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做到“尊重个性,以人为本”呢?布鲁姆所说:“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因此,我们的评价不能在让少数学生获得激励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成为“牺牲品”,而应该让每个人都能在评价中增强自信,谋求新的、切合实际的发展。需要我们教师以积极的姿态、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去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策略,使自己在教育评价改革中有所作为。评价,其目的也就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之一。
通过理论学习,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我把我在课堂上的评价分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小组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这一系列评价中,始终贯穿着老师的引导,关注着学生的个性,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也要求老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首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性格特征,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前苏联一位心理学家研究指出:每个孩子都渴望让老师看到自己的存在,体现自己的价值,但95%以上的孩子有自我贬低的倾向。在现实中,几乎每个班级都有一些不爱说话,情绪低落、胆小怯懦的孩子。这些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将自己陷入焦虑与疏远的围城中使自身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发展受到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通过鼓励性的评价,满足孩子希望得到承认和肯定的心理需求,使他们逐步改变自我贬低倾向,增强自信心。在讲七年级下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的时候,我叫同学们自己画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有一个同学i他平常历史成绩很差的,但我在巡视的时候,发现他的示意图上把几条河都画得很清楚,于是,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他示意图,他非常高兴,以前总是埋着的头也抬了起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多给他一些鼓励的眼神,简单的问题让他去回答、操作,并不失时机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他,或展示他的作业。不同形式的鼓励,激发了他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他在温暖的爱心中树立了信心,克服了自得感。从此,他对历史课的兴趣越来越浓。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二、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在讲九年级上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的时候,采用的是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提出三个问题,自己上台展示问题,请同学回答,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提问最好的三名同学。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比较起来,有时间早、规模大、路线远的特点,但为什么其世界影响远远不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呢?整堂课学生兴趣高涨,效果很好。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确立。再者,学生之间的相互评头论足,既了解到答者的水平,同时又了解到听者的思维状况,可以说是一箭双雕。应当注意的是,在学生互相评价之后,教师必须给予综合性的评述,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统一到一个基点上。
三、小组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活动时,小组成员中学生可以相互评价。如讲评作业,评点习题等,都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对别人的作业、活动的表现用出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锻炼能力,增强自信心,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互动合作的团队集体精神。在进行复习课的时候,我把学生分成了四个组,每组讨论后提出3个问题,挑战其他组,最后看那个组的问题最好,回答得最完整。老师只是起到评判答案是否正确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参与的热情很高涨,而且充分表现出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的团体精神。同时还让小组给每一个成员在讨论和答问中的表现打分,下课后交给老师。这样老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更多的学习情况,接下来的教育工作的展开就顺利多了。
四、自我评价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经常性的从各方面出发的自评,不断校准自己行为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目标。学生自评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特别是在进入新课讲完后的第一轮复习,我都是先对每天的复习内容进行了安排,叫学生写在专门的本子上,每天自己先对自己的复习情况作出一个评价,老师再检查,然后作出有针对性的辅导。整个复习过程的资料保存完整,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促使自己进步。
总而言之,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给予评价,激励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理论学习,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我把我在课堂上的评价分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小组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这一系列评价中,始终贯穿着老师的引导,关注着学生的个性,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也要求老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首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性格特征,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前苏联一位心理学家研究指出:每个孩子都渴望让老师看到自己的存在,体现自己的价值,但95%以上的孩子有自我贬低的倾向。在现实中,几乎每个班级都有一些不爱说话,情绪低落、胆小怯懦的孩子。这些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将自己陷入焦虑与疏远的围城中使自身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发展受到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通过鼓励性的评价,满足孩子希望得到承认和肯定的心理需求,使他们逐步改变自我贬低倾向,增强自信心。在讲七年级下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的时候,我叫同学们自己画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有一个同学i他平常历史成绩很差的,但我在巡视的时候,发现他的示意图上把几条河都画得很清楚,于是,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他示意图,他非常高兴,以前总是埋着的头也抬了起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多给他一些鼓励的眼神,简单的问题让他去回答、操作,并不失时机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他,或展示他的作业。不同形式的鼓励,激发了他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他在温暖的爱心中树立了信心,克服了自得感。从此,他对历史课的兴趣越来越浓。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二、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在讲九年级上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的时候,采用的是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提出三个问题,自己上台展示问题,请同学回答,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提问最好的三名同学。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比较起来,有时间早、规模大、路线远的特点,但为什么其世界影响远远不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呢?整堂课学生兴趣高涨,效果很好。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确立。再者,学生之间的相互评头论足,既了解到答者的水平,同时又了解到听者的思维状况,可以说是一箭双雕。应当注意的是,在学生互相评价之后,教师必须给予综合性的评述,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统一到一个基点上。
三、小组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活动时,小组成员中学生可以相互评价。如讲评作业,评点习题等,都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对别人的作业、活动的表现用出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锻炼能力,增强自信心,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互动合作的团队集体精神。在进行复习课的时候,我把学生分成了四个组,每组讨论后提出3个问题,挑战其他组,最后看那个组的问题最好,回答得最完整。老师只是起到评判答案是否正确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参与的热情很高涨,而且充分表现出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的团体精神。同时还让小组给每一个成员在讨论和答问中的表现打分,下课后交给老师。这样老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更多的学习情况,接下来的教育工作的展开就顺利多了。
四、自我评价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经常性的从各方面出发的自评,不断校准自己行为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目标。学生自评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特别是在进入新课讲完后的第一轮复习,我都是先对每天的复习内容进行了安排,叫学生写在专门的本子上,每天自己先对自己的复习情况作出一个评价,老师再检查,然后作出有针对性的辅导。整个复习过程的资料保存完整,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促使自己进步。
总而言之,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给予评价,激励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