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学研合作是解决科研与生产结合问题的重要手段,对经济和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借鉴国内外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有益经验,分析徐州工程学院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地方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00-02
一、国外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借鉴
1.美国的产学研模式。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美国政府起了重要的引导和协调作用。美国产学研合作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种差异性的具体模式,使得美国科学界与产业界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推动了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其中科技工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模式最具代表性。美国工商界和政府部门把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实验室设在研究性大学周围,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建,在大学周围形成了高新技术密集区,即科技工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是一种为新产品和小企业诞生与成长提供帮助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它孵化的是具有商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是新产品和小企业。研究型大学是美国从事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主要是企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及政府在大学内设立的工程研究中心,即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模式。经费开始主要由国家资助,参与合作的企业也给予资助,随着运作的正常化,国家资助逐渐减少,而企业资助则逐渐增加,最终靠合作双方共同研究、成果分享、双方受益的良性循环解决资金问题。
2.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进行的职业教育模式。受培训者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内接受职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同时,又在职业学校里以学生的身份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以培养既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又具有所需专业理论知识和一些普通文化知识的技术工人为目标的教育。
3.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日本强调大学与企业共同发展科技,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一是共同研究,大学与企业研究人员就共同课题进行合作研究,一般在大学的研究所里进行,研究成果归双方共同所有。二是委托研究,由各大学的研究人员接受企业、政府的委托而进行的科研合作。三是委托研究员制度,由各大学接受企事业单位、科研机关派遣的在职科技人员进入大学,根据派出单位的需要,对他们进行研究生水平培养教育的制度。四是企业捐赠制度,政府鼓励民间企业等向高等学校捐赠款项以提高大学教学与科研水平。五是建立共同研究中心,担负合作研究、委托研究、科技开发与推广、对企业人员的继续培训等职能。
4.英国的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的运作方式是发起者首先在不同行业建立多个行业法拉第联盟,然后属于相关行业的企业、科研机构申请加入联盟。联盟聘请一些资深专家作为“技术翻译者”,他们能够发现企业的需求,将企业、科研机构的技术、人才资源联合起来,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间、企业与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徐州工程学院产学研合作的现状
1.技术服务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技术服务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根据要求选派专家带领学生团队深入企业和农村,开展有偿或无偿的科技服务,帮扶解决实际困难和发展瓶颈,推广转化技术成果,实现项目的成功对接和成果的快速转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共同造就创新人才。或学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教师常驻企业和农村一段时间(一般为半年以上),以专职科研人员的身份带领学生创新团队,与企业和农村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如徐州工程学院每年选拔一批青年教师进入企业锻炼,或进入地方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并和徐州市安监局联办应用化工技术成人大专班,承办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专项培训班、徐州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培训班,承担新疆籍高校毕业生岗前培训工作,成为徐州市唯一一家入选“江苏省国际商务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培训项目”的高校。被评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
2.项目研发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项目研发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是指以项目为载体,提升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将创新成果带上课堂,改进教学内容,培养创新人才;或带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徐州工程学院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各种激励政策,鼓励教师与企业联合申报和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与立项,特别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研究等。近三年学校与企业联合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98项,承担企事业委托项目182项。同时吸纳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研究,保证研究方案设计和具体实验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项目研究和管理能力,加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管理,实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在项目遴选上更加注重与地方产业的结合,注重项目的创新性。近三年,学校共资助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125项,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与创业基金项目294项。
