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灸包括针法和灸法。前者主要是指在中医理论的引导下将针具——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到患者身体内部,同时采用捻转、提插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特定部位,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针灸在我国属于一种特有的疾病治疗方式,采用的是内病外治的医术,该方式是通过腧穴、经络的传导作用以及医生的操作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
针灸最大的特点就是患者治病不需要依靠吃药,只需要在身体的特定部位刺入一根针,以此来刺激神经,使其局部产生相应的反应,或是使用火的温热刺激灼烧局部组织,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被称之为针法,后一种被称之为灸法,两者相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针灸。它不仅可以用来治疗,在临床上,还能够按照中医的诊疗方式达到诊断病因的目的,即通过针灸找到患者患病的關键,从而辨别其疾病性质,确定病变所属经脉以及所属的脏腑,进一步辨明其类型,包括表里、虚实、寒热等。
一般情况下,针灸的配方与中药的配方基本相同,有其特有的配伍方式,主要有随证取穴法、近部取穴法以及远道取穴法。需要注意的是,人体内有很多不适宜针刺的腧穴,这类穴位统称为禁刺穴,同时也有很多不适宜灸治的穴位,这类穴位在临床上统称为禁灸穴,两者统称则为刺灸禁穴。
古人认为,只要腧穴在脏腑附近、大血脉附近、大血脉上方或是在特殊位置的,都是不可以针刺的穴位,也被认定为是禁刺的腧穴。包括天池、云门、肩井、人迎、青灵、承筋、气冲、会阴、水分、灵台、承泣、颅息、络却、神庭、脑户、极泉、冲阳、缺盆、乳中、箕门、横骨、神阙、膻中、神道、角孙、承灵、玉枕、囟会、三阳络以及手五里等等。
但是经过现代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穴位被禁止针刺的原因主要在于针刺入人体内部的深浅程度。古人云:“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其中“过之”指的就是针刺过深。除了位于特殊部位的穴位以外,比如乳中和神阙,其他部位的腧穴都可以进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针刺不可以采用浮刺、毛刺以及沿皮刺等浅刺方法,同时也不可以超过人体的生理限度。
古人认为接近五官、大动脉以及前后二阴的腧穴都属于禁灸穴位。其中包括很多穴位,比如承扶、申脉、犊鼻、漏谷、鱼际、中冲、肩贞、周荣、下关、睛明、头维、天柱、少府、禾髎、迎香、伏兔、天府、鸠尾、乳中、素髎、心俞、承光、哑门、脑户、委中、髀关、条口、隐白、少商、阳池、腹哀、天牖、颧髎、攒竹、地仓、巨髎、阴市、经渠、渊腋、人迎、承泣、脊中、五处、风府、丝竹空、地五会、足通谷、阴陵泉、头临泣、膝阳关以及白环俞等等。
但是近代医学调查发现,除了人迎、素髎、睛明以及委中等穴位不适宜灸治以外,其余穴位都可采用灸治的方式进行治疗。
1.如果患者在针灸之前过于疲惫、过于紧张或是过于饥饿,都不适宜接受针刺治疗。另外年老体弱的患者在针刺时,要采取卧位,比如仰卧位或是俯卧位,同时中医要尽量保证手法轻柔。
2.对于怀孕的妇女,医生在针刺的时候不适宜太过猛烈,不可以采取腰骶部、腹部或是能够诱发宫缩的穴位行针,比如昆仑、合谷、至阴以及三阴交等穴位。
3.婴幼儿年龄较小,无法配合医生行针。对于这类患者,医生不可留针,而且不可以在风府、哑门以及囟门部位行针。
4.出血性疾病患者或常常出现自发性出血、受损后难以止血的患者不建议行针刺治疗。
5.若患者存在皮肤表面感染、溃疡、瘢痕等情况,不适宜行针刺,此外肿瘤部位也不可以行针。
6.在眼睛、肾脏、颈部、胸背部等区域以及肠粘连、胃溃疡、肠梗阻等疾病患者的腹部和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域行针时,医生应控制角度及深度,切记不可以直刺,以免损伤重要脏器。
