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敢死队”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Fland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水雷作战是世界海军三大难题之一。水雷具有易布难扫、隐蔽性强、杀伤力大等特点,因此,常年在海上与战雷较量的扫雷部队也被称为“海上敢死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扫雷舰艇。

扫雷舰艇发展史


  中国发展扫雷舰经历了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溃逃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不甘心失败,为阻止新中国的一切海外贸易和商业活动,对大陆的两个主要海上贸易通道——华东的长江口和华南的珠江口,进行了大规模的海上布雷活动。于是,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匆匆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海军,一年之后即在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了一个扫雷舰大队,揭开了我国扫雷舰发展的序幕。
  我国最初的扫雷舰艇,只是在10艘排水量仅25吨的登陆艇上分别加装了一些钢缆收放设备,官兵们用钢索把固定的锚雷拖拽出来,再由枪炮手开火击毁。就是这些临时改装的老古董们,在长江口一颗颗地扫除了国民党海军布设的水雷,新中国的外贸航线正式通航。
1961年8月,朱德、罗瑞卿、肖华在肖劲光司令员陪同下乘“西安”舰检阅扫雷舰编队
我国海军早期扫雷舰投放扫雷具
2013年7月开创了海军某型战雷最复杂引信工作制度下最远距离扫爆的新记录
2016年8月实布实扫水雷演练水雷扫爆场景
水雷扫爆场景(题图)
水雷扫爆场景(题图)

  50—60年代中国从苏联引进了T43型扫雷舰,除扫雷索外还配备了音响扫雷具,可以发出类似于大型舰船航行的噪音,用来诱爆音响水雷。此外,还配备了“开口式”电磁扫雷具,依靠两个相距较远的水下电极,利用船上发电机提供的强大电流来释放不同工况的电脉冲,产生强大的闭合磁场——类似于舰船航行过程中产生的磁场,从而引爆磁感应水雷。70年代,在使用苏制扫雷艇及其扫雷具的过程中,我国海军逐渐发现苏制磁感应扫雷具并不适用于中国河流入海口处的扫雷作业,因为淡水的导电率不如海水。为了克服水土不服,我国海军开始研发一种能够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使用的新型扫雷具,这就是“环圈式”扫雷具。1972年,应越南方面的紧急请求,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海军派出了自己研制的港湾扫雷艇,在越南海防港水域成功地扫除了5枚美制MK52水雷,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这种艇的设计是成功的。
  之后,中国还研制了遥控扫雷舰艇,在不长时间里就取得辉煌战绩,仅在越南的海防港航道上就扫除了大量多种型号的美国水雷,赢得了国际反水雷界的重视和好评。
  进入了21世纪,中国海军扫雷舰也进入了新篇章,完全自主研发的新型扫雷舰相继入列海军。它们装有主动探雷声呐,拥有完备的电磁、声波扫雷系统。除了扫雷外,它们还能担负巡逻警戒、护渔护航等任务,活跃在祖国沿海的各个地方。
遥控扫雷艇整齐停泊在码头

最勇敢的舰艇


  扫雷舰艇是海军专门用来清扫海中水雷的水面舰艇,主要担负开辟航道、登陆作战前扫雷以及巡逻、警戒、护航等任务。它们的作业方式是在疑似有水雷出现的海域来回航行,利用舰上的扫除设备清除与引爆水雷,从而在雷区内打开通道,为战斗舰艇编队、运输船队开辟安全的航道。简单说,就是扫雷舰艇用自己的船体和各型扫雷具产生强磁场,发出声响及利用水压,引爆各种类型的水雷。
  在建国初期的抗美援越海上扫雷战斗中,在中越西沙海战中,我国扫雷舰艇多次参战,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上舰不上扫雷舰,下艇不下猎潜艇”,这个顺口溜一方面说的是扫雷舰艰苦,另一方面体现了工作的危险性。虽然顺口溜如此,但扫雷兵们却都为自己“海上敢死队”的称号自豪。按照海军礼仪规范,其它舰艇包括驱逐舰、航母在海上遇到扫雷舰也要敬礼致敬,因为他们是海上航道的开路先锋。

单位造价最贵的舰艇之一


  扫雷舰艇的特点是生命力强,抗爆炸、抗冲击、耐震动,舰体都比较坚固。同时,为避免任务中舰艇本身磁场、噪音误爆水雷,多采用无磁性或低磁性材料建造,并装有消磁装置和各种降低杂音装置。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相继研制出了玻璃钢船体结构的扫雷舰艇、艇和扫雷具融为一体的遥控扫雷艇、气垫扫雷艇等,大大提高了排扫高灵敏度水雷的安全性,故而造价也远远高于钢铁战舰。
停靠在码头的扫雷艇编队

