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就”修辞格在英汉诗歌中的运用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r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移就,又称词语移用。《辞海》注曰:"甲乙两项关联,就把原属于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叫移就。"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定义是:"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于甲印象的性状移用于乙印象,名叫移就辞。" 如海涅的诗歌集中有一句"我的车子慢慢驶过快乐的绿林翠木,驰过那阳光之下奇花盛开的山谷。""快乐"原本应该修饰"我",此处却用来修饰"绿林翠木",即是移就的用法。在英文中,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给出了一个关于Hypallage的定义"a figure of speech by which an epithet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more appropriate to the less appropriate of two nouns." Hypallage 与中文的移就意义接近。
  二、移就与移觉
  此处应分清移就与移觉两个概念。两者相似之处在于都把修饰甲事物的词语用来修饰乙事物。但移觉,也叫通感,还有一个基本前提:甲乙必须是感官相通的,例如 "灰色的寂静"就是把视觉和听觉联系在了一起,又如"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如蜜一般。"就是把听觉转换成了味觉,从而产生了典型的移觉。在英文中,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给出了一个关于Hypallage的定义"a figure of speech by which an epithet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more appropriate to the less appropriate of two nouns." Hypallage 与中文的移就意义接近。
  三、移就在英诗中的体现
  英语诗歌中有大量包含移就的例子,本文仅选取两处进行分析,以期以小见大,对移就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1)Where youth grows pale, and spectre-thin, and dies;
   Where but to think is to be full of sorrow
  And leaden-eyed despairs;
  (John Keats――Ode to a Nightingale)
  作者用 "pale, spectre-thin" 来修饰"youth",仿佛青春就是一个重病者,所以会"dies", 同时,用"sad"形容头发,似乎白发也有无限愁绪。接着用"leaden-eyed"修饰"despairs", 移物于物,铅灰色本来就给人很压抑的感觉,用来形容绝望,更是十分贴切到位。
  (2)Joyous, O Youth, in the aged world renew
  Freshness to feel the eternities around it,
   Rain, stars and clouds, light and the sacred dew.
  (Laurence Binyon――Invocation to Youth )
  欢快的青春,在这沧桑的世界复苏,
  用你的清新来感受这大千世界的永恒,
  雨滴,星群,白云,光华,和圣洁的露珠。
  这一首激情洋溢的青春赞歌,宛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诗人用"joyous", "freshness" 来修饰无形的青春,使之有了具象的载体,如晨风,雨露,星云,顿时世界充满了希望。对青春的盼望也是对希望的祈求。
  四、移就在汉诗中的体现
  汉语中有很多移就的例子,如:喜酒,愁云,瑞雪,寂寞的小溪, 浓黑的悲凉,倔强的头发,苍白的日子,甜蜜的风景等等。其中很多大众已经习以为常,不仔细琢磨,似乎并不觉得有丝毫不妥。在汉语诗歌中,同样有许许多多移就的例子。
  (1)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
  诗中李白将人的"伤心"移用于碧绿的山色, 其实真正伤心的是后文中在楼上愁的那个人。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故以我眼观物,万物皆着我色彩。这种移人于物的方法使人景交融,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2) 太阳刚刚升起,
   向日葵朝它扬起脸来,
   向日葵的花瓣荡漾着金黄色的幸福,
   一阵手风琴声来自围墙院里。
   (刘白羽《新世界的歌》)
  此处用"金黄色" 修饰抽象的"幸福", 原本通常用其表达的丰收的喜悦之情也跃然纸上,更觉幸福沉甸甸的,满满的溢满胸腔。充分表达了对新世界的赞美。
  (3)历史
   倚着愤怒的废墟
   站在地狱的门口
   以热血
   一次次淘洗我们黎明前的祖国
   (李瑛 《我的中国》)
  这几句诗是写南京大屠杀的,作者用了"愤怒"修饰"废墟"给人留下无比悲痛的印象,在这卷长诗的后部分,作者有分别采用移就手法用"忧伤的云" "窒息的河流"来描述十年动乱的情形,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4)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也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不忧 也不惧(席慕容《无怨的青春》)
  席慕容的诗歌纯净细腻,常常是不经意的几个字就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其中移就手法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以上诗句中的"凋零的心", "青涩的季节"移物于物,更显得意境深远,回味悠长。
  五、移就的种类
  (一)移人于物
  把描写人的词语移用来描写物。比如《凤凰台上忆吹萧》中"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以形容人的瘦、病、悲来写景,从侧面衬托人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又如在"The sailors swarmed into a laughing and cheering ring around the two men.(Herman Wouk: The Wins of War)中用"laughing""cheering"修饰围成的"ring",都是移人于物的例子。
  (二)移物于人
  把描写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人。比如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用到"紫色的灵魂",以及上面提到的刘白羽写到的"向日葵的花瓣洋溢着金黄色的幸福"。用描绘物的颜色词来修饰人的感觉,同样还有陈敬容在《铸炼》"将最初的叹息/最后的悲伤/一齐投入生命的熔炉/铸炼成金色的希望。"
  (三)移物于物
  把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修饰乙事物。例如:我不相信 /一九七六年的日历 /会埋着这个苍白的日子(李瑛《一月的哀思》) "苍白"本来是用来修饰缺乏生命力的事物,现在来修饰 "日子"。这是移用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来修饰乙事物,使没有感情色彩的事物具有感情色彩。
  六、结语
