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柏林墙的第一道裂缝
2009年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很多人关注这个焦点,也有学者、媒体沿途走访“柏林墙”。世界上的“墙”,都是用于防止外面的人进来的,但“柏林墙”却是防止里面的人出去的墙。“柏林墙”的意义也就不止于柏林,而成为整个铁幕的代名。
为了越过柏林墙,发生过很多悲喜交加的感人故事。我脑子浮现最多的是两个情景,一个是东柏林的人从附近的高楼上,往西柏林跳,跳楼不是求死,而是求生,借助跳出来的弧度,落到西柏林那一侧。西柏林的人们发现这个情况以后,还会自动扯起布单,甚至开来汽车,接纳那些素不相识、奋不顾身跳过来的同胞,这真是血肉相连的情感,特别令人心动。
还有一个故事,两个家庭在自家的后院里,悄悄制作了热气球,4个大人4个孩子,藏在热气球里飘出去。热气球只能够调节升降,不能控制方向和速度,需要预测好风向和风力,所以风险还是很大的。而4位家长,决定让孩子也一起冒险,我简直不敢想象大人的心情。他们出发不久,就被军方发现了。于是,气球迅速升高,躲避了射击,待到能量用尽,不得不降落以后,两个家庭甚至不敢确定究竟是落到东面还是西面,整整躲了一天,不敢出来。西柏林的士兵发现他们以后,第一句话就是“出来吧,你们自由了!”
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之前,大批的东德人涌进临近东欧阵营国家的西德使馆,寻求保护,而西德作出非常人性而非外交的决策,接纳所有这些投奔自由的同胞。我们也为他们那个时代而感动不已。
而据我们所知,广泛意义上的“柏林墙”的第一道裂缝,并不在柏林,而在匈牙利和奥地利边境。1989年6月27日,匈牙利外长洪恩和奥地利外长莫克,手举剪刀剪开铁丝网,为东西欧之间的铁幕剪开一个新的时代。2009年6月27日,大约30个国家的元首和高官,聚集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纪念“铁幕”瓦解20周年,并在洪恩和莫克的带领下,重访历史地点,两个人摆出当年的姿势以示纪念。
其实与西欧相邻的,还有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而最先“解冻”的却是匈牙利。
“东欧”这个概念,自古以来是没有的。欧洲的国家,发展了上千年,互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说不清的恩恩怨怨,其中也包括俄罗斯,要么打打杀杀,要么联姻结好,不同时期,结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因为一战以及延续下来的二战,整个欧洲格局在改变,而硬把欧洲分成东、西两部分。从大历史说,这是格局转型调整过程的一段中间形态,从短期说,是二战遗留下来的阶段性历史问题。
不管怎么说,这样的组合,令这些被分隔到东欧阵营的国家,不适应也不情愿,也就一直没有间断过摸索和挣扎。就好像一战之后,欧洲的症结问题还没有解决,于是过了20年和平中带有摩擦的日子,再次爆发了战争。而二战结束到1989年,东欧阵营里还是有种浑身上下不舒服的感觉,也就没有间断过摸索和挣扎。
小国匈牙利为什么可以率先剪开铁幕呢?可以回溯一下历史渊源。
神秘失踪的政府部长
东欧国家和苏联的关系密切,匈牙利也不例外。
斯大林时代,匈牙利政坛上的拉科希集团无视本国的情况,机械照搬苏联经验,结果导致经济下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矛盾尖锐。1951年,开明的纳吉曾被重新起用,选为政治局委员并在1952年11月任命为副总理,以缓解国内的社会矛盾。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随后上台,揭露斯大林大清洗的罪行,停止国内的政治镇压,平反冤假错案,并且尝试经济改革。在中国,这一切被称为“苏修”。
