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农村学校师资现状,总结了农村学校解决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说课 磨课 品课 论课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05-02
1. 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给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广大农村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农村学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薄弱、班级人数过多、实验条件较差等,制约着新课程计划的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今后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名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1],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作为农村学校,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靠自身的努力寻找出路,破解束缚新课改推进的瓶颈,是不二选择。
2.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现状
受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偏低,工作量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普遍不够稳定,流失比较严重,是目前造成农村地区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主要原因。工作上有起色,业务上比较成熟的骨干教师,不断地流向城区和沿海地区,大学毕业生也不愿意来,于是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不得不从初中选拔部分教师来高中任教,初中就从小学选拔部分教师来初中,这种“层层拔高”的现象,把原本合格的教师也变得不合格了,造成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下滑,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地区学校新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
3. 农村高中解决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途径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地处农村地区的区级普通二类高中,学校通过打造“说课、磨课、品课和论课”这一教研平台来解决师资力量薄弱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1 说课活动
说课,即同组教师集体备课。说课活动,可以让本组教师能够在教学上优势互补,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每次说课,备课组长组织,主说人主讲,全组教师参与,使说课在组织上得到落实;每次的说课内容,备课组提前一周通知大家各自备课,说课时,主讲人说完后,其他教师逐一补充,从而使说课在内容上得到充实。每次说课,老师们,特别是主讲人都把它当作是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所以准备都很充分,大家都“说有所得”, 特别是对年轻新手的快速成长帮助很大。
3.2 磨课活动
磨课,即打造课型。如果说“说课活动”是集备课组之力打造“每节课”的话,那么“磨课”是集教研组之力打造“每类课”。学校专门设立了两个 “磨课室”,每学期开学,教务处统一排定全校教师的磨课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到磨课室授课。课后对照课堂录像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向教务处提交最终的研讨结果。对于每种课型,学校都要求教研组进行“一课多讲”,和“一人多课”的反复演练与揣摩,探索出适应本校师生的高效课型模式。记得在2009年开始试行磨课制度的时候,许多教师抵触情绪很大,抱怨“磨课”是“磨人”。但是通过坚持磨课活动,两年下来,不仅教师们都习以为常,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老师们每年在各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和级别逐年增加。
3.3 论课活动
“论课”就是打破学科界限,通过不同学科教师的“大家杂谈”来相互借鉴。学校专门开辟了“精一讲坛”,同时还开辟了内部交流刊物《精一教育研究》和《精一教育文摘》。教务处在一定时期内,拟定不同主题,由各学科推选本组教师代表走上“精一讲坛”,对本组的新思维、新理念或新课型等,进行交流或者大比武,有时学校也外请一些名师或专家走进“精一讲坛”。在交流中,跨学科知识间的碰撞往往也会产生灵感。例如,在观摩一堂物理展示课时,受物理中“杠杆原理”的启发,一位化学教师将它迁移到化学仪器读数的“误差分析”上,使得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让这个一直以来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问题迎刃而解,并将它整理为“利用物理中的杠杆原理进行化学误差分析”一文,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2009年第37期。
3.4 品课活动
“品课”就是要走出校门,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争取使学校的软实力能够跨越式的发展。学校为教师搭建“品课平台”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学校尽力承接一些各级的优质课比赛,以供全体教师观摩;另一种是尽可能地选派一些骨干教师出去学习,然后发挥“辐射”作用。例如每次市级、省级公开课比赛或优质课展示等,学校都尽力选派教师前往观摩学习。听这样的课,往往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每次学习归来,学习教师都要写学习体会,讲展示课。“品课”活动为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跨越式提高起到了较大作用。
4. 结果与讨论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说课,磨课,品课和论课”,在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打造高效课堂等方面,效果比较显著,而且其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这种教研模式具有普遍的适用性,特别是农村中学,在解决师资力量薄弱问题方面,具有其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说课 磨课 品课 论课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05-02
1. 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给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广大农村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农村学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薄弱、班级人数过多、实验条件较差等,制约着新课程计划的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今后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名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1],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作为农村学校,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靠自身的努力寻找出路,破解束缚新课改推进的瓶颈,是不二选择。
2.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现状
受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偏低,工作量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普遍不够稳定,流失比较严重,是目前造成农村地区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主要原因。工作上有起色,业务上比较成熟的骨干教师,不断地流向城区和沿海地区,大学毕业生也不愿意来,于是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不得不从初中选拔部分教师来高中任教,初中就从小学选拔部分教师来初中,这种“层层拔高”的现象,把原本合格的教师也变得不合格了,造成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下滑,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地区学校新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
3. 农村高中解决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途径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地处农村地区的区级普通二类高中,学校通过打造“说课、磨课、品课和论课”这一教研平台来解决师资力量薄弱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1 说课活动
说课,即同组教师集体备课。说课活动,可以让本组教师能够在教学上优势互补,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每次说课,备课组长组织,主说人主讲,全组教师参与,使说课在组织上得到落实;每次的说课内容,备课组提前一周通知大家各自备课,说课时,主讲人说完后,其他教师逐一补充,从而使说课在内容上得到充实。每次说课,老师们,特别是主讲人都把它当作是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所以准备都很充分,大家都“说有所得”, 特别是对年轻新手的快速成长帮助很大。
3.2 磨课活动
磨课,即打造课型。如果说“说课活动”是集备课组之力打造“每节课”的话,那么“磨课”是集教研组之力打造“每类课”。学校专门设立了两个 “磨课室”,每学期开学,教务处统一排定全校教师的磨课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到磨课室授课。课后对照课堂录像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向教务处提交最终的研讨结果。对于每种课型,学校都要求教研组进行“一课多讲”,和“一人多课”的反复演练与揣摩,探索出适应本校师生的高效课型模式。记得在2009年开始试行磨课制度的时候,许多教师抵触情绪很大,抱怨“磨课”是“磨人”。但是通过坚持磨课活动,两年下来,不仅教师们都习以为常,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老师们每年在各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和级别逐年增加。
3.3 论课活动
“论课”就是打破学科界限,通过不同学科教师的“大家杂谈”来相互借鉴。学校专门开辟了“精一讲坛”,同时还开辟了内部交流刊物《精一教育研究》和《精一教育文摘》。教务处在一定时期内,拟定不同主题,由各学科推选本组教师代表走上“精一讲坛”,对本组的新思维、新理念或新课型等,进行交流或者大比武,有时学校也外请一些名师或专家走进“精一讲坛”。在交流中,跨学科知识间的碰撞往往也会产生灵感。例如,在观摩一堂物理展示课时,受物理中“杠杆原理”的启发,一位化学教师将它迁移到化学仪器读数的“误差分析”上,使得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让这个一直以来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问题迎刃而解,并将它整理为“利用物理中的杠杆原理进行化学误差分析”一文,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2009年第37期。
3.4 品课活动
“品课”就是要走出校门,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争取使学校的软实力能够跨越式的发展。学校为教师搭建“品课平台”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学校尽力承接一些各级的优质课比赛,以供全体教师观摩;另一种是尽可能地选派一些骨干教师出去学习,然后发挥“辐射”作用。例如每次市级、省级公开课比赛或优质课展示等,学校都尽力选派教师前往观摩学习。听这样的课,往往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每次学习归来,学习教师都要写学习体会,讲展示课。“品课”活动为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跨越式提高起到了较大作用。
4. 结果与讨论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说课,磨课,品课和论课”,在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打造高效课堂等方面,效果比较显著,而且其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这种教研模式具有普遍的适用性,特别是农村中学,在解决师资力量薄弱问题方面,具有其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