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纪录片故事化创作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jing0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纪录片《圆明园》采用故事性加三维动画的手法和技术来结构、处理影片,成功地实现了用制作故事片手法制作纪录片,这是当今纪录片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影片之所以如此受欢迎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圆明园》 纪录片 故事性 动画 故事化
  
  纪录片的故事化是当代纪录片创作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张谦在2002年1月发表的《记录与叙事之间的再现艺术——浅析纪录片的故事化=》中就提及了纪录片的故事化是纪录片发展的其中一个倾向。纪实性是纪录片的基本特性,然而今天的纪实性却成了许多故事片追求的风格;故事性是故事片的基本特性之一,而今天的故事性却成了纪录片必不可少的特性。吸纳故事片创作的故事性手法后。纪录片更能吸引观众,并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手法。本文中提及的纪录片的故事性是纪录片故事化创作的一个元素,运用纪录片的故事性表现手法是实现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006年9月纪录片《圆明园》在上映后一个月全国票房已达500万,破中国纪录片记录。《圆明园》采用故事性加三维动画的手法和技术来结构、处理影片,这是影片之所以如此受欢迎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主要从《圆明园》运用的故事化的手段——故事性和三维动画两个方面来论述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
  
  《圆明园》的故事性
  
  《圆明园》虽是一部纪录片,但是我们可以从影片中看到故事、悬念和视觉奇观这些故事片所具有的元素。影片一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用从意大利到清廷来的传教士。后来成为皇家御用画师的郎世宁的亲身经历和视线来展开、讲述故事;第二部分通过一个英军的随军牧师麦基自述来描绘整个圆明园被八国联军焚烧的过程。影片运用故事性的表现手法,通过讲故事来展现影片,增强了它的可看性,更能吸引观众。
  故事——在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进行情节安排的处理。一部影片有故事就必定有情节、有细节。《圆明园》也不例外。它采用了讲故事的手段来安排、处理影片,使得影片的故事性增强,进而实现其故事化。一部影片有情节、细节就能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圆明园》中有着大量的故事情节和细节。
  比如,康熙应胤正邀请观赏牡丹,他在牡丹丛中看到弘历练剑,康熙觉得弘历聪慧过人。便非常喜欢他:康熙死后。胤正继位成为雍正,很多人怀疑他靠阴谋篡位,关于他登基的说法有很多,有传言雍正毒死自己的父亲,也有人说康熙因喜欢孙子弘历才将帝位传给雍正的;雍正对圆明园的设计,其中一处景观设计来源杜牧的诗歌《清明》,凿池观鱼的想法是效仿杭州西湖的风景玉泉观鱼;雷金玉如何成为皇家的总建筑师,这个家族承担了许多重要的皇家建筑的设计与修建,他们使用烫样一建筑模型;雍正将自己和儿子装扮成中国文人形象;皇家子孙在皇家书院的文化学习和军事训练;雍正将谋反的兄弟关起来;雍正日夜工作。批改奏折,辛劳成疾;雍正让道士在圆明园中炼药并服食;乾隆用餐时,每道菜只吃一点点,不暴露饮食习惯,避免被投毒;乾隆迷恋写诗和对圆明园修建工作的规划;乾隆晚上选择一位妃子共渡良宵;皇帝和他的家族及太监、宫女们在园中小城内扮演各色人物演戏;乾隆派郎世宁修建大水法,并让他将人体喷泉改成动物喷泉;乾隆将西洋花园赐绘他到维族妃子,并在花园的东边为她重建草原故乡;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北塘,到后来占领圆明园,并烧、抢圆明园;咸丰皇帝优柔寡断,面对第一道防线崩溃,他只能通过吸食鸦片寻求安慰。放弃抵抗英法联军;法国军队占领圆明园时只有20几个太监奋起抵抗:英法联军拍卖从圆明园中抢夺来的战利品;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被活活焚烧死于悬挂有大清9位皇帝画像的最大宫殿。大量故事情节和细节的安排、运用是这部纪录片故事化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影片有情节就有看点,有细节就能感染观众,《圆明园》将故事性这一元素在影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在故事性上成功地实现影片的故事化创作与历史真实的结合。