3.基地依托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基地依托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校企双方共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学生创业基地、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平台,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地方高校办学经费非常紧张,因此,在学校不断投资改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的同时,联合企业共建实验室,实现校企资源的共享,是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有力举措。2008年以来,徐州工程学院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维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同时,学校与徐州绿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徐州万国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7个。 4.自主创业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自主创业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托教师或学生的科技成果,自主创办学校控股企业,为人才培养提供创新平台。一是要鼓励教师自主创办科技企业,二是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指导。徐州工程学院组织教师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实际,指导学生参与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结合学校专业优势,将其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指导学生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选题,从实践中完成科技作品,从创业中转化科技成果。近几年来,在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培养了一大批具创新思想和创业意识的大学生,获得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2项。另外获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在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竞赛中也获得了多个奖项。
5.量身打造,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模式。量身打造,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模式既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又可以专门技术培训为重点,适合于某些企业与高校直接签约培养的模式,如徐州工程学院与苏宁电器集团公司徐州地区管理中心、江苏蓝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在物流工程和应用化学等专业实行定向培养,实现订单培养、零距离就业。
三、徐州工程学院产学研合作所存在的问题
1.对产学研合作认识不够,缺乏理性。企业缺乏积极性,不能准确地认识到产学研结合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同时学校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带来的巨大收益。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由企业和高校相互配合共同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它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与合作,哪一方面缺乏积极性都很难搞好合作教育。
2.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不完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不能适应合作教育的开展,学校仍没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书本知识多于实践应用能力,没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不科学使学生重理论轻实践,不愿意花时间去进行生产实践等工作。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把企业作为第二教学课堂,没有从企业的需要出发,脱离了企业生产实践,没有将产学研融为一体,发挥高校人才、科技优势,为企业服务。企业部门没能从这一教学模式中得到所需要的东西,相反还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
3.合作各方定位不准。合作各方对彼此的定位和认识不清楚,产学研各个主体机构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定位和分工,但在实践中经常发生交替错位。例如,学校发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市场价值,就希望自己进行转化,并不希望转交给企业。而有的企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希望学研方提供交钥匙工程,但实际上对方并不能做到,因为产学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他们有各自的优势和分工,不能相互取代。
四、促进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对策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引导。美、德等国促进产学研合作的经验说明,政府对提倡、组织、协调、激励、引导产学研合作正常、深入、有效地开展具有重要的职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加强宏观导向,应突出组织推动作用,出台、完善相关促进产学研有效合作的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积极筹措产学研合作的资金,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开展。
2.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借鉴发达国家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经验,只有企业自身拥有强有力的创新实力,拥有创新与合作的积极性,才能成功带动产学研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是一种“共赢”活动,只有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合作创新,企业成为主导者时,合作各方才能以市场机制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获取更高的市场回报,才能充分发挥出产学研结合这一技术平台的作用。
3.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产学研合作教育应根据地方产业集群化的趋势,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势,积极筹划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建实验室或研发中心,采取以学校投资为主,政府与企业投资为辅的方式将地方产业集群的研发中心植入学校,努力承接企业研发中心的转移和升级改造。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支持鼓励以共同出资或技术入股的形式与企业联合建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破解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实现学校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4.激励教师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制订相关管理办法与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从地方产业和企业科技需求中选题进行研究,为帮扶企业破解技术难题而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激活企业的合作热情。要加大对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激励,进一步完善院系科研工作评价考核体系,提高教师承担企业委托项目的待遇,在科研工作量的计算、职称评聘等方面与政府计划项目享受同等待遇,对与企业共同承担的国家、省、市厅级科研项目,同样折算科研工作量;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结合成果的奖励力度。
5.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沟通。高校与企业之间虽然研究理念与目的各有侧重,但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增强双方的了解,使合作尽可能均衡双方的利益,激发合作各方参与合作的积极主动性。产学研合作各方的信息沟通,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工作例会,使产学研合作系统各部门对相互之间的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中的阻力和困难有所了解,以及随时提出意见、调整工作偏差。还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小型学术研讨会,对产学研合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进行研讨。
参考文献:
[1]杨希文.加拿大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探微[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4).
[2]金朝勇,钱让清.德国的职业教育及其思想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4).
[3]盖锐,余杨.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9,(4).
[4]罗求实,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6).