“苏修”也立刻对匈牙利产生了影响。在赫鲁晓夫的干涉下,纳吉被推举为匈牙利政府总理,在匈牙利大胆改革,内容包括提倡社会生活民主,为受害者平反;调整经济发展计划,制订合理的投资政策,少建高炉、地铁,重视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对于农业,纳吉坚持他一贯的主张,宣布“农民可以自由地在私人耕种和集体耕种之间进行选择,可以退出集体农庄”。
“新阶段”的改革政策,很快收到成效,而对立派拉科希一伙,却抓住“社会生活民主”的把柄,到苏联领导人中间大肆活动。不知道究竟是拉科希活动的结果,还是纳吉比“修正主义”走得更远,令苏联感到担心。这一个回合,拉科希取得了“苏修”的支持,把纳吉定为“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代表,纳吉辞去总理职务,并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1955年12月,匈牙利党中央宣布纳吉纠集“反党集团”,拒绝检讨错误,从而开除了纳吉的党籍。
苏联的“修正主义”继续进行着,匈牙利的改革却夭折了。
1955年5月14日,苏联一手缔造了《华沙条约》,明确把匈牙利列入“卫星国”的范畴;同年,奥地利在本国政府和西方国家的努力之下,迫使苏联同意撤军,奥地利成为中立国;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开始“非斯大林化”行动……这一切都给匈牙利带来了希望,要求经济改革的呼声不断。同年6月,波兰的波兹南也爆发了工人起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了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60岁的纳吉被时代推成一名悲情英雄。
纳吉生于1896年6月6日,1918年加入共产党,1944年从苏联回国担任农业部长,1949年,纳吉指出“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必然要以灾难而告终”,就此下台。1953纳吉被重新启用,1955年底再次下台。1956年,当人们迫切期待一个伟大人物出现的时候,纳吉无疑成为众望所归的选择。
1956年10月23日晚上,布达佩斯科技经济大学的学生在广场集会,并且迅速扩大到市民、工人,甚至士兵,20万人聚集在英雄广场,人们自发地推倒了斯大林的雕像,更多的人集结到议会大厦、广播大厦广场,向政府进行和平情愿,没有调度没有组织,几十万人的抗议洪流,呼喊纳吉、呼唤改革。
10月24日,匈共党中央作出决策,当时的总书记格罗留任,纳吉再次出任政府总理,同时禁止示威游行,并且请苏联军队协助维持秩序。政府请另外一个国家的军队镇压本国人民,令人们更加愤怒,形势急转直下,演变成暴动。同时,纳吉开始了他艰难的工作。
10月25日,当时的总书记格罗被免职,卡达尔成为继任总书记。26日讨论改组新政府,27日宣布新政府名单,包括非共产党成员,28日六人主席团接管领导权,纳吉要求与苏军指挥官进行撤军谈判。10月31日,宣布解散劳动人民党,重新组建新的共产党——社会主义工人党。同日,纳吉宣布苏军即将撤退,并向苏联代表提出几项原则:撤军、退出华约组织、准备自由选举……这样的要求,对于当时的苏东阵营来说的确是离经叛道,而对于匈牙利人来说,其实就是一战延续下来的发展要求,人们完全意识不到即将面临的凶险。
接下来发生的事近乎恐怖,几位前往苏联方面谈判的政府部长先后失踪,匈共第一书记卡达尔不知去向,更多的苏军向匈牙利进发。匈牙利广播电台重复播发针对部长的“寻人启事”。
11月4日,经过几个痛苦煎熬的日子,苏军坦克开进布达佩斯,卡达尔回来了,纳吉等人无望地进入了南斯拉夫大使馆寻求避难……
1958年6月16日,纳吉被判处绞刑。处决执行时,纳吉发出了既让人痛心又令人费解的呼声:社会主义的、独立的匈牙利万岁!他始终惦念着社会主义,只是理解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水球队的血战故事