  悬念——故事吸引人的诱饵。一个个的悬念促就了观众紧张和期待的心情。纪录片中有了悬念,它就不再枯燥无味,观众就有了看下去的兴趣。《圆明园》中对悬念的运用可谓处处见影。郎世宁发现皇帝并没有住在北京的宫里,皇帝住在哪呢;郎世宁画一幅中国小孩画,并希望借此打动皇帝,但结局又怎样呢;康熙对科学的热爱和在天文、数学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他永远想不到科学对帝国未来的真正意味;康熙死于何因;圆明园这个奇迹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建筑世家创造的,这个家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雍正为何要装扮成文人的摸样;雍正为何请道士在园中炼药;雍正死于何因;乾隆为什么用餐时每一道菜只吃一点点,即使他很喜欢吃其中的某一道菜;乾隆为什么几乎每天都要写诗;太监们为什么要在园中一座小城内扮成各种各样的角色,商人、士兵、工匠甚至小偷等;乾隆派郎世宁修大水法,但中国人对欧式建筑一窍不通,郎世宁又是如何完成的呢;乾隆为何要将西洋花园送给他的一个维族妃子;清廷帝国表面十分浮华,它到底隐藏着什么危机;面对西方的大炮和军舰,咸丰皇帝的优柔寡断会导致什么样的结局;英法联军的进攻是怎样进展的呢;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后,圆明园的命运会如何;英法联军为何会撤离北京。悬念的运用使得观众在观看《圆明园》的时候对故事发展的期待心情得到满足和愉悦,观众在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感受到故事片中悬念带来的揭开谜底、得知真相的那种快乐与幸福。影片中的一个个悬念不单是简单地拼凑,而是一个接一个跌宕起伏地讲述了一部完整的圆明园史诗故事。
  视觉奇观——五星级体验。《圆明园》整部影片采用历史再现的手法。导演在再现的过程中没有刻意地去追求、蕴造一种纪实主义的拍摄手法和制作效果;却逆道而行,在画面的构图、光、影、色彩等方面十分讲究。影片在拍摄和后期制作上都采用故事片的手法,对画面的视觉效果的要求都相当地高。《圆明园》带给我们的体验是在同观看许多美国大片时的视觉感受一样的,影片中气势恢宏、壮丽、华美的圆明园园林造型,英法联军攻打清军的战争画面那种宏大气势的场景,画面给人华丽、优雅、大气的感觉与享受。
  虽然导演采用故事性的表现手法来安排、处理《圆明园》,将制作故事片的手法和技巧运用到这部纪录片中,但这些并不影响这部纪录片的历史真实性。它是在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运用一些故事化的手段,让这部纪录片更好看,这可谓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三维动画的大量运用
  
  我们惊叹故事片中大量动画的运用,同时也习惯于这些特技动画带给我们的视听享受。看惯了《指环王》、《金刚》、《维尼亚传奇》中的特技动画后。我们看《圆明园》时,并不反感这部纪录片中整个圆明园的场景是用三维技术建造起来的。《圆明园》中有35分钟的画面镜头是运用电脑三维动画基于历史真实构建 出来的画面场景和效果,这在纪录片中是少见的,但这并不违背纪录片的本质真实,我们享受《圆明园》中的三维动画带给我们视觉效果,我们沉浸在圆明园的园林景观中并乐此不彼。
  据悉,锐智盛扬公司20多个技术人员用了长达5年的时间完成了《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当年的盛景的三维动画工程。据介绍,其中3000名英法联军行进在1 860年的北京街道上的场景,其实是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外景地由三十多名外国群众演员走出来的。不但要将其“克隆”成三千人,还要虚拟出1860年老北京的街道。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康乾盛世”的缔造者曾齐聚于圆明园中,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三朝天子齐聚牡丹台,锐智盛扬用数字合成场景、虚拟出无数牡丹花,也因此开创了国内制作此类无法布置的背景任务的先河。在过去,特技动画的运用似乎是故事片的专利,在纪录片中几乎没人会用;今天,纪录片中也渐渐出现动画,《圆明园》中三维动画总时长占到整部片子的1/3以上,这是它的一个亮点,增加了影片画面的可看性,使其故事化得以全面完成。
  本文主要从故事性和三维动画两个方面论述了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这些技巧均取之于故事片。纪录片《圆明园》成功地实现了用制作故事片手法制作纪录片。纪录片采用故事片的这些创作技巧和手法进行创作,实现纪录片的故事化是当今纪录片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纪录片故事化创作中运用故事性的手法和三维动画技术,目的在于让纪录片不再枯燥,观众喜欢观看纪录片。它为了强调影片的故事性进行情节、悬念的安排与处理,通过光、影、色彩等来加强视觉效果,同时运用三维动画重现过去的历史场景,这些都是在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讲故事、展现故事;创作者运用的这些故事片的创作技巧和手法也必须基于历史真实。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手段,使纪录片更有看点、更具趣味性。纪录片创作者在追求故事、情节、悬念时得基于历史真实,不能没有故事就生硬地捏造出故事,甚至虚构故事、过度猎奇、生拉硬拽:在悬念的设置上故弄玄虚:在讲故事时节奏拖沓,做事主线和人物关系杂乱:违背历史真实、拙劣地滥用“真实再现”手法,使讲故事变成了“演故事”,使真故事变成了假故事等等。所以,运用故事片的制作技巧和手法来制作纪录片,实现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是在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讲故事、展现故事,实现纪录片故事化与历史真实的完美统一。纪录片故事化并不影响其纪录片的本质真实,那么在进行纪录片创作的时候适当地将故事片创作的一些技巧和手法引用进来。使纪录片更具可看性和趣味性,是非常可取的。
其他文献
颁奖词  朱煜,我称他为“大仓老师”。他,在讲台上站了26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苦苦摸索,成績骄人。让人欣喜的是,他,潜心研究,著书立说,把经验惠及我们以及大家。  希望他在讲台上继续站下去。因为,我们,都需要他。  ——贾志敏
