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十九世纪末英国文学界的一部经典现实主义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成功塑造了苔丝这样一位性格温婉柔弱却命运曲折跌宕的农家女子形象,通过生动的人物描绘和细腻的性格刻画,使读者深刻地体会到当时特定历史和社会环境下普通人对于社会不公进行的无奈抗争及悲惨结局。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苔丝 悲剧命运根源
引言
《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和批判主义小说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的代表作之一,作品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美丽善良的英国农村女孩在资本主义大发展的特定时代背景下所经历的种种悲惨遭遇,通过写实的手法和深刻的描绘,撕开了资本主义所崇尚的价值观的伪善外衣,把资产阶级拉下了自欺欺人的道德制高点,将一个普通女孩的命运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变迁紧密融合在一起,控诉了资本主义体制的残酷和缺憾,同时也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同情弱者关爱女性的批判主义态度和人道主义关怀,是十九世纪一部难得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一、解读苔丝凄惨人生
作品的女主人翁苔丝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英国农民家庭里,具备勤劳淳朴、美丽善良等诸多优秀品质,虽然有着些许的贵族血统,但从不引以为傲或自视清高,相反苔丝从小就帮助家里从事辛苦繁忙的务农工作,家里的唯一牲畜被撞死失去经济来源之后,涉世不深的苔丝还主动走出家门长途跋涉到牛奶厂做短工以补贴家用,后来受到恋人抛弃又远离家乡不辞辛苦地去农场打麦,不管从哪方面讲都是一个勤劳美丽的农家女孩。
就是这样一个女孩,从青少年的成长时期开始就遭遇着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不仅从小就品味到生活的艰辛和资产阶级的压迫,还在身体和心灵上受到极大的折磨,失去了少年原本应该拥有的天真烂漫,承担了一个青春少女不堪承受的痛苦。除了生活上的压力,精神上的压力最主要表现在从小被资本主义的阔少爷亚历克斯玷污所造成的心理阴影,以及新婚前夕被爱人安吉尔绝情抛弃的无法弥合的伤痛。正值此时,苔丝的父亲又突然撒手人寰,给苔丝带来了感情和亲情上的沉痛打击,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孩来说这实在是无法承担的伤痛。
而偏偏此时,苔丝再次遇到曾经深深伤害过她的那个亚历克斯,而此时的亚历克斯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名虔诚的传教士。苔丝原本以为能从亚历克斯那里获得宽慰和帮助,没想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原形毕露的亚历克斯再次露出狰狞的嘴脸,在生活的压力和亚历克斯的不断纠缠之下,苔丝被迫与其开始了坎坷的同居生活。命运在苔丝的人生低谷中出现了一丝转机,曾经的爱人安吉尔回到了不列颠,希望与苔丝破镜重圆,殊不知此时的苔丝,在经历了长期的折磨与凌辱之后,遭遇曾经拥有的原本可以天荒地老的感情,将多年以来积攒的怨恨集中到亚历克斯的身上,最终做出了刺杀亚历克斯的惊人举动,自己也被送上了法律的绞刑架,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二、曲折命运原因探究
苔丝的悲惨命运被哈代刻画得淋漓尽致,相信每位读者都会被其曲折经历和悲惨结局所深深触动,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以下几点:
(一) 软弱性格是苔丝悲剧发生的直接诱因
苔丝自身善良软弱的性格使得她在悲剧接二连三地发生之后毫无应对能力,对于种种不公与欺辱更多地采取逆来顺受的消极主义态度,没有努力与不公的人和事情作抗争。首先从小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时候,就采取忍气吞声的态度,不但自己深深地遭受伤害,更为未来事态恶化埋下了祸根。
(二) 伪善强权是苔丝悲剧发生的罪魁祸首
以亚历克斯为代表的伪善强权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罪魁祸首。亚历克斯以本家关系为理由接近苔丝,进而对其作出无理举动,在明知违背苔丝意愿的情况下,反而变本加厉对苔丝进行种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侮辱。在后来以传教士的身份出现的时候,按照常理亚历克斯已经受到宗教精神的洗礼,自身也成为积极的布道者,应当发善心拯救苔丝于生活的困境之中,可亚历克斯更是乘人之危强迫苔丝与其同居,毫无宗教的仁慈包容和人道主义可言,而显露出一个赤裸裸的伪善的资本主义阔少的丑恶嘴脸。
