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一动,音乐在其中,快乐在其中!
十九世纪初叶,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就提出了著名而又有成效的“体态律动学”,他主张以身体(包括全身肢体及各种器官)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和培养韵律节奏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以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从而达到欣赏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我校“培养学生技能,挖掘学生潜能”校本教研的实践中,我在不断摸索中发现,在小学低段的音乐教学中,以唱游律动为主要教学突破口,以培养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为主要目标,强调简单而又活波的节奏,表现生动形象的身体动作,激发学生热情和心灵的冲动,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節奏游戏,开启内心音乐之感
对于比较简单的歌曲,让学生在边哼边唱中合着节拍节奏,用手拍击大腿,或者用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练习时,我让孩子们先用比较能干的右手,再换用不太听话的左手,然后左右手交替练习,最后让孩子们试着左右手同时并举。在学习一些新东西时,我会借助身体动作将重难点简单化:比如在二年级刚刚接触四分休止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用“da”准确的读出这一拍,再用手划拍、头划拍、拍手的“动”方式表达一拍,最后确定用双手摊开表达四分休止符一拍的时值,这样一步一步的导入前进,学生既能准确的把我时值,又准确的领悟了休止符的无声无息。对于学生们已经比较熟悉的乐曲,我便启发诱导他们边听边哼边击拍,同时引导孩子们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他感受到的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寻觅出潜在的乐感,之后设计相应的体态律动,并“动随心生”的表演。这样,听、哼、划、说、动的学习方法,孩子们把握节奏效率高,对建立准确牢固的内心节奏起到很好的作用,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不是枯燥的说教,音乐在“动”中,“动”在快乐中!
二:唱游律动,提升美育艺术素质
体态律动教学,须由身体的全部介入。每教一首新歌,还有教材上的唱游、音乐游戏、集体舞等内容,设计编配出具有舞蹈形象美、韵律美的体态动作,让音乐与律动的体态。音乐与舞蹈更加有机的结合,比如在学习《金孔雀轻轻跳》这一课时,在复习完集体舞《深林之歌》、《老水牛角弯弯》、《闪烁的小星》等之后,随着录音,老师在讲台上跳起了优美婀娜的傣族舞蹈,歌曲的情绪和内容昭然若揭。待学生学会歌曲之后,我启发孩子们自编动作舞蹈,并小组交流学习,再在老师的协助下完善更加优美的体态,学生跳得是津津有味,美在韵律中绽放!乐在音乐中沉醉!
三:随心而动,感染心灵别致创意
而有的歌曲,我是主张孩子们完全自主式律动的。比如《种瓜》、《理发师》等劳动类歌曲,作为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劳作的一些基本动作孩子们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像这样的歌曲律动,我是放手孩子们完全自编自演的,还包括自编段落歌词,分角色表演等,《种瓜》的孩子们可以种出南瓜西瓜冬瓜甚至“北瓜”,享受理发的同学打起了呼噜,这样的创意实际上是我们这些成人想不到的,所以,放手是另一种成功。有道是:扶着是为了放开,放开是扶着终极目标。这样的体验,是孩子们快乐的极致,心随乐动,我随心动,音乐与快乐和我们同在!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适当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手段,且时时融入趣味性、多样性、创意性的因素。那么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活跃,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起来,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动作的协调性,有效地打破了压抑沉闷的教学空间,学生通过听、唱、舞、动的主动积极参与,音乐技能与潜能必将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十九世纪初叶,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就提出了著名而又有成效的“体态律动学”,他主张以身体(包括全身肢体及各种器官)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和培养韵律节奏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以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从而达到欣赏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我校“培养学生技能,挖掘学生潜能”校本教研的实践中,我在不断摸索中发现,在小学低段的音乐教学中,以唱游律动为主要教学突破口,以培养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为主要目标,强调简单而又活波的节奏,表现生动形象的身体动作,激发学生热情和心灵的冲动,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節奏游戏,开启内心音乐之感
对于比较简单的歌曲,让学生在边哼边唱中合着节拍节奏,用手拍击大腿,或者用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练习时,我让孩子们先用比较能干的右手,再换用不太听话的左手,然后左右手交替练习,最后让孩子们试着左右手同时并举。在学习一些新东西时,我会借助身体动作将重难点简单化:比如在二年级刚刚接触四分休止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用“da”准确的读出这一拍,再用手划拍、头划拍、拍手的“动”方式表达一拍,最后确定用双手摊开表达四分休止符一拍的时值,这样一步一步的导入前进,学生既能准确的把我时值,又准确的领悟了休止符的无声无息。对于学生们已经比较熟悉的乐曲,我便启发诱导他们边听边哼边击拍,同时引导孩子们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他感受到的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寻觅出潜在的乐感,之后设计相应的体态律动,并“动随心生”的表演。这样,听、哼、划、说、动的学习方法,孩子们把握节奏效率高,对建立准确牢固的内心节奏起到很好的作用,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不是枯燥的说教,音乐在“动”中,“动”在快乐中!
二:唱游律动,提升美育艺术素质
体态律动教学,须由身体的全部介入。每教一首新歌,还有教材上的唱游、音乐游戏、集体舞等内容,设计编配出具有舞蹈形象美、韵律美的体态动作,让音乐与律动的体态。音乐与舞蹈更加有机的结合,比如在学习《金孔雀轻轻跳》这一课时,在复习完集体舞《深林之歌》、《老水牛角弯弯》、《闪烁的小星》等之后,随着录音,老师在讲台上跳起了优美婀娜的傣族舞蹈,歌曲的情绪和内容昭然若揭。待学生学会歌曲之后,我启发孩子们自编动作舞蹈,并小组交流学习,再在老师的协助下完善更加优美的体态,学生跳得是津津有味,美在韵律中绽放!乐在音乐中沉醉!
三:随心而动,感染心灵别致创意
而有的歌曲,我是主张孩子们完全自主式律动的。比如《种瓜》、《理发师》等劳动类歌曲,作为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劳作的一些基本动作孩子们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像这样的歌曲律动,我是放手孩子们完全自编自演的,还包括自编段落歌词,分角色表演等,《种瓜》的孩子们可以种出南瓜西瓜冬瓜甚至“北瓜”,享受理发的同学打起了呼噜,这样的创意实际上是我们这些成人想不到的,所以,放手是另一种成功。有道是:扶着是为了放开,放开是扶着终极目标。这样的体验,是孩子们快乐的极致,心随乐动,我随心动,音乐与快乐和我们同在!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适当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手段,且时时融入趣味性、多样性、创意性的因素。那么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活跃,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起来,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动作的协调性,有效地打破了压抑沉闷的教学空间,学生通过听、唱、舞、动的主动积极参与,音乐技能与潜能必将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