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的故事》教学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u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国标本三下《争论的故事》是一篇记叙文,通过盛老师讲故事和同学们的讨论,从而阐释道理。文本不管是遣词造句,还是篇章结构,都可圈可点,值得中年级学生好好积累学习。
  一、 由点及面,积累词语
  本课有很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如课后习题上的两字词语和课文中的四字词语——“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无影无踪、聚精会神”等,这些词语学生们看到后会自觉积累。我们在教学时,重点要发现某类词,类似“煮”“烤”等,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多多积累。
  师:兄弟俩如果把大雁打下来,准备怎么吃啊?
  生:一个说“煮”,一个说“烤”。(教师映示“煮”“烤”)
  师:这是兄弟俩吃大雁的两种方法,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从字形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形声字,一个是上声下形,一个是左形右声,而且它们的形旁都和“火”有关,说明都需要用火烧。
  生:我发现汉字很有趣,很形象。“煮”,食物在锅子里,火在锅下熊熊燃烧,所以是四点底;“烤”,直接把食物放在火旁烤,所以是左右结构。
  师:你们真会发现,从结构上明白了字的意思。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烤”字怎么写。(教写生字“烤”)
  师:其实,像这样表示吃的、带有火字旁的字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生说师写:炒、炸、焖、炖、煲……)
  师:中国菜的吃法真是太丰富了,你们真了不起!记住这些字了么?一起读。
  “煮”和“烤”,是烧制大雁的两种方法,一般情况下理解即可。但教者觉得这样还不够,应抓住契机,一方面强化汉字音、形、义的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生字;另一方面,由点及面,由“煮”“烤”生发开来,调动学生已有体验,说说还知道的关于烹饪的词,从而积累一类词。学生由此学会这种积累方法,词汇也会越积越多。
  二、 由浅入深,积累句式
  有了词语,就可以成句了。学生掌握的句型越多,表达就越丰富,语感也就更强。这篇课文中的反问句,为争辩增光添色。我们要捕捉这一典型句式,让学生掌握。
  师:兄弟俩是如何争论的?找出争论的语句画下来,并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些句子都是反问句。
  师:我们把它们改成陈述句,再来比较读读。(生读)
  生:我觉得反问句语气更强,更强调了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生:我也觉得反问句更加突出了争论的味道,感觉两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针锋相对。
  师:说得真好,就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读出争论的味道。(学生分角色朗读)
  師:真的是争论不休啊!兄弟俩还会怎么争论下去,我们来试着演一演,如果能用上反问句那更棒!先同桌间试试。
  为了让学生积累反问句这一句式,教者分三步教学:首先,是让学生在文中找寻发现兄弟俩争论的句子大都是反问句;接着,通过改陈述句,朗读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再用学生喜欢的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巩固强化,在此基础上,用上反问句表演继续争论的场面。发现、理解、运用、积累,层层深入,由浅入深,一气呵成。
  三、 由此及彼,积累篇章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以盛老师讲故事的形式,变“叙”为“讲”,又以对话推进。这种表达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增加了吸引力,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盛老师讲的故事,其实就是一则寓言故事。和前面刚学的《寓言两则》比起来,形式更加丰富了,避免了和前篇文章叙述方式的雷同。在教学时,教者适时拓展,让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迈开了积累篇章结构的步伐。
  师:我们今天学的《争论的故事》,和前天学的《寓言两则》,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处?
  生:我发现它们都是寓言故事。
  师:真的吗?再仔细看看。
  生:《寓言两则》是两则寓言故事,《争论的故事》里包含着一个寓言故事,不是直接写的。
  师:对的,两篇课文都有寓言故事,但是一篇是直接写寓言故事,一篇寓言是包含在文字叙述里面的,表达方式不同。还有吗?
