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思维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成为他们真正掌握的东西。”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把握教学过程,让40分钟充分发挥作用
先进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应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的建议,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注重学法指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应从“教会”转为“会教”,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学”,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自我,展示自我创新能力的操作平台。
二、提高教师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发动者,所以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发性、趣味性和启迪性。良好的教态、优美的语言、缜密的逻辑推理都能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把学生引入情境,使他们在发现知识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导语,恰当地运用启发、引导、质疑、提问式语言,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三、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创新的能力
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但不必拘泥于固定模式。新颖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情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和教育观念,正确处理智育与德育、理论与实际、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受到教育。
四、借助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电教手段,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仿佛倘佯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漫游,或曲径探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到处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如教古诗《鹅》,我先让学生边听配乐小故事,边观赏色彩鲜明的投影片(白鹅戏水图),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享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界的美。其次,再采用“以图引学新字新词”法,指导学生理解“项”、“歌”、“红掌”、“清波”等词义,尤其利用板画,寥寥几笔,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诗的主人公“鹅”的生动形象,而且连带图解了诗句,使学生在图画的刺激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注重对学生延时性评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发言总是及时的给予评价。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即时评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但教师权威性的评价,常常是“一锤定音”,容易挫伤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而助长学习上的依赖性,学生甘当听众、观众。而延时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研讨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普通的一员参与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去发展、去分析、去论证。在一次新课程研讨课中,一位教师执教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到其中“松下问童子”这句时,有学生质疑“童子”是什么意思,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日常所读、所学、所见、所闻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一时间学生有的说是“徒弟”,有的说是“学徒”,有的说是“学生”,有的说是“佣人”,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体现,此时班内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就说:“那时候的‘童子’就像今天的‘秘书’一样!”一句话引得全场哄堂大笑,此时教师并没有立即作出评价,而是用赞许的目光鼓励那位学生继续说下去,那位学生振振有词地说:“童子帮助主人抄抄写写、负责照料主人的生活、接待一下来客,不是和今天的秘书一样吗?”他的回答令在场的师生无不拍案叫绝。其实这正是生活实践在学生头脑中印象的真实写照,恰恰是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延时评价是一种宽厚和关爱,是一种信任和期待,是一种点拨和启发。它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一、把握教学过程,让40分钟充分发挥作用
先进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应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的建议,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注重学法指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应从“教会”转为“会教”,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学”,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自我,展示自我创新能力的操作平台。
二、提高教师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发动者,所以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发性、趣味性和启迪性。良好的教态、优美的语言、缜密的逻辑推理都能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把学生引入情境,使他们在发现知识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导语,恰当地运用启发、引导、质疑、提问式语言,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三、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创新的能力
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但不必拘泥于固定模式。新颖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情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和教育观念,正确处理智育与德育、理论与实际、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受到教育。
四、借助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电教手段,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仿佛倘佯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漫游,或曲径探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到处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如教古诗《鹅》,我先让学生边听配乐小故事,边观赏色彩鲜明的投影片(白鹅戏水图),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享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界的美。其次,再采用“以图引学新字新词”法,指导学生理解“项”、“歌”、“红掌”、“清波”等词义,尤其利用板画,寥寥几笔,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诗的主人公“鹅”的生动形象,而且连带图解了诗句,使学生在图画的刺激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注重对学生延时性评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发言总是及时的给予评价。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即时评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但教师权威性的评价,常常是“一锤定音”,容易挫伤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而助长学习上的依赖性,学生甘当听众、观众。而延时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研讨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普通的一员参与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去发展、去分析、去论证。在一次新课程研讨课中,一位教师执教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到其中“松下问童子”这句时,有学生质疑“童子”是什么意思,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日常所读、所学、所见、所闻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一时间学生有的说是“徒弟”,有的说是“学徒”,有的说是“学生”,有的说是“佣人”,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体现,此时班内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就说:“那时候的‘童子’就像今天的‘秘书’一样!”一句话引得全场哄堂大笑,此时教师并没有立即作出评价,而是用赞许的目光鼓励那位学生继续说下去,那位学生振振有词地说:“童子帮助主人抄抄写写、负责照料主人的生活、接待一下来客,不是和今天的秘书一样吗?”他的回答令在场的师生无不拍案叫绝。其实这正是生活实践在学生头脑中印象的真实写照,恰恰是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延时评价是一种宽厚和关爱,是一种信任和期待,是一种点拨和启发。它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