7.针刺虽然对某些疾病有着确切的疗效,但并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对于急重性疾病。医生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治疗,帮助患者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
(作者单位:遂宁市中医院)
针灸最大的特点就是患者治病不需要依靠吃药,只需要在身体的特定部位刺入一根针,以此来刺激神经,使其局部产生相应的反应,或是使用火的温热刺激灼烧局部组织,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被称之为针法,后一种被称之为灸法,两者相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针灸。它不仅可以用来治疗,在临床上,还能够按照中医的诊疗方式达到诊断病因的目的,即通过针灸找到患者患病的關键,从而辨别其疾病性质,确定病变所属经脉以及所属的脏腑,进一步辨明其类型,包括表里、虚实、寒热等。
一般情况下,针灸的配方与中药的配方基本相同,有其特有的配伍方式,主要有随证取穴法、近部取穴法以及远道取穴法。需要注意的是,人体内有很多不适宜针刺的腧穴,这类穴位统称为禁刺穴,同时也有很多不适宜灸治的穴位,这类穴位在临床上统称为禁灸穴,两者统称则为刺灸禁穴。
禁刺穴
古人认为,只要腧穴在脏腑附近、大血脉附近、大血脉上方或是在特殊位置的,都是不可以针刺的穴位,也被认定为是禁刺的腧穴。包括天池、云门、肩井、人迎、青灵、承筋、气冲、会阴、水分、灵台、承泣、颅息、络却、神庭、脑户、极泉、冲阳、缺盆、乳中、箕门、横骨、神阙、膻中、神道、角孙、承灵、玉枕、囟会、三阳络以及手五里等等。
但是经过现代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穴位被禁止针刺的原因主要在于针刺入人体内部的深浅程度。古人云:“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其中“过之”指的就是针刺过深。除了位于特殊部位的穴位以外,比如乳中和神阙,其他部位的腧穴都可以进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针刺不可以采用浮刺、毛刺以及沿皮刺等浅刺方法,同时也不可以超过人体的生理限度。
禁灸穴
古人认为接近五官、大动脉以及前后二阴的腧穴都属于禁灸穴位。其中包括很多穴位,比如承扶、申脉、犊鼻、漏谷、鱼际、中冲、肩贞、周荣、下关、睛明、头维、天柱、少府、禾髎、迎香、伏兔、天府、鸠尾、乳中、素髎、心俞、承光、哑门、脑户、委中、髀关、条口、隐白、少商、阳池、腹哀、天牖、颧髎、攒竹、地仓、巨髎、阴市、经渠、渊腋、人迎、承泣、脊中、五处、风府、丝竹空、地五会、足通谷、阴陵泉、头临泣、膝阳关以及白环俞等等。
但是近代医学调查发现,除了人迎、素髎、睛明以及委中等穴位不适宜灸治以外,其余穴位都可采用灸治的方式进行治疗。
针灸的注意事项
1.如果患者在针灸之前过于疲惫、过于紧张或是过于饥饿,都不适宜接受针刺治疗。另外年老体弱的患者在针刺时,要采取卧位,比如仰卧位或是俯卧位,同时中医要尽量保证手法轻柔。
2.对于怀孕的妇女,医生在针刺的时候不适宜太过猛烈,不可以采取腰骶部、腹部或是能够诱发宫缩的穴位行针,比如昆仑、合谷、至阴以及三阴交等穴位。
3.婴幼儿年龄较小,无法配合医生行针。对于这类患者,医生不可留针,而且不可以在风府、哑门以及囟门部位行针。
4.出血性疾病患者或常常出现自发性出血、受损后难以止血的患者不建议行针刺治疗。
5.若患者存在皮肤表面感染、溃疡、瘢痕等情况,不适宜行针刺,此外肿瘤部位也不可以行针。
6.在眼睛、肾脏、颈部、胸背部等区域以及肠粘连、胃溃疡、肠梗阻等疾病患者的腹部和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域行针时,医生应控制角度及深度,切记不可以直刺,以免损伤重要脏器。
7.针刺虽然对某些疾病有着确切的疗效,但并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对于急重性疾病。医生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治疗,帮助患者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
(作者单位:遂宁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