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雷锋精神是一座精神宝库,富有时代特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作者根据多年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学院“雷锋式”班级建设为载体,将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有机结合,用雷锋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热情,凝聚力量,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 雷锋精神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雷锋式”班级
  雷锋精神是一座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精神宝库,引领着社会发展的进步潮流,他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与道德肌体,滋养着一代代人的心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当代大学生是建设社会的主力军,是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发生着深刻变化。市场经济和高校改革所具有的双重效应在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中充分展现。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是积极的,但还是有少数大学生由于认识能力、实践能力欠缺,经不起各种诱惑,出现了思想上的偏差。所以把雷锋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用“雷锋班”的创建指导高职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用集体、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显得十分必要。
  一、将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其实质是为人民谋利益,也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与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大环境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技术人员,而是需要能良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具有过硬的专业本领、有正能量的人。简单的技术活已大量被机器代替,复杂的精细活需要专业扎实的专门人才。但仅仅教会大学生工作的技能是不够的,还应帮助大学生激发道德建设热情,集聚道德建设正能量,形成引领社会进步的文明风尚,符合十八大精神提出的“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的要求。如果能够在全社会弘扬雷锋精神,人人都能努力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杜绝损人利己、假公济私等不良行为,并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能够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就能获得巨大成功。可见,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
  2.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体育健身,德育强心。把大学生塑造为道德品行优良的先进群体,指导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有助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有很大进步,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社会环境和家庭结构模式的变化,使得部分正在高校就读的“90后”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失范、价值观扭曲,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剧烈。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崇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对当代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对于激扬学生美好品德,焕发大学校园文明风尚,推动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3.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现的需要。
  在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抓好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举措,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任务。伴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雷锋精神历久弥新,彰显出无限的活力和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需要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相一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生动的彰显。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科学理论、理想信念、主流价值和道德追求传递给他们,帮助他们坚定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言行一致、尽职尽责的实干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追求进步、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道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雷锋精神的内在灵魂,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展现。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雷锋精神
  从2012年5月开始,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以“五——五”为典型的“雷锋式”班级创建与实践》的建设项目,以“雷锋式”班级建设为例,探索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途径,实现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突出雷锋的爱国精神,引导大学生坚定信念、志崇高远的胸怀。
  雷锋精神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根本支撑,蕴含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赤诚真情,始终具有激发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首先就要像他那样坚定信念,志崇高远,把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化理论当做精神“粮食”。对于大学生来说,爱党、爱国应该是最基本的政治价值追求和道德价值选择。在“雷锋式”班级建设中,我们通过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日活动,开展讲座、讨论,宣讲党的知识,在各班建立党员联系人等,在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教育,使班级踊跃出大量学习积极分子。班级52人中,48人提交了入党申请书,21人参加党校培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大学生自觉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与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使命之中。真正让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精神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二)突出雷锋的助人精神,弘扬大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美德。
  “助人为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对职业道德、家庭社会公德等方面建设都有引导作用,是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等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也是大学生精神境界的反映,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在我们依托的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五——五”为典型的“雷锋式”班级创建与实践》项目,在“雷锋式”班级建设中,搭建平台开展“志愿星期六”等青年志愿者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拾金不昧、义务照顾残疾儿童,关爱孤寡老人的好人好事,这种精神的生命力所在,正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是对大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社会责任担当等方面的具体体现,促进了校园良好风貌的形成。   (三)突出雷锋的敬业精神,铸就大学生立足本职、求真务实的品质。
