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将子女送入学校希望借助学校的环境和老师的教育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初中阶段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关键时期,老师的教育与指导尤为重要。目前,从生物教学的角度来说,老师普遍觉得难教,学生不愿学,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①生物学科系统性强、个别知识抽象、专用名词多等特点决定了这一科有一定难度。②学生自身重视不够,由于生物属于中招不考学科,在学生心中是副科,时间和精力上花费不够。③新教材以探究实验为主,需花费较多时间,课时不够(七年级生物国家规定是每周三课时,可学校只给两课时)。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生物教学,是摆在所有生物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我觉得,在做好一些常规性的工作外,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在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收效较好,现在整理出来供大家斧正。
第一,注重目标意识。精心研究教材与新课标,认真备课,要准确定位每一节课的目标,包括:知识内容的掌握要达到什么目标? 方法要达到什么目标? 能力训练要达到什么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在备课中紧扣目标,克服教学的随意性,正确地调控课堂,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二,采用分层导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梯度。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生物课本基本理论知识条理性强,并且仅课内知识是有限的,而全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不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各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分析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尤其是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的相差程度的大小,以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更经济合理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因材施教,力求所有学生都达到最佳的受益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来控制和掌握。一般的说,只有当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才算是比较高的。
第三,利用能动性原理,引导学生自学。现代心理、生理科学研究证明:大多数学生每一节课的注意力集中,只有十几分钟。因此,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我尽可能不讲或少讲,我只需要通过检测反馈即可,这样短期可能不会见效,但我觉得如果长期坚持下来,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直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化微观为宏观。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够观察到一些生物学现象。如噬菌体浸染细菌的试验,是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够观察到的,一般中学没有这种条件,但使用多媒体系统来进行模拟,可以很清楚地说明浸染细菌的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率。2.化快速为慢速。一些生物学现象是非常快速的,学生不容易观察。这时,采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就能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可使图像化快速为慢速,甚至可以暂停下来。如花的开放过程等。 3.化抽象为形象。自然学科中的很多规律是抽象的,但往往是学习重点和难点所在。学生在观察时,无法看到这些规律的变化和实物的演变,不利于教学。如“光合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形象的光合作用过程,设计成一个动画,将这一个过程可视化、拟人化。把叶绿体描述成一个“工厂”,水和二氧化碳是这个“工厂的原料”,当这些“原料”欢快地进入“工厂”加工后,出来的是“工厂的产品”:氧气和养料。学生通过这个贴近他们生活的动画,很快就能理解光合作用,认识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式,易被学生接受。
第五,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既有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地方,又有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的地方。有很多生物学理论要记忆。生物又不能教成“死物”,因此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就成为要。我的做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让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把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层次清楚的简单形式,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了记忆方法,记住的知识才能记得扎实。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自由组合规律时,判断、书写配子的基因型时,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在讲这部分知识之前,先进行了“铺路”,复习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又通过挂图,讲清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作等类基因等概念,在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抓住自由组合规章的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再给同学们举实例,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加深理解,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记得就比较扎实。另外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还要密切联系实际,只有联系实际,才能记得生动,记得准确。生物课的教学是不能脱离实际的,我们学校的条件很有限,怎么办呢?我就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给学生讲解问题,学生一接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可以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解释,也就加深了要掌握的知识印象。
以上是关于提高生物教学课堂效率方面的一点做法和体会,这里边还有许多问题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把生物课讲得妙趣横生,一节胜过三节,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我觉得,在做好一些常规性的工作外,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在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收效较好,现在整理出来供大家斧正。
第一,注重目标意识。精心研究教材与新课标,认真备课,要准确定位每一节课的目标,包括:知识内容的掌握要达到什么目标? 方法要达到什么目标? 能力训练要达到什么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在备课中紧扣目标,克服教学的随意性,正确地调控课堂,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二,采用分层导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梯度。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生物课本基本理论知识条理性强,并且仅课内知识是有限的,而全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不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各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分析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尤其是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的相差程度的大小,以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更经济合理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因材施教,力求所有学生都达到最佳的受益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来控制和掌握。一般的说,只有当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才算是比较高的。
第三,利用能动性原理,引导学生自学。现代心理、生理科学研究证明:大多数学生每一节课的注意力集中,只有十几分钟。因此,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我尽可能不讲或少讲,我只需要通过检测反馈即可,这样短期可能不会见效,但我觉得如果长期坚持下来,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直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化微观为宏观。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够观察到一些生物学现象。如噬菌体浸染细菌的试验,是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够观察到的,一般中学没有这种条件,但使用多媒体系统来进行模拟,可以很清楚地说明浸染细菌的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率。2.化快速为慢速。一些生物学现象是非常快速的,学生不容易观察。这时,采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就能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可使图像化快速为慢速,甚至可以暂停下来。如花的开放过程等。 3.化抽象为形象。自然学科中的很多规律是抽象的,但往往是学习重点和难点所在。学生在观察时,无法看到这些规律的变化和实物的演变,不利于教学。如“光合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形象的光合作用过程,设计成一个动画,将这一个过程可视化、拟人化。把叶绿体描述成一个“工厂”,水和二氧化碳是这个“工厂的原料”,当这些“原料”欢快地进入“工厂”加工后,出来的是“工厂的产品”:氧气和养料。学生通过这个贴近他们生活的动画,很快就能理解光合作用,认识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式,易被学生接受。
第五,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既有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地方,又有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的地方。有很多生物学理论要记忆。生物又不能教成“死物”,因此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就成为要。我的做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让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把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层次清楚的简单形式,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了记忆方法,记住的知识才能记得扎实。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自由组合规律时,判断、书写配子的基因型时,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在讲这部分知识之前,先进行了“铺路”,复习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又通过挂图,讲清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作等类基因等概念,在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抓住自由组合规章的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再给同学们举实例,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加深理解,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记得就比较扎实。另外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还要密切联系实际,只有联系实际,才能记得生动,记得准确。生物课的教学是不能脱离实际的,我们学校的条件很有限,怎么办呢?我就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给学生讲解问题,学生一接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可以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解释,也就加深了要掌握的知识印象。
以上是关于提高生物教学课堂效率方面的一点做法和体会,这里边还有许多问题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把生物课讲得妙趣横生,一节胜过三节,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