正当布达佩斯闹得如火如荼之时,匈牙利水球队在集训准备参加墨尔本夏季奥运会,为了避开乱局前往捷克斯洛伐克。他们到达澳大利亚的时候,才了解到首都发生的事情,对家人和朋友都十分担心。
奥运会开始,正是匈牙利十月事件被苏军彻底镇压的时候,队员们非常激愤,发誓要用比赛争取国家的尊严。当时,很多西方国家也很同情匈牙利的遭遇,所以,匈牙利水球队参加比赛的时候,观众都给与非常热烈的支持。12月6日,匈牙利队对苏联队,对阵双方,可以用“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来形容。比赛一开始,队员们就控制不住情绪,不断发生拳打脚踢身体碰撞。打到4:0比赛快结束的时候,匈牙利队员扎多尔被苏联队员打伤,被迫退出比赛,观众狂怒了,为了避免骚乱,比赛在还差一分钟结束的时候终止,警察进入场地维持秩序。各大媒体纷纷编发扎多尔受伤的照片,有的报道夸张地说水球馆的水被血染红了。这一事件,后来被称为“水中血战”。
匈牙利水球队在这一届奥运会中,最终卫冕夺冠。而100人的匈牙利奥运代表团有一半人逃往西方。
制度下生存的卡达尔时代
虽然世事存在着因果关系,历史却从来不是一件严丝合缝无懈可击的作品,要分析当年匈牙利人民是否理智不足热情有余,或者纳吉改革是否太过超前,都难有定论。匈牙利人的确因为没有事先周密计划好,而付出了惨痛的、血的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和纳吉在政坛并肩的卡达尔,在取代纳吉之后,把纳吉所推行的许多经济改革政策都悄然无声地保留了下来。虽然随后的政绩,主要归功于卡达尔执政,但和纳吉事件以及匈牙利的民众环境,也有着相当的关联。
卡达尔和匈牙利人,随后意识到了西方和苏联的默契,要脱离当时的苏东阵营是件不可能的事,于是在妥协中寻求生存之道。卡达尔是在苏军的威慑下接管政府的,但是,他颁布的政策却有别于莫斯科。
政治上,卡达尔时代的匈牙利相对宽容,秘密警察相对收敛,文化艺术的管制相对宽松,虽然还是要经过被西方认为不可理喻的审查,但比起当时苏东阵营其他国家的情况都要好。经济方面,卡达尔允许集体农庄的农民保留相当的私有土地,放松对旅游的限制,吸引了很多来自加拿大、美国和西欧的游客,给匈牙利带来大量外汇收入。匈牙利成为“冷战”时期东欧阵营里生活最好的国家之一。
甚至在1990年代全面实行资本主义以后,很多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丧失利益的人,都十分怀念卡达尔时代,也许是这种情绪使然,1994年,匈牙利就选出了前共产党员和恩担任总理。
历史就好像是一座钟摆,左摆摆,右摆摆,在风云突起的变革时代,总是会出现矫枉过正,但别急,因为随之而来的反向自我矫正也从未停止过,但这一切都不会以部分人的利益迫切或是权力欲望为转移,历史自有其进度和规律,就像是匈牙利民族勇敢与智慧的天性,注定了他们会最先撕开“柏林墙”的第一道裂缝。
2009年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很多人关注这个焦点,也有学者、媒体沿途走访“柏林墙”。世界上的“墙”,都是用于防止外面的人进来的,但“柏林墙”却是防止里面的人出去的墙。“柏林墙”的意义也就不止于柏林,而成为整个铁幕的代名。
为了越过柏林墙,发生过很多悲喜交加的感人故事。我脑子浮现最多的是两个情景,一个是东柏林的人从附近的高楼上,往西柏林跳,跳楼不是求死,而是求生,借助跳出来的弧度,落到西柏林那一侧。西柏林的人们发现这个情况以后,还会自动扯起布单,甚至开来汽车,接纳那些素不相识、奋不顾身跳过来的同胞,这真是血肉相连的情感,特别令人心动。
还有一个故事,两个家庭在自家的后院里,悄悄制作了热气球,4个大人4个孩子,藏在热气球里飘出去。热气球只能够调节升降,不能控制方向和速度,需要预测好风向和风力,所以风险还是很大的。而4位家长,决定让孩子也一起冒险,我简直不敢想象大人的心情。他们出发不久,就被军方发现了。于是,气球迅速升高,躲避了射击,待到能量用尽,不得不降落以后,两个家庭甚至不敢确定究竟是落到东面还是西面,整整躲了一天,不敢出来。西柏林的士兵发现他们以后,第一句话就是“出来吧,你们自由了!”