  敬业就要像雷锋那样发扬“钉子”精神,不管选择什么岗位,或者说是组织上安排他到什么样的岗位,以那么一种钻劲和挤劲,把现在的工作作为自己最大的职业梦想,而且一定要在这个岗位上成就自己的职业梦想。当今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亟须大批优秀的建设人才。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成长成材直接决定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雷锋式”班级建设中我们倡导通过开展基本技能竞赛等学风建设活动,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和“螺丝钉”精神,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风。学雷锋,学的是精神,见的是行动,关键在做。大学生只有立足本职,像雷锋一样兢兢业业,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四)突出雷锋的创业精神,倡导大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
  创业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的长期积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艰难困苦的逆境中应当具备的基本品德和精神状态,而且是条件优裕的顺境中应当保有的基本素养和品行操守,是“创业之魂,成事之本”。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这些都在传递着负能量,我们应当怎么办?我们的大学生怎么办?我们在“雷锋式”班级建设中,在系部、学院开展开展“怀孝心·践孝行”、创业大赛等活动,倡导“重在实践,贵在坚持”的理念。让学生在现有的相对条件下体会什么是艰苦奋斗,怎样才能勤俭节约,体会到创业的不易,在创业实践中磨炼意志、砥砺品行。
  (五)突出雷锋的创新精神,培育大学生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追求。
  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雷锋身上,充分体现了永不自满的谦虚品格和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当前,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以科技为先导,其前提是知识的不断创新,其核心是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创新是他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与内在品质,也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客观要求,我们倡导大学生在学习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创新追求。在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上倡导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追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实践者。
  50多年来,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新形势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雷锋精神,将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有机结合,用雷锋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热情,凝聚力量,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笔者参加2013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为契机,简要梳理了参加此次大赛的过程、经历和反思,发现了青年教师自身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基础教育 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  2013年11月,笔者有幸代表连云港市参加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与来自省内其他学校的25位选手同台
摘 要: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离不开建构,建构一般是指主体在思维中对客体信息的重构过程,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把来自客体的信息在大脑中重新组合成观念的体系。华莱士·史蒂文斯认为艺术应扎根于目前的现实生活;艺术反作用于现实, 艺术为零乱和无意义的现实社会带来秩序、意义和目的。史蒂文斯认为自然世界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加工之后,事物在
摘 要: 林黛玉是《红楼梦》悲剧中的核心人物,她的死是贾府破败、诸芳流散的情节故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佚稿中,这定是作者一腔血泪、惨淡经营的大文章。然由于原稿的迷失,黛玉之死便成为了难解之谜。不过,依据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书中精心留下的种种“草蛇灰线”和脂砚斋等人的关键点评,还是可以大致勾勒出黛玉之死的原貌。探寻其死亡的时间、原因及方式,有助于我们排除续书的干扰,重新认识《红楼梦》深刻的悲剧主旨和伟大
摘 要: 在区域推进以“先学后教,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当堂达标”为基本模式的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导学案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固化,二是促进了教师对课改理念的认识的深化,三是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四是促进了教学操作策略的细化,五是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优化。  关键词: 高校课堂构建 导学案 促进作用  最近几年,在区域推进以“先学后教,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当堂达标”为基本模式
摘 要: 台湾本土电影在经历了健康写实电影和新电影的发展阶段之后,伴随着新世纪政局的更迭,尤其是2010年两岸签署ECFA之后,两岸电影产业交流与合作步入正轨。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台湾导演开始致力于拍摄以青春爱情题材为主的商业片,以期获得内地电影市场的青睐,摆脱“台湾电影已死”的论证。本文通过对“在地”与“他者”、两性形象以及地域时空三个方面进一步对台湾本土电影的去政治化进行解析。  关键词: 本
摘 要: 本文以江宁大学城各高校图书馆资源配置、文化建设等为研究基础,重点探讨区域图书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为科学整合资源、调配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区域图书馆建设,提供相关数据。  关键词: 区域性 图书馆建设 信息共享  1.区域图书馆  信息时代的到来,资源共享成为信息化社会研究焦点,人们对知识文化的需求成倍增加,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一馆奋战,孤军迎敌”的局面已
摘 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推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但现阶段还未有权威机构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和研究,参与计划的各高校只能凭借自己的摸索进行培养。需要明确的是,“卓越”一词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各类型、各层次的工程师都可以追求卓越,这同具有丰富经验的发达国家的工程师层次化培养是相契合的。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层次化培养 国外高校 课程设计  一、引言  2009年底
摘 要: 古语曰:“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空间”作为“现代性”的一张面孔出现在“现代性”研究的语境中,以“有意味的形式”显示了20世纪西方文论与美学研究的转型,从康德提出的“先验感知形式”到结构小说文本的新型研究论域的“空间形式”,空间在西方文艺美学研究中不断的进行着由隐而显,自内而外的角色嬗变,对应着人类情感形式与现代生存现状的“喧哗与骚动”。本文旨在从“空间”的角度,对20世纪以降的
摘 要: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研究逐步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一部自己的专史。2010年8月,白云著《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的出版,弥补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尚无专史的缺憾,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 基本框架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具有丰富的遗产,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著名学者瞿林东先生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通过宣传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在技师学院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又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此为中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实现。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本》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技师学院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通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