[5]陈劲.新形势下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徐州工程学院201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青年专项课题(YGJ1289)。
作者简介:刘宁宁(1979-),男,江苏邳州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关键词: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00-02
一、国外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借鉴
1.美国的产学研模式。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美国政府起了重要的引导和协调作用。美国产学研合作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种差异性的具体模式,使得美国科学界与产业界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推动了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其中科技工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模式最具代表性。美国工商界和政府部门把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实验室设在研究性大学周围,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建,在大学周围形成了高新技术密集区,即科技工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是一种为新产品和小企业诞生与成长提供帮助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它孵化的是具有商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是新产品和小企业。研究型大学是美国从事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主要是企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及政府在大学内设立的工程研究中心,即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模式。经费开始主要由国家资助,参与合作的企业也给予资助,随着运作的正常化,国家资助逐渐减少,而企业资助则逐渐增加,最终靠合作双方共同研究、成果分享、双方受益的良性循环解决资金问题。
2.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进行的职业教育模式。受培训者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内接受职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同时,又在职业学校里以学生的身份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以培养既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又具有所需专业理论知识和一些普通文化知识的技术工人为目标的教育。
3.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日本强调大学与企业共同发展科技,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一是共同研究,大学与企业研究人员就共同课题进行合作研究,一般在大学的研究所里进行,研究成果归双方共同所有。二是委托研究,由各大学的研究人员接受企业、政府的委托而进行的科研合作。三是委托研究员制度,由各大学接受企事业单位、科研机关派遣的在职科技人员进入大学,根据派出单位的需要,对他们进行研究生水平培养教育的制度。四是企业捐赠制度,政府鼓励民间企业等向高等学校捐赠款项以提高大学教学与科研水平。五是建立共同研究中心,担负合作研究、委托研究、科技开发与推广、对企业人员的继续培训等职能。
4.英国的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的运作方式是发起者首先在不同行业建立多个行业法拉第联盟,然后属于相关行业的企业、科研机构申请加入联盟。联盟聘请一些资深专家作为“技术翻译者”,他们能够发现企业的需求,将企业、科研机构的技术、人才资源联合起来,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间、企业与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徐州工程学院产学研合作的现状
1.技术服务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技术服务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根据要求选派专家带领学生团队深入企业和农村,开展有偿或无偿的科技服务,帮扶解决实际困难和发展瓶颈,推广转化技术成果,实现项目的成功对接和成果的快速转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共同造就创新人才。或学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教师常驻企业和农村一段时间(一般为半年以上),以专职科研人员的身份带领学生创新团队,与企业和农村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如徐州工程学院每年选拔一批青年教师进入企业锻炼,或进入地方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并和徐州市安监局联办应用化工技术成人大专班,承办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专项培训班、徐州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培训班,承担新疆籍高校毕业生岗前培训工作,成为徐州市唯一一家入选“江苏省国际商务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培训项目”的高校。被评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
2.项目研发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项目研发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是指以项目为载体,提升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将创新成果带上课堂,改进教学内容,培养创新人才;或带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徐州工程学院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各种激励政策,鼓励教师与企业联合申报和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与立项,特别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研究等。近三年学校与企业联合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98项,承担企事业委托项目182项。同时吸纳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研究,保证研究方案设计和具体实验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项目研究和管理能力,加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管理,实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在项目遴选上更加注重与地方产业的结合,注重项目的创新性。近三年,学校共资助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125项,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与创业基金项目294项。
3.基地依托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基地依托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校企双方共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学生创业基地、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平台,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地方高校办学经费非常紧张,因此,在学校不断投资改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的同时,联合企业共建实验室,实现校企资源的共享,是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有力举措。2008年以来,徐州工程学院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维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同时,学校与徐州绿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徐州万国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7个。 4.自主创业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自主创业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托教师或学生的科技成果,自主创办学校控股企业,为人才培养提供创新平台。一是要鼓励教师自主创办科技企业,二是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指导。徐州工程学院组织教师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实际,指导学生参与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结合学校专业优势,将其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指导学生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选题,从实践中完成科技作品,从创业中转化科技成果。近几年来,在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培养了一大批具创新思想和创业意识的大学生,获得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2项。另外获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在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竞赛中也获得了多个奖项。
