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主要有流动性过剩、投资反弹压力持续不减、贸易顺差偏高、外汇储备过多、经济增长粗放等等。这是宏观经济深层矛盾的外在表现。
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控的过程中,货币政策无疑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准备金率的调整、利率的调整、央行票据的发行都会在一段时期引起热烈的讨论。同时,虽然财政政策一直没有停止其对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受关注程度明显逊于货币政策。
对此,应该明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重视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
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财政通过增加和改善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与结构,通过优化政策设计与创新制度等,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和增长质量的提高。
财政政策最初冲击的是商品市场,货币政策最初冲击的是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还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货币政策更多地针对总量调控,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政策的差别设计,实现对经济结构的调控。这与货币政策针对的货币是同一的、无差异的,而税收和财政支出则可以针对不同的细分领域有所区别有关。
其次,在某些情况下,财政政策虽然作用效果比较慢,但是可以对经济实现治本的调控;而货币政策虽然作用效果比较快,但是对经济失衡的本质的作用效果有限。财政政策的引导、激励和约束带有一定的间接性,但往往更具有规范性和长效机制特征。
我国财政政策取得的成绩和仍需面对的宏观经济问题
近一个时期,中国财政大力推进各项改革,着力机制体制创新,注重综合运用税收、补贴、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不断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是由于经济增长观念相对落后、体制机制不完善和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中国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经济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失衡仍然严重,给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安全性及竞争力带来了严峻挑战。
在货币政策频繁出手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已经越来越接近极限,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应用范围和力度受到了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应该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解经济发展中的失衡和矛盾方面更大程度地施展拳脚。
针对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失衡和结构性矛盾的财政政策设计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失衡和结构性矛盾很多,以下选择其中受关注程度比较大的几个分别讨论财政政策的作用。
1、国内投资过快增长与消费相对不足的矛盾
投资过快增长与国内消费相对不足是我国经济失衡的表象之一。引起这一矛盾的原因主要有: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消费支出不足、地方政府的传统政绩观使地方投资冲动强烈等。对此,货币政策相对无力,这是因为,首先我国处在人口红利期,在此阶段储蓄率偏高是相对正常的;其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对消费刺激的货币政策效果难以发挥;最后,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微弱。
第一,利用政府采购的“特权”向供货企业施加影响。
在政府采购在进行资格审查时,可以对供应商提出有利于促进社会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倾斜的要求,如对投标企业雇用残疾人比例达标企业加分,以及对企业中标后带动就业、负责相关知识的培训、雇佣失业者的比例等内容做出规定;可以通过及时兑现采购款项等方式明确规定供应商不得拖欠劳动者工资等强制性政策条款,保障供应商和劳动者权益。
第二,增加支农工作的力度。
通过支农资金的拨放来提高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农村基本设施建设水平是财政支农政策应有的思路。支农资金应该更多地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方面。
第三,在税收方面增加社会保障方面的支持力度,从而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200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关于调整完善现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延长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免征所得税执行期限的通知》等文件的下发,是通过税收手段增强对社会保障建设支持力度的财政政策的举措。
2、贸易顺差猛增、外汇储备过多过快与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针对贸易顺差导致的外汇储备过多进而产生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货币政策在去年和今年频繁推出,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发行央行票据轮番上阵,但是,由于这些政策不能在根本上抑制贸易顺差的产生,往往治标不治本,在准备金率和利率屡次上调之后,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逐步缩小。
3.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过度消耗的矛盾
资源环境过度消耗,是货币政策相对无所作为的地方,只有通过财政政策,才能正确地引导和控制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过度消耗的问题。
首先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资源有偿取得制度;通过增加中央财政地质勘察基金,引导建立市场化为导向的地勘投入机制;通过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采利用“废矿”、“尾矿”,挖掘资源开采潜力。
其次,促进节约资源。完善资源税制度,扩大征收范围,改进计税办法,提高稀缺性资源、高污染和高能耗矿产的资源税税额。
再次,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通过完善财政制度促进废物利用,支持可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财政对发展替代能源,发展生物能源、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产业发展。
还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革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矿区环境和生态恢复新机制,督促采掘企业承担资源开采的环境治理成本;财政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真正解决“企业污染、政府埋单”的问题。
最后,出口退税的结构性设计,对于抑制资源环境过度消耗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继续扩大“资源型、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和降低退税率的范围,可以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作者单位:长春房地集团房屋供暖总公司)