(三)冷酷社会是苔丝悲剧的旁观者和纵容者
以安吉尔和绞刑架为标志的冷酷社会成为苔丝悲剧的旁观者和纵容者。作为苔丝的知心爱人,安吉尔原本应该体现出一个准丈夫对新婚妻子的爱护和包容,他却不顾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毅然决然地抛弃妻子而去,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的鲜明缩影;法官本应惩恶扬善除暴安良,却在苔丝因怨恨杀死亚历克斯之后,无视亚历克斯对其造成的种种伤害而执意要判处苔丝绞刑,体现了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冷酷无情。如果说安吉尔代表了当时的英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人自危的心态的话,那么判处苔丝死刑的法官则是整个社会在资本主义和拜金主义统治下变得冷酷无情的真实写照。与其说苔丝是由于自身经历遭遇了种种不幸,还不如说是当时英国社会中的以亚历克斯为代表的伪善强权和以安吉尔和法官为代表的冷酷社会一手编织了苔丝的曲折人生的悲情剧本,让这样一个如花的青春女子埋没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洪流之中永无翻身之日。
三、深度剖析悲剧根源
如果说,苔丝远离家人独自一人出去打工务农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对传统英国农业造成冲击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那么苔丝在感情上所遭受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就是资本主义价值观泛滥和金钱至上理念给传统道德信仰带来的巨大威胁的体现。如果没有资本主义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对农民生产资料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冲击,那么苔丝这个年龄本应在家中享受家长的呵护和老师的关爱,就不会小小年纪远离家人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就不会因为生活窘迫而被迫寄人篱下被人欺骗感情;如果没有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泛滥和拜金主义的侵蚀,作为苔丝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的牲口就不会被撞死而根本讨不到说法和赔偿,也不会出现苔丝在遭遇数次感情欺骗和背叛之后,不但得不到怜悯和帮助反而被社会所谓的主流人群嫌弃成为一名道德低下作风败坏的女子。
正如哈代在其他现实主义作品中所揭示的那样,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所崇尚的以金钱为价值导向的虚伪的上流社会价值观,凡是传统意义上的诚信、善良、勤劳等优秀品质在面对资本主义价值观大潮的冲击下都显得那么的脆弱和无助,苔丝的悲惨命运从微观层面说是个人涉世不深而受到的欺辱性的待遇,从宏观层面上则可以理解成是传统价值信仰体系在面对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冲击下的苍白无助的一个个体缩影。苔丝的命运不是一个单独的例子,而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和拜金主义价值观席卷下的一群传统道德守望者的苍白呐喊,这代表了一个英国社会底层民众群体的呼喊,这是一个庞大而又无力的人群,最终被淹没在资本主义的浪潮中杳无音信,走向自己命运的绞刑架。这个绞刑架,绝不是千千万万苔丝们所期许的,而是所谓资本主义主流阶层给普通善良民众所强加的生活方式及扭曲的金钱价值观构成的。
结语
哈代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夸张而真实的表达方式和极具张力的情节安排,将十九世纪一个普通英国农民家庭的女儿所遭遇的悲惨经历表现得淋漓尽致,揭开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虚伪面纱,以悲剧结尾引发读者反思,而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的严厉批判直指根源大快人心,不失为一部永久流传的现实主义与批判主义的经典作品。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于冬梅.苔丝的悲剧的性格起源及其社会镜像.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6).