  除此以外,现代水雷智能化程度高,单靠一两种扫雷设备是没办法扫的,但扫雷设备越多,相应的成本就越高。而新型猎扫雷舰除了装有传统的机械、电磁和声波扫雷具之外,还装有先进的猎雷声呐和灭雷具,甚至包括无人猎雷机器人,可以对付传统扫雷艇不容易扫除的智能水雷。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数百吨的扫雷舰艇造价往往相当于一艘几千吨的护卫舰,无愧于单位造价最贵的舰艇。
  从一开始的一穷二白只能靠改装,到从苏联引进,再到自主研发、走出国门,中国扫雷舰艇见证了中国海军的发展,“海上敢死队”还将伴随着海军转型建设的步伐继续展现自己的智慧和勇气。
  [编辑/山水]
新型掃雷舰入列仪式
其他文献
明明是血緣相近的两兄弟,M14和M1卡宾枪“做枪”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经典永远都是经典,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在这个世界上,经典枪械可谓是数不胜数,而M14无疑是经典中的奇葩。二战后,作为美国数十年苦心研发的“大作”,M14取代M1伽兰德步枪、BAR、M1卡宾枪等数款二战功勋枪械,成为美国的主战枪械,可谓是光环盖顶、风光无限。然而在越南战争中,M14步枪表现糟糕,丢尽了美国枪
2006年8月4日,带着几分无奈,波音公司第一架量产型EA-18G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举行了隆重而简短的下线仪式。就在两个月前,美国国会通过了2007财年预算,要求美国海军多购买12架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机,而不是继续小批量生产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此举引起了美国海军的不满。由于波音公司此前已接到4架EA-18G的订单,所以生产推迟将从第5架开始。那么,EA-18G究竟有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2018年6月18日指示美国国防部启动建立“太空军”的必要程序,“太空军”议题再次引发各国关注。近日美国防部表示,已决定暂缓原本8月1日向国会提交的“太空军”相关方案。这表明,特朗普想要打造的“太空军”,即便在其内部仍存在着不同声音,也注定了其难以一蹴而就。  但是,若真如特朗普所愿,美国的太空力量从空军中分离出来,成为继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和空军后的第六个军种,则很
在2019年4月21日举行的乌克兰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喜剧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以73_22%的得票率毫无悬念地击败了波罗申科成功当选乌克兰总统,并于5月20日举行就职典礼。就在今年初,前总统波罗申科为了谋求连任,转移国内矛盾争取民意、展示对俄强硬立场,提高得票率,还在刻赤海峡主动挑起事端。乌克兰海军2艘炮艇和1艘拖船组成的编队,意图强行通过由俄罗斯控制的刻赤海峡,到亚速海的乌克兰马里乌波尔港。期间
美军士兵在德拉姆堡基地射击M240B机枪  M240B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标准配枪之一,同时被美国海軍和海岸警卫队等使用。它可以用于地面作战,也可安装在车辆、飞机、舰船上使用。全枪重12.5千克,长1260毫米,发射7.62×51毫米NATO,枪口初速853米/秒,有效射程800米/1100米(两脚架/三脚架)。可反无人机的新型全地形车辆  2018年11月13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海军陆战队地面作战中
法军狙击手身着适合欧洲平原环境的枯叶伪装服,射手使用12.7毫米PGM Hecate Ⅱ狙击枪,最大有效射程1800米征战欧亚  众所周知,SAS堪称现代西方特战部队之源,包括赫赫有名的美国陆军三角洲特战部队和德国第9边防大队(GSG9),初创时期均由SAS训练种子教官。而法国陆军两栖伞兵第1团之所以被称为“SAS直系”,是因为它的部队史要追溯到1940年,也就是SAS麾下的法国连。  当年法国被
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开始大幅修订以往的核武器部署政策,在弱化陆基核力量的同时,积极开展核武器海上部署,甚至在最新的《核态势审议报告》中提出发展新型海射核导弹。核武器究竟如何在海上部署,又有哪些障碍呢?让我们从美国核武器海上部署的历史情况来说起。基本情况  从美国核武器海上部署的历史可以看出,部署的数量和规模与美国海基核武器平台发展和美国军事战略、外部威胁判断有很大关系。  早期  在1959年6
说实话,笔者做梦都没想到,能在国内接触到Stg44。  对于广大军迷而言,二战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二战中的名人、战役、武器,都是众多军迷津津乐道的谈资。在笔者还是一个懵懂军迷时候,就曾对二战各国的枪械大感兴趣。当年,一个名为《使命召唤1》的游戏,担任了笔者二战枪械印象的启蒙老师。正是通过这款游戏,笔者知道了M1伽兰德、莫辛-纳甘、MP40等诸多枪械。  《使命召唤1》还原了二战中的诸多枪械。
两年前,美国国防部发布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提出“要在近期改进部分潜射弹道导弹,使其可以搭载低当量核武器”。近日,美国防部副部长约翰·鲁德证实,这一“低当量核武器”已在核潜艇完成部署,名为W76-2。据称,新型核弹头的爆炸当量只有约5000吨,大大颠覆了外界对核武器的印象。这是否意味着核武器会走下“神坛”,从一个象征威慑的符号变为一把传递威胁的尖刀?  与《核态势评估报告》同期发布的美国《国防战
近年来,中国履带式装甲车辆在国际市场上“风生水起”,尤其以VT-4外贸型坦克参加2017年度阿布扎比防务展,引来大批外国客户关注。其实,VT-4坦克只是中国“装甲矩阵”的一员,其它装甲车辆同样各具特色,而且中国装甲车辆的“俄式风格”也越来越淡化,逐步走出自己的道路。近日,日本《战车》、《丸》、《军事研究》等杂志纷纷关注中国履带式步兵战车的发展,本文汇集几家日刊文章编译,内容仅供参考。  第一代“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