5.量身打造,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模式。量身打造,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模式既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又可以专门技术培训为重点,适合于某些企业与高校直接签约培养的模式,如徐州工程学院与苏宁电器集团公司徐州地区管理中心、江苏蓝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在物流工程和应用化学等专业实行定向培养,实现订单培养、零距离就业。
三、徐州工程学院产学研合作所存在的问题
1.对产学研合作认识不够,缺乏理性。企业缺乏积极性,不能准确地认识到产学研结合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同时学校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带来的巨大收益。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由企业和高校相互配合共同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它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与合作,哪一方面缺乏积极性都很难搞好合作教育。
2.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不完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不能适应合作教育的开展,学校仍没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书本知识多于实践应用能力,没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不科学使学生重理论轻实践,不愿意花时间去进行生产实践等工作。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把企业作为第二教学课堂,没有从企业的需要出发,脱离了企业生产实践,没有将产学研融为一体,发挥高校人才、科技优势,为企业服务。企业部门没能从这一教学模式中得到所需要的东西,相反还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
3.合作各方定位不准。合作各方对彼此的定位和认识不清楚,产学研各个主体机构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定位和分工,但在实践中经常发生交替错位。例如,学校发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市场价值,就希望自己进行转化,并不希望转交给企业。而有的企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希望学研方提供交钥匙工程,但实际上对方并不能做到,因为产学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他们有各自的优势和分工,不能相互取代。
四、促进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对策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引导。美、德等国促进产学研合作的经验说明,政府对提倡、组织、协调、激励、引导产学研合作正常、深入、有效地开展具有重要的职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加强宏观导向,应突出组织推动作用,出台、完善相关促进产学研有效合作的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积极筹措产学研合作的资金,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开展。
2.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借鉴发达国家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经验,只有企业自身拥有强有力的创新实力,拥有创新与合作的积极性,才能成功带动产学研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是一种“共赢”活动,只有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合作创新,企业成为主导者时,合作各方才能以市场机制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获取更高的市场回报,才能充分发挥出产学研结合这一技术平台的作用。
3.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产学研合作教育应根据地方产业集群化的趋势,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势,积极筹划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建实验室或研发中心,采取以学校投资为主,政府与企业投资为辅的方式将地方产业集群的研发中心植入学校,努力承接企业研发中心的转移和升级改造。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支持鼓励以共同出资或技术入股的形式与企业联合建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破解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实现学校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4.激励教师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制订相关管理办法与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从地方产业和企业科技需求中选题进行研究,为帮扶企业破解技术难题而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激活企业的合作热情。要加大对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激励,进一步完善院系科研工作评价考核体系,提高教师承担企业委托项目的待遇,在科研工作量的计算、职称评聘等方面与政府计划项目享受同等待遇,对与企业共同承担的国家、省、市厅级科研项目,同样折算科研工作量;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结合成果的奖励力度。
5.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沟通。高校与企业之间虽然研究理念与目的各有侧重,但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增强双方的了解,使合作尽可能均衡双方的利益,激发合作各方参与合作的积极主动性。产学研合作各方的信息沟通,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工作例会,使产学研合作系统各部门对相互之间的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中的阻力和困难有所了解,以及随时提出意见、调整工作偏差。还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小型学术研讨会,对产学研合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进行研讨。
参考文献:
[1]杨希文.加拿大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探微[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4).
[2]金朝勇,钱让清.德国的职业教育及其思想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4).
[3]盖锐,余杨.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9,(4).
[4]罗求实,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6).
[5]陈劲.新形势下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徐州工程学院201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青年专项课题(YGJ1289)。
作者简介:刘宁宁(1979-),男,江苏邳州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