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之前,大批的东德人涌进临近东欧阵营国家的西德使馆,寻求保护,而西德作出非常人性而非外交的决策,接纳所有这些投奔自由的同胞。我们也为他们那个时代而感动不已。
而据我们所知,广泛意义上的“柏林墙”的第一道裂缝,并不在柏林,而在匈牙利和奥地利边境。1989年6月27日,匈牙利外长洪恩和奥地利外长莫克,手举剪刀剪开铁丝网,为东西欧之间的铁幕剪开一个新的时代。2009年6月27日,大约30个国家的元首和高官,聚集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纪念“铁幕”瓦解20周年,并在洪恩和莫克的带领下,重访历史地点,两个人摆出当年的姿势以示纪念。
其实与西欧相邻的,还有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而最先“解冻”的却是匈牙利。
“东欧”这个概念,自古以来是没有的。欧洲的国家,发展了上千年,互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说不清的恩恩怨怨,其中也包括俄罗斯,要么打打杀杀,要么联姻结好,不同时期,结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因为一战以及延续下来的二战,整个欧洲格局在改变,而硬把欧洲分成东、西两部分。从大历史说,这是格局转型调整过程的一段中间形态,从短期说,是二战遗留下来的阶段性历史问题。
不管怎么说,这样的组合,令这些被分隔到东欧阵营的国家,不适应也不情愿,也就一直没有间断过摸索和挣扎。就好像一战之后,欧洲的症结问题还没有解决,于是过了20年和平中带有摩擦的日子,再次爆发了战争。而二战结束到1989年,东欧阵营里还是有种浑身上下不舒服的感觉,也就没有间断过摸索和挣扎。
小国匈牙利为什么可以率先剪开铁幕呢?可以回溯一下历史渊源。
神秘失踪的政府部长
东欧国家和苏联的关系密切,匈牙利也不例外。
斯大林时代,匈牙利政坛上的拉科希集团无视本国的情况,机械照搬苏联经验,结果导致经济下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矛盾尖锐。1951年,开明的纳吉曾被重新起用,选为政治局委员并在1952年11月任命为副总理,以缓解国内的社会矛盾。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随后上台,揭露斯大林大清洗的罪行,停止国内的政治镇压,平反冤假错案,并且尝试经济改革。在中国,这一切被称为“苏修”。
“苏修”也立刻对匈牙利产生了影响。在赫鲁晓夫的干涉下,纳吉被推举为匈牙利政府总理,在匈牙利大胆改革,内容包括提倡社会生活民主,为受害者平反;调整经济发展计划,制订合理的投资政策,少建高炉、地铁,重视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对于农业,纳吉坚持他一贯的主张,宣布“农民可以自由地在私人耕种和集体耕种之间进行选择,可以退出集体农庄”。
“新阶段”的改革政策,很快收到成效,而对立派拉科希一伙,却抓住“社会生活民主”的把柄,到苏联领导人中间大肆活动。不知道究竟是拉科希活动的结果,还是纳吉比“修正主义”走得更远,令苏联感到担心。这一个回合,拉科希取得了“苏修”的支持,把纳吉定为“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代表,纳吉辞去总理职务,并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1955年12月,匈牙利党中央宣布纳吉纠集“反党集团”,拒绝检讨错误,从而开除了纳吉的党籍。
苏联的“修正主义”继续进行着,匈牙利的改革却夭折了。
1955年5月14日,苏联一手缔造了《华沙条约》,明确把匈牙利列入“卫星国”的范畴;同年,奥地利在本国政府和西方国家的努力之下,迫使苏联同意撤军,奥地利成为中立国;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开始“非斯大林化”行动……这一切都给匈牙利带来了希望,要求经济改革的呼声不断。同年6月,波兰的波兹南也爆发了工人起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了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60岁的纳吉被时代推成一名悲情英雄。
纳吉生于1896年6月6日,1918年加入共产党,1944年从苏联回国担任农业部长,1949年,纳吉指出“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必然要以灾难而告终”,就此下台。1953纳吉被重新启用,1955年底再次下台。1956年,当人们迫切期待一个伟大人物出现的时候,纳吉无疑成为众望所归的选择。