摘要 MPEG-2l多媒体框架是正在制订中的关于多媒体信息发布和使用的国际标准。它是一个支持通过异构终端和网络,使用户透明地、广泛地、交互地使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综合性的技术标准。本文简要的介绍了MPEG-21多媒体框架标准的研究目标和用户需求,阐述了MPEG-21多媒体框架标准的基本要素,最后重点讨论了MPEG-21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MPEG-21;目标;用户需求;要素;教育应用  
一、故事文体教学的现状综述  在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中,编排有特殊单元,包括阅读策略单元、文体单元、作家单元、习作单元、综合性活动单元等,其中文体单元包含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和小说等。  笔者以为,文体单元中的故事文体教学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文体意识淡薄。在文体单元的教学中,虽然教师无需刻意地教授文体知识,但不可缺乏文体意识。从教学现状看,文体意识淡薄的现象普遍存在,语文课
举水河拐了十八道弯,这十里却直溜溜像是墨线弹了来的。那河水一个劲儿冲了两岸陡峭的夹口,向南一扭头,在长江北岸撇了个滩头后流进了长江。这滩头后来生长了一大片绿色的树林,有一群乌鹊飞过千山万水,来到这片绿色的树林里,开始建筑属于自己的天地。据说,这便是乌林镇名的由来。   十字街把乌林镇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关。逢集日,南北街摆的多半是鱼虾、水产、干柴、青菜挑子,一份挨着一份。街上人流拥挤,叫卖不断。日过
1948年出生于古巴哈瓦那的美国摄影家阿贝拉多·莫瑞尔(AbelardoMorell),以“相机暗箱”(Camera Obscura)系列黑白照片奠定其当代摄影艺术史地位的初始念头,起于他在担任大学摄影教师时,试图把世界摄影史开篇必然提及的“小孔成像”原理,以实际的摄影图像拍照出来作为教学演示的形象说明。  结果,这个在观念上相当于折返摄影史原点的拍摄尝试,开启了阿贝拉多·莫瑞尔跻身当代世界杰出摄
作为与统编本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学用书》”),旨在“帮助教师把握教材特点,领会编写意图,明确学习要求,并提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建议”。可见,《教学用书》对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此书在一线教学中的使用现状如何呢?到底该如何更好地使用一年级《教学用书》呢?笔者针对这两个问题开展了调查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年级《教学用书》的使用策
教学目标:  1. 能够准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 能够尝试用读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一些问题。  3. 能够大致了解文中介绍的那块琥珀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激趣质疑  相声演员郭德纲说,于谦家里有一块琥珀,这块琥珀里有一头长颈鹿,你觉得可信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見)  你们是一群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琥珀
在我的学校银城小学,有一条石头小径,悠悠长长,它的尽头是品实园。行走在这条小径上,低头看,你会发现小径上刻有一行行“脚印”伸向远方。向前看,品实园中果实累累,花香四溢。我喜欢在这条小径上漫步,赏景之余,感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充实,品味“向前一步,风光无限”的欣喜。于是,我坚信,在追寻专业之路上,前进,一直是成长最正确的姿势。  躬身,前进的第一个姿势  刚工作的时候,我只是单纯地喜欢给孩子们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  作1”  【教学思考】  这是一次写春游建议的习作练习:春天来了,建议班级举行一次春游活动。去哪里好,大家先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看谁的理由最充分。  看谁的理由最充分。这个要求很清楚,就是让学生具体描写春景。本学期是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让学生在放开手脚的前提下,把文章写具体,显得尤为重要。  写成建议书。例文告诉学生写建议的一般格式:开头提出建议,中间表述理
跨界,从某一属性的事物进入另一属性的运作,其本质是整合、融合。把“跨界”引入写作活动,突破学科界限,融通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以拓宽写作的视野和领域。  一、用脚步“穿越”,寻访生活的味道  “穿越”教室的围墙,将户内与户外结合起来,这一“跨界”为写作活动开辟了“生活课堂”。  三年级的第二学期,按惯例,班级将组织学生过10岁集体生日。于是,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写作活动,每位学生创作自己的第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