察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我就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采用“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等结构方式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这使学生的作文能力逐渐提高。
五、注重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
1.积累来自课文内容
我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本《好词好句宝库》,里面存着小学阶段学到的好词佳句。学生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积累起来,为写作做好了铺垫,作文时他们就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了。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我个人的行为,我做到了更要求学生做到。学生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广阔,每天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都可以写。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起初学生都写成流水账的日记,内容空洞。我通过讲评,读范文,并跟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大扫除,然后指导他们把感受写出来。久而久之,学生把写日记当成了趣事,把对家长、身边事物的怨恨苦乐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的日记我都当天批改、写上评语。
六、没有写作兴趣肯定写不出好的文章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那么兴趣从哪儿来?这与教师的点滴培养分不开的。
我教学生作文,不一定按部就班,而是抓时机即兴写的。有一次,我教三年级的语文课,第二节刚开始,我板书一个生字还没完,忽然传来一阵微弱的哭声,我一问,原来是一位女生的语文课本不翼而飞。我动员全班同学找找,一位男生在教室后的空桌下找到了,该女生的笑容又回到了脸上。我灵机一动,来个即兴作文,题目自拟,让学生把刚才发生的事写下来。学生们有了亲身体验,很快就写好了。一位女生这样开头:“第二节上课了,我们端端正正地坐着,专心地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忽然传来一声女生的哭声,老师转过身来,亲切地问:‘谁——怎么啦?’只见坐在前面的韦馨同学站起来低声说:‘老师,我——我的语文课本不见了。’我想,是哪个捣蛋鬼搞的呢?”
看,没有华丽的语言,却把情景写得恰如其分。一个刚起步作文的三年级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我感到欣慰。就这样,我随时随地地抓住身边发生的点滴事情,引导学生写,学生习惯了,兴趣也来了,也主动乐意写了。
(责编韦淑红)
一、从学说普通话抓起
每天与学生接触,我都用普通话与他们打招呼、交流,学生说不准我帮其纠正;每天上课或集队集会尽量避免用方言,学生回答问题均要求说普通话。刚开始时很难,学生怕说错不敢讲,课堂上静悄悄的,后来我采取鼓励加奖励的办法,学生慢慢习惯了。现在不管在家或学校,所有的学生都能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二、作文从一年级就重视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才开始进入作文教学的,其实在小学一年级就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练习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
一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我教生字“也”时,是这样引导说话的。我举起手中的一支笔,说:“我有一支铅笔。”让一学生也举起一支笔接着我说:“我也有一支铅笔。”我继续说:“我会用铅笔写字和画画。”学生也接我说:“我也会用铅笔写字和画画。”这样,先从简单的句式说起,慢慢过渡到复试的句式。上“春天的色彩”一课时,我从野外采来“桃花”“李花”“油菜花”等让学生观察后说说话。学生可活跃了,“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李花开了,油菜花也开了。”“春天到了,粉红的桃花开了,雪白的李花开了,金黄的油菜花也开了。”我还把学生带出教室在校园里找春天,校园里只有皂荚树没长叶子。学生回来汇报说:“春天到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只有皂荚树还在睡觉,一点叶芽都没长,树上还光秃秃的。”多朴实的童言。看,谁说一年级学生不会作文。
三、作文与生活不能分开
我坚信,真正的作文来自生活,一旦脱离了实际生活,作文干巴巴,没有一点生气。春天我带学生出去踏青,感受春意融融、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天去游览周边景点,如“古零灵阳寺”“世界第一氧吧——弄拉”等,让学生领略民族风情、大自然的神奇;秋天,让学生站在家乡金浪翻滚的稻田边,体验丰收的喜悦;还利用节假日要求学生跟家人一起做农活,为家人洗衣做饭,帮村里留守老人做事,祭扫烈士墓等,让其亲身体念劳动的酸甜苦乐。事实证明,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他们学会了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他们找到思维的起点,思路开阔了,“思维”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灵感,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一举两得。
四、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训练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
要提高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学生。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阅读3本课外书,抄下书中的好词好句,每周一要检查;还要写读书心得,比一比,作文日记中谁运用的好词好句最多。在作文教学中,我还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如:学习《故乡的杨梅》,我让其仿写《家乡的枇杷》《家乡的龙眼》;学《桂林山水》,我让其仿写《故乡的小河》。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还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只仿文章的精言、警句,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与观察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我就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采用“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等结构方式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这使学生的作文能力逐渐提高。
五、注重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
1.积累来自课文内容
我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本《好词好句宝库》,里面存着小学阶段学到的好词佳句。学生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积累起来,为写作做好了铺垫,作文时他们就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了。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我个人的行为,我做到了更要求学生做到。学生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广阔,每天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都可以写。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起初学生都写成流水账的日记,内容空洞。我通过讲评,读范文,并跟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大扫除,然后指导他们把感受写出来。久而久之,学生把写日记当成了趣事,把对家长、身边事物的怨恨苦乐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的日记我都当天批改、写上评语。
六、没有写作兴趣肯定写不出好的文章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那么兴趣从哪儿来?这与教师的点滴培养分不开的。
我教学生作文,不一定按部就班,而是抓时机即兴写的。有一次,我教三年级的语文课,第二节刚开始,我板书一个生字还没完,忽然传来一阵微弱的哭声,我一问,原来是一位女生的语文课本不翼而飞。我动员全班同学找找,一位男生在教室后的空桌下找到了,该女生的笑容又回到了脸上。我灵机一动,来个即兴作文,题目自拟,让学生把刚才发生的事写下来。学生们有了亲身体验,很快就写好了。一位女生这样开头:“第二节上课了,我们端端正正地坐着,专心地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忽然传来一声女生的哭声,老师转过身来,亲切地问:‘谁——怎么啦?’只见坐在前面的韦馨同学站起来低声说:‘老师,我——我的语文课本不见了。’我想,是哪个捣蛋鬼搞的呢?”
看,没有华丽的语言,却把情景写得恰如其分。一个刚起步作文的三年级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我感到欣慰。就这样,我随时随地地抓住身边发生的点滴事情,引导学生写,学生习惯了,兴趣也来了,也主动乐意写了。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