[3]吴笛.哈代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6.
[4]弗洛姆著.李健鸣译.爱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5]左燕茹.《苔丝》中爱的缺失与异化[J].山花,2010(14):123-124.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苔丝 悲剧命运根源
引言
《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和批判主义小说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的代表作之一,作品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美丽善良的英国农村女孩在资本主义大发展的特定时代背景下所经历的种种悲惨遭遇,通过写实的手法和深刻的描绘,撕开了资本主义所崇尚的价值观的伪善外衣,把资产阶级拉下了自欺欺人的道德制高点,将一个普通女孩的命运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变迁紧密融合在一起,控诉了资本主义体制的残酷和缺憾,同时也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同情弱者关爱女性的批判主义态度和人道主义关怀,是十九世纪一部难得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一、解读苔丝凄惨人生
作品的女主人翁苔丝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英国农民家庭里,具备勤劳淳朴、美丽善良等诸多优秀品质,虽然有着些许的贵族血统,但从不引以为傲或自视清高,相反苔丝从小就帮助家里从事辛苦繁忙的务农工作,家里的唯一牲畜被撞死失去经济来源之后,涉世不深的苔丝还主动走出家门长途跋涉到牛奶厂做短工以补贴家用,后来受到恋人抛弃又远离家乡不辞辛苦地去农场打麦,不管从哪方面讲都是一个勤劳美丽的农家女孩。
就是这样一个女孩,从青少年的成长时期开始就遭遇着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不仅从小就品味到生活的艰辛和资产阶级的压迫,还在身体和心灵上受到极大的折磨,失去了少年原本应该拥有的天真烂漫,承担了一个青春少女不堪承受的痛苦。除了生活上的压力,精神上的压力最主要表现在从小被资本主义的阔少爷亚历克斯玷污所造成的心理阴影,以及新婚前夕被爱人安吉尔绝情抛弃的无法弥合的伤痛。正值此时,苔丝的父亲又突然撒手人寰,给苔丝带来了感情和亲情上的沉痛打击,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孩来说这实在是无法承担的伤痛。
而偏偏此时,苔丝再次遇到曾经深深伤害过她的那个亚历克斯,而此时的亚历克斯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名虔诚的传教士。苔丝原本以为能从亚历克斯那里获得宽慰和帮助,没想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原形毕露的亚历克斯再次露出狰狞的嘴脸,在生活的压力和亚历克斯的不断纠缠之下,苔丝被迫与其开始了坎坷的同居生活。命运在苔丝的人生低谷中出现了一丝转机,曾经的爱人安吉尔回到了不列颠,希望与苔丝破镜重圆,殊不知此时的苔丝,在经历了长期的折磨与凌辱之后,遭遇曾经拥有的原本可以天荒地老的感情,将多年以来积攒的怨恨集中到亚历克斯的身上,最终做出了刺杀亚历克斯的惊人举动,自己也被送上了法律的绞刑架,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二、曲折命运原因探究
苔丝的悲惨命运被哈代刻画得淋漓尽致,相信每位读者都会被其曲折经历和悲惨结局所深深触动,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以下几点:
(一) 软弱性格是苔丝悲剧发生的直接诱因
苔丝自身善良软弱的性格使得她在悲剧接二连三地发生之后毫无应对能力,对于种种不公与欺辱更多地采取逆来顺受的消极主义态度,没有努力与不公的人和事情作抗争。首先从小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时候,就采取忍气吞声的态度,不但自己深深地遭受伤害,更为未来事态恶化埋下了祸根。
(二) 伪善强权是苔丝悲剧发生的罪魁祸首
以亚历克斯为代表的伪善强权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罪魁祸首。亚历克斯以本家关系为理由接近苔丝,进而对其作出无理举动,在明知违背苔丝意愿的情况下,反而变本加厉对苔丝进行种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侮辱。在后来以传教士的身份出现的时候,按照常理亚历克斯已经受到宗教精神的洗礼,自身也成为积极的布道者,应当发善心拯救苔丝于生活的困境之中,可亚历克斯更是乘人之危强迫苔丝与其同居,毫无宗教的仁慈包容和人道主义可言,而显露出一个赤裸裸的伪善的资本主义阔少的丑恶嘴脸。
(三)冷酷社会是苔丝悲剧的旁观者和纵容者
