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引发对教育信息化的理性反思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68123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金融危机风暴正席卷全球。严峻的经济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对教育信息化做更为理性的思考。如何科学决策,并关注实效,成为考虑教育信息化下一步发展战略的现实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教育经费紧张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更需要对教育信息化进行务实的战略思考,争取少花钱多办实事。
  首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用科学发展观思考教育信息化,应该明确信息化鲜明的目的性,即中国的教育信息化要更紧密地服务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在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等方面做些实事,发挥应有的作用。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教育信息化有了飞速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的卫星电视已经普及到乡镇,大部分中学已经建成了校园网。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让这些设施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人曾将信息化基础设施比喻为路。但是,有路无车无物流,自然谈不到效益,就像有电视机而没有丰富多彩的节目,收视效果再好的高清电视机也不会吸引人一样。因此,我们要在教育的需求分析上做足文章,创设更多的、满足我国教育发展急需的资源和服务项目。
  新课程改革使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依我所见,短时间的集中培训并不能满足教师平日的教学需求。卫星电视和校园网本来在这方面有特殊的优势,应该更好地利用起来。我们设想:是否可以调动教材出版单位、教学研究单位和教师培训单位的三方力量共同参与,借助远程教育使教师培训收到更多的实效?是否可以借助远程教育,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异地的教学交流和教学研究?
  其次,要注重务实创新。
  谈及实效性,不能不涉及重“硬”轻“软”的问题。过去几年,某些领导舍得在硬件设施上投入,而对于软件则舍不得投资,经常使用的办法是免费拷贝,缺乏版权意识。实践表明,光有硬件没有软件,或光有办公软件没有教学软件,都不能体现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使用。最近,微软的“黑屏”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增强版权意识,同时告诉我们,教育信息化不能过分依赖国外的软件,应该有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教育软件。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IT产业的发展,摆脱完全依赖于国外的局面,另一方面根据我国国情研发的技术应该更能满足我们的教育需求。事实证明,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教育人口为世界之最的国家来说,重视和鼓励技术创新是教育信息化非常重要的问题.
  再次,深入学科教学,填补教育信息化理论的空白。
  在教育信息化起步阶段,从国外引进理论是自然的。但经历实践后,我们发现国外的理论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也没有足够教学案例的支持,特别是这些理论没有深入我国学科教学。这或许是我国课程整合未见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技术影响的不仅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变革、教师的工作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理论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技术优势转化为教育优势。我们不能只是盯着如何和国际接轨,把我们的教育当做国外技术和国外教育信息化理论的实验场,而是要根据中国的特点,紧密联系当前实际,研究我国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解决我们教育自身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遥感数据来进行水资源的监测、调查和分析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通过选取新疆博湖县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为研究区,FY3A/MERSI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监督分类法从Landsat-ETM+影像提取水体,提取结果作为FY3A/MERSI影像水体提取精度验证的底图。采用单波段阈值法、基于阈值的多波段谱间关系法和基于阈值的水体指数法从FY3A/MERSI影像提取研究
2014年7月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组织验收专家组,对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三期)项目"援疆政策环境下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和"新疆油田作业废液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进行了验收。"援疆政策环境下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的开展,旨在从全局角度统筹新疆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规划援疆行动,分析新形势下新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战略重点、发展途径和政策措
我国基础教育变革有两大主线,一是国家2000年启动的教育信息化(“校校通”)工程,一是国家2001年启动的新墓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这两者之间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伴随着全国性的“课程整合热”,各地纷纷启动了大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项目,各级中小学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在实践中,教师最大的疑问就是:在各类评优课、公开课上使用精美的课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都提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但对于信息素养能否培养可以说是见仁见智。我认为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是如何评价信息素养培养的实效不够明确。信息素养培养实效,是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加强信息素养培养的实效,既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落实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素养培养的实效需要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济川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震动了整个中国,震动了世界。一瞬间,数以万计的生命离开了我们。这个天地同悲的时刻成为了华夏儿女心中永远的痛。
2013年4月26日-5月2日,逐日采集哈密榆树沟流域下游榆树沟水文站点的河水样。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Gibbs图、阴阳离子三角图示法,对主要的化学离子、pH值、电导
<正> 当我们憧憬着教育信息化的美好未来,集中精力打造网络教学时,政府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校园网、城域网纷纷上马并投入使用。尽管在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
作为一门新的中小学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建设、由谁来建设?这是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一个问题。就课程本身而言,它包含有目标、内容、活动、评价四个维度的许多方面。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经历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准备与实施、教学汗价等一系列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课程建设参与者贯穿始终,包括了课程计划发展的专家与决策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写者与出版者、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