  所谓"移就",就是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 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诗歌中移就修辞格的分析,可以看出移就虽然看上去用词不当,但正是这种刻意的失误,营造了一种别样的意境和特殊的情调,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移就从而为诗歌的赏析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Baldick, C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颜学军,百年诗歌赏析[C].江西: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3]席慕容.无怨的青春[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
  [4]王轶群.浅论英汉"移就"修辞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转型,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步入大学校园。大学的学习、工作、生活完全不同于高中。一方面,由于学生存在个体间的差异,有的学生能够很快完成高中向大学的转变,有的学生却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这种转变,一些学生甚至于无法这种转变,从而产生了自杀、休学、退学,或是对大学学习完全没有兴趣等后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把握
期刊
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是指"标志某种文化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包括了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称谓用语,礼貌用语,问候语言等等。"文化负载词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寥七一,2000)因而文化负载词具有鲜明的排它性和民族性,是一定自然,历史,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是与其它文化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同一事物在不
期刊
随着我国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从单一型、理论型向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转化。英语素质在人才的素质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来说,英语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挑战,公共英语教学也理所当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高职院校在此领域进行了各种教学研讨和改革尝试次,其中对公共英语教学的评价就是一个方
期刊
一、引言  英语中句子基本都是主谓宾结构,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由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的谓语,属于动词性谓语。由连系动词与表语构成的系表结构,属于名词性合成谓语。除此之外, 还有一种是由动词性谓语和名词性合成谓语交叉构成的句子,这就是将要探讨的双重谓语句。  英语中的双重谓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语法研究的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学者都有所论述。Otto Jespersen,Henry P
期刊
一、引言  委婉语是世界上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适当的语言形式,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英语的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eu-是前缀,其意为"good;sounding good",词根phemism意为"saying;speech",合起来的意思就是"good speech"(好听的话;吉利话)。汉语中,委婉语被称为"婉曲",指说话时
期刊
一、引言  归因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学习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或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并试图找出影响学习成效的各种因素。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对这课题的研究只是近十年来的事情,但已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国外的大量研究也显示,对个体行为结果的不同解释会对行为者有不同的暗示,从而对行为者随后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学习者对其学业成就因果关系的认知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学习动机、学习期望、
期刊
一、引言  "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核心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该理论的提出是俄国形式主义崇尚言语创造在理论上的一种体现。作为艺术的一般手法和文学语言的本质属性,"陌生化"深受俄国形式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所推崇,在西方学术界影响很大,现已移用于文学翻译的研究领域。文学翻译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在对文本中新奇内容的表达、表征和接受上与文学创作活动存在一定得相似性。因为文学翻译也是对文化的"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但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学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构建以能
期刊
内容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外兴起。它主旨是把语言的学习和内容融合起来。在欧洲,内容教学法称为Content and LanguageIntegrated Learning (Eurydice Report 2006)它更强调把学科作为内容,把语言的获和学科知识的掌握视为并发的过程。因而CBI教学与关注对语言的直接学习的传统教
期刊
一、和谐思想  和谐思想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之中,积淀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不仅闪烁着东方式的哲学智慧,显示出独特的理论价值,而且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一思想对于高效地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同样非常重要。  除了主张天人之间、人与社会、人际之间的和谐外,中国传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