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更好地控制、管理和使用随机性较大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需求波动较大的负载,文章对光储直流微电网系统内不同的变换器提出不同控制策略,通过不同控制策略控制变换器协调运行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利用基于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的互补特性设计了级联的拓扑结构组成混合储能系统,使系统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并将系统分为多个运行模式,在所提控制策略下系统在多个模式间实现平滑稳定切换。最后对运行中出现的分布式光伏电源输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控制、管理和使用随机性较大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需求波动较大的负载,文章对光储直流微电网系统内不同的变换器提出不同控制策略,通过不同控制策略控制变换器协调运行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利用基于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的互补特性设计了级联的拓扑结构组成混合储能系统,使系统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并将系统分为多个运行模式,在所提控制策略下系统在多个模式间实现平滑稳定切换。最后对运行中出现的分布式光伏电源输出波动和负载变化情况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有效抑制系统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和优化混合储能的运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佛教在西藏经历了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发展阶段。吐蕃时期的佛教在西藏历史上处于初步传播时期,尚未形成鲜明的西藏本土特点。到了后弘期,佛教开始形成不同的传承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几个教派,开始融入诸多西藏本土特点和因素,从而逐渐形成了藏传佛教。文章提出教派的形成是佛教在西藏顺应社会局势变化之结果,并从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加以论证;另外文中提出了教派形成所彰显的三大本土特点,即创始人有僧有
藏传佛教的关公信仰,是汉满蒙藏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典型。明万历年间,关公信仰开始被女真人接受,并进入其萨满神明体系,成为著名的“战神”和“护国神”。清朝建立之后,在“大兴黄教”的政治背景之下,又将关公信仰纳入藏传佛教,成为藏传佛教神灵。关公信仰进入藏传佛教的路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随着清王朝在西藏地方及周边地区的军事行动,以“战神”和“护国神”的身份起到战争取胜、保境安民的作用;二是随着蒙古僧侣的弘法活
从一部15世纪的传记中有关“苯教徒”的描述出发,可以详细探讨在当时的宗教氛围中以及特别的佛教叙事的语境中,该术语意味着什么。贡塘“公主”曲吉准玛(1422—1455)的传记描述了在其早期生活中与苯教徒的一系列冲突。在违背其意愿的情况下,她嫁给了南部拉堆“王国”的“王子”,后者被认为是苯教活动的热心支持者。最终她离开了其丈夫,成为了一名尼姑,后来成为了第一世桑顶·多吉帕姆。在这部其圆寂后不久撰写的传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为解决乡村治理面临的基层组织体系有待优化、组织动员能力有所弱化、干部人才队伍加速流失、集体增收路径难以持续等问题,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探索成立新型农村社区党委(一委),设立党建工作站、文明实践站(两站)和便民服务、产业发展、生态优居、网格治理、富民增收等专职岗位(五岗),推动实体化运行,
扎塘寺壁画在11世纪卫藏艺术环境中存在“孤立性”:扎塘寺壁画所代表的“波罗—中亚”艺术风格在11世纪卫藏并不具备普遍性。它与11世纪出现在卫藏的大昭寺壁画与唐卡遗存,时空背景相同却缺乏可比性,造型风格也明显不同;即使是被认为关系密切的夏鲁寺壁画,彼此之间也缺乏直接的关联性。从图像学角度分析,扎塘寺壁画至少占60%以上的艺术因素均与吐蕃王朝后期流行于敦煌中唐时期的“吐蕃—波罗”艺术样式相关,但二者在
宅基地作为农村社会的一项主要资源,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出现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逐渐非农化、农村人口城镇购房等现象,使得农村出现大量的闲置宅基地。与此同时,宅基地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完善的宅基地管理制度体系尚未建成,宅基地流转优化利用缺乏等因素更加加剧了农村宅基地的闲置问题,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可
喀尔喀蒙古一世哲布尊丹巴在卫藏学习佛法和医方明等,受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喇嘛的委派返回喀尔喀弘传佛法,著书立说、模仿梵文创制索永布文字、翻译和刻版佛教经典、创作各种佛教艺术作品,为蒙藏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哲布尊丹巴以艺术家身份受到学界关注已久,尤其以其精美的金铜造像闻名。他的传记等相关文献记录了部分存世作品,亦提到一些未存世作品题材,他不仅铸佛像、绘唐卡,还建造不同时期不同样式的“大库伦”。文章全
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资源利用越来越多,各种资源的生产和使用都会不同程度地给环境带来污染,施工过程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绿色施工理念的提出和相关政策规范的出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各地的政策执行情况千差万别,收到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2021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建办质[2021]9号),首次提出了绿色建造的理念。笔者分析了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