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控的过程中,货币政策无疑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准备金率的调整、利率的调整、央行票据的发行都会在一段时期引起热烈的讨论。同时,虽然财政政策一直没有停止其对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受关注程度明显逊于货币政策。
对此,应该明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重视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
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财政通过增加和改善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与结构,通过优化政策设计与创新制度等,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和增长质量的提高。
财政政策最初冲击的是商品市场,货币政策最初冲击的是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还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货币政策更多地针对总量调控,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政策的差别设计,实现对经济结构的调控。这与货币政策针对的货币是同一的、无差异的,而税收和财政支出则可以针对不同的细分领域有所区别有关。
其次,在某些情况下,财政政策虽然作用效果比较慢,但是可以对经济实现治本的调控;而货币政策虽然作用效果比较快,但是对经济失衡的本质的作用效果有限。财政政策的引导、激励和约束带有一定的间接性,但往往更具有规范性和长效机制特征。
我国财政政策取得的成绩和仍需面对的宏观经济问题
近一个时期,中国财政大力推进各项改革,着力机制体制创新,注重综合运用税收、补贴、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不断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是由于经济增长观念相对落后、体制机制不完善和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中国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经济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失衡仍然严重,给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安全性及竞争力带来了严峻挑战。
在货币政策频繁出手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已经越来越接近极限,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应用范围和力度受到了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应该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解经济发展中的失衡和矛盾方面更大程度地施展拳脚。
针对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失衡和结构性矛盾的财政政策设计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失衡和结构性矛盾很多,以下选择其中受关注程度比较大的几个分别讨论财政政策的作用。
1、国内投资过快增长与消费相对不足的矛盾
投资过快增长与国内消费相对不足是我国经济失衡的表象之一。引起这一矛盾的原因主要有: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消费支出不足、地方政府的传统政绩观使地方投资冲动强烈等。对此,货币政策相对无力,这是因为,首先我国处在人口红利期,在此阶段储蓄率偏高是相对正常的;其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对消费刺激的货币政策效果难以发挥;最后,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微弱。
第一,利用政府采购的“特权”向供货企业施加影响。
在政府采购在进行资格审查时,可以对供应商提出有利于促进社会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倾斜的要求,如对投标企业雇用残疾人比例达标企业加分,以及对企业中标后带动就业、负责相关知识的培训、雇佣失业者的比例等内容做出规定;可以通过及时兑现采购款项等方式明确规定供应商不得拖欠劳动者工资等强制性政策条款,保障供应商和劳动者权益。
第二,增加支农工作的力度。
通过支农资金的拨放来提高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农村基本设施建设水平是财政支农政策应有的思路。支农资金应该更多地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方面。
第三,在税收方面增加社会保障方面的支持力度,从而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200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关于调整完善现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延长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免征所得税执行期限的通知》等文件的下发,是通过税收手段增强对社会保障建设支持力度的财政政策的举措。
2、贸易顺差猛增、外汇储备过多过快与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针对贸易顺差导致的外汇储备过多进而产生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货币政策在去年和今年频繁推出,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发行央行票据轮番上阵,但是,由于这些政策不能在根本上抑制贸易顺差的产生,往往治标不治本,在准备金率和利率屡次上调之后,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逐步缩小。
3.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过度消耗的矛盾
资源环境过度消耗,是货币政策相对无所作为的地方,只有通过财政政策,才能正确地引导和控制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过度消耗的问题。
首先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资源有偿取得制度;通过增加中央财政地质勘察基金,引导建立市场化为导向的地勘投入机制;通过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采利用“废矿”、“尾矿”,挖掘资源开采潜力。
其次,促进节约资源。完善资源税制度,扩大征收范围,改进计税办法,提高稀缺性资源、高污染和高能耗矿产的资源税税额。
再次,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通过完善财政制度促进废物利用,支持可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财政对发展替代能源,发展生物能源、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产业发展。
还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革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矿区环境和生态恢复新机制,督促采掘企业承担资源开采的环境治理成本;财政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真正解决“企业污染、政府埋单”的问题。
最后,出口退税的结构性设计,对于抑制资源环境过度消耗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继续扩大“资源型、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和降低退税率的范围,可以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作者单位:长春房地集团房屋供暖总公司)