  生:《寓言两则》就是两则寓言,没有揭示道理,让我们自己感悟;《争论的故事》将道理藏在了同学们的对话中。
  师:是啊,都是寓言故事,但是表达方式不一样。现在我们挑战一下,任选《寓言两则》中一则寓言,用对话的形式写写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四人小组可以先口头模拟,再写下来。
  作为语文教师,眼里不能只有眼前教的这篇课文,要放眼单元,放眼整本书,要由此及彼,注重篇章,建构整体意识和体裁意识。以上教学中,教者就是联系前面一课,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争论的故事》和《寓言两则》不一样的表达形式;通过写话,不仅加深了对前面两则寓言故事的理解,更清晰了《争论的故事》这一文本的表达,无形中也为学生积累篇章结构作了铺垫。
  (作者单位: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其他文献
四色学习单是我校阅读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一个载体,它以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区分阅读主体、阅读任务和阅读评价等,有助于学生阅读的自主、灵动和交互,更好地体现儿童差异化学习。  一、 立足差异,利用四色学习单依“差”定标  四色学习单这种特有的教学方式,可以从学生差异出发,实施分层目标,让每个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动力,让他们通过努力都能达到各自的阅读目标。比如,教学苏教版四下《永远的白衣战
期刊
新的科学教材以建构主义等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为支撑,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这一站新的理念。突出表现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观察活动”和“探究活动”上。从提问开始,从假设
“12岁以前的语文”教育理念之下的习作课程,其主要思想是让习作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实践、建构——  一、 教材习作内容课程化  苏教版教材对习作内容是重视的,创造性地将每单元的习作内容以一篇例文呈现出来。使用教材时,我们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将每一次的习作内容进行前后延伸,使其更加饱满、丰富,以深受儿童喜爱的活动为载体进行教学。教材习作内容在我们的课堂
期刊
后进生一直是让教育工作者头疼的一些群体,但是也是需要教师们付出更多爱心的群体,特别对于班主任来讲,更是要思考如何才能付出更多的爱心,转化后进生群体呢?本文就是我和其
近年来,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认真研究、积极践行了“支点式学习”。“支点”,指学习过程中支撑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点和中心点。“支点式学习”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发现并运用关键点支撑,采取合适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活动。由于古诗词与小学生的生活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支点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学习的关键点和中心点,采取多种方式展开学习活动,逐步发现学习的路径。这个过程中,学
期刊
一、 修炼内功与阅读积累  武林高手内功深厚,出手以“内劲”伤人。练气、练内功是他们的必修课。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往往会写到武林高手打通任督二脉,运气自如,为了提升功力,还要“闭关修炼”。我想,习作过程中的阅读积累就好比是修炼内功。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伴相生的关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与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练习写作。”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内功深
期刊
一、 话语权转向学生——表达的精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老师的课堂(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常常是老师在讲台上妙语连珠、神采飞扬,当老师抛出问题后,底下的学生却是默不作声、低眉不语。有些高年级语文老师常常暗自思忖:是学生大了,不愿表现自己了,还是……我想,如果我们老师能试着把课堂上的单口相声,变成“双簧”或对口或群口相声,甚至是“百姓大舞台”,我相信,你的课堂一定会是群英荟萃、热闹非凡。  
期刊
古往今来,写作一直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写作跟生命的存在、发展是水乳交融、息息相关的。学生习作,如果只关注语言的习得与操练、高分的获取和保证,充其量只是机械的文字游戏。只有站在生命的高度,习作的过程才是活着的,习作才是有根的。  一、 习作,刻画属于自己的独特轨迹  小学三年级时,我开始习作,然后是中学、大学——尽管每学期的课本、笔记都送给了邻家的妹妹或者换成了妈妈打热水的零票,但每学期的习作都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是改进语文教学实践的翅膀。课件拓展了课堂语文教学的时空,加强了信息处理与语文阅读教学,交互了虚拟网络空间与作文教学;而双刃剑之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工艺之现
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文学的养分,为写作打下基础;而通过写作训练,又有效地调动了储备的知识,使知识得以重组,加速其内化的过程。可见,“读”和“写”犹如人的手足,密不可分,又相辅相成。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阅读教学中,为读写结合选好结合点,进行写的训练,会使阅读教学大为增值。”通过研习于老师的教学案例和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我以为读写结合应有以下教学策略:  [策略一]以关键词语为结合点  关键词语我认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