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趣味数学课堂构建的思考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Des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是学习的动力。对于抽象的小学数学知识而言,兴趣更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老师。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教师都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然而由于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缺失,误解,造成了有的数学课堂片面追求低俗、狭隘的教学情趣,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那么如何构建有趣的数学课堂呢?下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寻找合适的趣源,符合学生由“外在趣”向“内在趣”升华的发展规律
  选择兴趣源的角度上,应变“外在趣”为“内在趣”,把学生对外在学习因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来,提升数学兴趣的深刻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课始,我便以一首儿歌讨论开始:“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学生同桌互说后,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一句话就把这儿歌概括进去吗?最后学生说出:“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以风趣的儿歌作为学生的素材,学生在素材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中切身体验数学中的奥妙。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亲自体验规律的形成与论证过程,变静态数学为动态数学,因此,后面的结果水到渠成。这种激趣的方法远比借助色彩鲜艳的课件、好听的童话故事、令人羡慕的奖品有效得多,因为它产生的数学兴趣更加深刻、持续,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
  二、正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由“接受趣”向“创造趣”过渡
  只有学生自己创造的,感受才深刻,才能真正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应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创造者。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教师仅把学生看成数学知识的建构者,重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而对于数学学习兴趣的孕发,却忽略了学生是创造者的角色,或依靠教师的讲解、或通过媒体的演示、或凭借个体的表演等方式,把学生置于“接受者”的角色,导致数学学习兴趣的引发,如同隔靴搔痒,一厢情愿,难以引发全体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应正视学生的主体角色,通过教师、环境、媒体等外在力量,促成学生积极通过自己的活动亲身去创造“趣”、发现“趣”,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兴趣的缔造者,这样就能提升学生参与数学“再创造”活动的力度。
  例如,在教學“小数除法”后,我便出示一题让学生判断:7.69÷0.23商33时,余数是:A.0.01;B.10;C.1;D.0.1。学生进行计算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答案B,还振振有词地说“算理充分”。教师不动声色,让学生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行检验,马上发现计算错了,错在哪里呢?学生双眉紧锁,陷入了沉思之中。教师因势利导,再一次向学生提出“商不能大于除数”这一运算规律,学生跃跃欲试,情绪高涨极了,真正认识到了掌握数学基本概念的重要性。这里,没有课件的艳丽演示,没有情境的现实演绎,没有教师的生动讲解,有的是学生亲自实践与创造,但却引发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收到了“此时无痕胜有痕”的显著效果。
  三、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让趣味性由“生活趣”向“数学趣”拓展
  从引发学习兴趣的情境而言,只要能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进而产生学习兴趣的,就是好情境。然后在新课标的“生活数学观”指导下,以境生趣又走向了片面追求生活情境,冷落数学情境的极端,以至于创设的教学情境牵强附会,大大降低了创境生趣的实效。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课始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有的教师以生活情境为依托,通过呈示“商店有一批苹果,上午卖出1/2,下午卖出1/3”等信息,让学生编题引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式。而有的教师则通过数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让学生口算1/6+2/6、2/4-1/4、2/8+4/8、5/10-4/10等算式,回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法则后,把上述算式中的部分分数约简,成为1/6+1/3、1/2-1/4、1/4+1/2、1/2-2/5等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新算式,再让学生想想这些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该怎样计算呢?很明显,后者自然生成的“数学趣”明显地优于前者简单拼凑的“生活趣”,因为后者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通过约简,展现了异分母分数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接置于问题情境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巧妙设置教学各环节趣点,由“局部趣”向“整体趣”融合
  教师要把握认知与兴趣时刻相伴随的特点,灵活地根据学情表现,及时调控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重视局部的激发,而且得到全程式“保鲜”,不褪色,成为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的“催化剂”。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全课以丁丁三人过春节给老师拜年为线索,引发、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始,通过“6个橘子分成三份,可以怎样分?”的“分橘子”情境,让学生参与“平均分”概念的探索,实现“课伊始,趣已生”;在课中,通过“一盒汤圆分成4碗,可以怎样平均分?”的“分汤圆”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平均分”方法多样化的“再创造”,达到“课正行,趣正浓”;课尾,通过“放烟花”(烟花喷出除法算式,用手指表示平均分的结果)、“做游戏”(8个小朋友做游戏,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人?)“分年糕”(一盒年糕刚好可以分给三人,这盒年糕一共有多少块?)等富有情趣的练习,让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巩固与应用,促成“课在续,趣亦升”;课未,通过“一块年糕可以平均分给两人吗,每人得多少?”延伸性问题,实现“课虽毕,趣犹存”,从而使“趣”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让数学课堂因情趣而充满生机与活力。
  总之,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唤起意识,改变态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其他文献
多普勒心肌组织成像技术(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是将多普勒频移原理应用于心肌组织,从而获得关于心肌组织运动速度、方向、时间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直观的来分析心脏功
【摘 要】从一个高中体育教育者的角度出发,了解如何提高篮球训练质量,如何进行高效的教学模式,如何提升篮球运动员的体育素质,这些是体育老师一直探索的目标,所以本文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来展开对于高中体育篮球训练策略的讨论,以期极大的提高篮球运动员的训练能力。  【关键词】高中体育;篮球;训练策略  篮球运动广受学生们的青睐并且伴随着教育的不断的改革,篮球也一点点的融入了高中体育的学习课程中。从一个高中体
介绍数话兼容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的集中控制与管理方式。
对于施行全麻的手术患儿,在术后苏醒过程中,常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相应地带来许多不安全隐患,易发生坠床、引流管脱落、静脉输液针脱落、输液外渗、胃肠减压管脱出、意外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发病特点,提高贲门癌的检出率.方法对回族患者中102例贲门癌的纤维胃镜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中男∶女=6.3∶1,发病年龄平均58.7岁,50岁以上
【摘 要】如今安徽阜阳教育界中开展了如火如荼的高效课堂改革,而高效课堂强调的是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高效课堂主要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整合起来的高效“舞台剧”。高效课堂的目的,主要是指根据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而结合学生的主体性,达到高效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政治教学;教师;高效课堂  笔者结合本人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主要就高效课堂下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各位同仁交流下自己的心得:  一
【摘 要】课堂作业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要素,同时其数学课堂作业的指导也成为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开展课堂作业指导应该紧扣学生主体地位、注重能力训练、遵循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实现课堂作业指导深入推进、取得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指导;思考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需要通过数学作业的完成来进行展示和表现,教师课堂讲解的效能需要借助于数学作业来进行展现和表示。教育构
1 临床资料2例均为65岁,男性.初诊时均以进行性乏力、嗜睡,伴双侧面颊部及双踝部浮肿为主诉.例1来诊时已有乏力、嗜睡50天伴厌食、腹胀.既往有慢性迁延性肝炎十余年,无手术及
【摘 要】我们在学习物理常遇到很多题目是可以开发发散思维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当我们将所学的知识串联成一个系统的网络后,对于知识本身的掌握程度也会出现一定的分歧。一题多解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更加熟悉去掌握、理解有关物理学原理,让解题方法变得更灵活,有利于激发起我们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高中物理;一题多解;应用  物理其实并不难学,关键在于我们要掌握好方法。还有就是要学会发散思维
【摘 要】高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较强。学生要掌握高中生物知识,需要借助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脑海中形成知识框架,这样就能将知识通过层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示意图表示出来,学生巩固和复习生物知识更方便,效率更高。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析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应用对比教学实验,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应用对比;教学实验  前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