1956年10月23日晚上,布达佩斯科技经济大学的学生在广场集会,并且迅速扩大到市民、工人,甚至士兵,20万人聚集在英雄广场,人们自发地推倒了斯大林的雕像,更多的人集结到议会大厦、广播大厦广场,向政府进行和平情愿,没有调度没有组织,几十万人的抗议洪流,呼喊纳吉、呼唤改革。
10月24日,匈共党中央作出决策,当时的总书记格罗留任,纳吉再次出任政府总理,同时禁止示威游行,并且请苏联军队协助维持秩序。政府请另外一个国家的军队镇压本国人民,令人们更加愤怒,形势急转直下,演变成暴动。同时,纳吉开始了他艰难的工作。
10月25日,当时的总书记格罗被免职,卡达尔成为继任总书记。26日讨论改组新政府,27日宣布新政府名单,包括非共产党成员,28日六人主席团接管领导权,纳吉要求与苏军指挥官进行撤军谈判。10月31日,宣布解散劳动人民党,重新组建新的共产党——社会主义工人党。同日,纳吉宣布苏军即将撤退,并向苏联代表提出几项原则:撤军、退出华约组织、准备自由选举……这样的要求,对于当时的苏东阵营来说的确是离经叛道,而对于匈牙利人来说,其实就是一战延续下来的发展要求,人们完全意识不到即将面临的凶险。
接下来发生的事近乎恐怖,几位前往苏联方面谈判的政府部长先后失踪,匈共第一书记卡达尔不知去向,更多的苏军向匈牙利进发。匈牙利广播电台重复播发针对部长的“寻人启事”。
11月4日,经过几个痛苦煎熬的日子,苏军坦克开进布达佩斯,卡达尔回来了,纳吉等人无望地进入了南斯拉夫大使馆寻求避难……
1958年6月16日,纳吉被判处绞刑。处决执行时,纳吉发出了既让人痛心又令人费解的呼声:社会主义的、独立的匈牙利万岁!他始终惦念着社会主义,只是理解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水球队的血战故事
正当布达佩斯闹得如火如荼之时,匈牙利水球队在集训准备参加墨尔本夏季奥运会,为了避开乱局前往捷克斯洛伐克。他们到达澳大利亚的时候,才了解到首都发生的事情,对家人和朋友都十分担心。
奥运会开始,正是匈牙利十月事件被苏军彻底镇压的时候,队员们非常激愤,发誓要用比赛争取国家的尊严。当时,很多西方国家也很同情匈牙利的遭遇,所以,匈牙利水球队参加比赛的时候,观众都给与非常热烈的支持。12月6日,匈牙利队对苏联队,对阵双方,可以用“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来形容。比赛一开始,队员们就控制不住情绪,不断发生拳打脚踢身体碰撞。打到4:0比赛快结束的时候,匈牙利队员扎多尔被苏联队员打伤,被迫退出比赛,观众狂怒了,为了避免骚乱,比赛在还差一分钟结束的时候终止,警察进入场地维持秩序。各大媒体纷纷编发扎多尔受伤的照片,有的报道夸张地说水球馆的水被血染红了。这一事件,后来被称为“水中血战”。
匈牙利水球队在这一届奥运会中,最终卫冕夺冠。而100人的匈牙利奥运代表团有一半人逃往西方。
制度下生存的卡达尔时代
虽然世事存在着因果关系,历史却从来不是一件严丝合缝无懈可击的作品,要分析当年匈牙利人民是否理智不足热情有余,或者纳吉改革是否太过超前,都难有定论。匈牙利人的确因为没有事先周密计划好,而付出了惨痛的、血的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和纳吉在政坛并肩的卡达尔,在取代纳吉之后,把纳吉所推行的许多经济改革政策都悄然无声地保留了下来。虽然随后的政绩,主要归功于卡达尔执政,但和纳吉事件以及匈牙利的民众环境,也有着相当的关联。
卡达尔和匈牙利人,随后意识到了西方和苏联的默契,要脱离当时的苏东阵营是件不可能的事,于是在妥协中寻求生存之道。卡达尔是在苏军的威慑下接管政府的,但是,他颁布的政策却有别于莫斯科。
政治上,卡达尔时代的匈牙利相对宽容,秘密警察相对收敛,文化艺术的管制相对宽松,虽然还是要经过被西方认为不可理喻的审查,但比起当时苏东阵营其他国家的情况都要好。经济方面,卡达尔允许集体农庄的农民保留相当的私有土地,放松对旅游的限制,吸引了很多来自加拿大、美国和西欧的游客,给匈牙利带来大量外汇收入。匈牙利成为“冷战”时期东欧阵营里生活最好的国家之一。
甚至在1990年代全面实行资本主义以后,很多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丧失利益的人,都十分怀念卡达尔时代,也许是这种情绪使然,1994年,匈牙利就选出了前共产党员和恩担任总理。
历史就好像是一座钟摆,左摆摆,右摆摆,在风云突起的变革时代,总是会出现矫枉过正,但别急,因为随之而来的反向自我矫正也从未停止过,但这一切都不会以部分人的利益迫切或是权力欲望为转移,历史自有其进度和规律,就像是匈牙利民族勇敢与智慧的天性,注定了他们会最先撕开“柏林墙”的第一道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