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想要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积累,也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核心素养养成是当前的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培养也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在其中渗透核心素养目标,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能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现状,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目标的有效路径,旨在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91-01
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不断得到突破,阅读教学活动质量得到了提升,我们距离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不断接近。但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依然会发现很多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制定上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积极扩展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契机,使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促进教學手段的多元化发展,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以及合作能力提升提供契机。
一、深入挖掘教材,设计趣味内容
尽管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作出相应地方调整,但这并不影响传统的教学目标实现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依托教材,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为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1]。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除了要指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生字、生词等基础知识,还应该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情感内涵,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趣味性课堂。例如,在教学《带刺的朋友》时,我就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些有关刺猬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结合观察结果,返回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体现作者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喜爱之情。同时,我们要让学生也获得对自然事物的真实体验,并受到文章内容的情感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和领悟能力。
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教学,发展语文思维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为学生的语文思维的发展提供契机。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状态的转变,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机会[2]。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内动力的驱使下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不断取得进步。例如,在教学《掌声》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由易到难地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初读课文,“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精读课文,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②课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循序渐进理解人物形象。
三、开展合作交流,增强学生自信心
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不断互动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也要不断突出师生和生生互动,构建符合小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成长、相互帮助,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懂得了分享,也建立了学习信心,这对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大有裨益[3]。比如笔者在教学课文《秋天的雨》过程中,就针对文章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合作探讨“秋天的雨”具体是什么样子?你喜欢秋天的雨吗?它有怎样的特点?尽管这些问题具有一定难度,但是正好为小学生提供了探讨、交流的契机,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欲望。除了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还要对思维状态单一的孩子予以规范性引导,带动他们思考,把孩子们的潜在素质激发出来。通过沟通与探讨,让每一个人都积极思考,在下一节课课堂上主动发言,孩子们的自信心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不敢说的变得更加勇敢,不会说的变得更加主动。
四、基于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体验式课堂
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素养教学也可被看作“体验式教学”,对外界事物采取身临其境的体验摸索,更能让学生直观感知语文教学的魅力[4]。比如,识字课文《金色的草地》的讲解过程,可以设置“体验式教学模式”,本节课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教学难点: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此外,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基于此笔者要求学生让学生按照课文思路,写观察笔记,解释草地变成金色的原因。将知识内容与场景体验联系起来,寓教于乐,学生放松了,整体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结束语
综上,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目标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小学课程教学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提升,并积极学习新课程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应用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笔者试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素养的途径,以上研究观点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成国.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17,22(20):223-225.
[2]陈海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6,(21):255-256.
[3]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21-24.
[4]胡晓容.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2):19-20.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91-01
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不断得到突破,阅读教学活动质量得到了提升,我们距离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不断接近。但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依然会发现很多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制定上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积极扩展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契机,使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促进教學手段的多元化发展,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以及合作能力提升提供契机。
一、深入挖掘教材,设计趣味内容
尽管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作出相应地方调整,但这并不影响传统的教学目标实现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依托教材,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为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1]。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除了要指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生字、生词等基础知识,还应该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情感内涵,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趣味性课堂。例如,在教学《带刺的朋友》时,我就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些有关刺猬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结合观察结果,返回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体现作者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喜爱之情。同时,我们要让学生也获得对自然事物的真实体验,并受到文章内容的情感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和领悟能力。
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教学,发展语文思维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为学生的语文思维的发展提供契机。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状态的转变,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机会[2]。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内动力的驱使下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不断取得进步。例如,在教学《掌声》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由易到难地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初读课文,“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精读课文,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②课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循序渐进理解人物形象。
三、开展合作交流,增强学生自信心
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不断互动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也要不断突出师生和生生互动,构建符合小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成长、相互帮助,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懂得了分享,也建立了学习信心,这对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大有裨益[3]。比如笔者在教学课文《秋天的雨》过程中,就针对文章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合作探讨“秋天的雨”具体是什么样子?你喜欢秋天的雨吗?它有怎样的特点?尽管这些问题具有一定难度,但是正好为小学生提供了探讨、交流的契机,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欲望。除了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还要对思维状态单一的孩子予以规范性引导,带动他们思考,把孩子们的潜在素质激发出来。通过沟通与探讨,让每一个人都积极思考,在下一节课课堂上主动发言,孩子们的自信心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不敢说的变得更加勇敢,不会说的变得更加主动。
四、基于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体验式课堂
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素养教学也可被看作“体验式教学”,对外界事物采取身临其境的体验摸索,更能让学生直观感知语文教学的魅力[4]。比如,识字课文《金色的草地》的讲解过程,可以设置“体验式教学模式”,本节课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教学难点: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此外,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基于此笔者要求学生让学生按照课文思路,写观察笔记,解释草地变成金色的原因。将知识内容与场景体验联系起来,寓教于乐,学生放松了,整体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结束语
综上,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目标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小学课程教学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提升,并积极学习新课程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应用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笔者试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素养的途径,以上研究观点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成国.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17,22(20):223-225.
[2]陈海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6,(21):255-256.
[3]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21-24.
[4]胡晓容.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