以安吉尔和绞刑架为标志的冷酷社会成为苔丝悲剧的旁观者和纵容者。作为苔丝的知心爱人,安吉尔原本应该体现出一个准丈夫对新婚妻子的爱护和包容,他却不顾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毅然决然地抛弃妻子而去,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的鲜明缩影;法官本应惩恶扬善除暴安良,却在苔丝因怨恨杀死亚历克斯之后,无视亚历克斯对其造成的种种伤害而执意要判处苔丝绞刑,体现了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冷酷无情。如果说安吉尔代表了当时的英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人自危的心态的话,那么判处苔丝死刑的法官则是整个社会在资本主义和拜金主义统治下变得冷酷无情的真实写照。与其说苔丝是由于自身经历遭遇了种种不幸,还不如说是当时英国社会中的以亚历克斯为代表的伪善强权和以安吉尔和法官为代表的冷酷社会一手编织了苔丝的曲折人生的悲情剧本,让这样一个如花的青春女子埋没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洪流之中永无翻身之日。
三、深度剖析悲剧根源
如果说,苔丝远离家人独自一人出去打工务农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对传统英国农业造成冲击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那么苔丝在感情上所遭受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就是资本主义价值观泛滥和金钱至上理念给传统道德信仰带来的巨大威胁的体现。如果没有资本主义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对农民生产资料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冲击,那么苔丝这个年龄本应在家中享受家长的呵护和老师的关爱,就不会小小年纪远离家人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就不会因为生活窘迫而被迫寄人篱下被人欺骗感情;如果没有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泛滥和拜金主义的侵蚀,作为苔丝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的牲口就不会被撞死而根本讨不到说法和赔偿,也不会出现苔丝在遭遇数次感情欺骗和背叛之后,不但得不到怜悯和帮助反而被社会所谓的主流人群嫌弃成为一名道德低下作风败坏的女子。
正如哈代在其他现实主义作品中所揭示的那样,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所崇尚的以金钱为价值导向的虚伪的上流社会价值观,凡是传统意义上的诚信、善良、勤劳等优秀品质在面对资本主义价值观大潮的冲击下都显得那么的脆弱和无助,苔丝的悲惨命运从微观层面说是个人涉世不深而受到的欺辱性的待遇,从宏观层面上则可以理解成是传统价值信仰体系在面对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冲击下的苍白无助的一个个体缩影。苔丝的命运不是一个单独的例子,而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和拜金主义价值观席卷下的一群传统道德守望者的苍白呐喊,这代表了一个英国社会底层民众群体的呼喊,这是一个庞大而又无力的人群,最终被淹没在资本主义的浪潮中杳无音信,走向自己命运的绞刑架。这个绞刑架,绝不是千千万万苔丝们所期许的,而是所谓资本主义主流阶层给普通善良民众所强加的生活方式及扭曲的金钱价值观构成的。
结语
哈代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夸张而真实的表达方式和极具张力的情节安排,将十九世纪一个普通英国农民家庭的女儿所遭遇的悲惨经历表现得淋漓尽致,揭开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虚伪面纱,以悲剧结尾引发读者反思,而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的严厉批判直指根源大快人心,不失为一部永久流传的现实主义与批判主义的经典作品。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于冬梅.苔丝的悲剧的性格起源及其社会镜像.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6).
[3]吴笛.哈代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6.
[4]弗洛姆著.李健鸣译.爱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5]左燕茹.《苔丝》中爱的缺失与异化[J].山花,2010(1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